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地狱 - 第94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倾盆大雨噼噼啪啪地下。伊丽莎白·辛斯基博士冲出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后面跟着兰登、布吕德以及他们那位疑惑不解的向导米尔沙特。
  下到水下宫殿的深处,辛斯基想。
  伊斯坦布尔的蓄水池--水下宫殿--显然位于蓝色清真寺的方向,再稍稍靠北一点。
  米尔沙特领路。
  辛斯基眼看别无选择,只好告诉米尔沙特他们的真实身份,以及他们正与时间赛跑,阻止水下宫殿内有可能爆发的一场公共卫生危机。
  "这边!"米尔沙特高喊,领着他们穿过已经被黑夜笼罩的公园。
  山一般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落在他们身后,蓝色清真寺童话般的尖顶在前面若隐若现。
  布吕德特工匆匆走在辛斯基身旁,正冲着手机大喊,一面将最新情况通报给SRS 小组,一面命令他们在蓄水池入口处碰头。"看样子佐布里斯特选定的目标是这座城市的供水系统,"布吕德气喘吁吁地说,"我需要所有进出蓄水池的管道分配图。我们将启动全面隔离和控制方案。我们需要物理和化学屏蔽,外加真空--"
  "等等,"米尔沙特冲他大声喊叫,"你误解我的意思了。这个蓄水池不是伊斯坦布尔的供水系统。不再是了!"
  布吕德放下手机,瞪着米尔沙特。"什么?"
  "古时候,这个蓄水池确实是供水系统,"米尔沙特澄清道,"但现在不是了。我们已经进行过现代化改造。"
  布吕德在一棵大树下停住脚,大家也随着他停了下来。
  "米尔沙特,"辛斯基说,"你能肯定现在没有人饮用那里面的水?"
  "当然没有。"米尔沙特说,"那里面的水基本上就留在那里……最终慢慢渗入到地下。"
  辛斯基、兰登和布吕德不安地交换着眼神。辛斯基不知道是该松口气还是该感到更紧张。如果没有人经常接触那里面的水,佐布里斯特为什么会选择污染它呢?
  "我们几十年前改造供水系统时,"米尔沙特解释说,"蓄水池被弃之不用,变成了一个地下大池塘。"他耸耸肩。"现在它只是一个旅游景点。"
  辛斯基猛地转过身来望着米尔沙特。旅游景点?"等一下……人们可以下到那里面?进入到蓄水池中?"
  "当然可以,"他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去那里,那个洞穴很是壮观。上面还有木板搭成的走道……甚至还有一个小咖啡馆。里面的通风设备有限,因此空气又闷热又潮湿。不过,参观人数依然不少。"
  辛斯基与布吕德四目相对,她可以看出自己和这位训练有素的SRS 特工在想象着同一个画面--一个阴暗、潮湿的洞窟,到处都是死水,一种病原体正在里面慢慢孵化。雪上加霜的是水面上方还有木板人行道,整天都有游客们在那里走动,就在水面上方。

  "他制造了一种生物气溶胶,"布吕德说。
  辛斯基点点头,脚下一软。
  "什么意思?"兰登问。
  布吕德回答:"意思是这种东西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兰登陷入了沉默,辛斯基看得出他现在终于意识到了这场危机的潜在规模。
  辛斯基一直将空气传播病原体视为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可当她得知蓄水池是伊斯坦布尔的供水来源时,她曾希望这或许意味着佐布里斯特选择了一种水传播生物体。生活在水中的细菌更为顽强,也耐天气变化,但它们的繁殖速度较慢。
  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扩散得很快。
  非常快。
  "如果是空气传播的话,"布吕德说,"它很可能是病毒型的。"
  一种病毒,辛斯基赞同这个看法。佐布里斯特能够选择的传播速度最快的病原体。
  在水下释放空气传播的病毒确实非同寻常,然而许多生命形式都是在液体中孵化,然后释放到空中的--蚊虫,霉菌孢子,造成军团病、真菌毒素和赤潮的细菌,甚至人类。辛斯基表情凝重,想象着蓄水池里充满了病毒……然后被感染的微小水珠升到潮湿的空气中。
  米尔沙特忧心忡忡地望着车水马龙的街道对面。辛斯基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里有一座低矮的红白相间砖结构建筑,惟一的门敞开着,似乎露出了里面的楼梯井。一些衣着讲究的人打着伞,三三两两地等在门外,一名门卫则控制着走下台阶的来宾人数。
  某个地下舞会俱乐部?
