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村子 - 第35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松陵村的田家祠堂竣工了,第一次拜祖的仪式定在了一九九八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
  老田家祠堂有上殿和下殿两座大房,东西各有五间厦房,占地十三亩,解放后做了松陵村的小学,后来,小学扩建,田家祠堂就被拆掉了。新建田家祠堂是田广荣的动议,他不做村支书之后常去田姓人家走动,一经他鼓动,田姓人家一呼百应,异口同声:重建田家祠堂。建祠堂等于重新竖起了宗族的旗帜。打着这面旗帜,田广荣是最有号召力的,原因是他辈分最大,最受家族里人的尊重。松陵村两千多口人中,田姓人家占百分之六七十。田姓人家一听要建祠堂,便奔走相告:有了祠堂,就有了宗族的标志了。如今谁也靠不住,只能靠宗族里的人相互照应,不少庄稼人都有这想法。
  田姓人家推选田广荣负责建祠堂,田广荣把田水祥也拉扯进去了,一则,田水祥是田姓的第二代;二则,田水祥是支部副书记,事情好办些。田水祥一句话,不掏一分钱,水泥和石灰就从村办企业拉来了。田广荣带头捐了两千元。田姓人家卖牛羊的卖牛羊,卖粮食的卖粮食,他们主动将钱交到了田广荣手中。田广荣请来了阴阳先生,看了破土的日子,动工一月多,祠堂就建成了。
  按理说,拜祖是在每年的大年三十。因为祠堂是新建的,几十年没拜祖了,将拜祖和庆贺祠堂竣工放在一起,将更显得隆重些。
  吃毕早饭,田姓人家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搂在怀里的娃娃都到祠堂里来了。田广荣提出,这次拜祖,要改变过去不叫女性参加的老规矩,叫田姓人家的媳妇、女儿、孙女儿、孙媳妇也都参加,几个长辈都同意田广荣的建议。上午十点钟,田姓人家都来到了祠堂前。祝姓和马姓中的年轻人也都来凑热闹。年轻人没有见过拜祖,他们既好奇又兴奋。祠堂前洋溢着宗族的和谐亲热,在这里,他们只认一个“田”字。在过去的日子里,即使田姓人家谁和谁红过脸,谁和谁吵过嘴打过架,他们暂且都不计较了。从人们口中出来的只是“五爸”“三爷”“二伯”以及“八爷”(凤山县人对曾祖称八爷)这些表示辈分的称呼。
  新建的祠堂正中有个漆成黑颜色的大供桌,供桌上供献着水果和糕点,几只又粗又大的蜡烛像火把一样,把正殿照得亮亮堂堂,香炉里的香散发着袅袅香气。墙壁上挂着一幅祖上的画像。因为谁也没有见过老先人是什么模样,对于那个神情呆滞两眼无光一身古装的老头子也就不必计较其真伪了。画像只不过是一个象征。
  中午十点多,祠堂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拜祖开始了。
  田姓共有四代人,一代一代开始跪拜。先由田广荣、田广发、田广益、田永庆、田兴庆等几个老头子跪拜祖先。接下来,田水祥、田得安、田玉常、田兴国这些第二代跪拜田广荣他们那一代人。高高在上的田广荣看着跪在下面的田姓人,笑眯眯地向他们点头致意,他那神情仿佛伟大领袖当年检阅红卫兵小将。他觉得,他当村支书时也没有享受过这样的礼遇。他顺手从供桌上抓了把水果糖抛撒出去,说了一声:“孩子们,起来吧。”随之,眼泪涌出了眼眶。

  第二代跪拜毕,再由第三代跪拜第一代和第二代,再由第四代跪拜第一、二、三代。第四代大都是些娃娃们,他们由父母领着教他们叩头。他们可能是出生以后第一次叩头,动作显得笨拙而可爱。男性跪拜毕,再由女性跪拜。整个拜祖仪式庄严而肃穆,热烈而隆重。庄稼人一旦齐刷刷地跪下来,仿佛一个“田”字把他们锁定了,他们的心都靠在“田”字上,都显得十分激动,有几个老太婆和中年女人当场放声大哭了。
  祠堂前的广场上放着几个大笸篮,笸篮里是油炸的“散子”(一种吃食),凡是来拜祖的田家人都可以领到“散子”吃。田广荣放出了风:凡是愿意来田家祠堂拜祖的外姓人家,同样每人可以领到十根“散子”。祝姓和马姓人家的一些年轻人也都来到了田家祠堂糊里糊涂地跪拜在田姓人的面前了。跪拜一毕,便去领“散子”吃。
  在一旁观看的祝姓人家和马姓人家中的长辈咂嘴咬舌,羡慕不已,扼腕叹息:在松陵村他们这些小家族,什么时候也能像田姓人家一样建一座自己的祠堂呢?
