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 第七天 2.青春里没有返程的旅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七天 怀念:青春里没有返程的旅行
  2.青春里没有返程的旅行
  我们喜欢说,我喜欢你,好像我一定会喜欢你一样,好像我出生后就为了等你一样,好像我无论牵挂谁,思念都将坠落在你身边一样。总有一秒你希望永远停滞,哪怕之后的一生就此消除,从此你们定格成一张相片,两场生命组合成相框,漂浮在蓝色的海洋里。纪念青春里的乘客,和没有返程的旅行。
  4月28日又离得很近。这天,有列火车带着座位和座位上的乘客,一起开进记忆深处。
  对于惦记着乘客的人来说,4月28日是个特殊的日子。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在时光河流上漂流,把每个日子刻在舢板上,已经记不清楚那些刀痕为什么如此深,深到一切波浪都无法抹平。
  青春就是匆匆披挂上阵,末了战死沙场。你为谁冲锋陷阵,谁为你捡拾骸骨,剩下依旧在河流中漂泊的刀痕,沉寂在水面之下,只有自己看得见。
  2003年,临近冬天,男生半夜接到一个电话,打车赶到鼓楼附近的一家酒吧。
  酒吧的木门陈旧,屋檐下挂着风铃,旁边墙壁的海报上边,还残留着半张非典警告。刚毕业的男生轻轻推开门,门的罅隙里立刻就涌出歌声。
  那年满世界在放周杰伦的《叶惠美》,这里却回荡着十年前王菲的《棋子》。男生循着桌位往里走,歌曲换成了陈升的《风筝》。
  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子,所以我在飞翔的时候,却也不敢飞得太远。
  男生来到酒吧,师姐一杯酒也没喝,定定地看着他,说:“我可以提一个问题吗?”
  回想起来,这一段如同繁华世界里最悠长的一幅画卷。
  我们喜欢说,我喜欢你。
  古老的太阳,年轻的脸庞,明亮的笑容,动人的歌曲,火车的窗外有胶片般的风景。
  你站在草丛里,站在花旁,站在缀满露珠的树下,站在我正漂泊的甲板上。等到小船开过码头,我可以回头看见,自己和你一直在远处守着水平面。
  我们喜欢说,我喜欢你,好像我一定会喜欢你一样,好像我出生后就为了等你一样,好像我无论牵挂谁,思念都将坠落在你身边一样。
  而在人生中,因为我一定会喜欢你,所以真的有些道路是要跪着走完的,就为了坚持说,我喜欢你。
  师姐离开后,男生在酒吧泡了半年,每天酩酊大醉。
  许巍日夜歌唱,他说有完美生活,他说莲花要盛开,他说从这里开始旅行。男生电脑桌前搁着几罐啤酒,网页突然跳出一条留言,是个不认识的女孩子,说,看你的帖子,心情不好?男生回了条,关你什么事。女孩说,我心情也不好,你有时间听我说说话吗?男生回了条,没时间。
  真的没时间,男生在等待开始。
  我们在年少时不明白,有些乐章一旦开始,唱的就是曲终人散。
  半年后男生辞职,收拾了简单行李,和师姐直奔北京。他们在郊区租了个公寓,房间里东西越来越多,合影越来越多,对话越来越多。如果房间也有灵魂,它应该艰难而喜悦,每日不知所措,却希望满满。
  接着房间里东西日益减少,照片不知所踪,电视机反复从广告放到新闻放到连续剧放到晚安,从晚安后的空白无声孤独整夜,到凌晨突然闪烁,出现健身节目。
  这里从此是一个人的房间。
  2004年北京大雪。男生在医院门口拿着自己的病历,拒绝了手术的建议,面无表情,徒步走了二十几公里。雪花慌乱地逃窜,每个人打着伞,脚步匆忙,车子迟缓前行,全世界冷得像一片恶毒的冰刀。

  男生坐在十几楼的窗台,雪停后的第三天。电话一直响,没人接,响到自动关机。下午公寓的门被人不停地敲,过了半小时,有人撬开了锁。
  发呆的男生转过头,是从里昂飞到北京的哥们儿。他紧急赶来,打电话无人接听,辗转找到公寓。哥们儿一边擦着眼泪,一边举起拳头,想狠狠揍男生一顿。
  但他看见一张苍白无比的面孔,拳头落不下去,变成一个拥抱。他哽咽着对男生说:“好好的啊浑蛋!”
