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大西洋底来的人 - 第一部 麦克·哈里斯 第二章 初次相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浪冲刷着海岸,拍打着岸边的军舰。在海湾深处,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白色建筑。建筑物的顶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天线,有些俯视着大海,有吐仰望着蓝天。建筑物的大门旁边挂着一块精致的牌子:海军海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主任名叫杜威皮尔斯,五十来岁,是一位身经多次海战的海军少将。他蓄了一头白发,银色的八字胡向两边翘起,格外精神。他目光炯炯,一看你,就会给你增添力量;他目光深隧,要想在他面前撒谎,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天,他乘了一辆装有空调的黑色奔驰牌轿车,早早地来到研究小心的办公大楼。他刚走进巨大的玻璃门,一辆式样别致的微型小电车立即停在了他的面前。微型电车载着他在弯弯曲曲的走廊里穿来穿去,最后停在一个紧闭的门门外边。他按了下按钮,门自动打开。
  这是个十分宽敞的办公室,正面墙上是一个很大的电视屏幕,四周放着复杂的电子计算机,各种颜色的指示灯闪闪发光。将军在一张皮椅子里坐下,注视着电视屏幕。
  这里是研究中心生理实验空的观察室。在这里,一切生理实验都可以一目了然。
  今天,皮尔斯将军专门来观察一个奇异的新入伍的海军的训练。个肌内健美、只穿着工作短裤的海军新战士在屏幕上出现了,他身上连着各种仪器,帮助呼吸的仪器罩在面上。他就是被伊丽莎白救活的那个怪人,伊丽莎白叫他麦克哈里斯。
  突然,话筒里传来了伊丽莎白消脆的嗓音:经过两星期训练之后,他已能离开水池在岸上呆一会儿了。现在我们马上要开始生理研究。
  话音刚落,屏幕上就出现了难以理解的图表和统计数字。
  将军悠闲地坐在那里,不露声色。房间里所有的研究人员都想知道他的反应,但谁也不知道他正在想些什么。将军的助手安利斯上尉站在后面,深恐将军不耐烦起来。他对走进来的伊丽莎白挤挤眼,意思是:不要来打扰将军。
  伊丽莎白双手叉在胸前,态度平静,用专家般的口气说:实验数据表明,这种类似人的生物,只能在陆地上生存极短的时间,他的眼睛对于光极其敏感,因此我们为他准备了一副变色眼镜,他在陆地上极易疲劳,只要稍微出点力,就感觉累得要命。为外,我们还发现,只要离开水十二叫计,他在生理上就要山现一系列的衰退现象。
  这时屏幕上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镜头,形象地证实伊丽莎白的结论。
  将军看到屏幕上一只手处于初期的脱水阶段,初期的症状是手的颜色发生变化,开始变棕,最后变成黑色。在十六到二十个小时之内,如果不能回到水里,他的皮服就要严重龟裂,呼吸困难,心脏收缩,接下去便是死亡。
  安利斯神经质地打断了伊丽莎白的解释:博士,也许我们应该结束这样的叙述。将军他
  将军他觉得非常有趣,文利斯,将军诙谐地说,左手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白须:讲下去,博士,慢慢地讲。
  伊丽莎白受到鼓励,语气更为坚定。她接着说:不过,一到了水里,情景就完全不同了。
  屏幕上显示出一个非常引人的景象:他正在水池里嬉戏,象一只海豚在海里游泳样自由自在。
  看来他十分习惯于水里的生活。在水里,他力大无比,灵敏异常,伊丽莎白解释说。
  这时屏幕上又映出了他的躯干,他的灵巧发光的臂膀,他的有蹼的双手,他的闪闪发亮的绿色眼睛
  伊丽莎白继续解释:在人类长肺的地方,他长有鳃一体的膜,他的皮肤和人相似,但又具有白海豚的某些特点
  安利斯上尉显出不相信的神态,但将军却仍然十分认真地听者。
  他的皮肤里没有角抗层吗?