  祝万良的父亲拄着一根木棍来到了祝永达的家里,他叫祝义和去田家祠堂看热闹。祝义和说:“热闹是田家人的热闹,咱去看个啥?”祝万良的父亲说:“你看人家田家扭成了一股劲,干啥事都是一条心,咱娃们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祝义和说:“怕不是那回事。日子要自己过哩。”祝万良的父亲说:“田广荣那一伙人欺负咱娃们,咱有啥办法哩?咱商量一下,给祝家也建一个祠堂。”祝义和说:“他们欺负咱娃们,咱就去找政府。”祝万良的父亲说:“马润绪不是找过政府吗?顶啥哩?照样疯了。”祝义和立时无话了。看来,老汉的担忧不无道理。祝义和便宽慰老汉:“你不要害怕,松陵村不是他们田家一家的。”祝万良的父亲说:“我不害怕,七八十岁了,还害怕啥?我是为娃们操心。”祝万良的父亲捋着白胡子,叹息了一声,自个儿看热闹去了。
  晚上,有县剧团的秦腔戏助兴。由于田广荣太劳累也太兴奋了,他的血压又升高了。当天下午,他就躺倒了,祝正平来给他挂了吊针,他临走时叮咛薛翠芳,要照顾好田广荣,他的血压高,不要剧烈活动,也不要太兴奋。那天晚上的戏田广荣就没有去看。
  田广荣在炕上躺了一个星期,田姓人家每天都有人拿着糕点水果来看望他。他觉得做族长比做村支书更荣耀更受人尊敬。

  田家的家族威力第一次显示出来是对田水祥的儿子田欢欢的惩罚。这是由田广荣一手安排的。惩罚田欢欢不过是个由头。松陵村来了一个大篷演出队,松陵村的庄稼人还以为这个大篷队就是跳舞唱歌的,就允许他们在村委会院子里扎篷演出。原来这是一帮乌合之众,他们表演的是脱衣舞。在狂热粗粝的音乐声中,几个女孩子先是脱下了上衣和胸罩,跳着跳着,就脱下了裙子,到后来,连小小的三角裤头也敢向下抹。不时地抹下来,又提上去,动作极其挑逗。松陵村的女人们和上了些年纪的庄稼人叫着骂着退了出来。田欢欢他们几个小青年却喝彩高叫,田姓的长辈们怎么能容忍这种伤风败俗的事?几个老人走进大篷去赶演出队,小青年们挥动着匕首、刀子阻拦,双方就打起来了。松陵村人终究还是赶走了这个演出队。田欢欢被田姓人家的人擒拿住了。这是田广荣的主意。他要惩罚田欢欢不只是因为田欢欢犯了族规,也是因为田水祥不听话。田水祥仗着自己是支部副书记,对家族里的活动很不积极,田广荣说出的话他待理不理的,田广荣本来就窝着一肚子气,他找不出由头来整治田水祥,恰好他的儿子犯了众人之怒,他要借惩罚田欢欢给田水祥做样子看。
  当天,田欢欢被绑在了祠堂门前的一棵槐树上。家族里人到齐了,几个长辈坐在上首,田广荣问族里的人,对田欢欢咋办?下面的田姓人一声吼:“打!”田广荣叫人取来了皮绳,他将皮绳交给田水祥,叫田水祥抽儿子,田水祥不。田广荣和几个白胡子老汉一嘀咕,又问众人,该怎么办?众人又是一声吼:“儿子老子一齐打!”田水祥一听要打他,就想溜走。他还没有开溜,几个年轻人扑上来把他擒住了,他也被绑在槐树上。田广荣把皮绳交给了田六儿,田六儿将皮绳在清水里蘸了蘸,脱掉上衣,光着膀子抽。田欢欢和田水祥先是叫骂,抽着抽着,就只喊痛了。田六儿抽打了一番之后,再由田兴国的儿子田小小抽打,打得这父子俩不住地求饶,田广荣这才摆了摆手,叫田小小停下了抽打。这父子俩被松绑之后,一头扑倒在祠堂跟前了。田广荣站起来对族人说:“谁以后犯了族规,田水祥和田欢欢就是样子。”田姓人家的男人和女人齐声叫好。
