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第八日的蝉 - 第2章(1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女人走出公园,头也不回沿着宽阔车道边的步道走去。我隔着数公尺距离走在她身后。女人塞饱衣服的臃肿背影,被车灯和店头霓虹灯炫目地照亮,旋即沉入黑暗。薰的哭声像塞了耳塞般嗡嗡响,听起来哇―哇―哇的。为何哭成这样呢?是在警告我别去吗?一定是这样,是在叫我别去。虽然这么想,我仍旧凝视女人的背影,继续迈步。
  女人蓦地拐过转角。不知不觉中我变成小跑步。在同一个转角拐弯一看,女人的背影仍继续步行。越过乌沉沉的河流,繁华市区的热闹消失。附近一片昏暗,唯有路灯亮着。就连路灯也是,不是坏了就是忽明忽灭,烘托出四周的黑暗。然而,并非一无所有。泛白的路灯,照亮民宅。仿佛在过河时也超越了时间,放眼所及皆是古老平房。不可思议的是,家家户户都没灯光,一片死寂。
  女人倏地遁入黑暗中不见踪影。我慌忙走到她消失之处,有一扇通往民宅的门。敞开的门内,是正在打开拉门门锁的女人。我在门前伫足,仔细打量那间屋子。和周遭一样,是平房。从大门到格子拉门的玄关之间点缀着踏脚石。树丛像要包皮皮围房子恣意伸展枝叶,杂草丛生几乎淹没踏脚石。在路灯照耀下模糊浮现的,是冰淇淋的空袋子和牛奶纸盒。
  哇,哇,哇,哇――薰的声音似乎比刚才更添绝望。这个小身体是从哪发出那么大的声音?薰凄厉的哭声令我脑袋发蒙。什么都无法思考。
  女人不发一语地进了屋。在我面前,只有敞开的玄关。橙黄灯光蓦地亮起。仿佛被那灯光所诱,我踩上踏脚石。
  一进玄关就是走廊。左右并列纸门。右边最后方那扇纸门是开着的,同样流泻出橙色光带。我反手关上玄关拉门,一边听着薰的哭声,缓缓扫视从玄关看得见的部分。
  这间房子怪怪的,我神思恍惚地想。说不上的怪。是哪里怪呢?我纹丝不动,移动视线想找出到底是哪里怪。随手扔在玄关的脱下的旧鞋,堆迭在走廊上的纸箱,黑色垃圾袋。闪着乌光的走廊,角落聚积的灰尘,电话台上的黑色电话罩着褪色防尘套。无声。
  没有任何怪异之处。只是个谈不上爱干净的住户所住的普通房子。但那种说不上来的古怪,依然萦绕心头。
  我把旅行袋放在脱鞋处,脱下鞋子,悄悄进屋。沿着走廊走去,不时可见地板凹陷破洞。往敞着的纸门探头一看,依旧裹着大衣的女人矗在房间正中央。即使看到我,也没请我进去或邀我坐下,我只好僵立在走廊上,环视室内。褪色的榻榻米,填满了四面墙的同样褪色的衣柜。四处堆放着一迭迭用绳子捆绑的报章杂志。算不上清洁,但也顶多如此,果然没有怪异之处。但我总觉得心神不宁。
  “唉,又哭了,又哭了,你快点让她别哭。”
  女人蓦地发出不比薰哭声逊色的大嗓门,我吓了一跳走进房间。
  “不是小便就是大便,再不然就是肚子饿了。”
  倒是女人看起来快哭了。我慌忙脱下大衣,解开背带,让薰躺在榻榻米上,解开连身衣的纽扣。女人连忙打开暖气,像野猫似的蹑足缓缓靠近,探头看着我的手。
  我从袋中取出湿纸巾和新尿片后打开薰身上的尿片,排泄物的臭味立刻弥漫开来。
  “哇!好臭!”女人大叫,还夸张地捏鼻子。明明是她自己叫我换尿片。我懒得理她,专心擦拭薰的屁股。
  然后我才醒悟。这间屋子完全没有气味。进了玄关走过走廊,都没有任何气味。我心里产生的那种怪异感,或许就是由此而来。我会这样察觉,是因为老实说我本来也很怕排泄物的臭味,现在竟让我感到怀念。在一个没有任何气味的地方,突然冒出的人类气味,虽然谈不上是香味,却奇妙地令人心情平静。
或许您还会喜欢: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斯塔福特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
新宿鲛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01鲛岛脱下牛仔裤与POLO衫,正要迭好,忽然听见一阵惨叫。鲛岛停顿了一会儿,随后关上储物柜,上了锁。钥匙吊在手环上,而手环则用尼龙搭扣绑在手腕上。他用浴巾裹住下身,走出更衣室。这时又听见了一声惨叫。更衣室外是一条走廊。走到尽头,就是桑拿房了。桑拿房前,还有休息室与小睡室。惨叫,就是从小睡室里传来的。小睡室大概二十畳①大,里头只有一个灯泡亮着,特别昏暗。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