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地狱 - 第40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差点没认出你,教授!"女人一面接近兰登,一面用口音很重的英语滔滔不绝地说。"是因为你的穿着,"她露出热情的微笑,看着兰登的布里奥尼西装赞许地点了点头,"非常时尚。你看上去和意大利人一样了。"
  兰登瞠目结舌,嘴里发干,但当女子面对他时,还是挤出一丝礼貌的微笑。"早上……好,"他结结巴巴地说,"你好吗?"
  她捧着肚子笑着说:"累死了。小卡特琳娜整晚都在踢我。"女子环视了一圈大厅,面露不解:"小主教座堂并没有提到你今天要回来。我猜是他陪你一块来的?"
  小主教座堂?兰登完全不知道她说的是谁。
  女人显然看出了他的困惑,善解人意地咯咯笑着说:"没关系。每个佛罗伦萨人都用这个绰号称呼他。他并不介意。"她又扫视一圈。"是他让你进来的吗?"
  "是的,"西恩娜答道,她从大厅对面赶过来,"但他要参加一个早餐会。他还说如果我们待在这里看一看,你是不会介意的。"说着西恩娜热情地伸出手,"我是西恩娜。罗伯特的妹妹。"

  女人捏着西恩娜的手,非常官方地握了一下。"我是玛塔·阿尔瓦雷茨。你真幸运--有兰登教授作私人导游。"
  "没错,"西恩娜故作热情地说,差点让人看到她翻起的白眼,"他太聪明了!"
  女人打量着西恩娜半天没说话,气氛尴尬。"真有趣,"她开口道,"你俩是一家人却长得一点也不像。可能除了身高之外。"
  兰登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局面将难以收拾。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玛塔,"兰登打断她,希望刚才没有听错她的名字,"非常抱歉给你添麻烦了,但是,嗯……我想你大概能想到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实际上,我不明白,"她眯起眼睛答道,"你来这里要做什么,我一点头绪都没有。"
  兰登的心跳加快,又是一段令人尴尬的沉默,他觉得这场赌局就要输得一败涂地了。这时玛塔扑哧一声大笑起来。
  "教授,我和你开玩笑呢!我当然猜得到你为什么会回来。坦白说,我不明白你为何对它如此痴迷;但既然昨天晚上你和小主教座堂在那上面待了将近一个钟头,我猜你应该是回来向你妹妹展示一下?"

  "没错……"他附和道,"完全正确。我太想带西恩娜看看了,不知是否……方便?"
  玛塔抬头看了一眼二楼的楼厅,耸耸肩道:"没问题。正好我也要上去。"
  兰登举目看到大厅后部伸出的二层楼厅,心里狂跳不止。昨晚我在上面?他没有丝毫印象。据他所知,楼厅不仅与cerca trova 两个单词完全处在一个高度,它还是通往维奇奥宫博物馆的入口,而博物馆则是兰登每次来此的必访之地。
  玛塔正准备领着他们穿过大厅,她突然停下来,仿佛又想起什么事情:"教授,说真的,你确定我们不能给你可爱的妹妹看点别的吗?不那么可怕的?"
  兰登不知如何应对。
  "我们要看恐怖的东西?"西恩娜抢着问道,"究竟是什么?他还没告诉我呢。"
  玛塔忸怩地微微一笑,又看着兰登:"教授,你是想让我告诉你妹妹,还是希望自己介绍呢?"
  兰登高兴得差点没跳起来:"当然可以,玛塔,为什么不由你来原原本本告诉她呢。"

  玛塔转向西恩娜,改用非常慢的语速说道:"我不知道你哥哥跟你说过什么,但是我们要去博物馆里看的是一张非同寻常的面具。"
  西恩娜瞪圆眼睛:"什么面具?就是狂欢节上人们戴的那种丑陋的瘟疫面具吗?"
  "猜得不错,"玛塔说,"但不对,它不是瘟疫面具。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人称死亡面具。"
  兰登听到真相,紧张得粗声喘气,引得玛塔扭头冲他皱眉,显然认为他为了吓唬自己的妹妹表演得过头了些。
  "别听你哥哥的,"她安慰西恩娜,"在十六世纪,死亡面具相当普遍。它实质上就是某个人面部的石膏模型,在那个人死后不久套模浇注的。"
  死亡面具。自从在佛罗伦萨醒来以后,兰登的思维从未如此清晰。但丁的地狱……cerca trova ……透过死亡之眼。面具!
  西恩娜接着问道:"那这张面具是根据谁的脸做的?"
  兰登一只手搭在西恩娜的肩膀上,极力平抑内心的激动,平静地说:"一位著名的意大利诗人。他的名字叫但丁·阿利基耶里。"
或许您还会喜欢: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
双城记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内容提要1757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Dr.Manette)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MarquisSt.Evremonde)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婬*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名士风流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柳鸣九文学的作用在于向别人展示作家自己所看待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一个人物曾经这样认为:“为什么不动笔创作一部时间与地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呢?叙述一个当今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忧虑,发现自己的问题,既不去揭示什么,也不去鼓动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见证。”这个人物这样思忖着。 [点击阅读]
呼吸秋千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我所有的东西都带在身边。换句话说:属于我的一切都与我如影随行。当时我把所有的家当都带上了。说是我的,其实它们原先并不属于我。它们要么是改装过的,要么是别人的。猪皮行李箱是以前装留声机用的。薄大衣是父亲的。领口镶着丝绒滚边的洋气大衣是祖父的。灯笼裤是埃德温叔叔的。皮绑腿是邻居卡尔普先生的。绿羊毛手套是费妮姑姑的。只有酒红色的真丝围巾和小收纳包皮是我自己的,是前一年圣诞节收到的礼物。 [点击阅读]
地精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梦每个人都会有,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敲击键盘将梦化为一个个字符。做梦的人多了,写梦的人也多了,看梦的人更多了。当一个个梦想列于书站之中,我们不禁会发现许多的梦是那么相似。在金戈铁马中争霸大陆是我曾经的梦,但此时却不是我想要的。当“我意王”如天上的云朵随处可见后,英雄们早已失去光泽,那些豪言壮语怎么看都像是落日的余辉,虽然美,但已是黄昏时。对于什么题材流行我并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奇幻。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
嫌疑人x的献身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离开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相当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迈步走出。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脚踏车停车场。那里放着几辆车,但是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脚踏车。往南大约走个二十公尺,就来到大马路,是新大桥路。往左,也就是往东走的话就是朝江户川区的线路,往西走则会到日本桥。日本桥前是隅田川,架在河上的桥就是新大桥。要去石神的上班地点,这样一直往南走就是最短的路线。 [点击阅读]
学生街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从收音机里缓缓流淌出的路唐纳森的演奏,作为此时在场两人心情的BGM明显有些不合适。光平盘腿坐在原地,伸手关掉了收音机。六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立刻被沉默所支配。广美的表情比平时更严肃,她把日本茶倒进两个茶碗里,然后把较大的一个茶碗放到了光平面前。这个茶碗是附近一个寿司店开张的时,抽奖获得的奖品。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