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 第十章 一九六三年 长子·光诞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也认为,每个读者都可以体验到自己的实际人生与作品世界之间发生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呼应。所谓文学,确实可以与阅读者产生联系,从而越发开阔。就我本人而言,就曾数度体验到大江作品中的内容与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产生联系的那种不可思议的感觉。现在,我可以请教有关光诞生时的一些情况吗?
  光是一九六三年六月出生的。当时医生告诉我,孩子的头部长了一个大瘤,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医生还说,不知道手术是否可以延续孩子的生命,即便生命得以延续,也会遗留下残疾。那位年轻的医生特地来到我的处所,甚至说是“大概会成为植物人吧”。一切就这样开始了,从孩子出生那天起,我就每天前往医院探望孩子,还要去妻子住的那家医院探望妻子,生活就这样持续着。要给婴儿起名字,还必须进行户籍登记,这些事情弄得我简直晕头转向。就在这会儿,世田谷区公所的工作人员送来了通知,表示“听说公子诞生了,好像还没出院,不过尽管如此,也必须进行户籍登记。直至截至日,只剩下三天时间了”。于是,我就去和妻子商量,可妻子却说,名字想让我给取,并让我办理相关手续。
  当时我母亲从四国来到东京,就住在成城那座租住的房屋里,帮助我们料理日常生活。那会儿我正在阅读西蒙娜·韦伊①的作品,虽然母亲暂居在隔壁的房间里,我却因为陷于忧郁之中,每天奔走于两个医院之间,即便回到家里,也几乎不与母亲搭话儿,只是阅读西蒙娜·韦伊的作品。那作品中有一个寓言,是因扭特人的寓言,说的是世界刚开始那会儿,这大地上有乌鸦,啄食落在地面上的豆子,但是四周一片漆黑,无法看清楚饵料。于是那乌鸦就在想,“这世界上若是有光亮的话,啄食起来该有多么方便呀。”就在乌鸦这么想的瞬间,世界便充满了光亮。韦伊在她的书里写道,如果真的希望、期待和祈愿,只要我们真的如此希望,那么你所持有的希望,就会得以实现。虽然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假如神果真存在,不就会与那种希望、与那种在黑黢黢的世界里寻找光亮的希望产生联系吗?从我的孩子降生时起,我就一直在考虑着这样的问题。
  于是,我就对母亲说起了从韦伊的作品中感受到的共鸣,告诉她“我打算从韦伊的书里,给孩子取一个名字”。母亲就说:“那好呀。”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在这种时刻往往会说一些不入耳的话。“我已经想好了,就叫乌鸦这个名字。大江乌鸦就是你孙子的名字了。”我刚这么一说,母亲便怒上心头,下楼去自己的房间了。我也感到了后悔(笑),却是毫无办法。第二天清晨,我正要出门去办理户籍手续,母亲对我说,“乌鸦这个名字也很好嘛。”于是我终于可以表示歉意了:“昨天真是对不起,我把名字改成了光。”哎呀,说起来有点儿开玩笑的感觉,由于妻子的名字是“由佳里”,而光这个发音则合着那个韵脚②。

  ——现在您说着这些像是开玩笑的话语,可在那个阶段却远远谈不上笑话。说实话,作为年轻的父亲,您当时正处于那种混乱和困惑之中。
  是的。而且,我的身上存在着某种乐观的东西,在这种场合我会认为:好吧,既然遇上了这样一种困难,那就竭尽全力干上一场吧……虽然平常总是感到悲观,可一旦遇上实际困难,便会端正态度,认真对待。这就是我的另一种性格。尽管被医生说是“就连能否活下来都不知道”,可我那在新生儿病房里的儿子,虽然头上顶着一个大瘤,却与那些患有内脏疾病、面色发青的孩子不同,他满面红光,在一天天地迅速成长,倒像是被产在灰椋鸟巢里的杜鹃雏鸟引人注目地迅速长大一般,显得精神十足,以致被相邻病床那位婴儿的母亲说为“讨厌”。我呀,就在那个过程中逐渐产生一个想法——设法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行,认为自己起的光这个名字是正确的。
  我们还是回到萨义德这个话题上来。在佐藤真导演的电影《格格不入》里,友人前往医院探视处于弥留之际的萨义德并作了证言的场面非常重要。萨义德的那位名叫迈克尔·伍德①的朋友这样说道:萨义德愤怒至极。那是因为随着体力的衰弱,自己的言论活动无法充分展开。他知道巴勒斯坦的状况已经极为糟糕,但是他并没有陷入绝望,他怀有光明的预测。刚才你也已经提到了,就是“既没有取代阿拉法特的选择,也没有其他道路可走。……倒不是因为已经发现了其他道路,而是由于痛感有必要相信事态终将改善。人们肯定不会永远继续着这样的悲剧,总有一天一定会发生变化。”
  萨义德知道自己将因白血病而死去。但是,他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同时,认为去世前仍要认真从事重要工作,不能停下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言论活动,这就是艺术家,将这一切记述下来,则是自己的晚期风格②。他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中死去的。

  于是,我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在经历各种苦难的过程中,好像也曾有过与此相似的想法。光患有先天性残疾,对于一个婴儿来说,他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然而,他却从那种状态中一点一点的恢复着。目前,他仍然患有以癫痫为主的严重病患,虽然他的智力发育依然迟缓,却认真学习了音乐,从事着作曲的工作。在光出生的时候,用我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的困难便是人类的问题,只要他还生活着,就一定会面向设法解决的方向努力”……我认为,当时思考与萨义德相同方向的问题……是正确的。