  没有。
  将军点点头。
  他的双手有蹼。眼睛跟猫眼一样,在黑暗的海底,他什么都能看见。伊丽莎白不慌不忙地解说。
  你现在把他放在什么地方?安利斯问。
  目的他正在试验池里。他跟我们非常合作。不仅我们对他很感兴趣,同样,他对我们也很感兴趣。
  屏格上,一双绿色的眼睛正凝视着伊丽莎白的肩膀。她接着说:他虽不说话,但他有发音器官,并且显然能接受知识。
  将军站起来,走到伊丽莎白面前,在她漂亮的脸蛋上吻了一下,说:谢谢你,小姐。感谢你卓有成效的研究。
  将军走了出去,安利斯紧紧跟在后面,高级皮鞋踏在木条镶嵌的地板上,发出消脆的咔咔声。
  不久,在实验室里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助理员斯托克,穿着白长大褂,拿着实验记录,来到实验室里。他听见一阵蹬车的声音,就说:算了你不要再蹬了但他一抬头,立刻现出了惊惶的神色。蹬车还在机械地转者,但蹬车的人已经无影无综,只有后面的窗户开着。
  这时,麦克哈里斯戴着变色墨镜,正在街上许多穿海军工作服的青年士兵中徜徉。他年轻健壮,皮肤滋润,走路轻松,到处东张西望,欣赏着这个新的世界、新的人们。
  他在路中间走着,卡车来了,所有的士兵都到便道上去了,唯独麦支继续大摇大摆地在街上走着,卡车不得不在离他只有两英尺的地方紧急刹车。司机对着他大骂一通,但他却只是瞅着他,一言不发。

  不过,很快他就知道给卡车让路了。但是汽车太多,辆接一辆地驶来,喇叭声此起彼伏,使他应接不暇,非常困扰。与是,他转过身,沿着大街往回走去。
  麦克哈里斯在大街上疾步而行,根本不理睬路口的灯光信号。街对面有个别致的小房子,这里是电话间,引起了他的注意。麦克正在张望酌时候,有人从里面走了出来,他十分好奇,便闪身走了进去。万万没有想到,门在他的背后自动关上了。电话叮铃铃地响起来。他困惑地看了看电话机,拿起了听筒。
  听筒里传来话务员的声音:请等一等,你要付超时费,一美元。喂,你是要华盛顿州西雅图的那个人吗?喂?喂?
  麦克不知所云,失去了对电话的兴趣。他把听筒放回原处,想走出去,但门关得死死的,他无法打开。话务员的声音仍然可以从话筒里隐约听到。门上的推或拉字对他毫无意义。他十分着急,使劲摇打电话间的墙壁,但毫无用处。
  正当他无可奈何之时,一个小孩来打电话,把门打开了。他瞟了小孩一眼,没等小孩进来,便匆匆忙忙头也不回地向海洋研究中心走去。
  斯托克见到麦克回来,喜出望外。麦克的失踪,把斯托克吓坏了。他立刻报告了司令部,要求出动警察部队搜索这个自行离去的怪人。现在麦克回来了,他当然商兴。他抓起电话向将军报告:麦克哈里斯自己走着回来了。他一进屋,不顾一切,脱下衣服就进了水池。
  麦克的自由行动引起了皮尔斯将军的关注,他把伊丽莎白叫到了司令部,要求她报告对麦克的研究结论。伊丽莎白打开观察记录,详细地介绍说;他每天的食物是海带和其他海洋生物。来自什么地方7一直是个谜。根据实验,他患有健忘症。他能懂不少东西,但却不说话。在心理上,他自始至终都相当冷静,即使情绪激动时,也竭力加以掩饰。
  伊丽莎白介绍完后把她每天观察积累的零星资料,全部送到了国防部的WRW12000型电子计算机里。计算机哒哒哒地响着,人们急切地读着上面所传递的信息:
  大西洋海底最后的公民?
  伊丽莎白说:现在还不能确定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坦率地说,根本不知道是否还有和他一样的人。
  人们的目光全都集中到将军身上,期待着他的决断。
  将军理了理银白的头发,慈祥而严肃地说:博士,我们国家最有才华的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组合式水下处置,可以从两万英尺的海底吊起两千吨重的东西,可以追踪海底六英里以下的目标,可以把潜水员送到三千五百英尺的水下并把他们接回海面,你那个奇人也能到这样深的酒底去吗?
  这我不能肯定。伊丽莎白说,我们从未实验过,因为我们没有这笔试验经费。
  那好,现在我就把经费批给你。将军一边说者,一边站了起来:我想,我还是应该见见他。
  将军的决定,恰恰是伊丽莎白玛莉博士心里的愿望。
  她多么希望让华盛顿的官员了解他们进行的这件工作的意义,给予更多的支持啊。伊丽莎白陪着海军少将皮尔斯接见大西洋底最后的公民。她指指身边的海军少将和安利斯,和额悦色地说道:麦克,这是海军少将皮尔斯。他特地从华盛顿起来,想见见你。他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能给你很多帮助。然后她又转身对将军说;。我们叫他麦克哈里斯。
  将军热情地向麦克伸出他的大手:年轻人,你好!
