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大西洋底来的人 - 第五部 科学狂人 第六章 楚科奇海探险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舒拔的助手白德,正在微波发射控制台前忙得满头大汗。刚才舒拔命令他,必须在十分钟内完成加微波能量的准备工作。说实在的,他心里真有点七上八下,因为按照常规,这一准备工作至少也得要两个小时。可是他又不敢说半个不字,只好使着头皮在各种仪器之间,来回奔跑着。
  白德?舒拔的叫声把精神高度集中的白德吓了一跳。
  他看了看舒拔,舒拔两眼瞪得大大地说:你知道吗?我的微波融雪器,将要在全世界引起骚乱!我要淹没所有的城市,使交道中断,我还要使各地山洪暴发,弄得人心惶惶!
  白德一方面担心准备工作来不及,一方面也有点怀疑微波融雪器能否有这么大威力。他小心翼翼地说:舒拔博士,我看时间恐怕有点白德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舒拔打断了:白德!你听着!脸色发青的舒拔大声喊着:我舒拔的计划就是要叫所有的地方都被水淹没,加强微波的强度,是我早就安排好了的,你蘑姑什么?还不快加大电力?
  是!加大电力。白德一边赶忙应着,一边擦了擦头上的汗。
  把融雪器的温度调到627度!舒拔又发出了命令。
  627?!白德知道,这就意味着一英里范围内的生物,都会被微波杀死。他没敢再多想,马上答应道:是,627度!
  突然,地图屏幕左上角的喇叭里响起了嘟嘟嘟的声音。地图上,楚科奇海靠近西经170度、北纬70度的地方出现了黄色光,这是警报的信号,就是说,这个地区出现了外来物体。
  有物体靠近融雪器!白德报告说,并马上打开了电子探测仪。
  总不会是人嘛!舒拔满腹狐疑地嘀咕着。
  那当然啦,人靠近微波融雪器,就会被烧成灰烬。可是,又能是什么东西呢?电波显示说明,这个物体离融雪器越来越近了!
  扩大搜索范围,看看附近还有什么物体没有?舒拔说。
  舒拔博士!白德几乎叫了起来:在融雪器南面两英里的地方,可能有艘很大的船!
  船?很大的船?好拔想到了他给总统首席科学顾问甘姆斯博士的电活,眼睛一亮,兴奋地用手在白德肩上狠狠地拍了一下说:啊哈!准是海鲸号把麦克给我送上门来了!
  您说什么?海鲸号和麦克来了?白德一下子也来了精神。
  没错,白得,我舒拔的计划既要实现了!舒拔一面叫白德继续监视着电子监测仪,叮嘱他,有新情况马上报告,一边打开通话器,命令他的管家陶沙立即准备发动停在楼顶平台上的直升飞机,并要加快速度把为麦克准备的房间布置好。
  这次舒拔真地猜着了。海鲸号经过长途跋涉,进入了北冰洋的楚科奇海。

  在声纳探测器的指引下,潜艇在靠近西经170度,北纬70度的地方停了下来。按照各方面包括人造卫星提供的情报,那股奇怪的急流的源头,就在这一带海底。
  麦克正潜入海底寻找这股急流的源头和舒拔用来融化冰雪的设施。
  玛莉博士,正在观测电子测沉仪的珍妮说:电子测温仪表明,这里海水的温度比历来的平均温度高三度,而且还在继续上升。
  玛莉博士把这情况记在一张纸上,打开了通话器:麦克,你有什么感觉?据观察,这里的水温在不断上升。
  水温对我没有影响。麦克往四周看了看说:我现在还没有发现什么。
  可是那个融雪的仪器应该就在这附近,
  它是什么样子?
  我也说不好,玛莉博士说:我只见过一种体积很小样子像灯塔一样的融雪器。
  麦克继续刚北游去。突然,他问玛莉博士:伊丽莎白,你听到一种声音了吗?
  什么声音?
  嗯,它像是一种哼哼的声音。
  哼哼的声音?我什么也听不见。玛莉博士对机械师亚瑟说:把所有的机器都关上!
  是,所有的机器都关上!亚瑟关上了所有的机器,向玛莉博士点了点头。
  玛莉博士聚精会神地听着,果然听到了一阵微弱的声音。
  麦克,我现在听到了,但声音很小,你可以追踪它吗?
