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地狱 - 第42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玛塔·阿尔瓦雷茨望着面前陡峭的楼梯,面露难色。楼梯从五百人大厅通往二楼的博物馆。
  Posso farcela,她对自己说。我能行的。
  作为维奇奥宫的艺术与文化总监,这截楼梯玛塔走过无数次,但是最近,已经身怀六甲的她发现爬楼明显变得越来越艰难。
  "玛塔,你确定我们不坐电梯吗?"兰登面露关切,挥手示意旁边的小型服务电梯,那是博物馆为残疾游客准备的。
  玛塔微微一笑,表示感激,但摇头拒绝了:"昨晚我就跟你说过,医生建议我多运动,说对孩子有好处。另外,教授,我知道你有幽闭恐惧症。"
  兰登装作闻言大吃一惊的样子:"噢,对了。我都忘记提过这件事了。"
  忘记提过?玛塔表示怀疑,还不到十二个小时呢,而且我们还详细讨论了导致恐惧的童年事故。
  昨天晚上,当兰登肥胖得有些病态的同伴,小主教座堂,搭乘电梯时,兰登是陪着玛塔走上去的。在路上,兰登向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孩提时代掉进一口废弃的井里的经历,从那以后狭小空间几乎总是让他感觉恐惧不适。
  现在,兰登的妹妹一蹦一跳地走在前面,她金色的马尾辫在身后甩来甩去。兰登和玛塔有节奏地向上爬,每走几级就停下来,让她能喘口气。"我很惊讶,你居然还想再看一遍那面具,"她说,"在佛罗伦萨所有的面具里,这个可能是最无趣的。"
  兰登耸耸肩,不置可否。"我之所以回来,主要是为了带西恩娜来看看。顺便说一句,非常感谢你让我俩再次进来。"
  "这当然没问题。"
  昨天晚上玛塔应该是被兰登的学识名望折服了,因此心甘情愿为他打开展厅,但当时陪同他的是小主教座堂,这意味着她其实别无选择。
  伊格纳奇奥·布索尼--被唤作小主教座堂的男人--算得上佛罗伦萨文化圈里的名人。伊格纳奇奥长期担任主教堂座博物馆的馆长,事无巨细地管理着佛罗伦萨最显赫重要的历史遗迹--主教座堂--那座有着巨型红砖穹顶、在佛罗伦萨的历史上和天际线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的大教堂。他对佛罗伦萨这座地标建筑的狂热激情,加上他接近四百磅的体重和永远红扑扑的面颊,让人们善意地给他起了一个"小主教座堂"的绰号--就是"小圆屋顶"的意思。
  玛塔不清楚兰登是如何认识小主教座堂的;但昨天傍晚,小主教座堂打电话给她,说他想带一位客人私下来观赏一下但丁的死亡面具。当最终得知这位神秘来客原来是著名的美国符号学与艺术史学家罗伯特·兰登时,玛塔有一些激动,为自己能有机会领着两位如此重要的人物进入维奇奥宫博物馆的展厅而兴奋。
  现在,他们爬到楼梯的尽头,玛塔双手撑着腰,大口喘气。西恩娜已经站在二楼阳台的栏杆边,从上往下俯视五百人大厅。
  "这是我最喜欢的视角,"玛塔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能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些壁画。我想你哥哥和你说过藏在那幅壁画里的神秘信息吧?"她用手指着壁画问西恩娜。
  西恩娜满怀热情地点点头:"Cerca trova 。"
  兰登凝视着大厅,而玛塔则在观察兰登。在夹层楼面窗户透进的光线下,她不禁注意到兰登没有昨天晚上见到的那样英气逼人。她喜欢他的新外套,但他得刮个胡子,而且他的脸色苍白,看起来很憔悴。还有,他的头发,昨晚可是又厚又密,今早看上去都打了结,好像没洗过澡。

  在兰登注意到之前,她将目光移回到壁画上。"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和cerca trova 所在的位置几乎在一个水平高度上,"玛塔说,"你甚至能用肉眼看到这两个单词。"
  兰登的妹妹好像对壁画不感兴趣。"和我说说但丁的死亡面具吧。它为什么会在维奇奥宫呢?"
  有其兄,必有其妹,玛塔心底暗自嘀咕,仍为他俩对面具如此着迷而感到纳闷。不过话说回来,但丁的死亡面具的确有一段十分离奇的历史,尤其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而兰登并非第一个表现出对它近乎疯狂的痴迷的人。"好吧,告诉我,你对但丁了解多少?"
