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大西洋底来的人 - 第五部 科学狂人 第四章 新的问题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防波堤在海洋研究中心大楼西南方向大约两公里的地方。
  堤坝上立着一块五米长、三米宽的电子显示牌。两行不断变化着的数字,上面一行是x月x日x时x分x秒,下面一行是当时的气温、风力、水温、波浪。它的电源来自太阳能和海水波浪发电两个方面,所以不管是晴天、雨天,它都有取之不尽的电源。可以说是全天候电子显示牌。
  刚从海鲸号潜艇返航回来的麦克,穿着他那条有着特殊标记的黄色短裤,直接来到防波堤旁的海滩上。这时候,他好象在海水里寻找什么东西。只见他一会儿从水里捞出一个象海藻的东西,看了看,扔向远处;一会儿又捞出一个象贝壳的东西,看了看,想了级,又把它扔向远处。就这样,捡起来,扔出去,再捡起来,再扔出去,一次又次地不知反复了多少次。
  喂,你在干什么呀?河滩上一个金发姑娘对麦克的行动产生了好奇心,她调皮地捡起一块小石子故意扔到麦克身边。
  麦克抬起头来看了她一眼,又义若无其事地继续他的打捞工作。
  喂,我说你是不是在找蛤蜊呀?这位穿着红、黄、蓝三种颜色的上衣和牛仔裤的姑娘,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筒的样子,冲着麦克大声喊起来。

  不,我在工作。麦克觉得不回答,有点不礼貌,就应付了一句。
  这姑娘也真有意思,你越是不说,她越是要问,追个水落石出。她干脆蹲下身子,双手抱着膝盖,继续发问:你到底要找什么宝贝呀?姑娘边说,一边挥了挥左胳膊,看着她的手表说:你在水里已经摸了快二十分钟了,要不要我帮你忙啊?
  麦克不得不直起身子,做了个无可奈何的姿势,往海滩走来。
  姑娘连忙站了起来,迎着他说:你一定很喜欢海洋吧。
  我在海洋研究中心工作,麦克一边回答,一边往海洋研究中心大楼方向看,心想,玛莉博士和贾志伟怎么搞的,为什么还没来呢?他发现那位站娘还在他身边,为了摆脱过于冷淡造成的尴尬场面,有礼貌地随口反问了一句:你在哪工作?
  你问我吗?姑娘受宠若惊,高兴地说:我叫希达,和鲨鱼一起工作。姑娘的顽皮劲又来了。
  鲨鱼?这个地区是没有鲨鱼的。麦克因为心里有事,也没理解姑娘是在开玩笑。
  你这个人真有意思,麦克的憨态引得姑娘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来。我是说我在鲨鱼快餐店工作。干脆说吧,我们快餐店的名字叫鲨鱼,是饮食集团办的。
  集团?
  是的,这是集团办的第一向快餐店,以后还会扩充好多间呢。

  为什么要开这么多快餐店,一间不是足够了吗?麦克又向海里走去。
  姑娘倒给问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忽然,她好象想起了什么似的。对啦,你在海洋研究中心工作,你一定很了解海水和潮汐的事儿。姑娘看了一眼堤坝上的电子显示器接着说:我可从来没见过潮水一下子涨得这么高的,至少我在这里工作了八年,这是第一次看见潮水涨得这么快。真吓死人啦!再这样下去,海滩就快没有啦!
  假如没有海滩姑娘的话又使麦克想起了奇怪的海底急流。
  你说什么?没有海滩?姑娘伸了伸舌头说:那可不得了,要真有那么一天,加利福尼亚州就会全部被水淹没了。
  姑娘突然话题一转:你喜欢吃热狗吗?
  热狗?麦克对于快餐底卖的这种肉馅饼根本不感兴趣,心不在焉地说:我喜欢海洋生物。
  真是对牛弹琴!姑娘失望地耸了耸肩膀,看看手表说:好啦,你去吃你的海洋生物吧,我可该上班去了。
  正在这时,贾志伟和玛莉博士向海滩走来,一边走一边问玛莉博士:他为什么要我们在这里见面?
  嗯,麦克说在防波堤,要让我们看一样东西。玛莉博士远远地看见了麦克,兴奋地说:他在那儿。

