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点与线 - 第三章 香椎火车站和香椎电车站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
  鸟饲重太郎七点钟回到住处。开门的声音虽然不小,却没有人出来迎接。正在门道里脱鞋,妻子在里面招呼说,“回来啦,洗澡吧。”掀开帘子进去,妻子正在织冷衫,“餐桌上铺着白布。
  “我猜你回来得晚,先让隅子吃了。隅子同新田先生看电影去了。你先洗澡吧。”
  重太郎默默除下西装。这套西装可有年代了,衬里已经破旧不堪。把长裤折起来时,尘土、砂粒扑啦啦地散在席子上。今天一天把人都走累了,连话也懒得多说。
  因为工作关系,时常不能按时间回家。为了不让妻子和女儿久等,约定过了六点半钟就开饭、隅子是女儿的名字,新田是她即将结婚的丈夫。两人今晚去看电影,所以不在家。
  重太郎照旧一言不发,钻进浴桶去洗澡。
  “合适吗?”妻子在询问洗澡水的温度。
  “挺好,”重太郎连回话都显得嫌麻烦。一嫌麻烦,就连多余的话也不愿意多说。
  把全身泡在热水里思索事情,这是他的癖好。
  他正在思索昨天情死的这对男女。到底是为什么事情自杀呢。现在,死者的家属从东京打来电报,说明就要前来接领遗体,也许真相就可以大白了。报纸说,候补科长佐山和目前被揭发的××部贪污事件有着重大关系,他死之后,部里的上层人士的处境已经转危为安。佐山这个人胸襟虽然不开阔,却似乎是个好人。而且,据报纸说,佐山同阿时关系很深,佐山曾经说过后悔的话。照此看来,佐山显然是为了贪污和女人这两件事情摆脱不开,才走上以一死求解决之道。不,贪污事件大概是自杀的直接动机,女人问题大概是火上加油的导火线。
  重太郎一边用热水拂面,一边在想“两个人一同乘‘朝风号’列车来到博多站,女人把佐山留在旅馆里,她到哪里去了呢?佐山是干五号夜晚住进丹波屋旅馆的。从他口袋里检出来的餐车饭票可以证明,这一天就是到博多的那天,他一个人立刻到旅馆投宿。
  这时候,女人就没有露面。从十六号到二十号这五天,佐山住在旅馆里眼巴巴地等那女人同他联系。这个名叫阿时的女人,这几天到哪里去了呢?”
  重太郎用手中揩了揩面:又想到:“佐山整天足不出户,专等她的联系,显然是事关重要。二十号晚上八点钟,等了多时的电话终于来了。是个女人声音,大概就是阿时。
  可是为什么,电话不找佐山,而专找菅原呢?他化名投宿,两人显然在事先是约定了的。
  佐山听了电话,马上出门。当天晚上,就跑到香椎海岸自杀了。就这么匆匆忙忙地自杀了。既然是好容易才见面,为什么不慢慢行动呢?”
  重太郎想到这里,从浴桶里出来,也不擦肥皂、痴痴地坐在一边,连寒冷也不顾了。
  “如果说,连最后高兴一阵的时间都没有了,那就是事态严重,不容再拖,如果有这样紧关节要的事情,那又是什么呢。提起来,他们连遗书都没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自杀事件都有遗书。大致说来,留有遗书而死的大都是年轻人,中年以上的有很多人不留遗书。没有遗书的自杀事件,牵涉的问题一定广。佐山也许另有无须留下遗书的道理。
  那女人随着男人一道死,也就不留遗书。照此说来,这就是殉情目杀。对,殉情自杀。
  可是——”
  重太郎突然觉得身上越来越凉,连忙重新钻入浴桶:“可是,餐车饭票只是一个人的,这一点还不能解开,难道是我多疑?”
  妻子在外叫起来了,“喂,你怎么还洗不完呀?”
  二
  鸟饲重太郎洗完澡,到餐桌旁吃饭。他最喜欢在晚餐时斟上两杯,慢慢地品酒。今天走了不少地方,身子疲乏,酒就喝得更香了。
  妻子正在缝衣服。大红花布非常鲜艳,不用说,这是就要出嫁的女儿的衣裳。妻子的注意力完全放在针尖上了。
  “喂,饭,”他放下杯子说道。
  “是,”只把手里的活计停了一下,装好饭,又拿起衣服,一边运针,一边等着他吃完再装饭。
  “你也陪我喝杯茶,好不好?”