  辛斯基看到建筑物上的金色大字后,感到胸口一紧。除非这个俱乐部的名称叫"蓄水池",而且成立于公元五二三年,她意识到米尔沙特为什么那么担忧了。
  "水下宫殿,"米尔沙特结结巴巴地说,"好像……好像今天里面有音乐会。"
  辛斯基简直不敢相信。"在蓄水池里举办音乐会?"
  "它的室内空间很大,"他回答,"所以经常被用作文化中心。"
  布吕德显然已经听不下去了。他朝建筑物跑去,躲闪着阿莱姆达尔大道上那些喇叭轰鸣的车辆。辛斯基和其他人也跟在布吕德的身后奔跑起来。
  他们来到蓄水池入口处时,门口围着几个来听音乐会的人,都在等待着被放行--三个全身裹在长袍里的女人,两个高举着手的游客,一个穿燕尾服的男子。他们都挤在门口躲雨。
  辛斯基可以听到下面传出的一首古典音乐作品的旋律。是柏辽兹,她根据配器风格这么猜,但不管那是哪首乐曲,都显得与伊斯坦布尔的街道格格不入。
  他们慢慢走近,她感到一股暖风从台阶下刮了上来。它来自地球深处,正从封闭的洞窟中逃逸出来。这股暖风不仅将小提琴声带到了地面,而且将潮湿的空气以及人群散发的气味也带了上来。

  它还给辛斯基带来了强烈的不祥之感。
  一群游客沿台阶走了上来,一路兴奋地聊着,走出了建筑物。门卫随即开始将下一批听众放进去。
  布吕德立即试图挤进去,但门卫乐呵呵地一挥手,拦住了他。"请稍等,先生。里面的人已经满了。要不了一分钟就会有另外一个人出来。谢谢你。"
  布吕德准备强行进入,但辛斯基抓住他的肩膀,将他拉到了一旁。"等等,"她命令道,"你的小组还在路上,你不能单独搜查这个地方。"她指着大门旁边墙上的文字说明牌。"这个蓄水池太大了。"
  文字说明牌介绍说,里面有一个大教堂规模的地下空间,将近两个足球场那么长,三百三十六根大理石柱支撑起十万多平方英尺的天花板。
  "看看这个,"兰登说,他站在几米外。"你都简直不敢相信。"
  辛斯基转过身来。兰登指着贴在墙上的音乐会海报。
  哦,我的上帝啊。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并没有听错,里面演奏的音乐确实是浪漫主义风格,但这首乐曲却不是柏辽兹的,而是另一位浪漫主义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的作品。
  今晚,在地底下,伊斯坦布尔国立交响乐团正在演奏李斯特最著名的作品--《但丁交响曲》,一首灵感完全来自但丁进入地狱并重返人间的乐曲。
  "这部作品会在这里上演一个星期,"兰登正端详着海报上极小的字体。"免费音乐会,一位匿名捐赠人出资。"
  辛斯基认为自己能猜出这位匿名赞助人的身份。看样子,贝特朗·佐布里斯特对制造戏剧性效果很有天赋,这同时也是他采用的一个残忍的实用策略。长达一星期的免费音乐会将把比平常多出数千的游客吸引到蓄水池中,让他们置身在一个拥挤的区域内……他们将在那里呼吸被细菌污染的空气,然后回到各自位于国内或者海外的家中。
  "先生,"门卫在呼唤布吕德,"我们又有了两个空位子。"
  布吕德转身对辛斯基说:"赶紧联系当地政府。不管我们在下面发现什么,我们都需要支援。等我的小组到达这里时,让他们用无线电联系我,听候我的命令。我先下去,看看是否能弄清楚佐布里斯特把那玩意儿拴在了哪儿。"
  "不带呼吸器吗?"辛斯基问。"你都不知道那只索鲁布隆塑料袋是否还完好无损。"
  布吕德皱起眉头,将手伸进从门口吹出来的暖风中。"我真不愿意这么说,但如果这传染病已经传播,那么我估计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大概都已经被感染了。"
  辛斯基也一直在想着这一点,只是不愿意当着兰登和米尔沙特的面说出来。
  "再说,"布吕德补充道,"我以前见过我的小组穿着生化防护服出现时人群的反应。我们会造成全面恐慌,还会引发踩踏事件。"

  辛斯基决定听从布吕德的意见,他毕竟是专家,以前也处理过类似情况。
  "我们惟一比较现实的办法,是假定那玩意儿在下面仍然很安全,然后有效地控制它。"
  "好吧,"辛斯基说,"就这么办吧。"
  "还有一个问题,"兰登插嘴道,"西恩娜怎么办?"