  年轻漂亮的金发女郎耸耸肩:"还不是那些大家在学校里学的东西。但丁是一位意大利诗人,以创作了《神曲》而闻名于世,作品描写了他在想象中穿越地狱的旅程。"
  "对了一半,"玛塔答道,"在他的长诗里,但丁逃出地狱,继续进入炼狱,并最终抵达天堂。如果读过《神曲》,你会发现他的旅途分为三个部分--地狱、炼狱和天堂。"玛塔示意他俩跟随她沿着阳台走向博物馆入口。"但是,这副面具收藏在维奇奥宫与《神曲》这部作品没有一点关系,而是与真实历史有关。但丁生长在佛罗伦萨,比任何人都更爱这座城市。他也是一位显赫、有影响的佛罗伦萨人,但在政治权力更迭中,但丁站错了队,于是被流放--赶到城墙外面,被告知永远不能回来。"
  说话间他们来到了博物馆入口,玛塔停下来歇一口气。她再次双手叉腰,向后靠着墙,继续娓娓而谈。"有人声称但丁的死亡面具看上去表情悲恸,就是因为他被流放的原因,但我有其他看法。我有点浪漫,认为这张悲伤的面孔更多与一位叫贝雅特丽齐的女人有关。要知道,但丁终生都无可救药地爱着这个名为贝雅特丽齐·波提纳里的年轻女人。但不幸的是,贝雅特丽齐嫁作他人妇,这意味着但丁的生活中不仅没有了他深爱的佛罗伦萨,也没有了他朝思暮想的女人。他对贝雅特丽齐的爱成为《神曲》的中心主题。"
  "非常有趣,"西恩娜用一种对这一切闻所未闻的语气说,"但是我还是没弄懂,为什么他的死亡面具被保存在这里?"
  玛塔觉得这个年轻女人的执着既古怪又近乎无礼。"嗯,"她继续往前走,"但丁死后,不准他进入佛罗伦萨的禁令仍然有效,于是他被葬在意大利东北部的腊万纳。但是由于他的真爱,贝雅特丽齐,被安葬在佛罗伦萨;而且因为但丁如此热爱佛罗伦萨,将他的死亡面具带回这里就像是对这位伟人一种善意的致敬。"
  "我明白了,"西恩娜说,"那为什么特别挑选了这座宫殿呢?"
  "维奇奥宫是佛罗伦萨最古老的象征,而且在但丁生活的年代,它是整座城市的中心。实际上,在大教堂里藏有一幅名画,上面的但丁踯躅于城墙边,被放逐出佛罗伦萨,画的背景里宫殿的塔尖清晰可辨,那正是他所怀念的维奇奥宫。从许多方面来说,把他的死亡面具保存在这儿,会让我们感觉但丁终于获准回家了。"
  "真好,"西恩娜感叹道,好像终于满足了好奇心,"谢谢你。"
  玛塔走到博物馆大门前,轻叩三下:"是我,玛塔!早上好!"
  门内发出锁匙转动的声音,然后门打开了。一名老年保安笑眯眯地望着她,满脸倦意,看了看手上的表。"è un po' presto,"他微笑着说。有一点早。

  作为解释,玛塔指了指兰登,保安立即容光焕发。"Signore! Bentornato! "先生!欢迎回来!
  "谢谢," 兰登和蔼亲切地答道,保安示意他们都进去。
  他们穿过一间小休息室,保安停下来解除安保系统,然后打开第二
  道更加结实厚重的大门。大门推开,他向旁边避让,潇洒地挥舞胳膊:"这就是博物馆啦!"
  玛塔微笑着致谢,领着客人们步入馆中。
  这间博物馆原本是用做政府办公室的,所以这里没有伸展开阔的展示空间,而有些像是由若干中等大小的房间和走廊构成的一座迷宫,占据了半幢楼。
  "但丁的死亡面具就在前面,"玛塔告诉西恩娜,"它陈列在一个狭窄的空间,意大利语叫'l'andito',是指两个较大房间之间的走道。靠墙的一只古董橱柜用来放置面具,所以你只有走到和柜子平行的地方,才能看到面具。就因为这个,许多参观者直接从面具前走过,却没有注意到它!"