  麦克默默地瞧着将军,不露声色,即使在极其轻松的情况下,他的眼睛也充满深造而神秘的光彩。然而,将军也有他自己的力量,他也不动声色地用眼睛凝视着麦克。
  最后,将军转过身对伊丽莎白说:我想了解一下他的速度、灵敏、耐力和力量,尽快测试出来。
  将军转身走了,安利斯留了下来,他说:将军希望我协助你们把他管好。
  伊丽莎白瞧着将军的背影,向安利斯问道:上尉,你认为将军的主要兴趣是什么?
  当然是国防。安利期回答。
  伊丽莎白看上去有些困惑和不快。她望望麦克,麦克正在好奇地看着她。
  测试工作很快就开始了。在海洋研究中心附近的海湾,有一座现代的的海豚训练池,深绿色的海水在池子里荡起一层层涟漪,在阳光下闪耀。只棕色的海豚嬉游池中,它那古怪的语言在空中迥荡。它是在召唤海里的同类,还是在跟麦克讲话?麦克穿着游泳裤,坐在池边的水里。伊丽莎白穿着雨衣,在岸边逗引海豚戏游。池子的另一边坐着将军和安利斯,一个电影摄影师紧握着摄影机,象是等着枪拍惊险的镜头。麦克和海豚都跃跃欲试,于是,伊丽莎白向对面打了个手势,助手斯托克立即把铃敲响了。
  刹那间,麦克飞身跃入水中,与油豚展开比赛。麦克把双手放在两边,扭曲着身体,象一条鳗鱼似的,迅速在水里移动。使人吃惊的是,他游的比海豚还快,其速度和灵敏程度,简直使人眼花缭乱,难以置信。他准确地抓住向他扔的鱼,然后又堆确地把鱼扔进海豚张开的嘴里。
  坐在一旁的将平和安利斯上尉感到无限惊奇,伊丽莎白不安地注视着将军。
  过了几天,实验改在海底进行。电缆控制的海军水下救生艇渐渐向海底下沉。救生艇的形状象一个奇怪的动物:头部有两个碗口大的录象摄影机,好象两只巨大的光眼;头上的天线可以伸缩移动,犹如昆虫的触须;金属手臂节节连结,跟龙虾的脚爪一样。水下救生艇一边下沉,声纳探测器一边发出高频率的声波。

  在救生艇旁边,穿着海军游泳服的麦克,头朝下,灵活自如地向下潜游,眼睛不时机灵地向两旁张望。他显得十分轻巧,嘴里也不吐气泡。跟两个喷吐大量气泡的潜水员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救生艇和麦克被指定的任务是从海底的污泥里打捞海军的鱼雷。海岸上,人们密切地注视者各种仪器,因为当救生艇伸出铁臂,堆备把找到的鱼雷提起时,仪器上各种颜色的数字符号就会发亮。然而,还未等救生艇找到鱼雷,麦克已经潜到海底,把鱼雷从水下迅速地托到岸上。
  海军少将、两位楞军上校和安利斯上尉在岸上看着,面面相觑,目蹬口呆。海军战士们惊奇地呼喊:啊!真是奇迹!
