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地狱 - 第19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教务长冲出控制室,在"门达西乌姆号"长长的右舷夹板上踱步,试着理清思绪。在佛罗伦萨公寓大楼里刚刚发生的一切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他绕着游艇转了整整两圈,然后怒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拿出一瓶高原骑士五十年单一麦芽威士忌。他没有给自己倒上一杯,而是将瓶子放下,转身背对着酒瓶--这个动作是一个提醒,一切仍然尽在他的掌控中。
  他的眼神不自觉地移到书架上那本厚重的古旧书卷上--那是一位客户送的礼物……正是如今令他后悔不迭,希望从未见过的那位委托人。
  但一年之前……我又怎能预料到今天这一幕?
  一般情况下,教务长不会亲自与潜在的客户见面。但这名委托人是由一个非常可靠的中间人介绍的,于是他就破了一次例。
  那天大海上风平浪静,这名委托人乘坐自己的私人直升机来到"门达西乌姆号"上。委托人是他所属的领域里的显赫人物。当时他46岁,体面光鲜,个子高得出奇,还有一双犀利的绿色眼睛。
  "如你所知,"访客开口道,"一个我们共同的朋友将你的服务介绍给了我。"然后他伸直两条长腿,在教务长装修豪华的办公室里显得很自在。"所以,让我告诉你我需要什么。"
  "实际上,你不用告诉我,"教务长打断他的话,向客人表明谁才是这里的老大,"我的原则是你什么都不用说。我会向你介绍我所提供的服务,然后你再来决定哪些是你感兴趣的。"
  客人看上去很吃惊,但勉强认可了,聚精会神地听教务长介绍。最后这位又瘦又高的客人所想要的服务对财团来说再普通不过--他其实就是想有一个机会能从人间"蒸发"一段时间,以便自己全力完成目标,而不用担心好奇的人来窥探他的秘密。
  易如反掌。
  财团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假身份,以及与世隔绝的安全住所,让他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做自己的事--什么事都行。财团从不过问客户要求一项服务的用意;相反,他们宁愿对客户了解得越少越好。
  在接下来整整一年里,教务长为这名绿眼男子提供安全港,回报当然极其丰厚。而这名委托人也是个理想的客户:教务长不用跟他联系,他所有的账单都会准时支付。
  但是,就在两个星期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
  委托人出乎意料地主动联系,提出要和教务长见面。考虑到过去一年他所支付的巨额费用,教务长给了他这个面子。
  再次来到"门达西乌姆号"的这名男子头发凌乱,衣衫不整,与教务长印象中一年以前洽谈生意的那个稳重自持、体面光鲜的委托人判若两人。他曾经犀利的绿色眼眸中透着疯狂。看上去他几乎是……中了邪。
  他怎么了?他一直在干什么?
  教务长领着紧张兮兮的客人进到办公室。
  "那个银发的魔鬼,"他的委托人结结巴巴地说,"她在一天天接近我。"
  教务长低头瞄了一眼手中委托人的档案,看到照片上魅力非凡的银发女子。"没错,"教务长答道,"你的银发魔鬼。我们对你的敌人了如指掌。尽管她能呼风唤雨,但在过去整整一年里,我们一直让她无法靠近你,我们将继续如此。"

  绿眼男子焦虑不安,不停地用手指缠绕他那一缕缕油腻的头发:"别被她的美貌愚弄了,她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敌人。"
  千真万确,教务长心道,仍然为他的委托人招惹了这位影响非凡的人物而不快。银发女人的权限和资源丰富到难以想象--她可不是教务长所喜欢的对手类型。
  "要是她或者她手下的恶魔们找到了我……"委托人开口道。
  "他们不会的,"教务长向他保证,"我们不是一直将你隐藏得很好吗?你的所有要求我们不是一概满足了吗?"
  "没错,"委托人说,"但是,要让我睡得更安稳,只有……"他顿了一顿。"我得知道假如我发生了什么不测,你会不会完成我最后的愿望。"
  "你的愿望是?"
  委托人把手伸到包皮里,掏出一只密封的小信封:"我在佛罗伦萨有一只贵重物品保险箱,开启方法在这封信里。在保险箱里,你会找到一个小玩意儿。假如我发生不测,我需要你代我投递。它算得上是一份礼物。"
  "好吧,"教务长提起笔做记录,"我该把它交给谁?"
  "给那个银发魔鬼。"
  教务长抬头看了他一眼:"送给折磨你的人一件礼物?"
