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丁庄梦 - 第十五章 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三十岁的小伙就望着丁庄四十岁的土匠说:"这是官墓呀,过去的人当官当到四品死了才能在墓壁上刻图画。现在虽不用官到四品了,可谁请我伯刻墓得让上边盖章批条子。没有上边批条子,下边的人死了,谁也不能随便刻这官家墓。"
  问:"那这丁亮死了咋就能刻官家墓?"
  说:"他哥丁辉当了县热病委员会的主任啦。"
  也就不再说啥儿,庄里的土匠也就撤着回丁庄。这当儿,日头慢冉冉地升上来,到了葬人的装殓时,墓地上的庄人都该回去装殓葬人了。这当儿,丁小跃和贾根宝的棺材早就摆在了各自家门口。那是自丁庄有了热病后做的两口好棺材,都是大桐树做的桐木棺,四寸厚的板,三寸厚的柏木档,档上刻了盆似的"奠"字和"祭"字,字上涂了白的金粉还有黄金粉,像两朵盆大的金银花。根柱和跃进给各自弟弟挖的墓,确实没有我爹给他弟挖的那墓好。是官墓。官家墓。官家墓是自宋朝以后都在平原上绝了的墓。墓里还刻了城市胜景图,把那繁华的东京做了他弟的陪葬了。只可惜,那墓是刻给了两个在丁庄偷欢偷婚的人,这叫根柱和跃进有些想不开,脸上有些挂不住。可好在,他们两家的棺材好,是往年各庄各村能活到八十岁的老人才能用的上品棺。是家里殷实、有些势力钱财的才能用的棺。
  上上品的棺。
  是有钱财、地位的人家才能做起、才肯做的棺。
  棺就摆在各自家门外。两家住在一条胡同里,相隔不太远,不甚远,如那两个棺是摆在一块样。丁庄人,围着看的人,都说那两口棺材好,都说丁跃进和贾根柱对起兄弟了,虽没如丁辉样给弟弟挖出一座官家墓,可毕竟给他们备了这两口好棺材。也就这时候,这个当儿上,有辆汽车开进了庄,开到了我叔家门口,也从那车上卸下了两口棺。棺是用硬纸、软布包皮着的。卸下来,架在凳子上,才把哪纸和布们打开来。
  这一开,庄人就都围了过来了,都来看这一对棺材了。
  是一对夫妻棺。
  是一副天下罕见的金银杏木棺。因为这热病,平原上死个人和灯灭一模样,和树叶飘落一模样,死人需要棺材和活人需要房子一样多,做棺的桐木缺的和银子样,做档用的柏木缺的和金子样,可爹让人送来的棺材竟不是桐木棺,柏木档,而是银杏木。全棺都是银杏木。叔为男,棺材大一些,它的棺名为金棺。金棺的用材是三寸厚的千年银杏木,银杏木摸起来柔,用下了坚,纹细面平没疤节,最适宜雕刻和绘画,也就除了棺材的底座下,挨着地上的那一面,其余棺外的左板上、右板上、棺盖上,还有大小档头上,全都刻了繁华胜景图,刻了山水人物画,刻了祥云和春风,刻了城市的大街和小巷,汽车和人流,刻了城里的高楼和羊肠样盘盘绕绕的立交桥,还有公园的树,树下的人,人放的风筝和划着的艇。早年的金银棺一般都刻二十四孝说,刻孟姜女哭倒长城的画,刻梁祝的故事集,可到了叔和玲玲的金银棺,棺上却刻着大城市的景。是大城市的胜景图。如北京的天安门,上海的电视塔,广州的大宾馆,还有哪些大城市的商业街,繁华道,跨江桥、百货楼、喷泉池,这些等等的,七七八八的。不消说,那在棺上刻着城市胜景图的人,是走南闯北见过了世面的人,所以他才能在那棺里棺外刻那繁华和胜景。刻上海,刻北京,刻了中国很多大城市的繁华和热闹。把那繁华和热闹,描成金粉画、银粉画,还有带彩的水粉画。

  丁庄人就都围着那棺材看,惊呼着叫:
  "老天爷,这叫啥子棺材呀,先前皇帝死了也用不上这棺材。"
  用手去小心地摸那棺材上的画:
  "你们都来摸摸吧,这城市光得和新媳妇的脸一样。"
  也就都去摸。去摸城市的楼、立交桥上跑的车、广场边上的灯,还有湖边坐着的人。就又有人从打开的棺缝朝里看,看见棺内的棺面板上也有画,把那棺盖小心地推开来,也便看见棺内的大档面壁上,贴了我叔放大了的像。棺材的内里四壁上,都是刻着城里人的享乐画,有电视机,电冰箱,圆桶洗衣机,和能在电视上放电影、放戏的啥儿机和一个个迭着的大音箱。还有能唱歌的麦克风,和摆着十碟八碗的丰盛的筵。筵桌上刻的有好酒、鸡鸭、鱼肉,还有酒杯、酒蛊、红筷子。还有刻出来的戏台和影院,高楼和大厦。影院和戏院的门,大厦和高楼的门,门上方一律刻有"丁家"两个字。电器上也都一律刻有我叔丁亮的名。

