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地狱的滑稽大师 - 裸女塑像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环绕东京市的国营铁路上,至今仍有几处依旧带点儿乡间味的道口。这些地方设有道口值班室,每当电车要通过时,不同颜色相间的栏杆就会落下,道口看守员便开始挥动信号旗。丰岛区1站大道口也是这种古董式道口之一。
  那里是从市中心到人口众多的丰岛区外围之间惟一的交通线,因此,不分昼夜,轿车、卡车、汽车、摩托车的通行极其频繁,步行过往者就更不必说了。一旦再遇上等候长龙般的货运列车时,连续不断驶来的车辆拥挤得几乎将道口的栏杆都要挤断,仿佛是在上演一出战争闹剧,每月肯定至少要发生一到两次可怕的交通事故。
  暮春的某个黄昏。这天天气阴沉而略带暖意。下午五点二十分,开往东北方面去的货运列车,震动着道口附近的住家,缓慢驶过。像往常一样,大道口的栏杆前,所有种类的交通工具宛如鱼市上的鱼贩子团团簇簇,焦急地等候栏杆升起。无论是人还是车,为了赶在别人之前通过道口,都在拼命地争抢着一寸一尺的有利地位,道口两边熙熙攘攘拥挤不堪。
  长长的列车尾部终于和从那车窗向外张望的列车员面孔一起,像是嘲笑拥挤的人群似地慢吞吞地驶去。道口看守员的哨声响了,栏杆向空中升起。顷刻之间,汽车喇叭以各种各样的怪声相互威吓般地齐吼,形形色色的车辆恰似决了堤的洪水一辆接一辆地蜂拥到轨道上。
  栏杆在线路的两侧,所以车的洪流也就受其两侧夹击,车与车只好紧贴着交错通过狭窄的道口通路。车水马龙在数条铁轨上宛如浪头相互撞击,完全是一片混乱状态。道口看守员声嘶力竭地叫喊着,试图维持一下秩序,但无力阻止这排山倒海之势。卡车司机怒叱骑自行车的小孩。骑自行车的也不相让,把步行的妇女狠狠申斥一顿后,迫使其退到铺石道路以外的地方。孩子的哭叫,老人和姑娘惊慌失色,有的甚至想放弃横过道口的念头。
  在那混乱的汽车行列中,夹杂着一辆奇怪的敞篷汽车。因为大都是轿车,所以仅是敞篷车这一点就足以引人注目,而且在那车的后排坐席上还载着一个奇异的特别显眼的物体。
  那是一个有五尺多长的物体,上面覆盖大包袱皮似的白布,从白布的凹凸来看,里面仿佛是一尊形似人体的东西。这东西似乎僵硬着,直挺挺地靠在客席的软靠背和后部车篷上,头部倾斜地伸出在外面。混乱中,虽无人注意,但倘若有位神经质的观察者突然看见了这东西的话,或许会为那形态与人的裸体一楼一样而大吃一惊吧。

  白布里大概裹着个赤身露体的人吧?是一具僵尸也未可知。司机那家伙,大白天佯装若无其事的样子,可能心里正在盘算着怎样将那东西运到一个秘密的场所吧?也许有人已经被这白日噩梦魇住了。
  然而,那白布里裹着的物体究竟是什么呢?不久,由于一个不幸的偶然机会,被抛露在众人眼前。
  汽车喇叭声叫得令人心焦,道口看守员的大声怒吼也让人感到不安。乱纷纷中突然传来一种可怕的声响。是物体猛烈相撞的响声。
  怎么回事!人们对这突如其来的怪声还没摸着头脑,于是摆出了一副自我防卫的架势——呆立不动。原来是一辆大型卡车正在轰隆隆地通过道口,有五六个小货箱从上面争先恐后地滚落到地上。
  卡车驶过以后,那辆敞篷汽车由于路面上的箱子而开出了石板路外,车身倾斜着停了下来。挡泥板扭曲得不成样子,司机好像是从车上甩下来似的,此时正一边拂掸着身上的泥土,一边爬起身来。哎呀!更甚的是,那个横放在后排车座上不可思议的物体无影无踪了。哪儿去了呢?在场的人环顾了一下,原来被白布裹着的那个庞然大物受到刚才的冲撞,顺劲被甩到了附近电车的铁轨上。被甩出来的时候,白布遮盖物也脱落下来,里面的东西完全暴露无遗。果如所料,里面那东西是人。但不是活人,是用石膏做的裸体女人立像。这一定是从雕刻家的工作室运往展览会的途中。这立像好像是林立于美术展览会会场中那类雕像中的一种。不过此时它把赤裸的身子横卧在这拥挤不堪的地方,而且是在电车铁轨之上,这情景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异样感觉。是一种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那样的心情,是大白天看见了一丝不挂的那样的羞涩与惊愕。
  年轻而美貌的女人雕像并没遭到严重毁坏,只是头枕冰凉的铁轨,像是自暴自弃地仰面朝天躺卧在地上。整个雪白的赤身裸体上尽管出现了大大的裂纹,但头、手、足样样俱全。除了像头发、手脚指头这些突出部位稍有缺损外,是一个五体齐全的年轻女子。
  “多不好意思啊!哎呀,真可怜!”
  也许人群中的年轻姑娘会把脸掉转过去。
  敞篷汽车司机因摔撞的疼痛,皱着眉头木然呆立许久。然而,当他猛然注意到对面铁轨上的裸体女人时,便惊慌失措地欲朝那边跑去。与此同时,恼怒的道口看守员手持信号旗,面红耳赤地一边叫嚷着什么,一边从另一个方向朝裸体女人像掉落的地方跑来。