  "更像是一根肉中刺,"他双眼闪烁着疯狂的光芒,"而且是一根骨头做的巧妙的倒刺。她会发现这是一幅地图……她私人的维吉尔……陪同她下到她自己地狱的深处。"
  教务长端详他良久:"依你所愿。交给我吧,我会完成的。"
  "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委托人提出,"礼物不能送得太早。你必须秘密保管,直到……"他停住了,突然陷入自己的思绪中。
  "直到什么时候?"教务长催促道。
  委托人猛地站起身,走到教务长的办公桌后面,抓起一只红色的记号笔,在教务长的私人台历上大大地圈下一个日期。"直到这一天。"
  教务长恨得牙痒痒,但他长吐一口气,竭力咽下他对委托人厚颜无耻的厌恶。"明白,"教务长说,"在你圈定的那一天之前,我会按兵不动;到了那一天,不管你放在保险箱里的是什么东西,我都会把它交给那个银发女人。我向你保证。"他看着台历上圈出的那一天,算了算日子:"从现在开始整整十四天之后,我会完成你的愿望。"
  "而且一天都不能提早!"委托人告诫道,声音中带着偏执的狂热。
  "我明白,"教务长保证道,"一天都不早。"
  教务长接过信封,将它塞进委托人的档案,并做了必要的标注,确保委托人的愿望准确无误地执行。委托人并没有言明保险箱里物品的确切性质,但教务长也乐得不知情。置身事外是"财团"行事哲学的基石。提供服务。不问问题。不做评判。

  委托人的肩膀沉下来,大口喘着气说:"谢谢你。"
  "还有别的事情吗?"教务长问道,急于摆脱这位改头换面的委托人。
  "是的,事实上,还有一件事。"他把手伸入口袋,摸出一个小巧的深红色记忆棒。"这是一个视频文件。"他将记忆棒放在教务长面前,"我希望将它上传给全世界的媒体。"
  教务长好奇地打量着面前这个男人。"财团"经常为客户大规模散布信息,但这个人的请求却让教务长觉得有些不妥。"在同一天吗?"教务长指着台历上潦草圈出的日期问道。
  "同一天,"委托人答道,"一刻都不能早。"
  "明白。"教务长给深红色的记忆棒贴上标签,注明要求。"就这些了,对吗?"他站起身,预备下逐客令。
  委托人坐着一动不动:"等等。还有最后一件事。"
  教务长重新坐下。
  委托人绿色的眼睛里露出野兽般的光芒。"一旦你上传了这段视频,我就会成为一个名人。"
  你已经是一位名人了,教务长想起委托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那时你将分享部分荣耀,你受之无愧,"委托人说,"你所提供的服务让我得以完成我最伟大的作品……一件即将改变世界的杰作。你应该以此为豪。"
  "不管你的杰作是什么,"教务长越来越不耐烦,"我都很高兴看到你得到了所需的私密空间去完成它。"
  "为了表达我的感激,我给你带了一份赠别礼物。"邋里邋遢的委托人又把手伸进包皮里,"是一本书。"
  教务长怀疑这本书是否就是委托人一直在捣鼓的秘密作品:"这本书是你写的吗?""不是。"他将一本巨大的书卷重重丢在办公桌上,"恰恰相反……这本书是为我而写的。"
  教务长一头雾水,看了一眼委托人拿出来的这本书。他以为这是为他而写的?这可是一部文学经典……十四世纪的作品。
  "读一读,"委托人挤出一丝诡异的笑容,"它将帮你理解我所做的一切。"
  言毕,这位邋遢的客人站起身,道了声再见后突然扭头就走。教务长隔着办公室的窗户望着委托人的直升机离开夹板,朝意大利海岸线飞去。
  然后教务长的视线移回到眼前这本大书上。他迟疑地探出手指,掀开皮制封面,翻到开始的页面。全书开篇的诗节是用大号字体印刷的,占满了整个第一页。
  地狱
  在我们人生旅途走到一半的时候,
  我发现自己身处一座阴暗的森林,
  因为笔直的康庄大道已然消失。
  在旁边一页上,他的委托人手书了一段赠言:
  我亲爱的朋友,感谢你助我发现这条路径。
  整个世界也会因此感谢你。

  教务长完全不懂他在说什么,但已不想再读下去。他合上书,将它放在书架上。谢天谢地,和这个怪癖客户的业务关系很快就要结束了。再坚持十四天,教务长心里念叨,目光又落在他私人台历的那个潦草而疯狂的红圈上。
  接下来几天里,教务长感到有种非同寻常的不安。他的委托人似乎已经精神错乱了。尽管教务长的预感强烈,日子却波澜不惊地流逝着。
  不料,就在圈定的日期临近之时,佛罗伦萨接连发生了一系列灾难性事件,让人措手不及。教务长试着去处理危机,但事态急速恶化,完全失控。危机在委托人气喘吁吁地爬上修道院的钟楼时达到了巅峰。