  进一步面向社会扩展开来,作为政治问题来说,我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日本人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由于拥有核武器的美军基地的存在,日本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而我,则想要改变这个共同的想法。不过,我在有生之年已经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了。依存于冲绳美军基地的日本,还有中国、韩国、北朝鲜、美国,还有更为广阔的世界,但是,由于这是人类的问题,我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可以获得解决,如同陪伴萨义德走完人生的那个希望一样。
  ——作为社会的弱者,不,作为我们所有人来说,何为最困难的状况?即使在这个问题上,您与萨义德氏的看法也有惊人的一致。
  是啊,一如你所说的那样。那是逃亡者的课题。萨义德这样说道:自己的国家、自己这些人的土地被掠夺,家庭财产也好国籍也罢全都被剥夺,只能屈辱地生活下去。包括这些人的食物和住房问题在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最为痛苦的,是原先已经获得社会地位的人,这一切却被完全捣毁,就社会性而言,沦为一无所有的悲惨状态。而在我来说,日本社会对于智障者的态度正在逐渐改善。尽管如此,当我与光一同行走在街上时,也曾感到遭受了侮辱,光本人也经常感觉到这种侮辱。比如去唱片店挑选CD或在餐馆用餐,他会突然显现出非常非常不高兴的表情。当他觉察到自己受到轻蔑或者忽视时,他首先就会感到不愉快。
  相反,光的心情最为爽朗之时,是他自己作了曲,这首曲子被灌制成CD,并为其举办了音乐会,得到了客人实实在在的掌声,被要求“再来一遍”并应客人要求上台致谢,然后说上几句客套话的时候。这可是他被视为“创作了这些美妙音乐的人”而得到如此承认的瞬间。他因为觉察到自己被社会认知为一个人而快活。这是光本人完成的,也是我们的家庭为光面向那里而一直充作后盾的结果,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这也是一个最为幸福的瞬间。

  ——萨义德氏在音乐评论领域也作出过卓越的贡献,晚年曾与指挥家丹尼尔·巴伦博依姆①共同从事过音乐教育活动,而他本人也弹奏钢琴,这与他对光的理解是有内在联系的吧。
  在这样倾听您的话语之后,我深切地感觉到,大江先生的精神活动——对同时代的困难和现代人的窘境之认识,并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处于在眼前成长起来的光的存在这种绝对性影响之下。
  现在回想起来,情况确实如你所说的那样。生活在患有智障的孩子那个家庭里的成员,总是以此为前提而创作的自己小说里的写作方法,自然会存在着批判。即便是我,倘若在与自己生活毫无关系的处所展开想象力并工作至今,就可能成为与现在的我全然不同的另一个作家了吧。
  先前我说到,完全凭借展开自己的观念开始创作小说,在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现实生活的反映。然而,此前我虽然这么认为,可回过头来重新阅读自己的小说时,却发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半期,曾在战争中度过童年时光的农村青年来到东京,在生活里始终怀有不安的心情,时代照射过来的这种光亮,也洒在了小说里的出场人物身上。
  在日本,有一种叫做私小说的文类,是专门叙说自我的小说。而我则要写出与此完全不同的东西,想要做日本人能够介入世界文学的工作——这是学习外国文学的学生谁都抱有的野心,我也从一开始就有这种想法。
  接着,我就开始了工作,但我写的只是观念性和想象性小说,于是很快就走到了尽头。那会儿,我的孩子出生了,却被告知身体异常。在那个瞬间,年轻的我进入了与以往生活全然不同的一种极限状态。与那些状况一一对抗下去的实际生活,同接受“写出纯文学的、全新的特别作品”的约稿连接起来,把自己生活于痛苦之中与将其写在小说里的进程,就这样开始了。小说创作接近尾声,也为现实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当然,在现实里,我和光的共同生活还在继续。光诞生之后的那一年,或许是自己这七十一年生涯中最为特别的一年。
或许您还会喜欢:
午夜的五分前
作者:佚名
章节:2 人气:2
摘要:店内的摆设几乎没有变化。除了满眼遍布的令人一看便联想到店名“圣母玛利亚号”的轮船模型、老旧航海图和小小的地球仪勉强算得上个性外,它与学生街上数不清的各色咖啡馆并没有太多分别。虽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不过想要喝杯咖啡的时候,学生时代的我总是来到这家店。在我和小金井小姐面前摆上两杯水,为我们点菜的店老板也没有变化。他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西装裤,显然这样的装扮与咖啡店店主的身份不甚相称。 [点击阅读]
