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地狱 - 第65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兰登要去日内瓦?
  伊丽莎白·辛斯基博士坐在面包皮车后座上,身体随着汽车的颠簸不停地左摇右晃,她感觉越来越不舒服。汽车正风驰电掣般地驶离佛罗伦萨,奔向城西的一个私人机场。
  辛斯基心想,去日内瓦毫无道理啊。
  惟一与日内瓦相关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总部在那里。兰登要去那里找我吗?兰登明明知道辛斯基就在佛罗伦萨却仍然要去日内瓦,这委实荒谬。她的心里闪过另外一个念头。
  我的上帝啊……难道佐布里斯特的目标是日内瓦吗?
  佐布里斯特熟谙象征主义,考虑到他已经与辛斯基较量了一年之久,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创造出一个"零地带"的确显出几分优雅作派。并且,如果佐布里斯特是在为某种瘟疫寻找一个爆发点,那么日内瓦肯定是一个糟糕的选择。相对于其他都市,日内瓦地理位置偏僻,每年这个时候还相当寒冷。而大多数瘟疫都在人群密集、气温较高的环境中蔓延。日内瓦海拔一千多英尺,完全不适合瘟疫的爆发传播。无论佐布里斯特有多么鄙视我。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兰登为什么要去日内瓦?这位美国教授从昨晚就开始举止失措,而这古怪的旅行目的地又为他那一长串怪异行为清单增添了新的内容。辛斯基绞尽脑汁,仍然无法为此找出合理的解释。
  他究竟站在哪一边?
  不错,辛斯基认识兰登只有几天的时间,但她通常看人很准,她绝不相信像罗伯特·兰登这样的人会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可是,他昨晚中断了与我们的联系。他现在又像某个顽皮的特工一样与我们玩起了捉迷藏。他是不是被人说服,认为佐布里斯特的行为有一点道理?
  这个想法令她不寒而栗。
  不,她安慰自己。我非常清楚他的声望,他绝不是那种人。
  辛斯基四天前的晚上在一家改装过的C-130 运输机空荡荡的机舱内第一次见到罗伯特·兰登,这架飞机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移动协调中心。
  飞机降落在汉斯科姆机场时刚过晚上七点,那里离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不到十五英里。辛斯基无法肯定自己能从仅仅电话联系过的这位学术名流身上期待什么,可当他自信地大步登上旋梯来到机舱后部并且带着无忧无虑的笑容跟她打招呼时,她有些喜出望外。
  "我猜是辛斯基博士吧?"兰登紧紧握住她的手。
  "教授,我很荣幸见到你。"
  "感到荣幸的应该是我。谢谢你为我们做的一切。"
  兰登个子很高,温文尔雅,相貌英俊,声音低沉。辛斯基估计他当时的衣着就是他在课堂上的装束--一件花呢夹克衫、卡其布裤子、路夫便鞋。考虑到他是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直接被人接过来的,这一推测合情合理。他也比她想象的更年轻、更健壮,而这提醒她想起了自己的年龄。我几乎可以做他的母亲。
  她疲惫地朝他展露微笑。"谢谢你能来,教授。"
  兰登指着辛斯基派去接他的那位缺乏幽默感的下属说:"你的这位朋友没有给我重新考虑的机会。"

  "干得好,所以我才付给他工资。"
  "护身符真漂亮,"兰登望着她的项链说,"是天青石?"
  辛斯基点点头,然后低头看了一眼她那颗蓝宝石护身符,被雕刻成缠绕着节杖的一条蛇。"现代医学界的象征。我相信你一定知道,它叫墨丘利节杖。"
  兰登猛地抬起头来,似乎想说什么。
  她等待着。什么?
  他按下冲动,礼貌地一笑,换了个话题。"为什么请我来这里?"