  他跳了下去……投向死亡。
  尽管委托人之死让他心生恐惧,尤其还是以这种方式,但教务长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他随即开始着手准备,完成对逝者最后的承诺--将存放于佛罗伦萨某家银行保险箱里的物品交给那名银发女子--而交接的时间,正如委托人曾告诫过的那样,至关重要。
  就在你台历上圈定的那一天,一刻都不能早。
  教务长将含有保险箱密码的信封交给瓦任莎,她立即赶赴佛罗伦萨去取里面所放之物--这根"巧妙的倒刺"。然而,当瓦任莎打来电话时,她传递的消息既令人震惊又让人慌乱。保险箱里的东西已经被取走,而且瓦任莎差点被警察拘捕。银发女人不知怎么得知了这个保险箱账户,并运用她的影响力获准打开保险箱,还给将现身来取保险箱中所装物品的人开出了逮捕证。
  那是三天前的事情了。
  委托人明白无误地表明过他的意图:以这件被窃之物给予银发女子最后的羞辱--来自坟墓里的嘲讽。
  但迄今这话还言之尚早。
  从那以后,"财团"陷入了绝望的挣扎之中--动用一切资源来确保委托人遗愿的落实,当然还有自己的名声。在这个过程中,"财团"突破了一系列底线,教务长明白很难再有回头路可走。现在,佛罗伦萨的事务成了一团解不开的乱麻,教务长盯着办公桌,感觉前景一片迷茫。
  在他的台历上,委托人疯狂而潦草的红圈触目惊心--那红墨水的圆环圈着一个明显特殊的日子。
  明天。
  教务长极不情愿地望了一眼面前的那瓶苏格兰威士忌。然后,十四年来第一次,他给自己倒了一杯,一饮而尽。
  在船舱里,协调员劳伦斯·诺尔顿从电脑上拔下小巧的红色记忆棒,将它放在面前的电脑桌上。里面的视频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奇怪的东西。
  它正好九分钟长……精确到秒。
  他心生警兆,这种感觉极罕见,他站起来,在小隔间里踱来踱去,再次犹豫是否应该将这段诡异的视频拿给教务长看。
  干好你分内的事,诺尔顿告诫自己,不问问题。不做评判。
  他竭力将视频从脑海中抹去,在记事本上标明任务确认。按照委托人的要求,明天,他将把这个视频文件上传给媒体。
或许您还会喜欢: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那个男孩名叫圣狄雅各。日落时分他领着一群羊抵达了一座废弃的教堂。教堂圉顶看起来在很久前就已经塌落了,而曾经是更衣室的地方,如今却磐立着一株巨大的无花果树。他决定在此过夜。看着羊儿一一跳进门后,男孩在毁圯的门上横竖着一些木板,以防羊儿走失。这附近并没有狼,但若有羊只脱队,他可得花上一整天去找回来。他用夹克掸了掸地面,然后躺下来,头枕着一本才刚读完的书。 [点击阅读]
物种起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关于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情况,我将在这里进行扼要叙述。直到最近,大多数博物学者仍然相信物种(species)是不变的产物,并且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许多作者巧妙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另一方面,有些少数博物学者已相信物种经历着变异,而且相信现存生物类型都是既往生存类型所真正传下来的后裔。 [点击阅读]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狼穴巨款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1945年3月。北海上刮着凛烈的寒风。在纳粹德国一个秘密潜艇基地里,一艘潜艇固定在巨大的墩柱上。流线型的舰首在晨曦中显得轮廓格外明晰。在潜艇的腰部有一块跳板,一长队孩子正踏着跳板登上潜艇。他们彼此手挽手走着、仰起脸看着这艘奇怪的黑色船舶。有个人拿着名单在核对孩子们的名字。在潜艇的瞭望塔里,站着一个纳粹海军军官和一个穿黑大衣的高个子男人。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