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 第七天 2.青春里没有返程的旅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七天 怀念:青春里没有返程的旅行
  2.青春里没有返程的旅行
  我们喜欢说,我喜欢你,好像我一定会喜欢你一样,好像我出生后就为了等你一样,好像我无论牵挂谁,思念都将坠落在你身边一样。总有一秒你希望永远停滞,哪怕之后的一生就此消除,从此你们定格成一张相片,两场生命组合成相框,漂浮在蓝色的海洋里。纪念青春里的乘客,和没有返程的旅行。
  4月28日又离得很近。这天,有列火车带着座位和座位上的乘客,一起开进记忆深处。
  对于惦记着乘客的人来说,4月28日是个特殊的日子。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在时光河流上漂流,把每个日子刻在舢板上,已经记不清楚那些刀痕为什么如此深,深到一切波浪都无法抹平。
  青春就是匆匆披挂上阵,末了战死沙场。你为谁冲锋陷阵,谁为你捡拾骸骨,剩下依旧在河流中漂泊的刀痕,沉寂在水面之下,只有自己看得见。
  2003年,临近冬天,男生半夜接到一个电话,打车赶到鼓楼附近的一家酒吧。
  酒吧的木门陈旧,屋檐下挂着风铃,旁边墙壁的海报上边,还残留着半张非典警告。刚毕业的男生轻轻推开门,门的罅隙里立刻就涌出歌声。
  那年满世界在放周杰伦的《叶惠美》,这里却回荡着十年前王菲的《棋子》。男生循着桌位往里走,歌曲换成了陈升的《风筝》。
  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子,所以我在飞翔的时候,却也不敢飞得太远。
  男生来到酒吧,师姐一杯酒也没喝,定定地看着他,说:“我可以提一个问题吗?”
  回想起来,这一段如同繁华世界里最悠长的一幅画卷。
  我们喜欢说,我喜欢你。
  古老的太阳,年轻的脸庞,明亮的笑容,动人的歌曲,火车的窗外有胶片般的风景。
  你站在草丛里,站在花旁,站在缀满露珠的树下,站在我正漂泊的甲板上。等到小船开过码头,我可以回头看见,自己和你一直在远处守着水平面。
  我们喜欢说,我喜欢你,好像我一定会喜欢你一样,好像我出生后就为了等你一样,好像我无论牵挂谁,思念都将坠落在你身边一样。
  而在人生中,因为我一定会喜欢你,所以真的有些道路是要跪着走完的,就为了坚持说,我喜欢你。
  师姐离开后,男生在酒吧泡了半年,每天酩酊大醉。
  许巍日夜歌唱,他说有完美生活,他说莲花要盛开,他说从这里开始旅行。男生电脑桌前搁着几罐啤酒,网页突然跳出一条留言,是个不认识的女孩子,说,看你的帖子,心情不好?男生回了条,关你什么事。女孩说,我心情也不好,你有时间听我说说话吗?男生回了条,没时间。
  真的没时间,男生在等待开始。
  我们在年少时不明白,有些乐章一旦开始,唱的就是曲终人散。
  半年后男生辞职,收拾了简单行李,和师姐直奔北京。他们在郊区租了个公寓,房间里东西越来越多,合影越来越多,对话越来越多。如果房间也有灵魂,它应该艰难而喜悦,每日不知所措,却希望满满。
  接着房间里东西日益减少,照片不知所踪,电视机反复从广告放到新闻放到连续剧放到晚安,从晚安后的空白无声孤独整夜,到凌晨突然闪烁,出现健身节目。
  这里从此是一个人的房间。
  2004年北京大雪。男生在医院门口拿着自己的病历,拒绝了手术的建议,面无表情,徒步走了二十几公里。雪花慌乱地逃窜,每个人打着伞,脚步匆忙,车子迟缓前行,全世界冷得像一片恶毒的冰刀。

  男生坐在十几楼的窗台,雪停后的第三天。电话一直响,没人接,响到自动关机。下午公寓的门被人不停地敲,过了半小时,有人撬开了锁。
  发呆的男生转过头,是从里昂飞到北京的哥们儿。他紧急赶来,打电话无人接听,辗转找到公寓。哥们儿一边擦着眼泪,一边举起拳头,想狠狠揍男生一顿。
  但他看见一张苍白无比的面孔,拳头落不下去,变成一个拥抱。他哽咽着对男生说:“好好的啊浑蛋!”