  将军镇静了一下,对伊丽莎白说:请进行一次耐压试验。找们要研究一下这个奇异的人到底能下潜多深。
  压力试验艇停在海面上,它的底部用铁缆挂着三个巨大的油桶,上面分别标其一万八千英尺、二万四千英尺和三万英尺;麦克在油桶周围,自由自在地游着。
  压力实验艇开始把油桶向海底沉下,麦克也随着下潜。
  伊丽莎白坐在控制室里,各种各样测探器的数字闪烁着亮光,伊丽莎白拿起话筒说:将军,他已经到达一万五千英尺的深度。
  请试两万英尺。
  伊丽莎白通过无线电对水下的麦克说:麦克,我们要沉到两万英尺的深度。
  友克若无其事地游着。但就在这时,标着一万八干英尺的油桶瘪了进去,压成了块铁板。本久,标着二万四千英尺的油桶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伊丽莎白在控制台上读到三万英尺。最后个油捅被压成一块能薄薄的铁板。麦克仍然在它周围游着,好奇地看着油桶的变化。
  几天以后,皮尔斯将军约见了伊丽莎白玛莉博士。
  将军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图表和潜水艇的模型。将军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后面,通过落地玻璃窗,正好看到码头和大海。将军和安斯利正在一起读报告,突然门铃响了一下,伊丽莎白走了进来。
  将军正在考虑给你的鱼分配一个任务,安利斯说。
  伊丽莎白不满地看了他一眼说:先生,他的名字叫麦克哈里斯,他
  请坐吧,玛莉博土。将军一边说,一边把桌上按钮按了一下。门上的红灯显出:保密两个大字。
  伊丽莎白注意地望着将军。将军摸了一下他的白发,慢慢地说道:两星期以前,海洋探索号潜艇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失事。我希望你那个异人能帮助找到潜艇,并把有关人员的尸体打捞上来。
  伊丽莎白象受了巨大的刺激,脸色变得死一样灰白,她强压住自己的感情,问道:你是说海洋探索号失事了?
  将军看了看安利斯:你没有告诉她?
  安利斯不自然地摇了摇头。
  艇长罗思也完了?
  博士,你最好坐下,冷静一些。将军女慰说。
  没关系,将军。伊丽莎白镇静了一下又说,请继续讲吧。
  将军十分严肃地接着说:整个计划十分机密,将在伪装掩护下进行。顺便告诉你,所有关于大西洋海底计划的情报,包括你那个异人的生存环境,都已经归档立案。这不仅方便我们,而且对于他也比较安全。
  海洋探出号怎么样了?
  海洋探索号潜到海沟底部去安放一组地震探测仪,不料潜望镜损坏,在三万六千英尺的海底触礁。这是我们所拥有的最现代化的潜艇,但现在完了。
  当然,但你一定设法找过它?
  将军踱到窗口,凝望者码头,沉重地说:我们送下去许多贵重的装置,但仍然找不到它。所以我们不得不求助于你那个异人,让他尽快送一个吊钩下去。当然,他在水里会得到保护,他身上要系上一根吊绳,以防意外。
  伊丽莎白思索了片刻,镇定地对将军说:对不起,将军。
  麦克哈里斯是人,他不是机器装置。
  我知道。这就是为什么我请你管他。
  将军我认为您最好找麦克哈里斯谈一次,亲自提出您的请求。
  第二天,将军驱车前往麦克训练的地方。训练场地的大门奔边写着禁止入内和凭证通行的大宇。两个士兵验看了将军的证件和轿车,挥挥手,轿车一直开到了海豚训练他的岸边。
  麦克此时还躺在池底打盹儿。他感到水池上面有人瞅他,就张开了眼睛。通过池水的折射,他看见了安利斯的身影,还听见他大声叫喊:喂!喂!
  过了几分钟,麦克懒洋洋地浮了上来。他游到池边,先望望安利斯,然后又转向将军。
  喂,你知道这是谁吗?安利斯问。安利斯大声叫喊,这是好象麦克是聋子似的。
  得了!安利斯。将军转过身,和蔼地对麦克说:孩子,安利斯上尉告诉我,说你不理解我的命令。你告诉我什么地方不懂好吗?
  麦克在池边懒懒散散地踱着步。将军一边陪他散步,一边说:让我再给你解释次。星期三你乘船出海,然后你潜到海底,帮助我们寻找一部遗失的设备,找到以后,你就马上回来。明白吗?

  麦克挺直身子,疑惑地望着将军,既不说明白,也不说不明白,只是显示出一种冷冷的、似乎正在对一切作出评价的表情。
  将军接着说:看来我最好另外再给你解释一下。说完,他在池边做出各种各样的手势,有时还用手在地上画着,竭力想使这个异人了解任务的重要性。
  从海豚训练池所处的半山腰望去,规模巨大的基地一览无余。远处蓝色的海浮闪闪发光;巨大的舰艇有的靠在码头,有的正在出海;卡车繁忙地在码头上移动。将军解释了半天,也不知麦克是否已经明白,虽然他感到心烦,但决不肯放弃这种努力。他继续既:这些都是我的职责。我是在履行对于政府和人民的职责,协助保卫国家。
  友克默默地站在山坡上,似乎正在注视着什么。
  国家,将军接着说,我们的国家,我负责发布命令,现在的命令是
  麦克毫无反应。他望着公路、码头、船只以及远处的海水。海水在阳光下闪出一道道金光。
  将军继续说,富有经验的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就是我们办事的方式服从命令。
  麦克疑惑地凝视着他,仍然无动于衷。
  只要你在这块土地上,你就得执行命令,懂吗?