  好好的啊浑蛋。
  我们身边没有战争,没有瘟疫,没有武器,没有硝烟和末日,却总有些时候会对着自己喊,对着重要的人喊,要活着啊浑蛋,要活得好好的啊浑蛋。
  2005年,男生换了诸多城市,从广州到长沙,从成都到上海,最后回到了南京。
  他翻了翻以前在网上的ID,看见数不清的留言。密密麻麻的问候之中,读到一条留言内复制的新闻,呼吸也屏住了。
  南师大一女生抑郁自杀。他忽然觉得名字在记忆里莫名熟悉。
  两个名字迭在一起,两个时间迭在一起。
  在很久以前,有个女孩在网上留言说,看你的帖子,心情不好?男生回了条,关你什么事。女孩说,我心情也不好,你有时间听我说说话吗?男生回了条,没时间。
  对话三天后,就是女孩自杀新闻发布的时间。
  到现在男生都认为,如果自己当时能和女生聊聊,说不定她就不会跳下去。
  这是生命之外的相遇,线条并未相交,滑向各自的深渊,男生只能在记忆中参加一场素不相识的葬礼。
  男生写了许多给师姐的信,一直写到2007年。
  读者不知道信上的文字写给谁,每个人都有故事,他们用作者的文字,当作工具想念自己。
  2007年,喜欢阅读男生文字的多艳,快递给他一条玛瑙手链。
  2008年,多艳说,我坐火车去外地,之后就到南京来看看你。
  2008年4月底,手链搁在洗手台,突然绳子断了,珠子洒了一地。
  5月1日17点30分,化妆师推开门,傻乎乎地看着男生,一脸惊悚:“你去不去天涯杂谈?”
  男生莫名其妙:“不去。”
  化妆师:“那你认不认识那里的版副?”
  男生摇头:“不认识。”
  化妆师:“奇怪了,那个版副在失事的火车上,不在了。版友去她的博客悼念,我在她的博客里看到你照片,深更半夜,吓死我了。”
  男生手脚冰凉:“那你记得她叫什么名字吗?”
  化妆师:“好像叫多艳什么的。”
  男生坐下来,站起来,坐下来,站起来,终于明白自己想干吗,想打电话。
  男生背对着来来去去的人,攥紧手机,头皮发麻,拼命翻电话本。
  从A翻到Z。
  可是要打给谁?
  一个号码都没拨,只是把手机放在耳朵边上,然后安静地等待有人说喂。
  没人说喂。
  那就等着。
  把手机放下来,发现走过去的人都很高大。
  怎么会坐在走廊里。
  拍档问:“是你的朋友吗?”
  男生说:“嗯。”
  拍档说:“哎呀哎呀连我的心情都不好了。”
  男生说:“太可怕,人生无常。”
  拍档问:“那会影响你台上的状态吗?”
  男生说:“我没事。”
  接着男生继续翻手机。拍档和化妆师继续聊着人生无常。
  5月1日18点30分,直播开机。

  拍档说:“欢迎来到我们节目现场,今天呢来了三位男嘉宾三位女嘉宾,他们初次见面,也许会在我们现场擦出爱的火花,到达幸福的彼岸。”
  男生脑中一片空白,恍恍惚惚可以听到她在说话,那自己也得说,不能让她一个人说。
  男生听不见自己在说什么。
  男生侧着脸,从拍档的口型大概可以辨认,因为每天流程差不多,所以知道她在说什么。
  拍档说:“那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爱情问一问。”
  男生跟着她一起喊,觉得流程熟悉,对的呀,我每天都喊一遍,可是接下来我该干什么?
  男生不知道,就拼命说话。
  但是看不到自己的口型,所以男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男嘉宾和女嘉宾手牵着手,笑容绽放。
  男生闭上了嘴巴,他记得然后就是ending(结尾),直播结束了。
  5月1日19点30分,男生启动车子,北京的朋友要来,得去约定的地方见面,请客吃饭。
  开车去新街口。
  车刚开到单位铁门,就停住了。
  男生的腿在抖,脚在发软,踩不了油门,踩不下去了啊,他妈的。
  为什么踩不下去啊,他妈的,也喊不出来,然后眼泪就哗啦啦掉下来了。
  油门踩不下去了。男生趴在方向盘上,眼泪哗啦啦地掉。
  5月1日19点50分,男生明白自己为什么在直播的时候,一直不停地说话不停地说话,因为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不说话,泪水就会涌出眼眶。
  5月2日1点0分,朋友走了。男生打开第二包皮烟,点着一根,一口没吸,架在烟灰缸的边沿。
  它搁在那里,慢慢烧成灰,烧成长长一段。
  长长的烟灰折断,坠落下来,好像一定会坠落到你身边的思念一样。
  烟灰落在桌面的时候,男生的眼泪也正好落在桌上。
  多艳说要到南京来看他。也许这列火车就是行程的一部分。
  车厢带着多艳一起偏离轨道。
  一旦偏离,你看得见我,我看不见你。
  如果还有明天,要怎么说再见。
  男生最讨厌汽笛的声音,因为预示着离别。
