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大卫·科波菲尔 -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永不落幕的戏剧传奇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这个寒假我重读了《大卫·科波菲尔》,好像米考伯夫妇与他们青年时代老友大卫的两次重逢,每一页都让人喜极而泣。菲尔丁在《汤姆·琼斯》的最后伤感的把他的小说比成了一次旅行,现在是与那么多好友说再见的时候了,当小说完美落幕的时刻,所有小说人物都成为了我们最亲密的朋友,难道不是吗?我们在一起度过了那么多美好的夜晚。现在谁在乎他们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呢,我们的大卫与阿格妮丝终于结成了美满姻缘,虽然我偷偷的会为甜甜蜜蜜的朵拉伤心一会,昔日摩德斯通姐弟的残酷谁还耿耿于怀呢,我只会好笑的想起贝茜姨婆把这两个不知好歹骑驴践踏草地的家伙赶出家门的场景,之后摩德斯通小姐耿耿于怀的把这当成自己一生最大的耻辱,竟为此与大卫达成了不泄密的协议,还有摩德斯通先生又娶了哪个不幸的娃娃太太,哦,够了够了,怎么能把宝贵的文字都留给这两个不通人情的坏蛋,狄更斯的反面人物里他们实在算不上可爱。此刻我历历在目的想起了当年初读小说的情景,我靠在奶奶家的床上,当读到亲爱的迪克先生真如贝茜姨婆所言做成了一件大事情——安妮和博士终于消除了长期可悲的隔阂,当安妮深情的搂着博士的脖子,说出“我从来不曾对不起你,漏紧我,永远不要抛弃我“时,我再也无法抑制住夺眶而出的泪水,那一刻我知道,这一定是我一生最爱的小说。我还要承认,虽然正如我先前所言,小说的每一页让我都喜极而泣,但有一个地方我从来都无法忍住撕心裂肺般的泪水,哪怕想想都不行。那是小爱米莉把自己的钱都资助给玛莎的那个夜晚,她对着哈姆突然痛哭起来,说自己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一直在作贱哈姆对她的爱,哀求大家如何才能让她变成一个好女人和好妻子。我们知道之后悲剧终于发生了,小爱米莉无法抛下她想成为贵妇人的渴望,可我情愿只记得大卫少爷、小爱米莉和哈姆当初天真无邪的时光,和这个真情迸发的夜晚。英国小说家除了狄更斯,还有谁会这样歇斯底里的描写这样煽情的场景?换作笛福或者奥斯丁小姐,相信我,小爱米莉最多伤感的看哈姆一眼,然后两人重新欢喜的走上归途,换上亨利·詹姆斯大师,想必还会多出两页的心理挣扎,我是哭还是不哭呢?狄更斯从来都不是一个典型的英国作家,甚至你在英语文学中很难找到他的真正传人,相反那些滥情主义的场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却比比皆是,这也是利维斯在他英国小说的伟大传统里不曾放进狄更斯的原因。在狄更斯的世界里,无数的戏剧遭遇组成了日常生活的氛围,好比一个狂欢节,但与拉伯雷式的不同,狄更斯的狂欢节是民众的狂欢节。我们后面会详细讲到这些难忘的狄更斯式的人物。
  诺斯洛普·弗莱说过狄更斯之所以至今如此受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因素,萧伯纳为此对狄更斯的后期小说推崇备至,相反乔治·爱略特和亨利·詹姆斯则责难狄更斯的小说“太真实了”,“简直是用铁铲和十字镐挖出来的”,怎么会呢,因为狄更斯的小说本质上根本就是浪漫主义的传奇,你能在后世卡夫卡那些魔幻但又机器般精确的作品中清楚的看到他的强大身影。相比巴尔扎克的巴黎,狄更斯的伦敦永远是雾气腾腾和充满梦幻的。在狄更斯的小说里一切都是超自然和预知的,往往从小说一开头的氛围已经强烈的预示了故事的结局,最著名的莫过于《荒凉山庄》开始的那场大雾。这在《大卫·科波菲尔》里甚至是很刻意的,大卫初见摩德斯通小姐(糟糕,怎么又说到她了),就把她的钱包皮扣上的声音比作了镣铐的脆响,希普从一开始的谦卑形象就令大卫厌恶至极,想想那潮湿黏糊的手,朵拉和大卫的婚姻悲剧和她的早逝不停的在他们表面的甜蜜中冒出悲剧性*的预告,斯蒂福兹可悲的真面目除了大卫本人所有读者必然从一开始就感到了,小说所有的进程都只是推动了他们宿命的行为与结局。唯一的例外是米考伯先生,他不该有这么美好的结局,大卫在小说的某一章里严正的警告特拉德尔不要借钱给米考伯,此时其实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了米考伯先生只是一个可怜的骗子,他帮希普干的坏事验证了这点,但善良的狄更斯终究还是硬不下这颗心,就像他对《远大前程》原本悲剧的结尾做了朦胧的妥协,他最终让米考伯先生在新大陆澳大利亚完成了他的转变,但谁都知道狄更斯的人物从来都不会转变,性*格和命运都是注定的,这世界仿佛充满了一种统治一切的黑色*力量。狄更斯对米考伯夫妇的善意可能多少因为他们的原型就是狄更斯的父母,就像所有人知道的一样,《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狄更斯奇怪的把米考伯夫妇变成了他的忘年好友,这是一种在小说中逃避现实的补偿,谁都不会否认米考伯夫妇的可爱,但当他们真成了你的父母,那就俩说了,狄更斯在幸福的大卫身上重新塑造了自己。事实上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大卫•科波菲尔成了他最疼爱的孩子,他把自己的一部分完全交给了这个-阴-影中的世界,这是一个完全靠小说家的想像支撑的梦幻世界,里面生活着所有狄更斯难忘的怪人,狄更斯雾蒙蒙的双眼透过他创造的传奇直刺维多利亚社会的黑暗最深处。正如哈罗德·布鲁姆所言,再也不会有人像狄更斯一样把社会主义的故事当成浪漫主义的传奇书写,他的想像一直有种诡异的正确性*,这就是传奇的力量,无法用理智解释的一切真实。