  麦克冷冷看了将军一眼,突然转过身,沿着长满青草的山坡向码头冲去。
  别这样将军喊道,安利斯!
  安利斯大声喊叫:站住!我命令你站住!
  山下有两个宪兵想拦住麦克,麦克轻巧地从他们中间一闪而过。安斯利又喊另外两个究兵帮助追赶,并警告说:千万别让他下水!
  麦克到处躲闪,到处奔跑,一会儿藏在大型机器后面,一会儿改变奔跑的方向。越来越多的宪兵起来追他,几乎要把他团团包围起来。
  麦克被挤在公路中间。他喘着气,脸色因奔跑显得十分难看。
  宪兵一边追赶,一边高喊:抓住他!抓住他!正在危机的时刻,一辆卡车从对面驶来,麦克绕过卡车,趁势冲出了包围圈,拼命向码头方向跑去。
  当他正在一个卸货的海军运输舰旁奔跑的时候,一个宪兵冲来,把他绊倒了。另外两个宪兵一拥而上,将他按在地上,麦克在地上翻滚着,艰难地喘着粗气,他拼命向外伸出双手,但还是离水面好几英尺。他绝望地大声呼叫,但谁也听不懂他那似乎是从气泡里发出来的声音。
  这时,将军赶来了。他大声说:当心!不要伤害他!
  当心!
  宪兵们把麦克抬回海豚训练池,四个宪兵严密把守。
  克麦显得十分恼怒,在训练池里翻腾奔游。
  伊丽莎白来到池边,温柔地喊道:麦克!麦克!
  麦克游出水面,绿色发亮的眼睛向她望着。
  麦克,昨天将军来找我,想知道你是否愿意帮助他打捞潜艇。这是他的请求,不是命令,决不是命令。伊而莎白耐心地向麦克解释:将军是个好人。你对他十分重要,他不能失掉你。我也希望你留在这儿,当然不能象现在这样禁锢着你。你明白吗?
  伊丽莎白继续说:喂,麦克,我愿意在你和将军之间作出适当的安排,你信赖我吗?
  麦克脸上露出一种非常感激的神情,这跟当初他认识到她救了他的性命时的神情一模一样。
  麦克穿上衣服,戴上墨镜,跟伊丽莎白一起来到将军的办公室里。伊丽莎白坐在将军宽大的办公桌前和将军谈话,麦克站在落地玻璃宙旁边,无限怀念地望着蓝蓝的大海。
  伊丽莎白说:这样你们俩都有好处。麦克帮你寻找潜艇,你让他回家。
  博士,如果象你判断的那样,他患有健忘症的话,那么回家就对他毫无意义。
  但是医学上仍然无法确定健忘症持续的时间。不过有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麦克想返回大海,他希望得到自由
  这么说,潜水时用绳索拴住他是不妥当的。
  那样他根本不愿意下潜,我们一定要信赖他。
  那就请你当总监督吧,博士。
  我是他唯一信赖的人。
  将军沉吟了好大一会儿,然后说:伊丽莎白博士,也许你是对的。他打开桌上的档案袋,把门上机密的红灯按亮,接着说:这就是沉没的潜艇。
  麦克,请过来。伊丽莎白喊道。
  麦克哈里斯来到桌前,望者潜艇的照片。这是一个怪模怪样的丙稀酸纤维做成的球形体,底部两侧有两个护舷。
  潜艇里只有两名军官,一个是菲尔罗思,另一个是海军少校亨德里克斯。
  请您帮助我们找到这被潜艇,捞回这两位军官的尸体,然后我一定考虑你的请求。
  这不是请求,将军。这是种协议,或者
  将军对她微微一笑:什么?
  伊丽莎白有点生气了:这个人有名有姓,他叫麦克哈里斯,他有他的权利!
