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第八日的蝉 - 第3章(1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本来以为应该是女的,但是或许,我其实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久美如此发言,旋即被质问这个想法的根据。久美对这个问题答不上来。
  我在几乎无人发言的时间中,茫然思考。如果我不是女人,秋山先生不是男人,那么,过去我一直饱受折磨,而且至今仍摆脱不了的痛苦,不就都没了吗?“野野宫小姐,你觉得呢?”莎莱伊问道。
  “我的想法或许很幼稚……”我先声明,然后脑中的想法脱口而出,“如果没有分什么男人、女人,我想或许会更轻松……”
  “这并不幼稚。”莎莱伊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以灵魂与人相遇,我们的痛苦或许就都不必要了。自己是女的,自己不年轻,自己长得丑,你不觉得这些一心认定的想法,其实都是多余的包皮皮袱?只要肯放手,你不觉得会轻松许多吗?”
  大家顿时一脸恍悟地看着她。听到这里我好像终于明白此地的理念与研习的用意了。想必是把重点放在灵魂而非肉体吧。她们想通过这两周可说毫无意义的问答,让我们切身理解灵魂这种东西的存在吧。在我心中,既感到的确如莎莱伊所言,同时又觉得她们的理念并无什么新意。今天研习比平常提早结束,指导员宣布“study到此结束”。
  根据久美的情报,研习结束后会有个别面谈,到时将会决定能否留在这里。这纯属传言,我们五人,并没有接获任何关于明日行程的通知。
  一回到房间,陌生女子把薰带来交给我。我感觉得出薰看到我时表情松了一口气。这两周的前半段时间,她不知哭得有多惨,想到薰的小脸上挂着泪痕我就心疼。研习一结束,我是否终于可以获准与薰终日厮守呢?
  三月三日
  上午九点左右,艾雷米亚来喊我们,叫我们坐上小货车。今天我不用和薰分开,令我松了一口气。我在Home发的T恤外面罩上大衣,和一起接受研习的四人坐上停在入口前的白色小货车。和卖水卖菜的小货车不同,这是辆老旧的丰田HIACE。
  莎莱伊坐上驾驶座,艾雷米亚坐上副驾驶座,小货车驶出。外面是阴天。我从车窗眺望当初来时暗得看不清楚的院子。相当辽阔的院子里铺满草皮,修剪得很整齐。杳无人迹。角落,依然排列着白色人偶。既没有插上鲜花,也没有摆上供品素果,只有大约五十具的光滑人偶列队伫立。我觉得毛骨悚然,但久美和另外三人似乎都没特别在意。安静的车内,只有薰的咿呀儿语细细响起。
  钻过拱门来到外面,我觉得好像已与外面的世界睽违许久。
  “我们要去哪里?”沙绘问,但前座的二人不发一语。小货车把白墙抛在背后往前驶,我将额头抵在窗上向外望。车子走的是下山的山路,右方徐缓的坡面和左方的杂树林,都有醒目的垃圾。之前待在Home里面一尘不染,因此遍布垃圾的山路看起来格外异样。塑胶袋和黑色袋子露出的录音带、卷成一团的床单和衣物、分解的手提式音响和生锈的脚踏车、被雨淋湿的报纸及书籍。我想起当初来这里时,文代曾命令久美将杂志从车窗扔掉。
  下山后沿着国道走了二十分钟,在一栋像Home一样冷清的建筑物前停车。我们奉命下车,鱼贯走出小货车。带狗散步的中年女人停下脚步,远观走下车子的我们。我觉得似乎已从那个中年女人的世界,来到一个相隔非常遥远的场所。
  建筑物入口写着“谷原诊所”。我们跟在二人后面进入建筑物。候诊室和走道都没有门诊病人,一派清闲。挂号的柜台窗口,垂着格子布帘。
或许您还会喜欢:
点与线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一安田辰郎一月十三日在东京赤坂区的“小雪饭庄”宴请一位客人。客人的身份是政府某部的司长。安田辰郎经营着安田公司,买卖机械工具。这家公司这几年颇有发展。据说,生意蓬勃的原因是官家方面的订货多。所以,他时常在“小雪饭庄”招待这类身份的客人。安田时常光顾这家饭庄。在附近来说,它虽然称不上是第一流,却正因为如此,客人到了这里才不会挤得肩碰肩的,吃得心里踏实。 [点击阅读]
烟囱大厦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君子-周!”“啊,那木是吉米-麦克格拉吗?”佳色游览团的团员是七位面色抑郁的女士和三位汗流泱背的男士。现在,他们都相当注意地从旁观望。他们的导游凯德先生显然碰到一个老朋友了。他们都非常赞美凯德先生。他那瘦高的个儿,晒得黑黑的面孔和轻松愉快的态度,都很令人欣赏。团员当中若有争论,他总能轻轻地为他们排解,并且能够把他们哄得心平气和。现在,他遇见的这个朋友的确是一个样子很奇特的人。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老处女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五十年代的老纽约,屈指可数的几家人在单纯和富有方面居统治地位,其中就有罗尔斯顿家。强健的英国人和面色红润、身体笨拙的荷兰人合为一体创造出一个繁荣谨慎,却又挥金如土的社会。“办事要办得漂亮”一直是这个谨小慎微的世界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个世界全是由银行家,与印度做生意的商人、造船厂家和船具商的财富建造起来的。 [点击阅读]
老母塔之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下午,当我和我的随从们听到一个情况后,便决定在将要参加的审判会上采取强硬的态度。我们动身去“法庭”的时候,天色已晚,只见路上人很多。这些人在院子里找不到座位,只好站着,以便能看见我们走过来。我们刚刚走进院子,大门就关了起来。对我们来说,这可不是好兆头。看起来,穆巴拉克施加了影响,而且产生了效果。我们从人群中挤到听众广场上。那里本来只有一张椅子,现在增加了一条长板凳,笞刑刑具还放在那里。 [点击阅读]
老铁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杰斐逊城是密苏里州的州府,同时也是柯洛县的县府,它位于密苏里河右岸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丘地带,从这里可以俯视到下面奔腾不息的密苏里河和河上热闹繁忙的景象。杰斐逊城的居民那时候比现在少多了,尽管如此,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由于地区法院定期在这里举行会议,这赋予它一个重要的地位。这里有好几家大饭店,这些饭店价格昂贵,住宿条件还过得去,提供的膳食也还可口。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