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地狱的滑稽大师 - 裸女塑像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环绕东京市的国营铁路上,至今仍有几处依旧带点儿乡间味的道口。这些地方设有道口值班室,每当电车要通过时,不同颜色相间的栏杆就会落下,道口看守员便开始挥动信号旗。丰岛区1站大道口也是这种古董式道口之一。
  那里是从市中心到人口众多的丰岛区外围之间惟一的交通线,因此,不分昼夜,轿车、卡车、汽车、摩托车的通行极其频繁,步行过往者就更不必说了。一旦再遇上等候长龙般的货运列车时,连续不断驶来的车辆拥挤得几乎将道口的栏杆都要挤断,仿佛是在上演一出战争闹剧,每月肯定至少要发生一到两次可怕的交通事故。
  暮春的某个黄昏。这天天气阴沉而略带暖意。下午五点二十分,开往东北方面去的货运列车,震动着道口附近的住家,缓慢驶过。像往常一样,大道口的栏杆前,所有种类的交通工具宛如鱼市上的鱼贩子团团簇簇,焦急地等候栏杆升起。无论是人还是车,为了赶在别人之前通过道口,都在拼命地争抢着一寸一尺的有利地位,道口两边熙熙攘攘拥挤不堪。
  长长的列车尾部终于和从那车窗向外张望的列车员面孔一起,像是嘲笑拥挤的人群似地慢吞吞地驶去。道口看守员的哨声响了,栏杆向空中升起。顷刻之间,汽车喇叭以各种各样的怪声相互威吓般地齐吼,形形色色的车辆恰似决了堤的洪水一辆接一辆地蜂拥到轨道上。
  栏杆在线路的两侧,所以车的洪流也就受其两侧夹击,车与车只好紧贴着交错通过狭窄的道口通路。车水马龙在数条铁轨上宛如浪头相互撞击,完全是一片混乱状态。道口看守员声嘶力竭地叫喊着,试图维持一下秩序,但无力阻止这排山倒海之势。卡车司机怒叱骑自行车的小孩。骑自行车的也不相让,把步行的妇女狠狠申斥一顿后,迫使其退到铺石道路以外的地方。孩子的哭叫,老人和姑娘惊慌失色,有的甚至想放弃横过道口的念头。
  在那混乱的汽车行列中,夹杂着一辆奇怪的敞篷汽车。因为大都是轿车,所以仅是敞篷车这一点就足以引人注目,而且在那车的后排坐席上还载着一个奇异的特别显眼的物体。
  那是一个有五尺多长的物体,上面覆盖大包袱皮似的白布,从白布的凹凸来看,里面仿佛是一尊形似人体的东西。这东西似乎僵硬着,直挺挺地靠在客席的软靠背和后部车篷上,头部倾斜地伸出在外面。混乱中,虽无人注意,但倘若有位神经质的观察者突然看见了这东西的话,或许会为那形态与人的裸体一楼一样而大吃一惊吧。

  白布里大概裹着个赤身露体的人吧?是一具僵尸也未可知。司机那家伙,大白天佯装若无其事的样子,可能心里正在盘算着怎样将那东西运到一个秘密的场所吧?也许有人已经被这白日噩梦魇住了。
  然而,那白布里裹着的物体究竟是什么呢?不久,由于一个不幸的偶然机会,被抛露在众人眼前。
  汽车喇叭声叫得令人心焦,道口看守员的大声怒吼也让人感到不安。乱纷纷中突然传来一种可怕的声响。是物体猛烈相撞的响声。
  怎么回事!人们对这突如其来的怪声还没摸着头脑,于是摆出了一副自我防卫的架势——呆立不动。原来是一辆大型卡车正在轰隆隆地通过道口,有五六个小货箱从上面争先恐后地滚落到地上。
  卡车驶过以后,那辆敞篷汽车由于路面上的箱子而开出了石板路外,车身倾斜着停了下来。挡泥板扭曲得不成样子,司机好像是从车上甩下来似的,此时正一边拂掸着身上的泥土,一边爬起身来。哎呀!更甚的是,那个横放在后排车座上不可思议的物体无影无踪了。哪儿去了呢?在场的人环顾了一下,原来被白布裹着的那个庞然大物受到刚才的冲撞,顺劲被甩到了附近电车的铁轨上。被甩出来的时候,白布遮盖物也脱落下来,里面的东西完全暴露无遗。果如所料,里面那东西是人。但不是活人,是用石膏做的裸体女人立像。这一定是从雕刻家的工作室运往展览会的途中。这立像好像是林立于美术展览会会场中那类雕像中的一种。不过此时它把赤裸的身子横卧在这拥挤不堪的地方,而且是在电车铁轨之上,这情景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异样感觉。是一种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那样的心情,是大白天看见了一丝不挂的那样的羞涩与惊愕。
  年轻而美貌的女人雕像并没遭到严重毁坏,只是头枕冰凉的铁轨,像是自暴自弃地仰面朝天躺卧在地上。整个雪白的赤身裸体上尽管出现了大大的裂纹,但头、手、足样样俱全。除了像头发、手脚指头这些突出部位稍有缺损外,是一个五体齐全的年轻女子。
  “多不好意思啊!哎呀,真可怜!”
