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第三个女郎 - 第十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亲爱的夫人,”白罗向奥立佛太太深鞠一躬,奉上了一蓬维多利亚式的高雅花束。
  “白罗先生!哎呀,真是的,太不敢当了,也只有你才有这样的风度。我的花经常都是乱七八糟的。”她朝花瓶里乱蓬蓬的一把菊花瞄了一眼之后,又看着这束淑女般的蔷薇花蕾。“真谢谢你来看我。”
  “夫人,我是来祝福你康复的。”
  “是的,”奥立佛太太说:“我想我好多了。”她小心翼翼地把头往左右轻转了一下。“不过还是头痛,”她说:“有时痛得很厉害。”
  “你记得,夫人,我警戒过你不要去做危险的事情。”
  “事实上,是叫我不要太莽撞。可惜我偏偏那么做了。”她又说:“我感到事情有些不妙。我也很害怕,可是我又跟自己说干嘛那么傻,有什么好怕的?因为,我是在伦敦啊,就在伦敦的市中心,到处都是人。我是说——我怎么会害怕,又不是空无一人的荒林子里。”
  白罗看着她,心中在思考。他想,奥立佛太太是真地感到了一阵不安的恐惧,真的疑惧到邪恶的存在,一种真有某种事情或某一个人要加害于她的不祥感兆;抑或是后来才了解到全盘的经过?他非常清楚这是经常发生的事:不知多少委托他办案的人都说过类似方才奥立佛太太所说的话,“我那时就知道事情不对劲,我感到有些不妙,我就知道要出事的。”其实,他们当时根本没有那种感觉。那么奥立佛太太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他基于奥立佛太太的立场打量着她。按奥立佛太太自己的看法,她的直觉是相当靠得住的。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奥立佛太太每次在那些直觉经证实为真的时候,总是得理不饶人的!
  然而,人与许多动物一样,象狗与猫在大雷雨来临之前总感到有些不安,知道情形有些不对,却又说不出到底什么事情不对。
  “你是什么时候感到这种恐惧的?”
  “是在我转出大马路的时候,”奥立佛太太说:“在那之前,一些都很正常而且相当刺激——该说我觉得挺好玩的,当然发觉跟踪人的确是很困难的事也令我气馁。”
  她停了下来,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就象是在玩一种游戏。之后,又突然全不是游戏了,因为那是个许多小巷子与破陋地区的所在,仓库或是荒地拓平了要盖房子的地方——哎呀,我不知道,我也说不明白,反正很不同就是了,真象在作梦。你知道那种梦。
  开始时是一回事,大家在一起喝酒了蛮热闹的,然后突然发现自己又跑到丛林里或另外全然不同的所在去了——而且非常怕人。”
  “丛林?”白罗说:“嗯,你这么比喻倒是很有意思的。”
  “这么说,你当时觉得自己好象进了丛林里,而且很怕一只孔雀?”
  “我不知道是否特别怕他,况且孔雀又不是什么凶险的动物。只是,我把他比作一只孔雀,是因为我觉得他只是个装饰性的东西。孔雀不是富点缀与装饰性的吗?这个可恨的家伙也是蛮花花绿绿的呀。”
  “在你遭袭击之前,你完全不晓得会有人跟在你后头吗?”
  “没有,不,完全不知道——不过,我想他给我指引的根本就是错路。”
  白罗审慎地点了点头。
  “但是,当然是那个孔雀敲我的头的,”奥立佛太太说:“还会是谁?那个一身脏兮兮的小孩子?他虽然是一股脏相,倒不是个恶人。那个懒洋洋的叫什么法兰西丝的,更不可能了——她象个盖了块布的包装箱子,一身垂着散发。我觉得她象个戏子之类的。”
  “你说她是在充当模特儿?”
  “是呀,不是给孔雀作模特儿,是给那个一身脏的小子。我记不得你见过她没有了。”
  “我还没有那份荣幸——要果真是个荣幸的话。”
  “不过,她的确是蛮漂亮的,那种不修边幅,潇洒艺术家的一型。脸上化妆很浓,一张灰白的脸,好浓的眼膏,头发软趴趴地挂在脸上。在一家画廊工作,因此替一些嬉皮画家们充当模特儿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了。这些女孩子真敢!我想她也许爱上了那个孔雀,却也说不定是那个脏小子。无论如何,我看她也不至于敲我一击闷棍的。”
  “我觉得另有一种可能性,夫人。也许有人可能注意到你在跟踪大卫——也就因而跟踪起你来了。”
  “有人看见我跟踪大卫,于是就跟踪我?”