  兰登快步向前,双目直视,仿佛面具对他有着某种魔力。玛塔用胳膊肘轻碰西恩娜,低声道:"很明显,你哥哥对我们的其他展品毫无兴趣,但既然你来到这里,就应该参观一下我们馆藏的马基亚维利的半身像,还有地图展厅里中世纪制作的《世界地图》地球仪。"
  西恩娜礼貌地频频点头回应,但脚下没有放慢,眼睛也盯着前方。玛塔都快跟不上她了。他们走到第三间展厅时,玛塔已经落在后面,她索性停了下来。
  "教授?"她气喘吁吁地喊道,"也许你……想带你妹妹参观……这间展厅里的一些展品……然后再去看但丁的面具?"
  兰登转过身,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好像刚刚神游八方还没元神归位:"对不起,你说什么?"
  玛塔上气不接下气地指着附近的一个展柜:"《神曲》最早的……印刷本之一?"
  兰登这才看清玛塔不停地擦拭额头的汗珠,气喘吁吁,他顿时深感羞愧。"玛塔,请谅解!当然,若能快速地瞄一眼这个文本会很不错。"
  兰登匆匆走回来,让玛塔领着他俩来到一个古董柜前。里面摆着一本皮革包皮边、磨损严重的古书,翻到装饰精美的标题页,上面写着:《神圣的喜剧:但丁·阿利基耶里》。
  "难以置信,"兰登感叹道,听上去非常惊讶,"我认识这幅卷首插图。没想到你们竟然藏有最早的纽门斯特氏版本。"
  你当然知道,玛塔心道,同时不胜迷惑,昨晚我介绍给你看了啦!
  "在十五世纪中叶,"兰登急匆匆地向西恩娜介绍,"约翰·纽门斯特制作了但丁作品的第一批印刷本。当时印了几百本,只有十来本存世。它们可是相当罕见。"
  在玛塔看来,兰登此刻似乎是在故意装模作样,好在他年轻的胞妹面前炫耀自己知识渊博。对于这样一位知名的谦谦学者来说,这种行为
  未免失之轻浮。
  "这件展品是从劳伦齐阿纳图书馆借来的,"玛塔补充道,"要是你和罗伯特还没参观过,建议你们去一下。他们那儿有一处相当壮观的楼梯,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直通向世界上第一个公共阅览室。那里的藏书都用链子锁在座位上,免得有人把书带走。当然,其中许多书籍都是孤本。"

  "了不起,"西恩娜附和道,眼睛瞄向博物馆里面,"那副面具是朝这边走吗?"
  这么着急干什么?玛塔还要多停留片刻好喘口气。"没错,但你们可能有兴趣听听这个。"她指着壁龛对面的一截通向天花板的楼梯。"这截楼梯通往阁楼观景平台,在那儿你们能够俯视瓦萨里著名的悬空天花板。我很乐意在这里等一下,如果你们想去--"
  "拜托了,玛塔,"西恩娜打断她,"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那副面具。而且我们的时间有点紧。"
  玛塔盯着这位漂亮的年轻女士,有些不知所措。她非常反感陌生人相互之间直呼其名的新潮做派。我是阿尔瓦雷茨女士,她在心里抗议,而且我已经给你很大的面子了。
  "好吧,西恩娜,"玛塔还是彬彬有礼地说,"面具是往这边走。"
  玛塔不再浪费时间给这对兄妹讲解了,他们穿过蜿蜒曲折的展厅,直奔面具而去。昨天晚上,兰登和小主教座堂二人在那狭窄的过道里待了将近半个小时,观赏那副面具。他俩对面具的兴趣也勾起了玛塔的好奇,她问他俩如此痴迷,是否因为去年围绕着这副面具发生的一系列离奇事件。兰登与小主教座堂均顾左右而言其他,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现在他们逐渐靠近走道,兰登开始向他妹妹解释制作一副死亡面具的简单流程。让玛塔欣慰的是,他的描述完全准确,不像之前他佯装从未见过博物馆里那件《神曲》的罕见珍本时那么不着调。
  "咽气后没多久,"兰登讲解道,"死者被平躺着放置,面部先涂上一层橄榄油。然后再糊上一层湿的灰泥,盖住面部各个角落--嘴巴、鼻子、眼睑--从发际线一直到脖子。等灰泥结成硬块后,就能轻而易举地揭下来;再用它作模,往里面倒入新拌的灰泥。再等灰泥变硬,就制作出死者面部惟妙惟肖的复制品了。这种习俗被普遍用于纪念那些显赫名人与旷世天才,比如但丁、莎士比亚、伏尔泰、塔索、济慈,他们过世后都制作了死亡面具。"
  "我们终于到了,"当一行三人来到走道外侧的时候,玛塔宣布。她向旁边让出一步,示意兰登的妹妹先进去。"面具在你左边靠墙那个展柜里。馆方要求参观时站在立柱外面。"
  "谢谢提醒,"西恩娜迈入狭窄的走廊,走向展柜,向里面一看。她两只眼睛立刻瞪得滚圆,她回头望了她哥哥一眼,满脸惊恐。
  类似的反应玛塔见过千百遍;游客们第一眼看到这副面具,正视但丁那褶皱的诡异面孔、鹰钩鼻和紧闭的双眼时,通常都会被吓到甚至感到厌恶。
  兰登紧跟着西恩娜大步走过去,站在她身边,望向展柜里。他随即向后一退,同样面露惊讶。
  玛塔暗自嘀咕道,太夸张了吧。她跟在后面加入他们。但在望向展柜时,她也不由得大声惊呼:噢,我的上帝啊!