  毋庸置疑,《大卫·科波菲尔》是世界上最最美好的小说!如果伟大的文学真的能培养美好的人性*的话,那么舍此无他。如果我现在还称得上一个不坏的人的话,那么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这部小说,它让我知道努力做一个好人是多么美好,爱一个人和被人所爱是多么美好。同样宣扬博爱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喜欢这部小说无可厚非,但弗洛伊德也对《大卫·科波菲尔》推崇有加,这是容易解释的,因为亲爱的维也纳巫医笔下所有的童年-阴-影和创伤都能在这部小说中得到最好的治愈和遗忘。除了查尔斯·狄更斯,谁还能创造出这么多可爱的人物呢?福斯特先生会略带不屑的说这些都是漫画式的扁平人物,但当我们阅读托尔斯泰笔下饱满的圆形人物时,比方说《战争与和平》里的彼埃尔和安德烈公爵,你能在头脑里形成他们的形象吗?我敢说你花一个月的时间都难总结出他们的性*格和爱好,他们若真的置身于你面前,你也不会认出他们。我们读到的从来只是他们脑中大段大段的沉思,好比是拿着显微镜看人的毛孔,当然我不否认这是真正具有深度的人物创造,你慢慢的会觉得他们更加亲近和真实,但谁能否认狄更斯人物一见难忘的活力?况且他后期同样有精彩的圆形人物。最重要的是,狄更斯的人物就像罗斯金所言仿佛带着一种舞台的火焰,他们本应该生活在戏剧舞台上,就像莎士比亚的所有难忘的男男女女一样,没有人能否认在莎士比亚之后,狄更斯为我们留下了最多的财富。T·S·艾略特说狄更斯的人物与众不同,詹姆斯把狄更斯的这一天赋归结于他擅长塑造怪人,但准确的说狄更斯笔下所有的人物都如此不同,这正是因为他们是所谓的扁平人物!因为狄更斯的人物的意志从来都是单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意志从不交融,这世界有多少渴望就有多少狄更斯式单细胞的怪人。《大卫·科波菲尔》里威克菲尔先生曾对贝茜姨婆说过自己一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阿格妮丝。这句话就是所有狄更斯人物的写照,他们的欲|望是如此单一,你根本不需要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去刨根揭底,他们的所有意志都难忘的宣泄在他们的行动和话语之中,好像他们眼前就有个巨大的舞台,他们的渴望驱使着他们完成一次又一次煽情的演出。终其一生狄更斯都在疯狂的在公众面前表演着,无论是笔下还是大量的巡回朗读,他是至高无上的剧作家,他不需要任何演员,他本人扮演了全部角色*。所有狄更斯人物的意志都是外在的,这必然是活力的真正来源。或许詹姆斯和托尔斯泰的小说更能触动我们,但触动我们的是他们的沉思和情感寻幽,他们的人物是多种矛盾意志的混合体,心智正常甚至是超凡的人物。当《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伊莎贝尔刺痛我们时,我们为之哀悼的是她追求的最终失败,但狄更斯触动我们的永远是他笔下单纯的无与伦比的人物,一种真正的舞台火焰:米考伯先生、朵拉、佩戈蒂、巴吉斯、贝茜姨婆、特德拉尔、希普、哈姆、迪克、小爱米莉、明妮、索菲、玛莎、佩戈蒂先生、博士、克拉拉……这些仅仅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事实上,唯一没有什么难忘之处的就是大卫本人,狄更斯无疑把他当作了自己的化身,他自然不可能把他塑造成一个怪人,小说家往往想把自传性*的主人公塑造成一个模范式的人物,有时候难免完美的令人厌倦。大卫是狄更斯的化身,不仅仅是自传意义上,而且他本人也像狄更斯一样是个作家,这就是他在小说中的身份,他是一个叙述者,你不可能指望一个完美的叙述者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怪人,毕竟还有这么多怪人等着他去不偏不倚的讲述。另一个过于完美的例子当然就是阿格妮丝,对于视审美高于一切的批评家而言,这无疑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但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我将永远热爱她,说到底谁会不爱大卫永远的亲密的妹妹呢?那么可爱的妹妹和吉星,傻傻的等了那个傻子半生,“我一直爱着你啊”。何况遭遇了这么多难忘的怪人,我们迫切需要看到阿格妮丝的面庞,她的手永远的向上指着,就像她刚出现时的她母亲的那幅画像一样亲切、娴静和安详。记得吗,她和大卫的结合也是朵拉的心愿,我的深夜里陪着大菲写书的过早凋谢的小花朵。大卫最初的选择那么像他未曾谋面的父亲。