  “要不然,就是在木材厂附近或是矿场里早有人躲着了,也许在监视你注意的那个人。”
  “当然,这是一种可能,”奥立佛太太说:“可是那又会是谁呢?”
  白罗颓然地叹了一口气。“呵,就是说啦。困难就在此——太困难了。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端,我一点头绪也看不出来。我只知道有个女郎说她可能杀了人!我只能靠这么一点线索来进行,而且就连这点也是十分困难的。”

  “你说困难到底是什么意思?”
  “返想。”白罗说。
  奥立佛太太对于返想始终不很擅长。
  “你总是把我搞得糊里糊涂。”她埋怨地说。
  “我现在谈的是有人被谋杀,可是谁被谋杀了呢?”
  “我想,是继母被谋杀了。”
  “可是继母并没有被谋杀呀。”白罗说。
  “你真是个最神经的人了。”奥立佛太太说。
  白罗在椅子上将身子坐正,将两只手的指头合拢在一起,开始——按奥立佛太太的推测——要找乐子了。
  “你就是拒绝返想,”他说:“但是要想事情有些进展,我们一定要返回去思考。”
  “我不要返想,我只想知道我在医院的时候,你到底做了些什么事,你总该做了点事吧。你到底做了什么呢?”
  白罗没有理睬她的问话。
  “我们必须从头开始,有一天你打电话给我。我心情很烦闷,是的,我承认我很烦闷,有人对我说了非常刺伤我自尊的话。你,夫人,却是非常的好心。你鼓舞我,使我放松了心情,还请我喝了一杯热巧克力。这且不说,你还表示要帮我忙,而且的确也帮了我的忙。你把那个来看我,说她可能杀了人的女郎替我找到了!夫人,我们不妨自问一下,这桩谋杀到底如何?谁被谋杀了?是在哪儿被谋杀的?又为什么被谋杀的?”
  “好了,别说了,”奥立佛太太说:“我的头被你吵得又痛起来了,这对我身体是不好的。”
  白罗仍不顾她的哀求。“我们手头到底有没有一桩谋杀案?你说继母被害,我的答复是继母并没有死,因此我们还没有谋杀。然而,必定出了一桩谋杀案的。因此,我本人,首先要问的是,到底谁死了,有人来找我提起一桩谋杀案。一桩谋杀案不知如何在某地发生了,然而我却无法找到这桩谋杀。我知道,你还想说有人企图谋杀玛丽?芮斯德立克,不是很好的佐证吗?但这不能使赫邱里?白罗满意。”
  “我实在不懂你还要什么。”奥立佛太太说。
  “我要一桩谋杀案。”赫邱里?白罗说。
  “你不嫌胃口太凶残了吗?”
  “我在找谋杀,却又找不着。实在急死人——因此,我请你与我一起返想。”
  “我有个好主意,”奥立佛太太说:“也许安德鲁?芮斯德立克急着要去南非,就在行前把太太给杀了。你有没有想到这个可能?”
  “我当然不会想到这种事,”白罗面有愠色地说。
  “那么,我却想到了。”奥立佛太太说:“我觉得蛮动人的。他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急着想与她私奔,因此他将前妻谋杀,而且没人怀疑他。”
  白罗气极败坏地大叹了一口气。“但是他的太太是在他去南非十一、二年之后才死的呵,而他的孩子在五岁的年龄是不会太清楚自己的母亲被谋杀的。”
  “也许她给母亲吃错了药,或者也许芮斯德立克只是说她死了。我们到底并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死了。”
  “我知道,”赫邱里?白罗说:“我调查过。第一任芮斯立克夫人死于一九六三年四月十四日。”
  “这些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我雇了人调查过一些事实。我求你,夫人,不要鲁莽地下一些不可能的结论。”
  “我倒认为我相当的机智,”奥立佛太太固执地说:“要是我写书的话,我就会这么安排。而且我会让那孩子下手。不是故意地,而是由她父亲叫她母亲喝一杯榨过的树汁。”
  “胡说八道!”白罗说。
  “好吧,”奥立佛太太说:“那么你说说你的吧。”
  “老天,我没有可说的啊。我要找谋杀案,可是我找不着。”
  “玛丽?芮斯德克立病了,进了医院,好了,回了家又病了,要是有人去找的话,也许会发现诺玛?芮斯德立克所获的毒药,这样你仍是没找着谋杀案!”