  玛塔·阿尔瓦雷茨本以为会见到那副熟悉的面具瞪着自己,但她所看到的却是展柜的红缎内壁以及用来悬挂面具的小钩。
  玛塔手掩着嘴,一脸惊恐地望着空空如也的展柜。她呼吸加速,抓紧一根立柱以防自己摔倒。最终,她将目光从展柜上移开,转身朝主入口的夜班警卫走去。
  "但丁的面具!"她发了疯似的尖叫,"但丁的面具不见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低地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站台上,火车喷着蒸气,亲人们追着它跑过来。每一步,他们都高高扬起胳膊,挥舞。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车窗后。窗玻璃的下沿到他的腋下。他在胸前持着一束白色碎花,神情呆滞。一个年轻女人把一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从火车站拽出去。女人是个驼背。火车开进战争。我啪的一声关掉电视。父亲躺在房间正中的棺材里。房间四壁挂满照片,看不到墙。一张照片中,父亲扶着一把椅子,他只有椅子的一半高。他穿着长袍,弯腿站着,腿上满是肉褶子。 [点击阅读]
偷影子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士比亚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罗曼·加里(RomainGary)我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请自来的形影,它们在帏幔的褶皱里、在卧室的壁纸上舞动,再随时间消散。但只要我一回忆童年,它们便会再度现身,可怕又充满威胁性。 [点击阅读]
冒险史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一歇洛克-福尔摩斯始终称呼她为那位女人。我很少听见他提到她时用过别的称呼。在他的心目中,她才貌超群,其他女人无不黯然失色。这倒并不是说他对艾琳-艾德勒有什么近乎爱情的感情。因为对于他那强调理性、严谨刻板和令人钦佩、冷静沉着的头脑来说,一切情感,特别是爱情这种情感,都是格格不入的。我认为,他简直是世界上一架用于推理和观察的最完美无瑕的机器。但是作为情人,他却会把自己置于错误的地位。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变形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 [点击阅读]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出生在罗马一个显贵门第。我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尚年轻,立意改嫁,托一个无子女叔父照管我的学习。他高兴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收留了我,因为他想利用他的监护人身份,决定把他收养的孤儿,培育成一个忠于神甫的信徒。对于狄法洛将军的历史,知道的人太多了,这里就用不着我赘述。将军死后,神甫们看到法国军队威胁着这个宗教之国,便开始放出风,说有人看到基督和圣母木头塑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国际学舍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赫邱里·波罗皱起眉头。“李蒙小姐,"他说。“什么事,波罗先生?”“这封信有三个错误。”他的话声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因为李蒙小姐,这个可怕、能干的女人从没犯过错误。她从不生病,从不疲倦,从不烦躁,从不草率,也就是说,就一切实际意义来说,她根本不是个女人。她是一部机器——十全十美的秘书。然而,今天上午李蒙小姐所打的一封十足简单的信竟然出了三个错误,更过分的是,她甚至没注意到那些错误。 [点击阅读]
夜城外传·影子瀑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世界上存在着一座梦想前去等待死亡的城镇。一个恶梦得以结束,希望终得安歇的所在。所有故事找到结局,所有冒险迎向终点,所有迷失的灵魂都能迈入最后归宿的地方。从古至今,世界上一直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地方,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黑暗角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魔法的消逝,大部分的奇景都已不复见,而这类隐藏的角落也随之凋零。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