  也许人群中的年轻姑娘会把脸掉转过去。
  敞篷汽车司机因摔撞的疼痛,皱着眉头木然呆立许久。然而,当他猛然注意到对面铁轨上的裸体女人时,便惊慌失措地欲朝那边跑去。与此同时,恼怒的道口看守员手持信号旗,面红耳赤地一边叫嚷着什么,一边从另一个方向朝裸体女人像掉落的地方跑来。

  哨声急切地响起来了。远处开来的电车汽笛发出吼叫。“危险,危险!”的叫声从人群中响起。于是,密集的人群“哗”地开始后退。道口看守员一只脚跨在轨道上,叉开两腿站着,拼命地挥舞着红色信号旗。就在这时,国营铁路的电车已势不可挡地从裸体女人石膏像横卧的铁轨上飞驶而来。
  一种可怕的地面震动和飞驰的速度掀起的狂风,使人感到心脏像疾槌儿打鼓似地砰砰直跳。五节车厢的电车采取了紧急刹车,制动器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听起来如同庞大动物的呻吟,表示出电车本身是不想伤害裸体女人的极其难忍的苦闷。
  乘客兴许在车厢内一个压一个地倒下去了吧。电车采取了似乎是无视惯性的非常强制的刹车方法。然而技术摘熟的司机虽做了最大的努力,但终于无济于事。裸体女人石膏像让电车前轮撞上后,一直被推出有两米多远。
  裸体女人虽然没有被拦腰轧断,但被车轮碾轧了的腰部上的石膏却似飞沫四溅。电车停稳的时候,石膏像已被推到了铁轨外,露出凄惨的伤口,脸朝下趴在地上。
  人们隔远目睹此状,受到了仿佛活人被轧死一般的精神打击。这是因为雕像制作得是那么栩栩如生,裸体女人的姿态使人感到是那么楚楚动人。好像从腰部裂开的伤口处没有涌出鲜血反倒令人不可思议了。
  电车司机从车上下来,对着道口看守员大声叱责。男女乘客的脑袋纷纷从五节车厢的窗户里探了出来。一些性急的年轻人甚至还从电车上跳了下来。
  群众的视线一齐集中在受了伤的石膏像上,似乎是那曲线美与凄惨伤口的对照吸引了他们。
  “喂,你看,奇怪吧。从那石膏的裂纹里像是渗出了什么?”
  站在人群最前列一位年轻的公司职员模样的男子跟身旁的大学生搭话。
  “是啊,是红色的东西呀!石膏像里难道会流出血……”
  这位大学生也在凝视那边,以认真的口吻应答。
  “你看也是红的吗?”
  这样的对话在人群各处蔓延开来。雕像中不可能注有那么鲜红的液体。但从眼前裸体女人雕像的伤口里的确渗出了红色的液体。

  “哇!”人群里传来一声惊惧的喊叫。
  电车司机和道口看守员蜷身蹲在石膏像边上,面色苍白地察看着那道裂缝。
  “莫非是将死人封在了里面吧?”