  可以。麦克继续向北游。
  通讯员珍妮打开了声纳探测仪,对玛莉博士说:我想办法把这种声音分离出来。
  过了一会儿,珍妮面色紧张地叫了起来,玛莉博士,这声音是一种微波!
  现在清楚了,这就是舒拔用来融化冰雪的方法。玛莉对麦克说:麦克,你再找一找,附近有没有微波传播器?
  这时,珍妮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件事,神色紧张地说:玛莉博士,您还记得苏联克格勃向我国大使馆发射微波造成严重后果的事吗?
  怎么能不记得,玛莉博士严肃地说:微波和无线电波一样,能穿透人体组织。我国驻苏联大使馆在一份汇报材料里曾经指出:克格勃发射的微波,使人体的白血球比正常人至少高百分之四十四,可以导致白血病,另外还会引起皮肤病、牛皮癣、白内障和精神错乱。
  我听说,大使馆有两个工作人员常期在苏联发射的微波环境下工作,结果得了癌症而死亡。珍妮说。
  是的。玛莉说:使馆里有十五名妇女,在国内身体很健康,可是在苏联没呆多久,都得了乳腺癌。有材料说,莫斯科的美国人是世界上患癌症比例最高的。
  那赶快叫麦克回来吧!珍妮焦急地说。
  麦克和我们的身体结构不完全样,他有一种很特殊的抗微波能力。玛莉博士停了一下说:不过,为了预防万一,还是采取一下保护措施吧。

  麦克,这些微波有很强的杀伤能力,你要特别小心!
  没关系,你放心吧。麦克没等玛莉说完,继续向前探索。突然,他发现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台机器模样的东西,哼哼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玛莉博士,你能听见我讲话吗?
  有些困难,不过我可以从荧光屏里看见你。
  麦克游向这台机器。这时,玛莉博士从荧光屏里看见了这台有三米高、灯塔形状的庞然大物。
  出特写镜头!玛莉博士对亚瑟说。
  是,出特写镜头!
  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很明显,这是一部比一般融雪器大好几倍的巨型微波融雪器。它的顶部有一个伞状的帽子,中间部分高约两米,直径约一米,下半部伸出四条金属腿,靠近底部,周围是八个圆形弦窗,里面发出极强烈的红光。微波就是从这里发射出来。
  玛莉博士,我现在再游近一些。麦克说。
  麦克,你先等一等!玛莉博士看到这台微波融雪器发出的微波很强烈,一边向亚伦做了一个手势,一边对麦克说:我要给你一部绝缘器,用来保护你不受辐射影响。
  麦克点了点头。
  亚伦,准备好了吗?玛莉问。
  准备好了!亚伦从三号保险柜取出了一台用特殊耐高温玻璃钢制成的绝缘器。这台长方形的绝缘器约半米长,安放在一架象火箭似的发射器上,发射器尾部有螺旋桨。亚伦将这台绝缘器放进发射舱里,等待玛莉博士的发射命令。
  发射!
  是,发射!亚伦按了一下发射键钮,绝缘器离开潜艇,飞向麦克身边。
  麦克将绝缘器接住,取下外面的发射架,双手托住它向微波融雪器游去。
  当麦克离开融雪器两米远的时候,绝缘器在融雪器发出的强大的微波冲击下,忽的一下烧着了。麦克只好将绝缘器扔掉,并眼看着它被烧成了碎末。
  麦克,赶快离开!赶快离开!珍妮惊叫起来.麦克,你太靠近了,快往后退!玛莉博士没想到这台微波融雪器有这么大的威力。
  可是,麦克不但没有后退,反面受靠近微波融雪器。
  玛莉博士,是不是开动潜艇,把麦克接回来,机械师亚瑟也急了。
  不行,玛莉博士说:太靠近它,有可能使潜艇的发动机停止转动,甚至可能引起爆炸!
  那怎么办呢?再不救麦立,他就要被杀死的!珍妮声音颤抖地说。
  大家放心,我相信麦克会有办法的。玛莉知道,麦克身上有一种超人的本领,可以战胜微波。不道,尽管玛莉博士劝大家放心,她也还是有点紧张。
  潜艇里,大家都屏住呼吸,注视着荧光屏上的麦克,整个指挥舱一下了变得鸦雀无声。

  这时,麦克在离微波融雪器只有一米远的地方,做了一个站立的姿势。只见他,将双手放在太阳穴的部位,然后一边运气,一边缓慢地将双手从上往下压。当麦克的双手平放在腰的两测时,发生了令人难以们信的奇迹!一股强大的离子流,锐不可挡地扑向微波融骂器。不一会儿,微波融雪器发出的红光开始减弱。当微波融雪器的红光即将消失时,麦克一个转身,飞快地往潜艇方向游回来。在麦克离开微波融雪器约五百米的时候,突然轰的一卢巨响,那台微波融雪器炸得粉碎!这个巨大的响声使潜艇上的玛莉等人赶忙捂住了耳朵,展得耳朵酸痛的珍妮也不得不取下了耳机。
  伊丽莎白,我完成任务了!