  伊丽莎白指着一张不锈钢桌周围的临时会议区说:"请坐。我有件东西需要你给看看。"
  兰登慢慢向桌旁走去,伊丽莎白注意到,这位教授虽然看似对参加一次秘密会议很好奇,却丝毫没有为此心神不宁。这个人处乱不惊。她想知道一旦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带到这里来后教授是否还会这么放松。
  伊丽莎白请兰登落座后,没有任何寒暄就直接拿出了她和她的团队不到十二小时前从佛罗伦萨一个保险柜里没收的物品。
  兰登研究了这个雕刻过的小圆筒好一会儿,然后简要地概述了一些伊丽莎白已经获知的情况。这个物件是古代的圆柱形印章,可以被用来盖印。它上面有一个特别可怕的三头撒旦形象,外加一个单词:saligia 。
  兰登说,"Saligia 是一个拉丁助记符号,意思是--"
  "七宗罪,"伊丽莎白说,"我们已经查过了。"
  "好吧……"兰登有些不解,"你希望我看看这个东西有什么原因吗?"
  "当然有。"辛斯基拿回小圆筒,开始使劲晃动它,里面的搅动球来回移动时发出了嘎嘎的响声。
  兰登茫然地看着她的动作,还没来得及问她在干什么,圆筒的一端便开始发亮。她将它对准机舱内一块平整的绝缘板。兰登不由自主地吹了声口哨,向投出的图像走去。
  "波提切利的《地狱图》,"兰登大声说,"依据的是但丁的《地狱篇》。不过,我猜你大概已经知道了。"
  伊丽莎白点点头。她和她的团队已经通过互联网识别出了这幅画,而且辛斯基在得知这居然是波切提利的作品时吃了一惊,因为这位画家最著名的作品是他那色彩明亮、理想化的杰作《维纳斯的诞生》和《春》。辛斯基非常喜欢那两幅作品,尽管它们描绘的丰饶与生命的诞生,只会提醒她想起自己无法怀孕这一悲剧--她成就卓越的一生中惟一的重大遗憾。
  辛斯基说:"我原本希望你能给我说说这幅画作背后隐藏的象征主义。"
  兰登整个晚上第一次露出恼怒的神情。"你就为这个把我叫来了?我记得你说事情很紧急。"
  "迁就我一次吧。"
  兰登耐住性子叹了口气。"辛斯基博士,一般来说,如果你想了解某幅具体的画作,你应该联系收藏原作的博物馆。就这幅画来说,那应该是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梵蒂冈有许多一流的符号学家,他们--"
  "梵蒂冈恨我。"
  兰登惊讶地看了她一眼。"也恨你?我还以为我是惟一被恨的那个呢。"

  她苦笑着说:"世界卫生组织深感推广避孕是对全球健康至关重要--无论是对付艾滋病这样的性传播疾病还是控制人口。"
  "而梵蒂冈的看法相反。"
  "正是。他们花了大量精力和金钱向第三世界灌输避孕为罪恶这一信念。"
  "是啊,"兰登心领神会地微微一笑。"还有谁比一群八十多岁的禁欲男性更适合告诉全世界如何做爱呢?"
  辛斯基越来越喜欢这位教授了。
  她又摇动小圆筒,给它充电,然后将图像再次投射到墙上。"教授,仔细看看。"
  兰登朝图像走去,认真端详着。他越走越近,却又遽然止步。"奇怪,这幅画被人改动过了。"
  他没用多久就发现了。"是的,我希望你能告诉我这些改动的意思。"
  兰登陷入了沉默,眼睛扫视着整幅图像,驻足观看拼写出catrovacer 的十个字母……然后是瘟疫面具……还有边上那句怪异的引文,关于什么"死亡的眼睛"。
  "这是谁干的?"兰登问。"来自何处?"
  "其实,你现在知道得越少越好。我只是希望你能够分析那些改动的地方,把它们的含义告诉我们。"她指了指角落里的桌子。"在这里?现在?"她点点头。"我知道这有些强人所难,可是它对我们的重要性,我怎么说都不为过。"她停顿了一下。"这很可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兰登关切地望着她。"破译这些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我想它既
  然对你这么重要--"
  "谢谢你,"辛斯基趁他还没有改变主意赶紧打断了他的话。"你需不需要给谁打个电话?"
