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点与线 - 第十二章 一封启发性的信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
  三原警司阁下:
  久疏音问,至以为歉。在博多首次识荆以来,倏已三月,近接来信,至感至感。
  记得首次会面时,玄界滩尚寒凤扑面,将近早春;现在五月近半,日照逼人,汗流泱背。阁下如遇闲暇,务祈再来一游。
  大札提及该案调查之事尚在进行之中,令人感佩。愚年齿徒增,对阁下精神,实深欣羡。但目前也有数言,随信提出,仅供参考。
  今年一月二十一日早晨的香椎海岸男女情死案,愚曾在本署诸先辈冷眼旁观中,略事调查,后经尊驾全力追查,发现了意料未及的重大事件,实令人感慨欣慰,兼而有之。
  今后尚望将推断详细经过,有以教我。
  拜读来函,得知阁下辛劳备至。此案目前尚未水落石出,应再坚持到底。愚服务警界二十载,所遇奇案亦复不少,其中,或迎刃而解,而至今未能释疑者亦多。思忆前事,时常觉得某案某案如当时能如此进行,或许有利,因而后悔莫及。
  兹举一例,此事至今未能忘怀。二十年前,福冈郊外平尾地方,发现老妇腐尸一具。
  颈部留有勒绳红印,显系被绞勒而死。发现时间为五月,警医鉴定,已死三个月以上,因尸体尚着棉衣。其后,愚发现可疑人犯一名,然系四月初旬才从远地迁移至死者住屋附近。但死者既身穿棉衣,必然死于一月、二月或三月份。死者既然死于三个月之前,而疑犯在一个月前才迁至当地,此案因此拖延未决,终未破案。
  但抚今追昔,可以发现该警医有将死亡期限夸大之嫌。尸体陈腐,鉴定势有困难,时间长短悉从人言,亦即含有个人判断之误差在内,而该警医之判断,实将日期判至过早。只凭一件无袖棉坎肩,便咬定了死亡时间。
  现在想来,四月初旬,天气仍甚寒冷。老妇被杀之日,也可能是该日气候突然转寒,死者乃从箱笼之中取出棉坎肩穿上。老人有此痹习,并非鲜见。由此可见,身着棉衣,也并非一定限为冬季,四月初旬,亦非无可能。如当时能够如此判断,则疑犯行凶之罪必可成立也。
  此案未破,至今追悔莫及。此事不过一例而已,同样情况甚多,举不胜举。
  二
  总而言之,依照上述经验,凡对某疑犯抱有怀疑,务须一查、二查、三查。但查案之时,时有先人为主之观念,也须避免。
  阁下所提及之安田辰郎,令人注目。此人故意安排目击者,使人在东京车站看到情死的佐山和阿时一同登车。是故安田此人,必如阁下所称,与情死案有重要关系。而且一如阁下所想像者,他当夜必在香椎现场,在案中扮演某一角色。
  由此而想到,情死案发生的当晚,亦即一月二十号夜间,香稚火车站和香椎电车站各有一对男女下车,一对恐为佐山和阿时,一对恐为安田同某妇人。这两对男女几乎在同时下车。前往海岸现场。
  目前的疑点是,安田所带之女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从案情向前推断,安田既然安排两人情死,则此女人在行动之中也有出现之必要。换句话说,如无此女人,则安田所策划的工作即无法成功。
  自接华翰之后,愚又赴香椎海岸一行。时间则选择在夜晚,与半年前不同之处在于晚风吹来,沁人心腑,因此有数对情侣,在昏暗中并肩散步。布镇灯光极远,只能暗见情侣黑影轮廓。就青年男女而言,实为好场所。但就佐山和阿时、安田和另一女人而言,这两对男女在一月二十号深夜,暗藏黑夜之中,分别在这一带散步。照当时情况推算,两对男女距离约为六七公尺,不能互认彼此之模样。所遗憾者,现在已无法证实当场情况,只凭推断而已。
  其次,阁下所询安田于二十一号晚间所宿旅馆之事,尚无头绪,因时间相隔已久,旅馆登记姓名假名又多,甚至此间尚有可以不登记姓名即可住宿之旅馆。今后虽将继续调查,唯希望甚微。