  麦克,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贾志伟关切地说,是不是太累啦?
  你们先看看这个。麦克好象失去了听觉一样,不理睬同伴的好心,专心致志地从海水里找出一个拳头般大小的贝壳递给贾志伟。
  这有什么稀奇?玛莉博士拿过贝壳,看了看说:海滩附近多得很。
  是的,这种贝壳原来是在岸边生长的,麦克将贝壳扔向海里说,可是,现在,这种贝壳要在半英尺深的海里才能找到。
  麦克的发现引起玛莉博士的注意。麦克接着说:我想,可能是海水正在上升。
  上升了六英寸,对吗?玛莉博士明白了麦克为什么要她和贾志伟来这里,她很佩服麦克的洞察力。
  六英寸还多一些。麦克一边说,一边从水里走上海滩。
  这就是说,有一股外来的水流来到我们这里。玛莉博士说。她想起了返回某地时遇到的情况,当时希姆说:控制杆不稳,好象受到了海底急流的冲击。这股奇怪的急流是从哪里来的呢?想到这里,她立即向贾志伟和麦克建议:咱们马上回去研究研究吧。
  发现了新的问题,心情即紧张又兴奋,他们三个人迅速地向海洋研究中心办公楼走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坑地阵亡战士纪念碑四周长满了玫瑰。这是一片茂密的灌木林。杂乱丛生,小草透不过气来。白色的小花开着,像纸一样卷起。花儿簌簌作响。天色破晓,就快天亮了。每天早上独自穿过马路去往磨坊的路上,温迪施数着一天的时光。在纪念碑前,他数着年头。每当自行车过了纪念碑后的第一棵杨树,他数着天数,从那儿他骑向同一个坑地。夜晚,每当温迪施锁上磨坊,他又数上一遍年头和天数。他远远地看着小小的白玫瑰、阵亡战士纪念碑和杨树。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
华莱士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一部分序章片麟(19世纪香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是伟大的《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提出进化论的旷世奇才。乘坐菲茨·路易船长率领的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作环球航行时,他才三十一岁。正是这次航行,使达尔文萌发了进化论的构想。然而,《物种起源》并非进化论的开端。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呼吸秋千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我所有的东西都带在身边。换句话说:属于我的一切都与我如影随行。当时我把所有的家当都带上了。说是我的,其实它们原先并不属于我。它们要么是改装过的,要么是别人的。猪皮行李箱是以前装留声机用的。薄大衣是父亲的。领口镶着丝绒滚边的洋气大衣是祖父的。灯笼裤是埃德温叔叔的。皮绑腿是邻居卡尔普先生的。绿羊毛手套是费妮姑姑的。只有酒红色的真丝围巾和小收纳包皮是我自己的,是前一年圣诞节收到的礼物。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
啤酒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赫邱里-波罗用欣赏的眼光有趣地打量着刚被引进办公室的这位小姐。她写给他的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求见他一面,没提任何别的事。信很简短,语气也很认真,唯有坚毅有力的字迹,可以看出这位卡拉-李马倩是个年轻活泼的女性。现在,他终于见到她本人了──高挑,苗条,二十出头。她是那种任何人都会忍不住多看一眼的女人,身上穿的衣服很昂贵,裁剪也很合宜。她的眉生得相当方正,鼻梁挺直而有个性,下巴坚毅果决。 [点击阅读]
城市与狗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凯恩说:“有人扮演英雄,因为他是怯懦的。有人扮演圣徒,因为他是凶恶的。有人扮演杀人犯,因为他有强烈的害人欲望。人们之所以欺骗,是因为生来便是说谎的。”——让保尔·萨特一“四!”“美洲豹”说道。在摇曳不定的灯光下,几个人的脸色都缓和下来。一盏电灯,灯泡上较为干净的部分洒下光芒,照射着这个房间。除去波菲里奥?卡瓦之外,对其他的人来说,危险已经过去。两个骰子已经停住不动,上面露出“三”和“幺”。 [点击阅读]
复仇的女神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玛柏儿小姐习惯在下午,看第二份报。每天早上,有两份报送到她家里。如果头一份能准时送到的话,她会在吃早点时读它。送报童很不一定,不是换了个新人,就是临时找人代送。报童对送报的路径,各有各的做法。这也许是送报太单调了的缘故。 [点击阅读]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