  最为重要的,是在我叔的脚头棺档上,可了一栋楼,楼顶上有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像把一个国家几十年用功得下的财富和繁华,都给我叔做了陪葬了。
  把整个世界的繁华和财富,都装进了叔的棺材里。
  再去看银棺,看玲玲那小了尺寸的棺,婶为女,棺材是银棺,虽然棺材尺寸小一些,却也同样是着银杏木。棺外除了刻有和金棺差不多的城市图,推开那棺盖,便看见棺里档面上,正面里,同样贴了玲玲的像。玲玲笑着的像。除了这,在银棺的四壁上,还刻了各样的绫罗和绸缎,各样的女人衣服和首饰。梳妆台和化妆盒。还有做衣服用缝纫机,做饭用的碗柜和厨柜,城市厨房里抽那油烟的机,做饭用的围腰布,吃饭用的碗,喝酒用的杯,洗锅用的刷,蒸馍用的笼,炒菜用的油。七七八八的物,一应都有着。还有摆在这里那里的花,种在这里那里的草。葡萄园和石榴树。石榴树下玲玲刚洗完晾在那里滴水的我叔的衣服和裤子。
  人们就围着叔的金棺看,围着玲玲的银棺看。看着不停地咋着嘴。
  咋着嘴,爷就从叔家出来了,脸上放着红烂烂的光,显得比几天前年轻好几岁。
  庄人们说:"丁老师,这下丁亮和玲玲有福了。"
  爷就站在那棺材边上:"有啥福?不过死值了。"
  庄人们说:"这叫啥棺呀?"
  爷就说:"这就是老辈人说的金棺、银棺呀,不过现在都是新式的金棺、银棺了,棺上刻着繁华了。"
  也就开始装殓我叔和玲玲。
  门前和开会一模样,丁庄的人,除了贾根柱和李跃进,差不多都在叔家门口围着看。连丁跃进的娘,贾根柱的媳妇和儿子,也都围着看。人山人海地看。一大片的人,还有邻村、邻庄的,都如看戏样看着这热闹,就把半个丁庄的街道挤满了。和看戏一模样,有孩娃爬到墙上去,爬到树上去。和看戏一模样,人群里鼎沸着男人、女人的吵;鼎沸了老人、孩娃的笑。日头已经升有几丈高,已经差不多快到了庄头上。光亮一束束地照过来。一束一束地照过来,把丧事照成喜事了。照成一台戏的演出了。爹在家,和从城里来的送棺的人们说着话。娘在叔家给那些外庄来的人们倒着水,递着烟。妹在人群的缝里跑,腿缝里钻。也就这时候,开始装殓了,爹从我家走出来,后边跟了许多丁庄人和外庄人,城里的人和平原上的乡下人。

  我爹走过来,老远就有人唤着问:
  "开始装殓吧?"
  爹回话:"装殓吧。"
  就开始装殓了,准备把叔和玲玲从家里抬出来,把给叔陪葬的真烟、真酒、西装、皮鞋,还有给玲玲陪葬的素衣、花裙,和真的一模样的首饰都往棺里装。丁庄的人,也都涌进叔家里,帮着去抬叔,去抬婶,去帮着抱那往棺材里放的物。爹便看见来帮着的丁庄的土工和泥匠,还有专门安排葬事的伺仪手,原来都是帮着丁跃进和贾根柱家的人。
  爹有些过意不去了,脸上放着红的光,在红的光下大声唤:
  "喂、喂——你们去给跃进和根柱家里帮着吧,不能让那边的事情冷了场。"
  人家说:"挖墓都先尽着他们了,安葬就该先尽着你们这边了。"我爷站在门前的台阶上,有些过意不去了:
  "这样不好吧?这样不好吧?"
  丁跃进的娘,还有贾根柱的媳妇却都说:
  "有啥不好啊,有啥不好啊。都是丁庄人,一家的人,先安顿谁家的丧事不都一样嘛。"
  就把贾家和跃进家的丧事晾在那,停下来,全庄老少都来帮着我叔和玲玲下葬了。
  也就下葬了。
  还在叔和玲玲的墓前树了一块碑。青石碑。大理石的碑,在石碑上刻了比碗大的一行字:
  梁山伯丁亮和祝英台夏玲玲之墓。
  把那石碑树了起来时,所有的人,丁庄的人,外庄的人,上百的人,近了二百的人,都在坟前鼓了掌。掌声如二月里日光下响着的惊蛰雷。
  如冬去春来间,龙抬头时响下的惊蛰雷。
或许您还会喜欢: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3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