  尽管有这么多难忘的人物,我们依旧容易忽视狄更斯无与伦比的原创力,毫不夸张地说,他改变了整个小说史,他让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对萨姆·维勒的笑声和小耐尔的泪水之中。在他之前难道有什么重要的前驱吗?斯摩莱特?菲尔丁?狄更斯的创造力完全彻底的吞噬了他们的影响,就像莎士比亚对英年早逝的马洛做的一样。只有在狄更斯笔下,英国历史悠久的怪人才获得了旺盛和动人的生命。往后看,虽然我前面说英语世界没有合格的狄更斯的传人,但狄更斯的影响是上帝式的,小说家几乎不可能不受到狄更斯的影响,你还能想像他们再像笛福和奥斯丁小姐一样一板一眼的写小说吗?想让你的小说变得有活力的方式——唯一的方式就是狄更斯的方式。陀思妥耶夫斯基、乔伊斯和福克纳都通过狄更斯获取了他们小说的外在显形,我们现在看到的肥皂剧和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喜剧更无一不体现着狄更斯的辉煌影响,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依旧刺激愉悦着我们的想像,狄更斯的传奇依旧像喧嚣世界里的月光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永恒的避难所,直通向一个夜晚的传奇世界。《大卫·科波菲尔》更为以后的半自传体小说奠定了摆脱不掉的模式,想想《麦田里的守望者》一开始声明的就是我不想讲大卫•科波菲尔式的废话!
  当然我讲的废话也够多了,可惜我不是妙笔生花的狄更斯,也没有特拉德尔一手画骷髅头的绝技。原本写这篇文章的一大目的就是让自己重新生活在狄更斯的美丽世界,记得我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提到了读完小说就如同一次告别,但这不是真的告别,因为所有人都在我脑中历历在目,我知道他们会一直在我的想像里栩栩如生,那依旧炽烈的盟约,她是无法背叛的回答,永远与诀别无缘。而对于没读过《大卫·科波菲尔》的读者而言,唯一的需要就是快点打开这本书,接着务必在心里把它当成自己今后一生的朋友,这是读狄更斯的唯一方式,你会得到的也将是一个好朋友对你的真正回报。此刻我再次想起了小爱米莉哭泣的那个夜晚,随退潮而去的那句“巴吉斯愿意”,他的一生仿佛就为了重复这句动人的宣言,当然还有让亲爱的贝茜姨婆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那次诞生,这就是我们在尘世里能寻获的唯一的永恒,我的朋友。
  最后,我个人推荐北京燕山出版社的版本,译名是《大卫·考波菲尔》。这或许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书的最美好的译本。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神秘的第三者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凌晨时分,帕克-派恩先生乘坐由巴塞罗那开往马霍卡岛的汽轮在帕尔马下了船。他立刻感到了失望,旅馆全满了!供他选择的最佳住处是一间衣橱似的不透风的楼房,在市中心的一家旅馆里。从房间向下看,是旅馆的内院。帕克-派恩先生并不打算住在那里。旅馆老板对他的失望显得漠然。“你想怎么着?”他耸了耸肩,说道。如今,帕尔马名声在外,游人如织。英国人,美国人,人人都在冬天来到马霍卡。整个岛屿拥挤不堪。 [点击阅读]
紫阳花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这可是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实在是太偶然了。与其说是一般的偶然,更应该说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好几个偶然的因素,巧上加巧碰在一起,就促成了这么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说是促成,还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突然出现更准确。那天,川岛省吾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会神使鬼差地躺在自己太太的床上休息。通常省吾都不在夫妻俩的主卧房睡觉,他在自己的书房安了一张床,平时基本上都在这张床上休息。 [点击阅读]
纯真年代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作者:蒲隆美国文学批评家菲利普·拉赫夫把美国文学中典雅和粗犷这两种不同的流派形象地称为“苍白脸和红皮肤”。这两种流派不仅写作风格相异,而且题材也不同:“苍白脸”多写上流社会,“红皮肤”则多写下层民众。当然两派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经历也大相径庭。 [点击阅读]
