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大西洋底来的人 - 第十三部 神气的孢子 第二章 密码电话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叮铃实验室的电话响了。
  伊丽莎白本来不想接电话,可是一看,是直通海洋研究中心的红色电话指示灯亮了,立即打开了对讲话简的开关。
  请海鲸号注意,贾志伟有急事找米勒博士和伊丽莎白玛莉博士,请马上通话!请马上通话!电话里传来了贾志伟的秘书彭美拉的声音。
  伊丽莎白心想,这可是个让米勒博士休息一下的好机会。于是侧过身来说:米勒,你接电话吧!
  让船长告诉他,我们吃饭去了!米勒抬起头来看了一下伊丽莎白说道。
  对不起,米勒博士,我已经听见你们的话了。电话扩音器里传来了贾志伟的声音:太空总署有很紧急的事找你们。请马上通过密码电话和他们联系。
  米勒博士最不高兴别人打断他正在进行的实验。他朝伊丽莎白呶了一下嘴,意思是:你应付一下吧!伊丽莎白对着话筒说:贾志伟,你就替我们接一下吧,反正你是我们的头头。
  那不行!太空总署点名要你们通话。我可不能代替你们两位大博士啊!尽管贾志伟有点着急,但是语气很温和。
  米勒!伊丽莎白开始劝说米勒:说不定有一天我们的工作还要太空总署帮忙,你就去通话吧。

  伊丽莎白,你是个聪明的科学家!米勒说,你应该了解政府部门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很复杂的,难道体还要我去奉承他们吗?
  你的心情我理解,可是既然要我们用密码电话通话,恐怕总会有重要的事情。米勒,你就去吧,我来替你接着实验。伊丽莎白一边说,一边轻轻地推了一下米勒。
  米勒真不愿意放下正在进行的工作,但他也不愿意使在海洋研究中心受到人们尊敬和爱戴的著名女海洋学家伊丽莎白玛莉博士为难。他心里很明白,伊丽莎白是出于一片好心,希望他能体息一下。
  好,好,我去,我去。米勒博士一边嘟嘟囔囔地说,一边起身向指挥舱走去。
  伊丽莎白微笑着在电子显微镜面前可以升降的工作椅上坐了下来,继续米勒的观察工作。
  米勒走进指挥舱。珍妮冲着这位知识渊博的海洋专家笑了笑。可是,她马上又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因为她发现米勒博土绷着个脸。不用问,他又在为工作时间叫他接电话而恼火。
  米勒来到船长身边,他刚要从船长手里接过密码电话话筒,突然一眼看见了他的助手薛特正在船长的身后站着。他眼睛一亮,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

  啊!好极啦!米勒一把拉住薛特的手,高兴地喊了起来:我的好助手,你再发挥一下你那天才的表演技巧吧!
  来,替我接一下这个讨厌的电话吧!说完就把密码电话话筒塞到薛特的手上。
  薛特,这位只有二十七岁的年轻有为的青年科学家,头脑灵活,加上他那出色的口才,任何困难的事情,他都能处理得很圆满。为此,米勒经常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这位助手的卓越才能。不过,话又说回来,正因为米勒非常信任薛特,不管遇到什么难题都让薛特去办,薛特有时也有点心里发怵,特别是上级机关或大官们的电话,并不是都那么好对付的。
  刚才,薛特看见米勒博士满脸不高兴地走进来,就预感到米勒博士可能又要抓他的差,他正想离开指挥舱,但晚了一步,被米勒博士一把拉住了。他摆出一付求饶的架式说:米勒博士,您为什么总是抓住我不放呢?
  这可不能怪我,谁叫你生来就有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演员的天才呢?米勒博士高兴得象个孩子似地,冲薛特挤了挤眼。好啦,你就登台表演吧!

  米勒说完转身就往外走,薛特知道推辞不了,就硬着头皮问道:您先慢点走,这次您要我扮演什么角色啊?
  那还用说,当然是扮演米勒博士啦!米勒为自己找到了替身而高兴。他恕了一下又补充说道:不过,薛特,你要冷静点,当然也不要太过分。你一定要问清楚对方有什么要求,而且要表示,对他们的要求,要在同伊丽莎白博士商量以后才能答复。
  万一他们听出我的声音水像你,怎么办?
  哎呀,没问题,没问题,你快通话吧!米勒信任地拍了拍薛特的肩,然后一转身,快步走出了指挥舱。当他跨出舱门时,突然又兴奋地回过头来对珍妮做了一个再见的手势。
  米勒博士的这一出其不意的动作,使珍妮一下子楞住了。她用那双黑宝石似的美丽的眼睛看着走出指挥舱的米勒博士。米勒博士进来时和出去时的两种不同的表情,使她不禁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她心想:可能大博士、大学问家,都有点怪脾气!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情人 杜拉斯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的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2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零的焦点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秋天,经人做媒,板根祯子和鹈原宪一订了婚。祯子二十六岁,鹈原三十六岁。年龄倒很相配,但社会上看来,结婚似乎晚了点。“三十六岁还打光棍,不知过去有过什么事?”提亲时,祯子的母亲最为介意。也许有过什么事,三十六岁还没有碰过女人,似乎说不过去。但媒人说绝对没有。好像是在撒谎。作为一男人,也太懦弱了。工作已经多年,置身于男人世界里的份子是这样想的。事实上,和女人完全没交往的男人,会叫人瞧不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