  “不,我不想喝。”妻子答话时,连头都没有抬。重太郎一边用筷子拨饭,一边端详她的脸。妻子的年龄也不小了。到了这把年纪,连在丈夫吃饭的时候,陪着喝一杯茶的心情都没有了。
  这时候,女儿回来了。满脸带着心满意足的表情,非常兴奋。
  “新田先生呢?”妈妈问。女儿脱掉大衣,坐下来说,“送到家门口,就回去了。”
  话里带着三分得意。
  重太郎放弃了看报的念头,对着女儿问遭,“喂,隅子,你看完电影回来,不同新田君一道饮杯茶?”
  “啊呀,爸爸,这句话间得没头没脑。喝杯茶是常有的。”
  “是吗,如果是这种情形呢……”他想着一件什么事情。“譬如吧,新田君肚子饿了,想吃点东西。偏偏你吃得饱饱的,什么也吃不下去……”
  “哪儿有这样的事情。”
  “你听着。那时候,新田君说,我现在想吃点东西,你就在外面看看橱窗,等我一阵罢,你看会有这样的事情吗?”
  “这个么,”女儿考虑了一阵回答道:“还是一起去餐馆。这没有什么特别。”
  “是吗?一起去?要是连茶都不想喝呢?”
  “是呀。那时候,只要和新田先生在一起,就比什么都好。如果吃不下东西,也要喝杯咖啡,陪着就是了。”
  这话饼得对,做父亲的连声称赞。一直在旁边直着耳朵听着,始终没有讲话的妻子不觉笑了起来,“你问这个做什么?”
  “你少讲话,”重太郎端起那杯没有人愿陪他喝的茶,一饮而尽。“为什么一定要陪着新田君呢?”
  “这并不是胃口问题,这是爱情问题。”女儿答道。
  “果然不错,对。”重太郎心里说,这句话讲得好,把他心里的事情,一下子点穿了。这不是胃口问题,这是爱情问题,对,问题就在这里。
  火车餐卡的饭票上写明“客人,一位”,使得鸟饲重太郎百思不解,一男一女不远千里迢迢跑到九州来情死。爱恋的程度自然胜于往常。可是,在火车上,男的到餐卡去吃饭时,女的却什么也不想吃,连一块去陪着喝一杯咖啡都不愿意,这是人情之常么。
  座位是对号座,就是两个人都走开了,也不用担心座位被占。也许是女的小心,特别要留下照顾行李架上的东西?看来也不像。在重太郎看来,佐山和名叫阿时的女人之间,一定有什么矛盾的地方。
  正是因为有矛盾,到了博多之后,两个人的关系就妙了。女的把佐山留莅旅馆里五天,自己不知去了什么地方。第五天,她打电话把男的叫出去,就在当天晚上采取了殉情目杀的行动。阿时这个女人的行动,并不像情死前的感情浓厚的样子,恐怕还有其他的含义。
  不过,并排地躺在香椎海岸的两具尸体,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是情死。这时,他的两只眼前又浮现出现场的样子,绝对是情死。(想到这里,也许还是自己思疑过多吧。)鸟饲重太郎凝视着前面,缓缓地抽着烟,苦思着。
  三
  第二天,接领两具尸休的人从东京来到福冈。死尸经过最后的解剖,已经安放在医院的尸房了。
  佐山宪一的领尸人是他兄长,四十二三岁,小胡子,胖胖的,很摆架子。他取出某某银行分行经理的名片,交给警方。
  阿时这方面是由她的母亲——六十岁的老太婆,和一个年纪只有二十七八岁,着意打扮的女人出头领尸。这女人是阿时在赤坂“小雪饭庄”的伙伴,女招待富子。
  可是,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两边的领尸人绝不交谈。不论是在警察署调查室,还是在医院接待室,双方同在一处很久,都是避开视线。造成这种空气的原因在于佐山这位做经理的哥哥。他对这两个女人带满恼恨的脸色,始终扳着面孔。看他那表情似乎是想破口痛骂。这样一来,这两个女人也不敢接近,战战兢兢地躲在一边。
  这种情况,在探长听取三人口供的答问中,就更加明显了。
  “令第自杀,据阁下推度,有什么原因呢?”