罗亭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那是个静谧的夏天早晨。太阳已经高悬在明净的天空,可是田野里还闪烁着露珠。苏醒不久的山谷散发出阵阵清新的幽香。那片依然弥漫着潮气,尚未喧闹起来的树林里,只有赶早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缓缓倾斜的山坡上,自上到下长满了刚扬花的黑麦。山顶上,远远可以望见一座小小的村落。一位身穿白色薄纱连衣裙,头戴圆形草帽,手拿阳伞的少妇,正沿着狭窄的乡间小道向那座村庄走去。一名小厮远远跟在她后面。 [点击阅读]
翻过平城山的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1细雨无声湿佛颔,恍觉春至奈良坡。——会津八一人们把位于奈良县和京都府交界即古时的大和国与山城国交界处的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称为平城山。从前在女子学校广泛传唱的一首歌中有过这样的歌词:“思恋何等苦,直叫人神伤黯然,踟蹰情难诉,不觉竟至平城山,心中悲情何以堪。”这首歌曲的歌名就叫平城山。翻过平城山往来于奈良与京都之间的道路被称作奈良坡。 [点击阅读]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自己所售的商品。我相信我所在的公司。我相信我的同事和助手。我相信美国的商业方式。我相信生产者、创造者、制造者、销售者以及世界上所有正在努力工作的人们。我相信真理就是价值。我相信愉快的心情,也相信健康。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我相信阳光、空气、菠菜、苹果酱、酸-乳-、婴儿、羽绸和雪纺绸。请始终记住,人类语言里最伟大的词汇就是“自信”。 [点击阅读]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我有十五年不到韦尔洛臬去了。今年秋末,为了到我的老友塞华尔的围场里打猎,我才重新去了一遭。那时候,他已经派人在韦尔洛臬重新盖好了他那座被普鲁士人破坏的古堡。我非常心爱那个地方,世上真有许多美妙的角落,教人看见就得到一种悦目的快感,使我们不由得想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 [点击阅读]
藏金潭夺宝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圣诞!这是两个多么可亲、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我是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哪个民族或哪个时代的语汇里,再也没有第二个如此深奥如此神圣的字眼,圣诞是年年都会到来的普普通通的节庆日子,是全家快乐的团聚、小孩充满喜悦的日子。有的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真诚的呼唤:“过去和现在的耶稣基督,你永远在我们心中!”有的人情不自禁地亮起歌喉或至少让他的孩子们唱起欢乐颂:世界走向毁灭时,基督诞生到世界。 [点击阅读]
被偷换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田龟规则1古义人躺在书房的简易床上,戴着耳机专注地听着录音机。“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接着“咚”地响了一声,隔了一会儿,吾良又接着说:“不过我和你之间的通信并不会中断,因为我特意准备了田龟程序。现在你那边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休息吧。”古义人听不明白吾良什么意思,只感觉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默然良久,他才把田龟放回书架,打算睡觉。 [点击阅读]
诈骗圈套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一某一天黄昏七点过后,在新宿西口车站纷乱的人群中,田关宏看见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从数米远的地方朝田关宏这边走过来。田关瞥了一眼,谈不上对他怀有特别的兴趣,只是觉得老人的神采炯然。老人的额头宽大,胡子灰白发际上有一圈银丝。脸颊上的皱纹似乎是智慧的象征。老人看上去有七十岁了。这个老人真有贵族气派——这一感觉涌上了田关的心头。由于受到老人目光的吸引,田关又看了老人一眼。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