  将军也提高了他的声调:我知道他的名字,我也知道他的权利!但是我并不需要你的指示他砰地一声在桌子上捶了一拳。不料麦克的手这时轻轻地放在了他的手上。
  将军惊惮地抬起头,只见麦克的另一只手按在伊丽莎白的肩头,而对着他突然开口说,将军,可以照办。
  室内死一殷地寂静。将军和伊丽莎白此时都惊愕地坐下来,麦克的眼神使他们两人谁也不敢再说什么。
或许您还会喜欢:
荒原追踪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由于形势所迫,我同温内图分手了,他得去追捕杀人犯桑特。那时我并没料到,我得过几个月才能再见到我这位红种人朋友和结拜兄弟。因为事件以后的进展同我当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塞姆-霍金斯、迪克-斯通、威尔-帕克和我,一路真正的急行军后骑马到了南阿姆斯河流入雷德河的入口处,温内图曾把这条河称为纳基托什的鲍克索河。我们希望在这里碰上温内阁的一个阿帕奇人。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荒漠甘泉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荒漠甘泉》1月1日“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十一章十一至十二节)亲爱的读者,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境界上,前途茫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年,等待我们经过。谁也不能预知在将来的路程中有什么遭遇,什么变迁,什么需要。 [点击阅读]
莫普拉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1846年①,当我在诺昂写《莫普拉》这部小说时,我记得,我刚刚为夫妇分居进行了辩护。在此之前,我曾同婚姻的弊端作过斗争,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许让人以为我低估了婚姻的本质;然而在我看来,婚姻的道德原则恰恰是美好不过的——①原文如此,应为1836年。事实上,《莫普拉》这部小说由乔治-桑于1835年夏至1837年春写成,1837年4月至6月发表在《两世界杂志》上,同年出版单行本。 [点击阅读]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我有十五年不到韦尔洛臬去了。今年秋末,为了到我的老友塞华尔的围场里打猎,我才重新去了一遭。那时候,他已经派人在韦尔洛臬重新盖好了他那座被普鲁士人破坏的古堡。我非常心爱那个地方,世上真有许多美妙的角落,教人看见就得到一种悦目的快感,使我们不由得想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葬礼之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老蓝斯坎伯拖着蹒跚的脚步,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地,逐一拉起房里的百叶窗。他那粘湿的双眼,不时地望向窗外,挤出了满脸的皱纹。他们就快要从火葬场回来了。他老迈的脚步加快了些。窗子这么多。“思德比府邸”是一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哥德式大建筑。每个房间的窗帘都是豪华锦缎或天鹅绒,有些墙面上仍旧系挂着丝绸,尽管这些都已年久褪色。 [点击阅读]
蒙面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在他面前将信整齐地放成一摞。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封,琢磨了一会儿上面的地址,然后用放在早餐桌上的专用裁纸刀将信封背面纵向裁开,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在里面还有一个信封,用紫色的蜡仔细地封好,上面有“亲启保密”的字样。赫尔充里。波洛那鸡蛋形的脸上的眉毛向上扬了扬。他喃喃道;“耐心点,这就来了!”又一次用上了那把裁纸刀。这一次信封里出来了一封信-字迹颤巍巍的,又长又尖。好些字重重地画上了线。 [点击阅读]
蓝色特快上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将近子夜时分,一个人穿过协和广场(巴黎最大的广场,位于塞纳河右岸,城西北部。译注)。他虽然穿着贵重的皮毛大衣,还是不难使人看出他体弱多病,穷困潦倒。这个人长着一副老鼠的面孔。谁也不会认为这样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在生活中会起什么作用。但正是他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发挥着他的作用。此时此刻,有一使命催他回家。但在回家之前,他还要做一件交易。而那一使命和这一交易是互不相干的。 [点击阅读]
蓝色长廊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男子已经意识朦胧。女子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周围的景物,或许刚才猛地受到了撞击,才失去了知觉。这一撞非同小可,驾驶座上已空无一人,车子正缓缓地向路边滑动,挡风玻璃的前端已接近没有护栏的路边。女子双眼模糊,她在潜意识里想到,男子曾经告诉过她这一带的悬崖有两百米深。如果车子照此滑落下去——而此时那位男子却困在副驾驶席上神志不清。 [点击阅读]
藏金潭夺宝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圣诞!这是两个多么可亲、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我是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哪个民族或哪个时代的语汇里,再也没有第二个如此深奥如此神圣的字眼,圣诞是年年都会到来的普普通通的节庆日子,是全家快乐的团聚、小孩充满喜悦的日子。有的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真诚的呼唤:“过去和现在的耶稣基督,你永远在我们心中!”有的人情不自禁地亮起歌喉或至少让他的孩子们唱起欢乐颂:世界走向毁灭时,基督诞生到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