  愚曾思及,佐山二十日在旅馆接到电话,招其出外者为女人声音,过去一向以为此人必为阿时,但是现在分析,为系安田所带之妇人,实亦有此可能。当然,此种推断尚无根据,仅为偶发此想。但如安田已知佐山在旅馆中化名为“菅原”,则该女人“请菅原先生听电话”之举,亦非不合道理。故此,打电话之女人并非一定为阿时。
  如果再将这一看法进一步推展,则佐山在博多旅馆等待了一星期之久的人,并非一同自杀的阿时,而很可能是那个谜一般的女人。正如阁下所说,阿时并未与佐山同乘车至博多,而系中途在热海或静冈下车。换句话说,阿时所负担之工作,亦无非自东京车站与佐山同时上车、而在中途下车而已。如果由此考虑,则安田安排第三者目击佐山与阿时同乘火车之做法,来龙去脉可更加吻合。安田分明是企图使人看到情死的男女两人曾经一同自东京出发。但道理何在,尚无根据,有待继续研究。

  如果此推测正确,则在热海或静冈下车的阿时,至二十日夜晚情死于香椎海岸之间的时间内,留在何处,尚未清楚。下落何在,虽然未明,但这一部分之推理颇有根据。
  因佐山尸体中,存有“客人,一位”之餐车饭票一张,充分证明阿时并未与佐山同到博多。此一愚见在阁下前次来此时,业已奉告。
  尊信所言,安田辰郎如真在二十号夜间出现香椎海岸情死现场,则必不可能于二十一号乘“球藻号”列车到达北海道札幌。而且,阁下曾在航空公司详细调查,亦未发现其搭乘飞机之痕迹。此案虽应经由常识详细判断,但亦望吸取本信所提之“无袖棉坎肩”
  一案的经验,无论如何,再次再三,玩味推敲。
  久未通信,突接尊函,实甚忻喜,故亦不嫌冗长,走笔奉复。唯因年事已高,措辞不当,话题反复不已,不如阁下信中条理清楚,言简意赅。说来汗颜,祈勿见笑。福冈方面如须有尽力之处,请随时通知,当全力协助。
  敬祝此案早日破案,今后如有闲暇,盼来九州一游。
  鸟饲重太郎拜复
  三
  三原疲劳不堪。他陷入了钢墙铁壁阵,左突右冲,都打不开缺口。
  把鸟饲重太郎的长信放在口袋申,走出警视厅,又来到经常光顾的那家咖啡馆。
  中午刚过,座无虚席。三原正在四下找位,一位女郎谦让道,“就请坐这里吧!
  “是位少女,独自一人坐在那里闲啜着红茶。桌子对面的座位还空着。和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客搭台,总有些不自在。三原只坐着一半座位,心神不宁地喝咖啡,自己也知道,面色不大好。
  鸟饲重太郎的信,对他的忧郁心情颇发生了一些刺激。可是,到现在还不知道把力量用在哪里?来信颇有启发,不过过于抽象。
  果然不错,二十号夜晚,如果归纳为两对男女分别从香椎车站下车,则那谜一般的女人的确值得推量。然而,这件事正如鸟饲自己所说,什么实证也没有。这两对男女,偶然在同一时间从不同车站下车,也许是完全没有关系。也就是说,佐山同阿时从香椎火车站下车,路过香椎电车站时,在两处地方都为人看到。鸟饲曾经亲自度量过两个车站的距离,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安田出现在情死现场,是为了扮演某一种角色,这是无可怀疑的事,可是,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女人,这倒反而复杂了。安田的工作显然是多方面的,所以需人帮手。要帮他什么忙,这倒可以揣摹几分。
  照此看来,鸟饲所提出的、给佐山打电话的女人并非阿时的说法如果成立,则出现在两个香椎车站的四名男女,必是佐山同阿时、安田同X女人。
  而且,三原对于安田在东京车站安排佐山同阿时一起登车的目击者一事,始终感到兴趣,看那情势,其目的是使别人确认他们两入之间的恋爱关系。为伺要经此确认呢?