  那位分行经理听了这个问题,立刻端着架子回答:
  “舍弟这回做的事情,实在让人脸红。自杀的原因,报纸上登载得很多,我对于他的机关里的事情实在不甚了了。是不是因为贪污事件,为了掩饰上司的过错,一死了之,我也不清楚。最后一次见面,大约是前三个星期,看他样子很镇静。他平素不爱多言,所以也没有讲什么特别的事。
  “他的妻子三年前亡故,前些日子,我曾经提到要他续娶的事。可是他始终没有再婚的意思,所以也劝不进去。这件事情一出来,我才知道原来他还有这样一个女人。我弟弟是个老实人,早有亲友们跟我提起,他为女人的事很伤脑筋。可是这个糊涂家伙,跟我一字不提,真让人生气。尤其使人生气的是,对方竟然是赤坂饭庄的女招待。如果是个像样的女人,我也就算了,这样的女人,我可看不开。据我看,舍弟从来没有玩女人的经验,一遇到沾上男人就海誓山盟的那种女人,就被人家玩弄,以至于一起情死.一定是这女人遇到了不能不死的事情,把舍弟也带上这条路。总而言之,舍弟的一生就断送在这个女人的手里了,令人可恨。”
  这位经理把仇恨的眼光完全投在女方领尸人的身上。那两个女人既不敢开口,又不敢抬头望人,只听他声音越来越高,咒骂不绝。
  阿时的母亲在探长的问讯下,这样回答……,阿时本名桑山秀子。我们全家住在秋田乡下,世代种田,阿时一度出嫁,可是她没有靠丈夫的运气,离了婚,就到东京宏做工。在‘小雪饭庄,雇用以前,她已经换过两三家商店。一年也不过给家里来两三封信,过的日子怎样,我也不清楚。除了她之外,我还有五个孩子,也照顾不到那么多。这次出了事,‘小雪饭匝’打电报通郑我,这可迂到笆里,可真叫人伤心。”
  老婆子一句一停,好容易才把这段话说完。脸上的皱纹比这般年纪的人多得多,眼角红红的,檬瞳陇眺看不清楚。
  “小雪饭庄”的女招待富子,话就两样了。
  “阿时同我感情最好,所以“小雪,的老板娘叫我代表大家到这几来。阿时是三年前到饭庄工作的。招待客人非常周到,客人都喜欢她。话虽如此,她在饭庄之外,似乎并没有特别要好的的客人。阿时是个谨慎人,很少谈论自己的事情,所以就像我这样同她接近的人,也不太清楚她的日常生活。可是,大家谁也没有听说过她的浪漫的事情。
  这次她自杀,的确令人吃惊。这样慎重的人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从老板娘起,人人都觉得意外。佐山这个人,我不认识。报纸上登出照片以后,老板娘和其他的女招待们都说没有见过这个人,绝不是饭庄的客人,可是,我和八重子在东京车站曾经偶然碰到阿时同那个男人在一起。八重子也是‘小雪饭庄’的女招待,我们的朋友。”
  “偶然碰到?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探长问她。
  “那是十四号黄昏的事。有一位安田先生,是饭庄的老主顾。我和八重子到东京车站的月台去送这位先生,偶然之间,看到阿时和那个男人登上特别快车。我们站在第十三号月台上,中间没有火车遮挡,所以能看到第十五号月台。安田先生说,喂,那不是阿时吗,我们跟着也看到了。阿时正和那个男人一起走进月台,搭乘开往九州的特别快车。我们感到意外,阿时竟然同着男人坐火车到外地旅行,这件事倒很有意思。后来,我们因为想探明阿时的秘密,好奇心重。送过安田先生之后,就和八重子跑到第十五号月台,从特别快车的窗子外面向里张望。那时候,阿时正坐在那男人的旁边,谈得很高兴。倒把我们看呆了。”
  “当时,你们没有同阿时讲话吗?”