  "什么她怎么办?"布吕德问。
  "不管她来伊斯坦布尔的意图是什么,她有语言天赋,可能还会说几句土耳其语。"
  "怎么呢?"
  "西恩娜知道那首诗中所提及的'水下宫殿',"兰登说。"在土耳其语中,'水下宫殿'指的就是……"他指着大门上方的"耶勒巴坦沙拉已"标识,"……这里。"
  "这倒是真的,"辛斯基疲惫地认可道,"她可能已经想出来了,并且绕过了圣索菲亚大教堂。"
  布吕德望着孤零零的门,暗暗骂了一声。"好吧,如果她在下面,并且计划在我们动手之前戳破那只塑料袋,至少她也才赶到这里不久。这地方很大,她可能不知道去什么地方寻找。周围到处都是人,她大概也无法在不被人看到的情况下跳入水中。"
  "先生,"门卫再次呼唤布吕德,"你想现在进去吗?"布吕德看到又有一群听音乐会的人正从街对面走来,便向门卫点头示意他确实想进去。
  "我和你一起进去,"兰登说。
  布吕德转身望着他。"绝对不行。"
  兰登一副不容商量的口气。"布吕德特工,造成我们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西恩娜·布鲁克斯一整天都在骗我。你刚才也说过,我们可能都已被感染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我都要帮你。"
  布吕德凝视了他片刻,做出了让步。
  兰登尾随布吕德进门后开始下台阶。他感觉得到来自蓄水池深处的暖风正从他们身边吹过。湿润的微风不仅吹来了李斯特《但丁交响曲》的片段,而且裹挟着一股熟悉但难以形容的气味……无数人拥挤在一个密闭空间里散发出的气味。
  兰登突然感到一道鬼魅般的幕布要将他包皮裹起来,仿佛一只无形之手的长手指正从地下伸出来,抓挠他的肌肤。
  是这音乐。
  乐团的合唱队--一百多个声音--正在演唱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歌词,准确有力地吐出但丁阴郁文字的每一个音节。"Lasciate ogne speranza,"他们在吟唱,"voi ch'entrate 。"
  这六个词--但丁《地狱篇》中最著名的一行--像不祥的死亡恶臭一样从台阶底部涌上来。
  合唱队在喧嚣的小号和圆号的伴奏下,再次唱出了那句警示。
  "Lasciate ogne speranza voi ch'entrate! "
  入此门者,须弃所有希望!
或许您还会喜欢:
地精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梦每个人都会有,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敲击键盘将梦化为一个个字符。做梦的人多了,写梦的人也多了,看梦的人更多了。当一个个梦想列于书站之中,我们不禁会发现许多的梦是那么相似。在金戈铁马中争霸大陆是我曾经的梦,但此时却不是我想要的。当“我意王”如天上的云朵随处可见后,英雄们早已失去光泽,那些豪言壮语怎么看都像是落日的余辉,虽然美,但已是黄昏时。对于什么题材流行我并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奇幻。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廊桥遗梦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 [点击阅读]
永别了武器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永别了,武器》一书系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早期代表作。被誉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此书以爱情与战争两条主线,阐述了作者对战争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 [点击阅读]
福地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海尔曼·布霍尔茨——德国人,罗兹某印染厂厂长卡罗尔·博罗维耶茨基(卡尔)——布霍尔茨印染厂经理莫雷茨·韦尔特(马乌雷齐)——布霍尔茨印染厂股东,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马克斯·巴乌姆——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布霍尔佐娃——布霍尔茨的妻子克诺尔——布霍尔茨的女婿马切克·维索茨基——布霍尔茨印染厂医生尤利乌什·古斯塔夫·哈梅施坦(哈梅尔)——布霍尔茨的私人医生什瓦尔茨——布霍尔茨印染厂公务员列昂·科恩——布霍尔 [点击阅读]
第二十二条军规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约瑟夫·海勒(1923—1999)美国黑色*幽默派及荒诞派代表作家,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战后进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得到富布赖特研究基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一年。1950到1952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校任教。 [点击阅读]
简爱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点击阅读]
血火大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绿林恶魔1没有风,天黑以后,气温还未降下来。空气的湿度很大,蚊子叮咬着人粘糊糊的肌肤。在巴西偏僻内地长大的日本姑娘水野直子,已经习惯了蚊子和毒虫,对蚊虫的毒素已产生了免疫力,即使受到它们叮咬也没什么反应。如果对它们神经过敏的话,在这里简直无法生活。一阵巨大的声音把直子惊醒。她从粗糙的木床上坐起时,那声音变成了狂吼和怒号。 [点击阅读]
1Q84 BOOK2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2(7月-9月)》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