  ——实在来说,这样做也就意味着佐山同阿时之间并没有任何恋爱关系。正是因为没有关系,才硬要使第三者得到一种印象,要他们看到佐山同阿时同乘一辆火车。而且,两人情死在“朝风号”列车终点站博多市的近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们都是情死,毫无疑问。但矛盾就在这里了,没有恋爱关系的人,会情死吗?在这一矛盾之中,也难免有安田辰郎的影子闪烁其中了。
  疑问在于阿时由于什么理由,中途在热海或静冈下车?这件事,主要是由鸟饲探员根据餐车“客人,一位”的餐票推断出来的。鸟饲按照男女间的微妙心理,作此推断,但只是属于臆测,而无确实证据。老探员眼光固然锐利,同时也有困难。现在搜查案情到处碰壁,如果要调查同时在热海或静冈下车的行动,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三原愁眉苦脸地饮着咖啡,正思索到这里,突然旁边出现了一个人影,原来是对面座位上,有一个青年坐到那少女的身边。
  “真是来晚了!”青年说道。刚才还无精打采的少女,现在露出笑容,满面生辉了。
  “饮什么?”少女向身旁的青年问道。
  “咖啡!”青年一边对她微笑,一边叫了东西。“让你等了好半天吧?”
  “可不是,有四十分钟。喝了一杯咖啡,又要了一杯红茶!”
  “真对不起。”青年致歉。“等了半天巴士都不来。那条线的巴士,时间完全不准。
  晚二十分钟是平常的事。”
  “既然是必须搭巴士,也就没有办法了。”少女说到这里,高高兴兴地张望了一下手表。“刚开场,赶快把咖啡喝了吧。”
  三原出神地倾听他们的全部对话。一般的青年男女时常有此情形。三原点燃香烟之际,青年已经把刚刚送到的咖啡一饮而尽,同女友一同起身离座。

  三原这才把身体里靠,坐得稳当一些。对面的茶杯、咖啡杯还摆在台面上,杯里残留着一些黑色液体。
  (搭乘定时巴士误了点,这个男的一定是住在郊外。)这件事同正在思索中的案件毫无关系,思之无益。
  然而,并非思之无益。三原突然定住眼神。一个念头在脑海中闪过。
  (妄田不让札幌的河西到车站月台接车,而特别打电报指定他到候车室等待,分明是考虑到万一飞机因天气关系误点,不能按时赶到!)三原凝视着墙上油画,全力恩索。
  ——安田本来认为,如果让河西到札幌车站迎接,亲眼看他下车,效果自然最好。
  可是,他怕天气不好,飞机误点两三小时,就会露出破绽。万一飞机误点,他就不能再从札幌车站坐车到小樽,再由小搏乘“球藻号”列车回到札幌。万一河西到了札幌火车站月台,看不见安田从“球藻号”下车,岂非不妥。
  深谋远虑的安田,把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计算在内了,因此才打了那封“在候车室见面”的电报。
  三原的双眼放出了喜悦的光辉。
  “没错了!”安田如此精细安排,岂不是反而证明了他曾经乘搭飞机来往么。
  三原满怀兴奋走出咖啡馆,外面阳光耀眼。
  等一等——三原又想到一件事。安田那封电报是从何处打出去的呢?