  当天晚上,田水祥一瘸一拐地来到祝永达的家里。他似乎冤屈得不行,摇头咂舌,捶胸顿足。他要叫祝永达帮他拟一份材料,上报乡党委,开除田广荣的党籍。祝永达说:“你把这事看得太容易了吧?”田水祥说:“他田广荣私设公堂,想打谁就打谁,这能叫共产党吗?”祝永达刻薄地说:“你跪在祠堂里把人家叫爸。他爸打儿子打孙子,有啥错?”田水祥说:“照你说,我该挨打?”祝永达说:“不是你该挨打,而是你六爸早给打你找下了理由。”田水祥说:“理全叫他占了?他当支书有理,不当支书也有理?”祝永达说:“你说的这句话算是动了脑筋,回去好好想一想。这不是把田广荣开除出党就能了事的。”

  田水祥一看祝永达不是他能撺掇的,一瘸一拐地走了。
  田广荣只顾高兴,忘记了祝正平的忠告——不能太兴奋。就在惩罚了田水祥父子的第二天早晨,薛翠芳丢鞋落帽地到医疗站叫祝正平。祝正平一看薛翠芳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就知道出事了,他故意问:“咋回事?”
  “老田他,他跌倒了,说不出来话了。”
  “你回去,叫他不要动。”
  薛翠芳说了一声:“你快点。”眼泪就流下来了。
  祝正平到了田广荣家里,他一看,田广荣平躺在炕上,嘴半张着,神志还算清晰,祝正平赶紧给他量血压。田广荣说:“意(你)把鹅(我)不(扶)希(起)唉(来)。”
  祝正平说:“你躺着,千万不要动。”
  祝正平给田广荣量了量血压,给薛翠芳说:“血压高得很,人已中风了。我先给用上些药。吃毕早饭,向县医院送。”
  薛翠芳说:“要紧不要紧?”
  祝正平说:“到医院去做个脑CT就知道了。”
  祝正平背着挎包皮回到村委会时,正好在院子里碰见了田水祥,田水祥问他去给谁看病。祝正平说:
  “给你六爸。”
  “啥病?”
  “中风。”
  “咋样?能活到过年去吗?”
  “很难说。”
  田水祥犹豫了一刻,还是瘸拐着抬脚向田广荣家去了。
  田水祥走进房间一看,祝永达正在安排送田广荣去县医院里的事。薛翠芳眼里噙着泪花,听祝永达吩咐。祝永达拉住了田广荣的一只手,大声说:“等一会儿,县医院的救护车就来了。祝医生说不要紧,你放心地去治病吧。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们会给你解决的。”田广荣不眨眼地看着祝永达,嘴巴张了张,说不出话来了。一向刚强的田广荣眼角涌出了泪水。祝永达松开了手,将脸迈过去了。田水祥走到跟前去,坐在炕边,俯下身去说:“六爸,我是水祥。”田广荣的嘴一咧,点了点头。一夜之间,田广荣老了许多,他面色枯萎,目光无神。田水祥眼看着这个在松陵村的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倒下去了,田广荣就像倒塌房屋,刺激人的眼目只是一片瓦砾一片颓败。此刻,田水祥不知说什么好。他心中掠过一个不祥的念头:田广荣完了。他看了一眼田广荣,眼窝发潮了。跟着他走出了屋外。田水祥问薛翠芳:“有棺板老衣吗?”薛翠芳说:“没有。”田水祥说:“我看还是给准备吧。”薛翠芳没有看田水祥,扭过头去揩擦眼泪……
或许您还会喜欢: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3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无字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品: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作家: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