  兰登摇摇头,告诉她自己原本计划一个人安静地过个周末。
  太好了。辛斯基让他坐到桌子旁,交给他那个小投影仪、纸张、铅笔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上面还有安全的卫星连接。兰登一脸的疑惑,不明白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会对一幅改动过的波提切利的画作感兴趣,但他还是尽职尽责地开始了工作。
  辛斯基博士估计他会研究数小时都没有突破,因此坐下来忙自己的事。她时不时地能够听到他摇晃那个投影仪,然后在纸上快速地写着什么。刚过了十分钟,兰登就放下铅笔,大声说,"Cerca trova 。"
  辛斯基扭头看着他。"什么?"
  "Cerca trova,"他重复了一遍。"去寻找,你就会发现。这个密码就是这个意思。"
  辛斯基立刻过来坐到他身旁。兰登向她解释,但丁笔下的地狱的层次被打乱了,在将它们重新正确排序后,拼写出的意大利语短语便是cerca trova 。辛斯基听得入了迷。
  寻找并发现?辛斯基感到很诧异。这就是那个疯子给我的信息?这听上去像是一个赤裸裸的挑战。她的心中又响起了他们在美国外交关系
  委员会见面时这个疯子对她说的最后那句话:看起来我们这支舞才刚刚开始。
  "你刚才脸都白了,"兰登若有所思地观察着她,"我想这不是你希望得到的信息?"

  辛斯基回过神来,整理了一下脖子上的护身符。"不完全是。告诉我……你认为这张地狱图是在暗示我寻找某样东西吗?"
  "当然是。Cerca trova 。"
  "它有没有暗示我在哪里寻找?"
  兰登抚摸着自己的下巴,世界卫生组织的其他人员也聚集了过来,急于想得到信息。"没有明显暗示……没有,但对你应该从哪里开始,我有一个很不错的主意。"
  "告诉我,"辛斯基说,兰登没有料到她的语气那么急迫。
  "你觉得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怎么样?"
  辛斯基咬紧牙关,尽量不做出任何反应,但她的手下却没有她那么镇定。他们全都惊讶地相互对望了一眼,其中一人抓起电话就拨号,另一个人则匆匆穿过机舱,向机头走去。
  兰登一时摸不着头脑。"是因为我说了什么吗?"
  绝对是,辛斯基心想。"你凭什么说佛罗伦萨?"
  "Cerca trova,"他回答说,然后快速地详细讲述了瓦萨里在维奇奥宫绘制的一幅壁画背后存在已久的谜团。
  就是佛罗伦萨,辛斯基心想,兰登已经给她介绍了太多的情况。她的强硬对手在离佛罗伦萨维奇奥宫不到三个街区的地方跳楼自杀显然不仅仅是巧合。
  "教授,"她说,"我刚才给你看我的护身符并且称它为墨丘利的节杖时,你停顿了一下,好像想说什么,但你迟疑了一下后似乎又改变了主意。你本来想说什么?"
  兰登摇摇头。"没什么,只是一个愚蠢的看法。我身上的教授部分有时会有一点霸道。"
  辛斯基紧盯着他的眼睛。"我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我需要知道我是否能信赖你。你本来想说什么?"
  兰登咽了口口水,清了清嗓子。"也不是太重要,你说你的护身符是古代的医学象征,这没有错。可是当你称它为墨丘利节杖时,你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墨丘利的节杖上面盘着两条蛇,而最上方还有翅膀。你的护身符上只有一条蛇,没有翅膀,因此它应该被称作--"
  "阿斯克勒庇俄斯节杖。"
  兰登惊讶地把头一歪。"正是。"
  "这我知道。我只是想试探一下你是否够诚实。"
  "你说什么?"