  司机嘀咕了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
  “嗯,也许是,就连这手中,可能也隐藏着真人的手。”
  道口看守员说着便用手里拿着的信号旗柄使劲敲打石膏像的一只手腕。
  如果真是那样,其主意也大别出心裁了。以真人为模型制作石膏像,这简直不像是精神正常的人干的。但从制作得如此精巧来看,一定是出自专业雕刻家之手,难道那雕刻家是疯子?
  “运来这玩艺儿的汽车是抛了锚停在那儿的那辆吗?司机哪儿去了?”
  “是啊,得找到那家伙。”
  道口看守员面向人群,大声请求协助寻找奇怪的汽车司机。
  然而,司机不知何时趁着混乱溜之大吉了。他是知道这尊雕像中封有人的尸体呢?还是被石膏像出血事件吓得灵魂出窍,害怕后患而逃之夭夭了呢?群众的帮助也白费了,汽车司机的影子始终没有再出现。
  即便是这种场合,其它电车仍将正常地由后面行驶过来,所以司机不能一块儿继续纠缠到这件事中,只好将石膏像放在那暂且不管。电车已经开动,但乘客的脑袋仍然不肯离开窗口,那些伸出窗外的头宛如累累果实。
  道口看守员也有任务。他急忙把群众赶到线路以外,然后请求闻讯跑来的1站的站务员把这事通知给警察。
  不一会儿,以1站站长为首的许多工作人员跑来了。接到电话通知后,I警察署的数名警官赶到了。事态逐渐扩大起来。
  “这是一起重大犯罪事件。简直就像侦探小说里的故事,裸体美人像中竟封贮着一具年青美丽的女人尸体。”
  围观者被警官驱赶到远处的栅栏外,他们相互之间在大发议论。
  “可不是吗!这家伙真够狡猾的了。这样伪装成一般的石膏像,也许打算在展览会上展出呢!”
  简直是发疯,不过,就算是疯子,也是个相当聪明的家伙啊!
  无论怎样驱赶,围观者有增无减。转眼之间,汽车及自行车又宛如洪水蜂拥而至,道口两边给挤得水泄不通。汽车喇叭声、吵嚷声,小孩的哭叫声此起彼伏。对此,瞧热闹的人根本不予理睬,一个接一个地凑了过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神秘的西塔福特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_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1:有产业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你可以回答这些奴隶是我们的。——《威尼斯商人》第一章老乔里恩家的茶会碰到福尔赛家有喜庆的事情,那些有资格去参加的人都曾看见过那种中上层人家的华妆盛服,不但看了开心,也增长见识。可是,在这些荣幸的人里面,如果哪一个具有心理分析能力的话(这种能力毫无金钱价值,因而照理不受到福尔赛家人的重视),就会看出这些场面不但只是好看,也说明一个没有被人注意到的社会问题。 [点击阅读]
精灵宝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创新之书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 [点击阅读]
红龙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2
摘要:1威尔·格雷厄姆让克劳福德坐在房子与海之间的野餐桌旁,然后递给他一杯冰茶。杰克·克劳福德看着这幢外表漂亮的老式房子。银白色的木料衬着明媚的阳光。“我真应该当你卸职的时候在玛若森就找到你,”杰克说,“你肯定不愿意在这儿谈这件事。”“这事我在哪儿都不愿意谈,杰克。既然你坚持要说,好,我们就来谈谈。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蝴蝶梦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影片从梦中的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我'回忆往事开始。夜里,我又梦回曼陀丽。面对这堆被焚的中世纪建筑废墟,我又想起很多过去……那是从法国开始的。做为'陪伴'的我随范霍夫太太来到蒙特卡洛。一天,在海边我看到一个在陡崖边徘徊的男子。我以为他要投海,就叫出了声。他向我投来愤怒的一瞥。我知道我想错了,他可真是一个怪人。很巧,他竟同我们住在同一个饭店里。 [点击阅读]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