  “人家正在兴高采烈地出外旅行,我们又何必前去打扰,所以没有招呼,就回去了。
  当时看到的那个男人,的确就是报纸刊登了照片的佐山这个人。事后想起来,原来他们这一次出外是为了白杀。我们连做梦也想不到啊。阿时头一天向饭庄告了假,看样子是有计划的目杀。她人很好,却做出这样可怜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死呢,我们从阿时这方面实在寻不出答案。我已经说过,她这个人很少讲自己的事,所以我们也摸不到详细原因,不过据报纸说,佐山这个人和贪污事件有关,无法逃避。阿时是不是对他表示同情,才出此下策呢?”

  ——接领尸体的三个人,口供大致如上。探员鸟饲重太郎在一旁听得很仔细。
  四
  遗尸交由领尸人领走了。他们在福冈市内分别将尸体火化,捧着遗骨箱归去。香椎海岸的情死事件就此顺利结束,连一声反对意见也没有,随着时间为人们淡忘了。
  鸟饲重太郎很想开口,但已没有置喙之余地。有两件事还在他的心中打转。一件事是“客人,一位”的火车餐卡饭票。爱情和胃口的问题。另一件事是那女人连一晚也没有和佐山同住,这五天之间,不知到何处去了。
  不过,如果单靠这两件事件就对情死事件提出疑问,论据太弱。探长一定不会接受。
  就是他自己尽量作客观性的考虑,所能够依仗的论据也不多。话虽如此,重太郎在心情上还不愿意同意情死论,这两点如不能清楚地回答出来,他是绝不死心的。
  “难道不是情死?”他一度曾想到这一点。“也好,我对谁也不讲,试试一个人查问。”他下定了这个决心,心情倒觉得轻快了些。
  重太郎马上想到,应该再到发现自杀尸体的香椎海岸现场去看看。
  他在箱崎下了市内电车,就转乘驶往和白的西部铁路电车。如果到香椎去,既可以坐火车,又可以坐电车。电车的路线比火车线更靠近海岸。
  在电车的香椎车站下了车,走到海岸的现场,只消十分钟时间。出了车站,还有几户人家,穿过松林,前面毫无人烟,只剩下到处怪石的广阔海岸。这一带乃是人工填海地。
  寒风依然扑面,海上却有了一些春意。寒冬色彩减却不少,志贺岛上已经罩着一层薄雾了。
  鸟饲重太郎站在现场。现场已经没有什么痕迹,附近都是高低不平的黑石,没有特点,就是在这里打斗得落花流水,也绝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和周围的风景比较起来,这地方显得实在荒凉。
  重大郎盘算,佐山宪一和阿时为什么要拣选这样的地方来死呢。情死者在目杀的时候总愿选择一个比较舒服的地方,或者是温泉,或者是观光区。不过,也许因为这地方视野开阔;只是这片石头地太硬了一些,要是草地就好了。
  可是,重太郎突然想起,自杀乃是晚上的事。八点钟离开旅馆,十点钟左右在这里情死。最初一定是早已选择了这地方,直接到这里来的。那天晚上特别昏暗。看来,必是早就清楚这处地势。
  要是如此——要是如此,佐山和阿时两个人,一定有一个人曾经到过这里。如果对于此处没有了解,是不会采取这种行动的。
  重太郎稍微加快了一些速度,向来时的方向走回。过了电车车站,又走向火车车站。
  这两个车站之间距离顶多五百米。道路两侧,铺子还显得多些。
  到了车站,走到电报台,从口袋里掏出一本旧笔记本,寻到记下来的住址,拍发两封电报,向佐山完一的哥哥和阿时的母亲提出问题。推敲了半天,才把电文限制在二十个字之内。
  打完电报,他进入车站,探查行车时间表。再隔二十分钟,就有去博多的下行火车。
  一边等火车,他一边把双手插在口袋里,站在车站门口向外闲眺。这地方清静得很,站外毫无变化。一间饮食店写着暂停营业。另一间是小杂货店,还有一家水果店。广场上停着一辆卡车,两三个小孩在闲耍,浴在暖暖的阳光里。
  重太郎心不在焉地看着这幅景色,突然之间,一个小间号在思想中出现了。
  以前总认为佐山他们是坐电车到香椎车站的,然而,他们不是也有坐火车到此的可能吗?他回头又查看时间表,从博多到此的上行车辆是二十一时二十五分到站。
  鸟饲重太郎闭上双目。只考虑了一分钟,就放弃了坐火车的念头,慢条斯理地向车站前的小店子走去。他要去提出一些问题,内心不觉砰砰地跳动。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