华莱士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一部分序章片麟(19世纪香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是伟大的《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提出进化论的旷世奇才。乘坐菲茨·路易船长率领的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作环球航行时,他才三十一岁。正是这次航行,使达尔文萌发了进化论的构想。然而,《物种起源》并非进化论的开端。 [点击阅读]
同时代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妹妹:我从记事的年代就常常地想,我这辈子总得抽时间把这事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写,虽然我相信一定能够按当初确定的写法毫不偏离地写下去,然而回头看看写出来的东西,又踌蹰不前了。所以此刻打算给你写这个信。妹妹,你那下身穿工作裤上身穿红衬衫,衬衫下摆打成结,露出肚子,宽宽的额头也袒露无遗,而且笑容满面的照片,还有那前额头发全用发夹子夹住的彩色幻灯照片,我全看到了。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啤酒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赫邱里-波罗用欣赏的眼光有趣地打量着刚被引进办公室的这位小姐。她写给他的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求见他一面,没提任何别的事。信很简短,语气也很认真,唯有坚毅有力的字迹,可以看出这位卡拉-李马倩是个年轻活泼的女性。现在,他终于见到她本人了──高挑,苗条,二十出头。她是那种任何人都会忍不住多看一眼的女人,身上穿的衣服很昂贵,裁剪也很合宜。她的眉生得相当方正,鼻梁挺直而有个性,下巴坚毅果决。 [点击阅读]
四大魔头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我曾经遇见过以渡过海峡为乐的人,他们心平气和地坐在甲板的凳子上,船到港口时,他们静静地等船泊好,然后,不慌不忙地收好东西上岸。我这个人就做不到这样。从上船那一刹那开始,我就觉得时间太短,没有办法定下心来做事。我把我的手提箱移来移去。如果我下去饮食部用餐,我总是囫囵吞枣,生怕我在下面时,轮船忽地就到达了。我这种心理也许是战争时假期短暂的后遗症。 [点击阅读]
四签名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从壁炉台的角上拿下一瓶药水,再从一只整洁的山羊皮皮匣里取出皮下注射器来。他用白而有劲的长手指装好了精细的针头,卷起了他左臂的衬衫袖口。他沉思地对自己的肌肉发达、留有很多针孔痕迹的胳臂注视了一会儿,终于把针尖刺入肉中,推动小小的针心,然后躺在绒面的安乐椅里,满足地喘了一大口气。他这样的动作每天三次,几个月来我已经看惯了,但是心中总是不以为然。 [点击阅读]
园丁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仆人请对您的仆人开恩吧,我的女王!女王集会已经开过,我的仆人们都走了。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仆人您同别人谈过以后,就是我的时间了。我来问有什么剩余的工作,好让您的最末一个仆人去做。女王在这么晚的时间你还想做什么呢?仆人让我做您花园里的园丁吧。女王这是什么傻想头呢?仆人我要搁下别的工作。我把我的剑矛扔在尘土里。不要差遣我去遥远的宫廷;不要命令我做新的征讨。只求您让我做花园里的园丁。 [点击阅读]
在人间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14年。讲述的是阿廖沙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点击阅读]
在路上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第一次遇到狄恩是在我与妻子分手后不久。那时我刚刚生了一场大病,对此我不想再提及了。不过它的确与那次令人烦恼、充满灾难性的离婚有关,当时我似乎觉得一切情感都已经死了。自从狄恩·莫里亚蒂闯入我的世界,你便可以称我的生活是“在路上”。在这之前,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梦想着要去西部,但只是在虚无缥缈地计划着,从没有付诸行动。狄恩这家伙是个最理想的旅伴,他就是在路上出生的。 [点击阅读]
地狱的滑稽大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在环绕东京市的国营铁路上,至今仍有几处依旧带点儿乡间味的道口。这些地方设有道口值班室,每当电车要通过时,不同颜色相间的栏杆就会落下,道口看守员便开始挥动信号旗。丰岛区1站大道口也是这种古董式道口之一。那里是从市中心到人口众多的丰岛区外围之间惟一的交通线,因此,不分昼夜,轿车、卡车、汽车、摩托车的通行极其频繁,步行过往者就更不必说了。 [点击阅读]
城市与狗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凯恩说:“有人扮演英雄,因为他是怯懦的。有人扮演圣徒,因为他是凶恶的。有人扮演杀人犯,因为他有强烈的害人欲望。人们之所以欺骗,是因为生来便是说谎的。”——让保尔·萨特一“四!”“美洲豹”说道。在摇曳不定的灯光下,几个人的脸色都缓和下来。一盏电灯,灯泡上较为干净的部分洒下光芒,照射着这个房间。除去波菲里奥?卡瓦之外,对其他的人来说,危险已经过去。两个骰子已经停住不动,上面露出“三”和“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