  真是令人难以相信的奇迹!冯莉高兴地说。
  麦克,你真是个英雄!珍妮激动地说。
  麦克,我们马上接你回来!玛莉说。
  玛莉博士,再呆一会儿,我听到上面好象有一种声音。
  麦克用手指了指上面说:我到海面上去看一看。
  在这同时,机械帅亚瑟报告说:玛莉博士,好象有什么东西把舰尾钩住了!
  赶快加强马力!
  不行!加强马力,机器就会爆炸!
  这是怎么回事?玛物博士觉得很奇怪,快把五号录象机打开!
  是,打开五号录象机。亚瑟回答。
  怪事,海上怎么变成冰天雪地了!珍妮说。
  是冰。麦克摧毁了舒拔的微波融雪器,海水马上结冰了。玛莉博士赶紧对麦克说:麦克,海水又结冰了,你必须马上回来!
  慢着,玛莉博士,麦克回答说:你们千万不能向我这里驶来,那样会被冰封住的。
  可是我们不能记你留下啊?玛莉博士有点急了。
  你们不要管找,你们赶快伙下潜,全力下潜:
  麦克,你赶快回来吧,我们等你。玛莉博士再一次求麦克回来。
  伊丽莎白,现在海水由上往下正在结冰,速度很快,你们赶快走吧!
  那你呢?麦克!
  我有办法,你们不用管我,快下潜吧!
  玛莉博士看看荧光屏,海水结冰的速度越来越快,再不下潜,潜艇就要被冰困住。玛莉只好下达命令;全速下潜!
  全速下潜,
  是,全速下潜!希姆双手紧拉驾驶杆,回答说。
  珍妮想到立了大功的麦克,不能回到舰艇上来,心里真不是滋味。更叫人担心是麦克现在到底怎么样了?他在哪里?珍妮想着想着,眼圈都红了。
  海鲸号潜艇下潜到一千五百米深的地方,玛莉命令就地待命。她希望麦克早些回来会合。
或许您还会喜欢: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九三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说过,他还要写两部续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终没有写成,后者写于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这时,雨果已经流亡归来;他在芒什海峡的泽西岛和盖尔内西岛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始终采取与倒行逆施的拿破仑第三誓不两立的态度,直到第二帝国崩溃,他才凯旋般返回巴黎。 [点击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①——①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中的一个人物。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点击阅读]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人豹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神谷芳雄还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公司职员。他逍遥自在,只是在父亲担任董事的商事公司的调查科里当个科员,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所以难怪他忘了不了刚学会的酒的味道和替他端上这酒的美人的勉力,不由得频繁出入那家离京桥不远、坐落在一条小巷里的名叫阿佛洛狄忒的咖啡店。 [点击阅读]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我被传讯了。周四上午十点整。我总是经常被传讯:周二上午十点整,周六上午十点整,周三或者周一。几年就像一周似的,我感到惊讶的是,夏末一过,冬天又即将来临了。在去有轨电车的路上,结着白色浆果的灌木丛又从篱笆上垂挂下来了。像下面被缝上的珠光纽扣,也许一直长到地里,或者就像小馒头。对转动鸟嘴的白色鸟头来说,这些浆果太小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到白色鸟头。想得人直犯晕。 [点击阅读]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克罗斯毕上尉从银行里走出来,好象刚刚兑换完支票,发现自己存折上的钱比估计的还要多一些,因此满面春风,喜气溢于形色。克罗斯毕上尉看上去很自鸣得意,他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五短身材,粗壮结实,脸色红润,蓄着很短的带军人风度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衣着稍许有点惹人注目。他爱听有趣的故事,人们都很喜欢他。他愉快乐观,普普通通,待人和善,尚未结婚,没有什么超凡拔群之处。在东方,象克罗斯毕这样的人很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