  好好的啊浑蛋。
  我们身边没有战争,没有瘟疫,没有武器,没有硝烟和末日,却总有些时候会对着自己喊,对着重要的人喊,要活着啊浑蛋,要活得好好的啊浑蛋。
  2005年,男生换了诸多城市,从广州到长沙,从成都到上海,最后回到了南京。
  他翻了翻以前在网上的ID,看见数不清的留言。密密麻麻的问候之中,读到一条留言内复制的新闻,呼吸也屏住了。
  南师大一女生抑郁自杀。他忽然觉得名字在记忆里莫名熟悉。
  两个名字迭在一起,两个时间迭在一起。
  在很久以前,有个女孩在网上留言说,看你的帖子,心情不好?男生回了条,关你什么事。女孩说,我心情也不好,你有时间听我说说话吗?男生回了条,没时间。
  对话三天后,就是女孩自杀新闻发布的时间。
  到现在男生都认为,如果自己当时能和女生聊聊,说不定她就不会跳下去。
  这是生命之外的相遇,线条并未相交,滑向各自的深渊,男生只能在记忆中参加一场素不相识的葬礼。
  男生写了许多给师姐的信,一直写到2007年。
  读者不知道信上的文字写给谁,每个人都有故事,他们用作者的文字,当作工具想念自己。
  2007年,喜欢阅读男生文字的多艳,快递给他一条玛瑙手链。
  2008年,多艳说,我坐火车去外地,之后就到南京来看看你。
  2008年4月底,手链搁在洗手台,突然绳子断了,珠子洒了一地。
  5月1日17点30分,化妆师推开门,傻乎乎地看着男生,一脸惊悚:“你去不去天涯杂谈?”
  男生莫名其妙:“不去。”
  化妆师:“那你认不认识那里的版副?”
  男生摇头:“不认识。”
  化妆师:“奇怪了,那个版副在失事的火车上,不在了。版友去她的博客悼念,我在她的博客里看到你照片,深更半夜,吓死我了。”
  男生手脚冰凉:“那你记得她叫什么名字吗?”
  化妆师:“好像叫多艳什么的。”
  男生坐下来,站起来,坐下来,站起来,终于明白自己想干吗,想打电话。
  男生背对着来来去去的人,攥紧手机,头皮发麻,拼命翻电话本。
  从A翻到Z。
  可是要打给谁?
  一个号码都没拨,只是把手机放在耳朵边上,然后安静地等待有人说喂。
  没人说喂。
  那就等着。
  把手机放下来,发现走过去的人都很高大。
  怎么会坐在走廊里。
  拍档问:“是你的朋友吗?”
  男生说:“嗯。”
  拍档说:“哎呀哎呀连我的心情都不好了。”
  男生说:“太可怕,人生无常。”
  拍档问:“那会影响你台上的状态吗?”
  男生说:“我没事。”
  接着男生继续翻手机。拍档和化妆师继续聊着人生无常。
  5月1日18点30分,直播开机。

  拍档说:“欢迎来到我们节目现场,今天呢来了三位男嘉宾三位女嘉宾,他们初次见面,也许会在我们现场擦出爱的火花,到达幸福的彼岸。”
  男生脑中一片空白,恍恍惚惚可以听到她在说话,那自己也得说,不能让她一个人说。
  男生听不见自己在说什么。
  男生侧着脸,从拍档的口型大概可以辨认,因为每天流程差不多,所以知道她在说什么。
  拍档说:“那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爱情问一问。”
  男生跟着她一起喊,觉得流程熟悉,对的呀,我每天都喊一遍,可是接下来我该干什么?
  男生不知道,就拼命说话。
  但是看不到自己的口型,所以男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男嘉宾和女嘉宾手牵着手,笑容绽放。
  男生闭上了嘴巴,他记得然后就是ending(结尾),直播结束了。
  5月1日19点30分,男生启动车子,北京的朋友要来,得去约定的地方见面,请客吃饭。
  开车去新街口。
  车刚开到单位铁门,就停住了。
  男生的腿在抖,脚在发软,踩不了油门,踩不下去了啊,他妈的。
  为什么踩不下去啊,他妈的,也喊不出来,然后眼泪就哗啦啦掉下来了。
  油门踩不下去了。男生趴在方向盘上,眼泪哗啦啦地掉。
  5月1日19点50分,男生明白自己为什么在直播的时候,一直不停地说话不停地说话,因为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不说话,泪水就会涌出眼眶。
  5月2日1点0分,朋友走了。男生打开第二包皮烟,点着一根,一口没吸,架在烟灰缸的边沿。
  它搁在那里,慢慢烧成灰,烧成长长一段。
  长长的烟灰折断,坠落下来,好像一定会坠落到你身边的思念一样。
  烟灰落在桌面的时候,男生的眼泪也正好落在桌上。
  多艳说要到南京来看他。也许这列火车就是行程的一部分。
  车厢带着多艳一起偏离轨道。
  一旦偏离,你看得见我,我看不见你。
  如果还有明天,要怎么说再见。
  男生最讨厌汽笛的声音,因为预示着离别。
