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底牌 - 第三十一章亮出底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现在是白罗最得意的时刻,每一张面孔都转向他,充满了期待。他微笑说:"你们真好。你们大概知道我喜欢来一段小演说。我是罗嗦的小老头。
  "我认为此案是我所见最有趣的案子之一。毫无办案的凭藉,现场有四个人,案子一定是其中一位干的,到底是哪一个呢?有没有证据可追查?实质上来说,没有。没有具体的线索--没有指纹,没有可做为证据的文件。只有人物本身。
  "唯一的具体线索就是桥牌计分表。
  "你们大概记得,我一开始就对计分表很感兴趣。我由此看出计分人的部分特质,而且不止于此。计分表给了我一个有用的暗示。我立刻发现第三盘超水准的一千五百分。这个数字只能代表一种情形--有人叫大满贯。如果一个人决心在打桥牌的时候犯罪,那人要冒两项大危险。第一,受害人也许会叫出声。第二,就算受害人不叫,某一位牌友也可能凑巧抬头,目击这件事。
  "第一项危险无法预防,全凭赌徒的运气。第二项则有办法预防。假如牌局有趣又刺激,三位牌友自然会专心打牌;若是平平淡淡的牌,他们比较会东张西望。叫大满贯向来很刺激。对方往往会加倍,这回也崇拜例外。三位牌友必定全神贯注--叫牌的一方想取得他叫的墩数,对手想正确出牌,害他打不成。所以,命案很可能是在这圈特殊的牌局中发生的,我决心尽量查叫牌的细节。我立刻发现这圈牌的梦家是罗勃兹医生。我记住这一点,再由另一个角度来研究问题--也就是心理学的机率。四位嫌犯中我认为洛瑞玛抬头最可能计划执行一椿成功的谋杀案--但是我不认为她会临时起意犯案。反之,她第一天晚上的表现叫我不解。她若非自己犯案,就是知道凶手是谁。梅瑞迪斯小姐、德斯帕少校和罗勃兹医生由心理学来说都有可能,我已经提过,他们可能由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犯案。

  "我作了第二道试验。我请每一个人轮流说出记忆中屋里的内容。我由此得到了宝贵的资料。首先,最有可能注意到匕首的是罗勃兹医生,他天生擅于观察各种琐物--是所谓观察型的人。可是他对桥牌几乎一点都记不清。我不奢望他记很多,但他全部忘记,却证明他整晚另有心事。你们瞧,这一点又指向罗勃兹医生。
  "我发现洛瑞玛抬头记牌记得太棒了,我看象她这么专心的人,即使命案发生在身畔,她也必定一无所觉。她给了我一则珍贵的情报。那次大满贯是罗勃兹医生叫的,叫得离谱,而且不是他自己的牌,而是她的,她不得不打那圈牌。
  "第三项试验--巴特探长和我都仰仗其成果--是发掘早期的命案,找出方法的雷同性。多亏巴特探长、奥利佛抬头和瑞斯上校,我们才查到早期的资料。我和巴特讨论,他说他和失望,早期的三椿命案和夏塔纳先生的命案毫无相似点。其实不然。罗勃兹医生犯的两个案子若由心理学观点而不由实质观点看来,几乎完全一样。那两个案子也是我所谓的公开谋杀。医生探病后正式洗手,在受害人的化妆室里大胆将病毒沾在刮胡刷上。谋杀克拉多克抬头则以伤寒预防针为掩护。又是公开行事--在世人的眼前犯案。此人的反应相同。躲入一角,逮着机会立刻行动--纯粹、大胆、旁若无人的一击--跟他打桥牌的手法一样。桥牌桌上和夏塔纳命案中他都冒大险,玩得很棒。出击手法完美,时间也完全正确。

  "我确定凶手是罗勃兹医生时,洛瑞玛太太忽然叫我去见她--而且自称是她干的!我差一点信了她的话!有一两分钟我真的相信,后来我的灰白色的脑细胞占了上风。不可能嘛,绝对不是!