  “目前大家所知道的也的确如此。”
  “那么,我的白罗先生,你到底还要找什么呢?”
  “我请你注意一下语言的涵义。那个女郎对我说的与对我男仆乔治说的完全一样。
  她两次都没有说‘我想要杀一个人,’或是‘我想要把我继母杀掉。’她两次说的都是已经做过的事情,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绝对是发生了的事情,是过去式。”
  “算了,我认输,”奥立佛太太说:“反正你不会相信诺玛?芮斯德立克想要害死她的继母。”
  “不错,我相信非常可能诺玛或许是要害死她的继母。我认为以她的心理来说,也许是那样的,因为她的心理近乎发狂了。但是并没有证实呀。任何一个人,请别忘记,都可以在诺玛的物件里藏一些毒药,甚至也可能是那个丈夫放的。”
  “你老是认为谋杀太太的一定是丈夫。”奥立佛太太说。
  “通常,丈夫是最可能的人,”赫邱里?白罗说:“因此最先考虑的应该是他。可能是那女郎诺玛,也可能是一名佣人,说不定是那个照顾老先生的秘书,也可能是那个老爵士罗德立克。还说不定是芮斯德立克太太自己呢。”

  “荒谬!她为什么?”
  “总有理由。或许是很离谱的理由,但是总不会是全然无法相信的。”
  “真是的,白罗先生,你总不能任何人都怀疑吧?”
  “当然,我正是这么作。我谁都怀疑,先怀疑,然后找理由。”
  “那么有什么理由怀疑那个可怜的外国小姐呢?”
  “这可能要看她在家担当什么工作,到英国所为何来,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理由。”
  “你真有点神经。”
  “或许也会是大卫那个小子,你那只孔雀。”
  “太离谱了,大卫不在那里。他根本没去过他们家。”
  “呵,去过的。我去的那天,他正在走廊上溜达。”
  “可不会是去诺玛的房里放毒药的吧。”
  “你怎么晓得?”
  “因为她跟那个坏小子在相爱呵。”
  “我承认表面上是有那么回事。”
  “你把什么事都弄得很复杂。”奥立佛太太埋怨说。
  “我才没有。是事情弄得我很困难。我需要一些背景事实,也只有一个人能供给我这种资料,而她却失踪了。”
  “你是说诺玛?”
  “是的,我指的是诺玛。”
  “但是她并没有失踪,我跟你已经找到她了。”
  “她走出餐室之后又不见了。”
  “你就让她跑了?”奥立佛太太的声音气得有些发抖。
  “老天!”
  “你就这么让她溜了?居然也没再去找她?”
  “我并没有说我想去找她。”
  “可是你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什么着落。白罗先生,我真对你失望。”
  “已经有了轮廓了,”赫邱里?白罗几近梦呓般地说:“是的,已经有了定型了。
  可是因为缺少一项因素,因此这个模式却又不成什么道理。这你该懂,是吧?”
  “不懂,”奥立佛太太说,头已经在痛了。
  白罗不管奥立佛太太是否在听,他仍一个劲儿地侃侃而谈。她相当气愤,心想芮斯德立克家中那个女儿讲的并不错,白罗的确是太老了!本来嘛,她自己为他找到了这个女郎,立刻打电话给他好让他即刻赶到;自己又去追踪这对情侣的另一半。她将那女郎交给白罗了,结果呢——白罗又把她给丢了!事实上,她实在看不出这桩事情自始至终,白罗作了任何有用的事。她的确太失望了。等他停下嘴来,她一定要再这样告诉他的。
  白罗却在轻声地,有条不紊地描述他所谓的“模式”大纲。
  “是连锁性的。不错,正因为是连锁性的,才愈显得困难。一件事与另一件相关,然后发现它又与其他似乎在模式之外的事情相关。然而却并非在模式之外,因此又带进来更多的可疑人物。可疑之处何在呢?这我们又不知道了。先说这位女郎,在一堆乱麻互相矛盾的模式中,我得找出答案来回答一个最棘手的问题。这个女郎是受害人吗?她正处于危险中吗?亦或她非常之狡猾?这女郎是否为了自己某种目的制造出她要予人的印象呢?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我需要一项稳定的因素,某种扎实的暗示,我知道一定有的,一定隐藏在什么地方。”
  奥立佛太太在搜索她的手提袋。
  “我真不懂为什么我需要阿司匹灵的时候总是找不着。”她全没好气地说。
  “我们可以看到一组互相衔接的关系。父亲、女儿与继母。他们的生活互相关联。
  与他们同住的糊里糊涂的老舅父相关。她为他工作,外表、仪态都很美妙。他很喜欢她。
  我们可以说他对她有点痴。但是她在他们家到底是什么身份呢?”