  多艳还没有到达南京,他就哭成了泪人。
  连听一声汽笛的资格都没有。
  书本刚翻到扉页,作者就说声再见。
  多艳郑重地提醒,这手链是要用矿泉水泡过,才能戴的。戴左手和戴右手讲究不同。但还没来得及泡一下,它就已经散了。
  如果还有明天,要怎样装扮你的脸。
  新娘还没有上妆,眼泪就打湿衣衫。
  据说多艳的博客里有男生的照片。
  男生打开的时候,已经是5月4日1点。
  到这个时候,才有勇气重新上网。才有勇气到那个叫作天涯杂谈的地方。才有勇气看到一页一页的悼念帖子。然后,跟着帖子,男生进了多艳的博客。
  在小小的相册里,有景色翻过一页一页。
  景色翻转,男生看到了自己。
  那个穿着白衣服的自己。欠着多艳小说结尾的自己。弄散多艳手链的自己。
  那个自己就站在多艳博客的一角。
  而另一个自己在博客外,泪流满面。
  台阶边的小小的花被人踩灭,无论它开放得有多微弱,它都准备了一个冬天。青草弯着腰歌唱。云彩和时间都流淌得一去不复返。
  阳光从叶子的怀抱里穿梭,影子斑驳,岁月晶莹,脸庞是微笑的故乡,赤足踏着打卷的风儿。女子一抬手,划开薄雾飘荡,有芦苇低头牵住汩汩的河流。
  山是青的,水是碧的,人没有老去就看不见了。

  居然是真的。
  2009年搬家,男生翻到一份泛黄的病历。或者上面还有穿越千万片雪花的痕迹。
  2010年搬家,男生翻到一盒卡带。十年前,有人用钢笔穿进卡带,一圈圈旋转,把被拉扯到外边的磁条,重新卷回卡带。
  那年,从此三十岁生涯。
  2011年,回到2003年冬天的酒吧。那儿依旧在放着王菲和陈升。
  听着歌,可以望见影影绰绰中,小船漂到远方。
  2012年5月。我坐在小桥流水街边,满镇的灯笼。水面荡漾,泛起一轮轮红色的暗淡。
  我走上桥,突然觉得面前有一扇门。
  一扇远在南京的门。
  我推开门,一扇陈旧的木门,屋檐下挂着风铃。旁边墙壁的海报上边,还残留着半张非典警告。刚毕业的男生轻轻推开门,门的罅隙里立刻就涌出歌声。
  那年满世界在放周杰伦的《叶惠美》,这里却回荡十年前王菲的《棋子》。男生循着桌位往里走,歌曲换成了陈升的《风筝》。
  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子,所以我在飞翔的时候,却也不敢飞得太远。
  有张桌子,一边坐着男生,一边坐着女生。
  女生说:“我可以提一个问题吗?”
  我站在女生背后,看见笑嘻嘻的男生擦擦额头的雨水,在问:“怎么这么急?”
  女生低头说:“我喜欢一个人,该不该说?”
  男生愣了一下,笑嘻嘻地说:“只要不是我,就可以说。”
  女生抬起头,说:“那我不说了。”
  我的眼泪一颗颗流下来,我想轻轻对男生说,那就别再问了。因为以后,房间里的东西会日益减少,照片不知所踪,电视机通宵开着,而一场大雪呼啸而至。
  然后你会一直不停地说一个最大的谎言,那就是母亲打电话问,过得怎么样。你说,很好。
  我的眼泪不停地掉。
  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
  我喜欢你,好像我一定会喜欢你一样,好像我出生后就为了等你一样,好像我无论牵挂谁,思念都将坠落在你身边一样。
  我一定会喜欢你,就算有些道路是要跪着走完的。
  面前的男生笑嘻嘻地对女生说:“没关系,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是有很多艰难的问题。那么,我带你去北京。”
  女生说好。
  我想对女生说,别轻易说好。以后他会伤害你,你会哭得让人心疼。然后深夜变得刺痛,马路变得泥泞,城市变得冷漠,重新可以微笑的时候,已经是八年之后。
  女生说:“你要帮我。”
  男生说:“好。”
  女生说:“不要骗我。”
  男生说:“好。”
  青春原来那么容易说好。大家说好,时间说不好。
  你们说好,酒吧唱着悲伤的歌,风铃反射路灯的光芒,全世界水汽朦胧。你们说好,这扇门慢慢关闭,而我站在桥上。
  怀里有订好的回程机票。
  我可以回到这座城市,而时间没有返程的轨道。
  我突然希望有一秒永远停滞,哪怕之后的一生就此消除。眼泪留在眼角,微风抚摸微笑,手掌牵住手指,回顾变为回见。
  从此我们定格成一张相片,两场生命组合成相框,漂浮在蓝色的海洋里。
  纪念2008年4月28日。纪念至今未有妥善交代的T195次旅客列车。
  纪念写着博客的多艳。纪念多艳博客中的自己。纪念博客里孤独死去的女生。纪念苍白的面孔。纪念我喜欢你。纪念无法参加的葬礼。纪念青春里的乘客,和没有返程的旅行。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