  "我想知道你是否会对我说真话,不管那真话可能会令我多么不快。"
  "好像我令你失望了。"
  "以后不要再这样了。你我只有完全坦诚才能在这件事情上合作。"
  "合作?我们不是已经完成了吗?"
  "没有,教授,我们还没有完成。我需要你一起去佛罗伦萨,帮助我找到某样东西。"
  兰登凝视着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今晚?"
  "恐怕是的。我还没有告诉你目前的形势多么严峻。"
  兰登摇摇头。"你告诉我什么都不重要。我不想飞往佛罗伦萨。"
  "我也不想,"她神色严峻。"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沉船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谁都不怀疑哈梅西是准能够通过法科考试的。执掌各大学的学术女神,一向都不断从她金色的莲座上,对他撒下无数的花瓣,赐给他各种奖章,并使他屡次获得奖学金。大家以为,考试完毕后,哈梅西一定要马上回家了,但他却似乎并不十分急于收拾他的行囊。他父亲曾写信给他,吩咐他立刻回去。他回信说,等到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马上就动身。安那达先生的儿子卓健拉是哈梅西的同学,和他住在紧隔壁。 [点击阅读]
狼穴巨款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1945年3月。北海上刮着凛烈的寒风。在纳粹德国一个秘密潜艇基地里,一艘潜艇固定在巨大的墩柱上。流线型的舰首在晨曦中显得轮廓格外明晰。在潜艇的腰部有一块跳板,一长队孩子正踏着跳板登上潜艇。他们彼此手挽手走着、仰起脸看着这艘奇怪的黑色船舶。有个人拿着名单在核对孩子们的名字。在潜艇的瞭望塔里,站着一个纳粹海军军官和一个穿黑大衣的高个子男人。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偶发空缺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6.11若发生如下三种情况之一,即认为偶发空缺出现:(1)地方议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声明接受职位;(2)议会收到其辞职报告;(3)其死亡当天……——查尔斯·阿诺德-贝克《地方议会管理条例》,第七版星期天巴里·菲尔布拉泽不想出门吃晚饭。整个周末他都头痛欲裂,当地报纸约稿的截稿期马上就要到了,得拼命写完。 [点击阅读]
宠物公墓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门徒互相看看,有些人不知道耶稣的话是带有比喻含义的,他们笑着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耶稣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如今我们去他那儿吧。”——摘自《约翰福音》第01章路易斯·克利德3岁就失去了父亲,也从不知道祖父是谁,他从没料想到在自己步入中年时,却遇到了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玩火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她被人用皮绳绑在一张铁架床上,仰躺着。绳带横勒住胸腔,双手被铐在床边。她早已放弃挣脱。虽然清醒,却闭着眼睛。如果睁眼,她会发现自己身处黑暗中,只有门上方渗入一丝微弱亮光。嘴里好像有口臭,真希望能刷刷牙。她竖耳倾听,若有脚步声就表示他来了。不知道时间已经多晚,但感觉得到已经太晚,他不会来看她了。这时床忽然震动了一下,她不由得睁开眼睛,似乎是大楼某个角落里的某架机器启动了。 [点击阅读]
红与黑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维里埃算得弗朗什-孔泰最漂亮的小城之一。一幢幢房子,白墙,红瓦,尖顶,展布在一座小山的斜坡上。茁壮的栗树密密匝匝,画出了小山最细微的凹凸。城墙下数百步外,有杜河流过。这城墙早年为西班牙人所建,如今已残破不堪。维里埃北面有高山荫护,那是汝拉山脉的一支。十月乍寒,破碎的威拉峰顶便已盖满了雪,从山上下来的一股激流,穿过小城注入杜河,使大量的木锯转动起来。 [点击阅读]
罪与罚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在彼得堡贫民区一家公寓的五层楼斗室里,住着一个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他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要确定自己是属于可以为所欲为的不平凡的人,还是只配做不平凡的人的工具的普通人。他原在法律系就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现在靠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他已经很久没有交房租了。近来,房东太太不仅停止供给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紧。这时他遇见了小公务员马尔美拉陀夫。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