  多艳还没有到达南京,他就哭成了泪人。
  连听一声汽笛的资格都没有。
  书本刚翻到扉页,作者就说声再见。
  多艳郑重地提醒,这手链是要用矿泉水泡过,才能戴的。戴左手和戴右手讲究不同。但还没来得及泡一下,它就已经散了。
  如果还有明天,要怎样装扮你的脸。
  新娘还没有上妆,眼泪就打湿衣衫。
  据说多艳的博客里有男生的照片。
  男生打开的时候,已经是5月4日1点。
  到这个时候,才有勇气重新上网。才有勇气到那个叫作天涯杂谈的地方。才有勇气看到一页一页的悼念帖子。然后,跟着帖子,男生进了多艳的博客。
  在小小的相册里,有景色翻过一页一页。
  景色翻转,男生看到了自己。
  那个穿着白衣服的自己。欠着多艳小说结尾的自己。弄散多艳手链的自己。
  那个自己就站在多艳博客的一角。
  而另一个自己在博客外,泪流满面。
  台阶边的小小的花被人踩灭,无论它开放得有多微弱,它都准备了一个冬天。青草弯着腰歌唱。云彩和时间都流淌得一去不复返。
  阳光从叶子的怀抱里穿梭,影子斑驳,岁月晶莹,脸庞是微笑的故乡,赤足踏着打卷的风儿。女子一抬手,划开薄雾飘荡,有芦苇低头牵住汩汩的河流。
  山是青的,水是碧的,人没有老去就看不见了。

  居然是真的。
  2009年搬家,男生翻到一份泛黄的病历。或者上面还有穿越千万片雪花的痕迹。
  2010年搬家,男生翻到一盒卡带。十年前,有人用钢笔穿进卡带,一圈圈旋转,把被拉扯到外边的磁条,重新卷回卡带。
  那年,从此三十岁生涯。
  2011年,回到2003年冬天的酒吧。那儿依旧在放着王菲和陈升。
  听着歌,可以望见影影绰绰中,小船漂到远方。
  2012年5月。我坐在小桥流水街边,满镇的灯笼。水面荡漾,泛起一轮轮红色的暗淡。
  我走上桥,突然觉得面前有一扇门。
  一扇远在南京的门。
  我推开门,一扇陈旧的木门,屋檐下挂着风铃。旁边墙壁的海报上边,还残留着半张非典警告。刚毕业的男生轻轻推开门,门的罅隙里立刻就涌出歌声。
  那年满世界在放周杰伦的《叶惠美》,这里却回荡十年前王菲的《棋子》。男生循着桌位往里走,歌曲换成了陈升的《风筝》。
  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子,所以我在飞翔的时候,却也不敢飞得太远。
  有张桌子,一边坐着男生,一边坐着女生。
  女生说:“我可以提一个问题吗?”
  我站在女生背后,看见笑嘻嘻的男生擦擦额头的雨水,在问:“怎么这么急?”
  女生低头说:“我喜欢一个人,该不该说?”
  男生愣了一下,笑嘻嘻地说:“只要不是我,就可以说。”
  女生抬起头,说:“那我不说了。”
  我的眼泪一颗颗流下来,我想轻轻对男生说,那就别再问了。因为以后,房间里的东西会日益减少,照片不知所踪,电视机通宵开着,而一场大雪呼啸而至。
  然后你会一直不停地说一个最大的谎言,那就是母亲打电话问,过得怎么样。你说,很好。
  我的眼泪不停地掉。
  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
  我喜欢你,好像我一定会喜欢你一样,好像我出生后就为了等你一样,好像我无论牵挂谁,思念都将坠落在你身边一样。
  我一定会喜欢你,就算有些道路是要跪着走完的。
  面前的男生笑嘻嘻地对女生说:“没关系,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是有很多艰难的问题。那么,我带你去北京。”
  女生说好。
  我想对女生说,别轻易说好。以后他会伤害你,你会哭得让人心疼。然后深夜变得刺痛,马路变得泥泞,城市变得冷漠,重新可以微笑的时候,已经是八年之后。
  女生说:“你要帮我。”
  男生说:“好。”
  女生说:“不要骗我。”
  男生说:“好。”
  青春原来那么容易说好。大家说好,时间说不好。
  你们说好,酒吧唱着悲伤的歌,风铃反射路灯的光芒,全世界水汽朦胧。你们说好,这扇门慢慢关闭,而我站在桥上。
  怀里有订好的回程机票。
  我可以回到这座城市,而时间没有返程的轨道。
  我突然希望有一秒永远停滞,哪怕之后的一生就此消除。眼泪留在眼角,微风抚摸微笑,手掌牵住手指,回顾变为回见。
  从此我们定格成一张相片,两场生命组合成相框,漂浮在蓝色的海洋里。
  纪念2008年4月28日。纪念至今未有妥善交代的T195次旅客列车。
  纪念写着博客的多艳。纪念多艳博客中的自己。纪念博客里孤独死去的女生。纪念苍白的面孔。纪念我喜欢你。纪念无法参加的葬礼。纪念青春里的乘客,和没有返程的旅行。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