  "但她后来说的话更难理解。
  "她说她确实看到安妮·梅瑞迪斯作案。
  "直到第二天早晨我站在自杀死亡的老妇人床边,我才看出自己可能是对的,而洛瑞玛太太也没说假话。
  "安妮·梅瑞迪斯走到火炉边,看见夏塔纳先生已经死了!她低头看他,说不定还伸手去摸那亮晶晶的宝石领针哩。
  "她张口准备叫,却没有叫出声。她想起夏塔纳在晚宴中说的话。也许他留有一些纪录。她安妮·梅瑞迪斯有理由希望他死掉。人人都会说是她杀的。她不敢叫,吓得直发抖,走回座位。
  "洛瑞玛太太说得没有错,她自以为看见犯案的经过;但是我的想法也没有错,其实她并未看清楚。
  "如果罗勃兹这个时候歇手,我们不见得能让他俯首认罪。当然我们也许能虚张声势,凭各种狡计办到。我无论如何会试一试。可是他惊慌了,再度叫出过高的牌。这回牌运不好,栽得十分惨重。
  "他一定心绪不宁。他直到巴特到处探案。他预知情况会不定期进展下去,警方仍在搜寻--也许奇迹出现,他们会查到他以前的罪行。他想起一个绝妙的主意,让洛瑞玛太太来当替罪羔羊。他行医有经验,一定看出她病重,活不了多久啦。在这种情况下,她提前了结,而且在死前认罪……真是再自然不过了!于是他找到她的笔迹--假造了三封信,早晨急急忙忙赶到她家,谎称刚刚才收到遗书。他已正确吩咐使女打电话给警方。而他只要下手就行了。他顺利得手。等警方的法医来到时,一切都过去了。罗勃兹医生自称人工呼吸无效。一切都值得喝采,完全公开。

  "他没想到要嫁祸给安妮·梅瑞迪斯。他甚至不知道头一天晚上她来过。他只打算弄成自杀的局面。
  "我问他认不认识洛瑞玛太太的笔迹,在他而言真是尴尬的一刻。既然警方发觉信是伪造的。他只得自称没见个她的笔迹,以求自保。他的脑筋动得很快,却又不够快。
  "我由瓦林福挂电话给奥利佛太太。她出面平息了他的疑虑,带他来这儿。他庆幸事情虽和他计划中不同,却有了很好的发展,就在这个时候,打击来了。赫邱里·白罗猛然一扑!于是--赌徒无牌可吃了,只得弃牌认输。完了。"
  现场一片寂静。露达叹息一声。
  她说:"擦窗子的工人正电话在场,太幸运了。"
  "幸运?幸运?小姐,不是幸运。是赫邱里·白罗的灰白色的脑细胞够灵活。我想起来了--"
  他走到门口。
  "进来--进来,好同伴。你演戏演得棒极了。"
  他跟擦窗子的工人一起回来,现在清洁工手上抓着红色假发,整个人完全变了。
  "吾友吉拉德·海明威先生,是前途无量的演员。"
  露达叫道:"那么根本没有擦窗户的工人喽?没有人看见他作案?"
  白罗说:"我看见了。心灵的眼睛比肉眼看得更清楚。只要身子往后靠,闭上眼睛--"
  德斯帕怡然说:"露达,我们捅他一刀,看他的幽灵会不会回来查是谁干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马丁伊登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那人用弹簧锁钥匙开门走了进去,后面跟着一个年轻人。年轻人笨拙地脱下了便帽。他穿一身粗布衣服,带着海洋的咸味。来到这宽阔的大汀他显然感到拘束,连帽子也不知道怎么处置。正想塞进外衣口袋,那人却接了过去。接得自然,一声不响,那笨拙的青年心里不禁感激,“他明白我,”他心想,“他会帮我到底的。 [点击阅读]
马普尔小姐探案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马普尔小姐的故事——我亲爱的,我想我没告诉过你们——你,雷蒙德,还有你,琼——有关几年前发生的一桩奇特的小案子。不管怎样,我不想让人们觉得我很自负——当然了,我也知道和你们年轻人比起来我根本算不上聪明——雷蒙德会写那些关于令人讨厌的男男女女们的非常现代的书——琼会画那些出众的图画,上面全是一些四四方方的人,身上有的地方非常奇怪地凸了出来——你们都很聪明,我亲爱的, [点击阅读]
骗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骗局》简介:陨石、冰架、空军一号、三角洲部队、性丑闻、政治黑幕……美国悬疑惊悚小说大师丹·布朗凭借高超地想象将这些元素有机的糅合在《骗局》中。整个故事围绕着一起科学大骗局展开,讲述了48小时内美国政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小说以一桩神秘的谋杀案开篇:在人迹罕见的北极圈,加拿大地质学家查尔斯·布罗菲和他的几只北极狗被两个彪形大汉劫持到一架军用直升机上。 [点击阅读]