  四
  三原拿定主意,要先从安田的北海道之行下手。
  安田到北海道旅行,事先也作了不少安排。在“球藻号”火车内同北海道官员会面是一个例子,但最显着的事还是他命河西到札幌火车站迎接。据河西说,把他叫到车站去,并无要紧事情。现在的问题是,那封电报是从哪里打去的呢?三原到札幌进行调查时,河西目称已将电报撕毁扔掉。发电地址是无法调查的了。
  安田在二十一号早晨自福冈乘飞机起飞。他可能由福冈电报局、博多电报局或板付机场打出。但是,看来不像。安田城府甚深,为了慎防河西研究发电地点,他一定是从东京打出去的。也就是飞机自福冈飞到东京羽田机场之后,在换机飞往札幌之前的一小时候机时间,从机场打出去。
  可是,这个道理也讲不通。到了羽田机场之后,他应该已经晓得到达札幌的确实时间,既知飞机可以准时到达,那么,他就有可能由札幌到小樽,再由小樽折返回头,乘“球藻号”列车回到札幌。既然如此,他就没有理由再命河西到候车室迎接,而应该直接电令河西前往札幌火车站月台迎接,亲眼看到他从“球藻号”列车下车,以增强效果。
  想到这里,三原打开记事簿,翻到河西讲话的记录部分。河西说的是:“那封电报是一封普通电报,记得是二十一日十一点钟收到的。”
  按二十一日十一点钟收到来计算,东京札幌间的电报拍发需要两个钟头,应该是早晨九点钟拍电。那时刻,安田正坐在自板付机场起飞的飞机中,恐怕刚刚飞到广岛县或冈山县的上空,安田本人还未到东京呢?
  如果是在福冈电报局打的,情况如何?福冈札幌间的电报大约也需要两个钟头。安田如果在板付机场八点钟上飞机前拍电,那么,电报在十一点钟左右送到河西手里,时间还能吻合。
  (这么说,安田这封电报还是从福冈打出去的?)如果能把发电地方寻到就好办了,不过,安田恐怕不会这样粗枝大叶。话虽如此,三原仍然决定立即同福冈县警察署联系,要求调查二十一日市内收发电报情况。
  三原回到警视厅,向科长汇报工作。
  “不错,注意得很周到。”科长笑逐颜开。“让河西在候车室等待这一点。分析的理由很清楚。马上就同福冈警署联系,要求调查。不过,安田虽然自己不能在东京打电报,也许是拜托其他人打的。”
  “说得对,”三原答道。“我也调查一下东京的电报局。”
  研究已毕,科长喝着茶笑道:
  “你好嫁是每逢出去喝一次咖啡,就能想出一次高棋。”
  “外面的咖啡合我的路数啊!”三原开了个玩笑。
  “不过,这封电报如果是从东京打的,倒没有什么。正如你刚才所说,如果是从福冈打的,不就证明安田那天早晨果然是在福冈么?”
  “不!”三原意见不同。“如果是从东京打的电报,反倒怪了。从那个时间推断,绝不是安田自己打的,而是有人效劳。我倒想知道是谁代办的。”
  “安田手下的职员?”
  “不像。”
  “为什么?”
  “安田启程去札幌,是二十日下午二时左右。如果当天不打,而吩咐到第二天早晨九点再打电报,岂不引起诧异。安田这个人的性格,是无微不至的,他非常注意不要到将来调查时露出马脚。”

  问答至此终了。
  可是,经过两三夭的调查,探员回报,东京的任何电报局在当天都没有收发过这样一封电报。
  福冈警署的回答也是一样。福冈县、博多市的电报局部无此电报。
  三原慌了手脚。
  “不发电报就不会收到电报。这家伙是从什么地方打的电报呢?”
  三原不觉连连敲击自己的头。
  “我真是糊涂。为什么不到收电的电报局去问?”
  这件案子费时伤神,头脑似乎硬化了。
  三原立即向札幌警察署要求调查。
  回音第二天就来了。
  “该电系一月二十一日八时五十分自青森县浅虫车站拍发。”
  既不是东京,又不是福冈。而竟是青森县的浅虫温泉。这是特别快车到达终点站青森车站前的一站。
  三原大感意外。
  但是,仔细推敲下来,也并不意外。它不正在从东京丢北海道的路线上吗?他特别注意到八时五十分这一时间,查一查火车时间表,发现正是从东京上野火车站开出去的“十和田号”列车刚离开浅虫车站的时间。
  一定是火车乘客拜托列车长发出去的电报——三原直感。
  二十一日早晨,经过浅虫车站的火车,不正是安田自称搭乘前往的“十和田号”列车吗?这列车与青森函馆第十七班渡轮衔接,刚好赶上从函馆开出的“球藻号”列车。
  (哎,看起来,安田果然真是坐“十和田号”列车了。)搞来搞去搞不清。越是调查,越是证明安田的话毫无错讹。
  三原转过头去,科长立刻说道,“你以为那封电报真是安田辰郎打的么?”