  “我看,大概是想学英文吧。”奥立佛太太说。
  “她在国家植物园会晤了一名贺佐高维亚大使馆的人员。他们只是在那里碰头,彼此并没说话,她留下了一本书,他拿走了——”
  “你讲的是些什么呵?”
  “这与其他的模式有无关联呢?我们还不知道。好象不可能却也不一定不可能。玛丽?芮斯德立克是否曾偶然看到了些可能对那女郎构成危险的文件呢?”
  “难道你是告诉我这又与谍报之类的事情扯上关系了吗?”
  “我不是告诉你,我只在猜想。”
  “你自己说过罗德立克爵士是个老糊涂的。”
  “问题不在他是不是个老糊涂。他是个二次大战期间有某些重要性的人物。他经手过不少重要文件,他也曾收到过重要的信函。许多信函在当时失去重要性之后,他仍可以一直随心保藏的。”
  “你谈的战争早是八百年前的旧事了。”
  “不错,但是过去的事并不因为时间久远就能一笔勾销。世界上新的联盟产生了。

  公开发表的演说经常驳斥这个,否认那个,到处散布各种谎言。假定仍有某些可能改变某些人物的信函或文件存在,你要了解,我并非在告诉你任何事情,我只是在作一些假定。这些假定,据我所知,在过去都是真实的事情。或许有非常重大的原因,这些信件或文件应予销毁,不然的话,将会流入外国政府手中。担当这项工作的人,没有比一个照顾并协助一位搜集资料撰写回忆录的老迈爵士的年轻漂亮小姐更适合的了。如今什么人都在写回忆录。谁也拦不住他们。假定说,就在轮到那个担任照顾与秘书的小姐作饭的那天,那位继母在自己的食物中吃下了一点毒药呢?再假定,是那位小姐想要嫁祸于诺玛呢?”
  “你的脑子动得太绝了,”奥立佛太太说:“依我看简直是歪了。我是说,这些事都不可能发生的。”
  “就是说呵。太多的模式了,可哪一个又是正确的呢?那女郎诺玛,离了家跑到伦敦去,依你告诉我的,她是与另两名女郎分租一幢楼房的第三个女郎。这样,我们又有了一个模式。这两名女郎原本与她是陌生的,可是结果呢?克劳蒂亚?瑞希?何兰却是诺玛?芮斯德立克父亲的私人秘书。因此又套上了一环。这只是偶然呢?或是背后另有其他的模式?据你说,那充当模特儿的另一个女郎,又与你称之为‘孔雀’的小子很熟,而这小子又爱上了诺玛。又多了一环。还有好多环呢。比方说大卫,这只孔雀在这桩事情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是真地爱上诺玛了吗?看起来的确如此。她的父母反对,正点出了事情的自然与可能性。”
  “克劳蒂亚?瑞希?何兰当芮斯德立克的秘书的确是很怪的事,”奥立佛太太沉思着说:“我应该想得到,她做任何事都似乎异常的有效率。说不定是她把那个妇人从七楼上推下去的。”
  白罗缓缓地向她转过身来。
  “你说什么?”他质问道:“你在说什么?”
  “在她们公寓里有一个女人——我连名字都不知道,不过她自七楼上掉下来或是跳下来死掉的。”
  白罗的嗓门一下严峻地提高了起来。
  “你却一直没有告诉过我。”他责问道。
  奥立佛太太惊异地看着他。
  “我不知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是什么意思?我要你告诉我一件死亡的事,这正是我的意思。一桩死亡。你还说没有死亡呢。你只晓得企图下毒的事,其实早有死亡发生了。在——那叫什么所在来着——发生的死亡?”
  “波洛登公寓。”
  “对了,对了,对了。那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这桩自杀?或管它是什么?我想——呃——我想大概是我去那所公寓之前的一个星期吧。”
  “棒极了!你是怎么听说的?”
  “一个送牛奶的人告诉我的。”
  “送牛奶的,真的!”
  “他只是在找话搭讪,”奥立佛太太说:“好凄惨呀。大白天的——我想是清晨时分的事。”
  “她叫什么名字?”
  “我怎么知道?好象他也没说。”
  “年轻,中年,还是老太太?”