  哨声急切地响起来了。远处开来的电车汽笛发出吼叫。“危险,危险!”的叫声从人群中响起。于是,密集的人群“哗”地开始后退。道口看守员一只脚跨在轨道上,叉开两腿站着,拼命地挥舞着红色信号旗。就在这时,国营铁路的电车已势不可挡地从裸体女人石膏像横卧的铁轨上飞驶而来。
  一种可怕的地面震动和飞驰的速度掀起的狂风,使人感到心脏像疾槌儿打鼓似地砰砰直跳。五节车厢的电车采取了紧急刹车,制动器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听起来如同庞大动物的呻吟,表示出电车本身是不想伤害裸体女人的极其难忍的苦闷。
  乘客兴许在车厢内一个压一个地倒下去了吧。电车采取了似乎是无视惯性的非常强制的刹车方法。然而技术摘熟的司机虽做了最大的努力,但终于无济于事。裸体女人石膏像让电车前轮撞上后,一直被推出有两米多远。
  裸体女人虽然没有被拦腰轧断,但被车轮碾轧了的腰部上的石膏却似飞沫四溅。电车停稳的时候,石膏像已被推到了铁轨外,露出凄惨的伤口,脸朝下趴在地上。
  人们隔远目睹此状,受到了仿佛活人被轧死一般的精神打击。这是因为雕像制作得是那么栩栩如生,裸体女人的姿态使人感到是那么楚楚动人。好像从腰部裂开的伤口处没有涌出鲜血反倒令人不可思议了。
  电车司机从车上下来,对着道口看守员大声叱责。男女乘客的脑袋纷纷从五节车厢的窗户里探了出来。一些性急的年轻人甚至还从电车上跳了下来。
  群众的视线一齐集中在受了伤的石膏像上,似乎是那曲线美与凄惨伤口的对照吸引了他们。
  “喂,你看,奇怪吧。从那石膏的裂纹里像是渗出了什么?”
  站在人群最前列一位年轻的公司职员模样的男子跟身旁的大学生搭话。
  “是啊,是红色的东西呀!石膏像里难道会流出血……”
  这位大学生也在凝视那边,以认真的口吻应答。
  “你看也是红的吗?”
  这样的对话在人群各处蔓延开来。雕像中不可能注有那么鲜红的液体。但从眼前裸体女人雕像的伤口里的确渗出了红色的液体。

  “哇!”人群里传来一声惊惧的喊叫。
  电车司机和道口看守员蜷身蹲在石膏像边上,面色苍白地察看着那道裂缝。
  “莫非是将死人封在了里面吧?”
  司机嘀咕了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
  “嗯,也许是,就连这手中,可能也隐藏着真人的手。”
  道口看守员说着便用手里拿着的信号旗柄使劲敲打石膏像的一只手腕。
  如果真是那样,其主意也大别出心裁了。以真人为模型制作石膏像,这简直不像是精神正常的人干的。但从制作得如此精巧来看,一定是出自专业雕刻家之手,难道那雕刻家是疯子?
  “运来这玩艺儿的汽车是抛了锚停在那儿的那辆吗?司机哪儿去了?”
  “是啊,得找到那家伙。”
  道口看守员面向人群,大声请求协助寻找奇怪的汽车司机。
  然而,司机不知何时趁着混乱溜之大吉了。他是知道这尊雕像中封有人的尸体呢?还是被石膏像出血事件吓得灵魂出窍,害怕后患而逃之夭夭了呢?群众的帮助也白费了,汽车司机的影子始终没有再出现。
  即便是这种场合,其它电车仍将正常地由后面行驶过来,所以司机不能一块儿继续纠缠到这件事中,只好将石膏像放在那暂且不管。电车已经开动,但乘客的脑袋仍然不肯离开窗口,那些伸出窗外的头宛如累累果实。
  道口看守员也有任务。他急忙把群众赶到线路以外,然后请求闻讯跑来的1站的站务员把这事通知给警察。
  不一会儿,以1站站长为首的许多工作人员跑来了。接到电话通知后,I警察署的数名警官赶到了。事态逐渐扩大起来。
  “这是一起重大犯罪事件。简直就像侦探小说里的故事,裸体美人像中竟封贮着一具年青美丽的女人尸体。”
  围观者被警官驱赶到远处的栅栏外,他们相互之间在大发议论。
  “可不是吗!这家伙真够狡猾的了。这样伪装成一般的石膏像,也许打算在展览会上展出呢!”
  简直是发疯,不过,就算是疯子,也是个相当聪明的家伙啊!
  无论怎样驱赶,围观者有增无减。转眼之间,汽车及自行车又宛如洪水蜂拥而至,道口两边给挤得水泄不通。汽车喇叭声、吵嚷声,小孩的哭叫声此起彼伏。对此,瞧热闹的人根本不予理睬,一个接一个地凑了过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空幻之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星期五的早晨,六点十三分,露西.安格卡特尔睁开了她那蓝色的大眼睛,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往常一样,她立刻就完全清醒了,并且开始思考从她那活跃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头脑中冒出来的问题。她感到迫切需要同别人商量,于是想到了自己年轻的表妹米奇.哈德卡斯尔,昨天晚上才来到空幻庄园的年轻人。安格卡特尔夫人迅速地溜下床,往她那依然优雅的肩头披上一件便服后,就来到了米奇的房间。 [点击阅读]
精灵宝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创新之书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 [点击阅读]
荒漠甘泉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荒漠甘泉》1月1日“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十一章十一至十二节)亲爱的读者,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境界上,前途茫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年,等待我们经过。谁也不能预知在将来的路程中有什么遭遇,什么变迁,什么需要。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