  “什么?”三原猛地抬头。
  “啊呀,你不是说过,有人代劳么?”
  ——有人代劳。
  三原凝视着科长的面庞。“对,我明白了,科长。”三原全力说道。
  “你这家伙,自己说的话反而忘了。”科长放声大笑。
  三原立即打电话到东京上野车站的乘务部。“喂,喂,去青森的‘十和田号’列车的列车长,是由你们这里派吗?”
  “对的,全部都是。”答得很爽诀。
  三原跳上警视厅的汽车,立即奔往上野车站的乘务部。
  出来会面的是副部长。
  “今年一月二十日二零五次‘十和田号’列车,请你等一等,”他翻开出勤簿,“是个姓梶谷的人,正在这里,我马上叫他来。”
  “拜托了。”三原的心怦怦地跳着。
  被召唤来的列车长是个三十岁左右、很精明仔细的人。
  “噢,是这件事。电报内容我记不太清楚了,我只记得未到浅虫车站之前,在小凑车站附近,有人托我打一封电报。大概就是一月二十一号早晨的事。除此之前,就没有在附近打过电报了。”
  “托你打电报的旅客,有什么特征吗?”三原全心全意期望这位列车长记忆清晰。
  “是卧车上的客人。记得是个又瘦又高的人。”
  “什么?瘦子,不是很胖的人吗?”三原心中大喜,又仔细钉问一句。
  “不,一点都不胖,是个瘦子。”列车长逐渐把记忆恢复起来。“当时是两个人在一起。”
  “一起两个人?”
  “我剪票的时候发现的。那个人连旁边的人的车票一齐交给我。旁边那个人好像是位要人,样子神气。瘦子对他非常低声下气。”
  “那么,是那个办事员要你打电报。”
  “对的。”
  ——安田辰郎的电报果然是有人代打的。那位要人,一定是××部的石田司长。陪伴他的办事员又是谁呢?
  三原一向以为,石田司长到北海道出差,只是独自前往。哪知,一个部的司长级人士,还会有办事员同行。
  三原于是暗中调查,一月二十日伴随石田司长前往北海道的事务员到底是谁。
  是个名叫“佐佐木喜太郎”的人。这个人正是在前几天曾经奉了石田司长之命,拜访笠井科长,证明安田辰郎的确搭乘了“球藻号”火车的人。
  第二天,三原飞赴青森县。
  他把一月二十一日的青森函馆渡轮旅客表再度详查了一遍。
  石田司长和安田辰郎的名字都有。可是,并没有佐佐木喜太郎之名在内。——现在了解了,是佐佐木喜太郎冒着安田辰郎之名,搭乘了渡轮。
  矗立在三原面前的石壁崩塌了。他终于获得了胜利。
  其后的事就是要追查为什么会有安田辰郎的亲笔笔迹在旅客表上出现了。不过,在此以前的复杂关键都已解决,这件小事还会造成什么困难么!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人豹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神谷芳雄还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公司职员。他逍遥自在,只是在父亲担任董事的商事公司的调查科里当个科员,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所以难怪他忘了不了刚学会的酒的味道和替他端上这酒的美人的勉力,不由得频繁出入那家离京桥不远、坐落在一条小巷里的名叫阿佛洛狄忒的咖啡店。 [点击阅读]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变形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 [点击阅读]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
同时代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妹妹:我从记事的年代就常常地想,我这辈子总得抽时间把这事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写,虽然我相信一定能够按当初确定的写法毫不偏离地写下去,然而回头看看写出来的东西,又踌蹰不前了。所以此刻打算给你写这个信。妹妹,你那下身穿工作裤上身穿红衬衫,衬衫下摆打成结,露出肚子,宽宽的额头也袒露无遗,而且笑容满面的照片,还有那前额头发全用发夹子夹住的彩色幻灯照片,我全看到了。 [点击阅读]
名利场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