高老头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伏盖公寓一个夫家姓伏盖,娘家姓龚弗冷的老妇人,四十年来在巴黎开着一所兼包皮容饭的公寓,坐落在拉丁区与圣·玛梭城关之间的圣·日内维新街上。大家称为伏盖家的这所寄宿舍,男女老少,一律招留,从来没有为了风化问题受过飞短流长的攻击,可是三十年间也不曾有姑娘们寄宿;而且非要家庭给曲生活费少得可怜,才能使一个青年男子住到这儿来。 [点击阅读]
魔沼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你干得汗流满面,才能维持可怜生计,长年劳动,精疲力竭,如今死神召唤着你。这用古法文写成的四行诗,题在霍尔拜因①的一幅版画下面,朴实中蕴含着深沉的忧愁。这幅版画描绘一个农夫扶着犁把犁田。广袤的原野伸展到远方,在那边可以看到一些可怜的木板屋,太阳沉落到山丘后面。这是一天艰辛劳动的结尾。农夫虽然年老,却很粗壮,衣衫褴褛。他往前赶的四匹套在一起的马儿瘦骨嶙峋,有气没力;犁刀铲进高低不平的坚硬的泥土里。 [点击阅读]
魔法神刀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威尔拉着他母亲的手说:“快点,来吧……”但他的母亲畏缩不前,她还是害怕。威尔在暮色中打量着这条狭长的街道,街边是成排的房子,房前是小花园和方形篱笆,阳光在房子一侧的窗户上闪耀着,却将另一侧置于一片阴影之中。没有多少时间了,人们现在大概正在吃晚饭,周围很快就会出现别的孩子,会注意到他们,议论纷纷地盯着他们看。等待很危险,但他所能做的还是像往常那样劝她。 [点击阅读]
魔牙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1九月四日。重宗祐下午两点准时离开银行。银行座落在新宿第一百货大楼对面,位居繁华街道一角。重宗徒步朝歌舞伎町走去。他是去歌舞伎町那家叫吉野的餐厅出席定期的银行支店长会议的。这种宴会带有和睦的性质。聚会下午七时才开始。现在的时间尚早,重宗便拐进了一家电动弹子游艺室。他每月都要玩几次这种电子游戏。虽然他十分喜爱这项游乐,但怕别人笑话。 [点击阅读]
魔都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以文字构筑的人生舞台──久生十兰曲辰先想一下,1902年的时候,《莫格街谋杀案》现世满一甲子,《血字的研究》刚出版十五年,推理小说正处在我们所谓的“光荣时代”;而即便《科学怪人》与H?G?威尔斯的眾多作品早已出现,但科幻(SF)这一个名词,却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才会开张营业,正式成为一个可以标识的文类;尽管爱丽丝当时已经追著兔子跑到了几十年, [点击阅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麦田的守望者》简介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点击阅读]
黑书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不要引用题词,它们只会扼杀作品中的神秘!——阿德利尽管扼杀神秘,杀死倡导神秘的假先知!——巴赫替如梦在甜蜜而温暖的黑暗中趴着熟睡,背上盖一条蓝格子棉被,棉被凹凸不平地铺满整张床,形成阴暗的山谷和柔软的蓝色山丘。冬日清晨最早的声响穿透了房间:间歇驶过的轮车和老旧公车;与糕饼师傅合伙的豆奶师傅,把他的铜罐往人行道上猛敲;共乘小巴站牌前的尖锐哨音。铅灰色的冬日晨光从深蓝色的窗帘渗入房里。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
鼠疫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用另一种囚禁生活来描绘某一种囚禁生活,用虚构的故事来陈述真事,两者都可取——丹尼尔-笛福①——①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十八世纪名作家,著有《鲁滨孙飘流记》等。故事的题材取自四十年代的某一年在奥兰城发生的一些罕见的事情。以通常的眼光来看,这些不太寻常的事情发生得颇不是地方。乍看起来,奥兰只不过是一座平淡无奇的城市,只不过是法属阿尔及利亚沿海的一个省城而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