  奥立佛太太想了想,说:“他也没说得很准确,我记得他好象是说五十岁的模样。”
  “我在想,那三名女郎中有没有一个认识她?”
  “我怎么晓得?也没有听见别人再提起过。”
  “你怎么没想到告诉我呢?”
  “哎呀,真是的,白罗先生,这与我们手头的事又有什么关系嘛。嗯,也许有些关系——可是没人说起,也没人想到啊。”
  “但是,有关系。又添了一环。这名女郎诺玛,住在那幢公寓楼房里,有一天有人自杀了(这点,我看正是一般人的看法)。这是说,有人自七楼窗口掉了下来,或是跳了下来摔死了。然后呢?数天之后,这个叫诺玛的女郎,在一次酒会中叫你谈起我之后,跑来看我说她怕自己可能杀了人。你这还看不出来吗?一桩死亡——而且没有几天之后,就有人认为自己可能杀了人。不错,一定就是这桩谋杀。”
  奥立佛太太本想说“胡说八道”,但却没有那份胆量,不过她心中的确是这么想的。
  “那么,这也一定是我一直尚未寻到的那线资料。这线资料一定能把整个事体串起来了!对了,不错,我还不知道怎么个串法,不过一定会串起来的。我得仔细推考,我一定得好好地想想。我得立刻回家去想,直到一点、一线都能合得起来——因为这关键性的一线应该可以把事体连得清晰起来……好呀,终于找到了。我终于可以按我想的方向推敲了。”
  他站起身来说:“再见了,亲爱的夫人。”就匆匆走出去了。奥立佛太太终于松了一口气。
  “胡说八道,”她冲着空屋子说了一句:“简直是荒谬。不知道吃四颗阿斯匹灵会不会太多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佚名
章节:98 人气:0
摘要:(上)在!”9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德国北部的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人的老一代祖父老约翰·布登洛克,年轻的时候正值反对拿破仑的战争,靠为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发了财。他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粮栈、轮船和地产,儿子小约翰又获得了尼德兰政府赠予的参议员荣誉头衔,因而他和他的一家在吕贝克享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家人最近在孟街买下了一所大邸宅,布置得既富丽又典雅。 [点击阅读]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0
摘要: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什么是悬念?希区柯克曾经给悬念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其实,希区柯克的作品并非只靠悬念吸引人,其内涵要深刻得多。希区柯克对人类的心理世界有着深刻的体悟。 [点击阅读]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作者:佚名
章节:112 人气:0
摘要:古希腊(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8世纪)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为人类留下了一笔辉煌灿烂的文化财富。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就是其中最为瑰丽的珍宝。世界有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创作出了它自己的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都有自己民族的特点,但也都有共同的性质。 [点击阅读]
席特哈尔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席特哈尔塔,这个婆罗门的英俊儿子,这只年轻的雄鹰,在房子的背阴处,在河岸边小船旁的阳光下,在婆罗双树林的树荫里,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下,与他的好朋友并且同是婆罗门之子的戈文达一起长大了。在河岸边,在沐浴中,在神圣的洗礼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太阳晒黑了他的浅嫩的肩膀。在芒果树林里,在孩子们游戏时,在母亲哼唱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在他那身为学者的父亲教诲时,在贤人们讲话时,浓荫融入了他的乌黑的眼睛。 [点击阅读]
幕后凶手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任何人在重新体验到跟往日相同的经验,或重温跟昔日同样的心情时,可不会不觉为之愕然的吗?“从前也有过这样的事……”这句话总是常常剧烈地震撼心灵。为什么呢?我眺望火车窗外平坦的艾色克斯的风光,自言自语地问向自己。从前,我曾经有过一次一模一样的旅游,但那是几年前的事呢?对我来说,人生的颠峰时代已经结束了……我正在肤浅的这样想着!想当年,我在那次大战中,只是负伤的的份儿。 [点击阅读]
幽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管家上菜的时候,梅菲尔德勋爵殷勤地俯向他右手的座邻朱丽娅·卡林顿夫人。作为完美的主人而知名,梅菲尔德勋爵力求做得和他的名誉相称。虽然没有结过婚,他还是一位有吸引力的男子。朱丽娅·卡林顿夫人四十来岁,高而且黑,态度活泼。她很瘦,但依然美丽。手和脚尤其精致。她的风度是急促不宁的,正像每个靠神经过日子的女人那样。坐在圆桌对面的是她的丈夫空军元帅乔治·卡林顿爵士。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