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村子 - 第12章___第2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马子凯的长孙马宏科在凤山县中学读高一了。星期六下午,马宏科放学的时候将他的女同学青青领到了松陵村。很幸运的是,马宏科和青青都考进了同一所高中。从初中二年级开始,马宏科就和青青做了朋友,那时候,两个人只是少男少女间的相互吸引相互愉悦,他们的爱恋只是在心里在眉宇间,没有做过出格的事情,连“我喜欢你”或者“我爱你”的话语也没有说过。到了初中临毕业的前一年秋天,他们到松陵村来看戏时,第一次在麦草垛子中接了吻。回到学校,他们偶尔拉拉手,也要避开老师和同学们的眼目。对于异性的接触,他们的好奇多于情感,心思依旧在学习上。读到了高中,马宏科和青青的关系急剧升温。两个人不在一个班,一天不见,恍如隔年。他们频频地递条子,传信息;在学校操场在围墙角落在学校外面的无人处甜蜜地约会,纵情地接吻,狂热地搂抱。他们已处于热恋之中了。
  朱乖巧一看儿子领回来了这么漂亮的女同学自然很高兴,她大概暗地里希望这女孩儿将来能做她的儿媳妇。她进了灶房,忙着给这两个娃们做臊子面。十六七岁的青青高挑个儿,圆脸,一双好看的丹凤眼,张口一笑,右边脸上的酒窝就很灿烂了。青青不仅人长得甜,嘴也甜,把朱乖巧叫阿姨,把马英年叫叔叔,把马子凯就叫爷爷。
  吃毕饭,已是下午3点多了。马子凯像往常一样,在方桌上铺开纸,把马宏科叫到他的房间,吩咐孙子练毛笔字。从初中一年级开始,马子凯就训练孙子的毛笔字,每个星期天从学校回来,马宏科写几方毛笔字,才能去街道上玩耍,不然,马子凯不放他出去。在马宏科的身上,马子凯操的心要比马英年多,他一心要把孙子栽培成一棵大树。按他的设计,马宏科读了初中进高中,读了高中考大学,大学毕业攻读研究生,马子凯把祖孙三代人的愿望寄托在马宏科一个人的身上了。马宏科也确实是讨人喜欢的,他长得标致,见人先是“扑哧”一笑,才开口,腼腼腆腆的,跟女孩儿差不多。他聪明伶俐,一点就透,从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一直学习成绩很好,考高中也没费多大力气。马宏科的优秀使马子凯感到很安慰。
  可以说,马宏科的毛笔字已经上道了,他不再临楷帖,练习的是行式,师投的是王羲之。马宏科先在旧报纸上写了几张,然后,铺开了宣纸。青青双手托着腮,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马宏科写字。马宏科写了一幅,叫爷爷评价。马子凯端详了一会儿,摇摇头说:“这幅字中,只有两个字还说得过去。”他拿起了笔,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圈出了“直”和“落”。马宏科将第三张宣纸铺开,抚了抚,刚拿起笔,一看,青青给他使眼色,他搁下笔说:“爷爷,我陪青青去周公庙玩一玩,回来再练字。”马子凯一看宣纸上的那两句五言绝句躁动不安,字的布局大都不周到,知道孙子的心思早飞了,就是强留下他练习,也不会有进步,就说:“你早去早回来。”
  马宏科拉着青青的手,朝村子北边的周公庙去了。
  半坡里的油菜已经收割了,一片一片的小麦染上了金黄色,沉甸甸的麦子很谦恭地伫立在无风的午后。大概再有!”0天就能搭镰收割了。田野上很静谧,空气纯净得跟金子一样。悬浮在辽阔的蓝天上的几朵白云跟神仙一样,飘荡到周公庙上空,两个人站住了脚,凝视着这块神奇的地方。周公庙位于县城西北方向7公里处,庙区西、东、北三面环山,唯独南边敞开,衔着关中平原,形似簸箕,状如一个倒放的“凹”字。在周公庙内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风都是南风,所以《诗经?大雅?卷阿》篇如此吟唱:“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周公庙也被称为古卷阿。《竹书纪年》卷七记载:“周成王三十三年游于卷阿,召康公从,归于宗周。”成王的叔父召康在陪同游览时,作《卷阿》诗一首以示庆贺。西周初起,周公庙就成为王室贵族游乐、祭祀、吟诗、歌舞之地了。据说周公曾在此制大礼做大乐。周公庙原名周公祠,唐武德初年,高祖李渊为纪念周公姬旦德贤勤政,下诏在古卷阿建成周公庙,庙内供奉着周公、召公、太公、后稷和姜嫄圣母诸“神”。庙内松柏葱翠,泉水淙淙,幽雅恬静,每逢初一、十五日,附近的农民就来庙内上香。二里多路程,马宏科和青青一会儿就到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2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无字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品: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作家: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阅读]
林徽因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点击阅读]
林海雪原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晚秋的拂晓,白霜蒙地,寒气砭骨,干冷干冷。军号悠扬,划过长空,冲破黎明的寂静。练兵场上,哨声、口令声、步伐声、劈刺的杀声,响成一片,雄壮嘹亮,杂而不乱,十分庄严威武。团参谋长少剑波,军容整洁,腰间的橙色皮带上,佩一支玲珑的枪,更显锝这位二十二岁的青年军官精悍俏爽,健美英俊。彵快步向一营练兵场走去。 [点击阅读]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