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从地球到月球 - 第二十七章阴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当一道白光升上不可思议的高空的时候,整个佛罗里达都被火光照亮了,在那无法估计的刹那间,在很大一部分土地上白昼代替了黑夜。这道象錾缨似的通天彻地的火光,在墨西哥湾和大西洋上,一百英里外都能看到;不止一位船长在航行日记里记载了这颗巨大的陨星的出现。
  随着哥轮比亚炮的炮声而来的是真正的地震。佛罗里达仿佛连五脏六腑都在颤栗。在高热下膨胀起来的火药的气体,以无可比拟的威力推开天空中的气层,这阵比自然界的暴风还要快一百倍的人造暴风,象龙卷风一样突然窜上高空。
  在场的人没有一个站着的,男人、女人、孩子,所有的人都跟暴风雨里的麦穗一样躺在地上。接着是一阵难以形容的闹声,有不少的人受了重伤,梅斯顿一时粗心大意,离得太近了,他发现自己被扔出二十托瓦兹远,象一个圆球一样从他的同胞们头上滚过。有一会儿工夫,三十万人什么也听不见,仿佛浑身麻木了。
  气流推倒木屋、板房,把二十英里方圆内的大树连根拔起,把铁路上的列车赶到但帕,势如雪崩地袭击着这座城市,摧毁了一百多幢房屋,圣马利教堂就是其中之一,新盖的交易所大厦从上到下裂了一道口子。港口里有几条船互相撞在一起,笔直地沉入海底,另外还有十几条在停泊场里抛描的船只,象扯断棉纱一样,挣断了锚链:朝海岸冲去。
  但是,破坏的范围伸展得还要远,它超出了美国的疆界。大炮坐力的影响在西风的帮助下,波及离美国口岸三百英里的大西洋海面。斐兹罗依海军上将无法预料的这场人造风暴,以史无前例的威势,袭击着他的船只;好几条船被卷在可怕的旋风里,来不及收帆,连船带帆一起沉没了,利物浦的海洛尔公子号就是其中之一,这场沉痛的灾难变成了英国人恶声咒骂的目标。

  最后还要补充一句,虽然除了几个土人的口述以外没有其它可靠的证据,在开炮以后半小时,戈雷和塞拉勒窝内的居民们说他们听到了低沉的震动,这是声波最后的波动,它们穿过大西洋,消失在非洲海边。
  但是,我们应该回到佛罗里边了……第一次蚤动过去以后,受伤的人,耳朵听不见的人,总之,所有的群众都清醒过来了,接着是直上云霄的疯狂的叫声:“乌拉,阿当!乌拉,巴比康!乌拉,尼却尔!”几百万人鼻子冲着天,用大大小小的望远镜观察天空,他们忘了自己的伤和兴奋的情绪,只顾注意炮弹了。可是他们找来找去,结果是白费力气。已经看不见了,只好等候琅峰的电报。剑桥天文台台长这时正守在落基山上的岗位上,这这的观测任务就是交给这样一位有毅力、有本事的天文学家的。
  但是,一个能够预料却没有料到的、使人无能为力的现象,马上就要使群众的耐心受到严酷的考验了。
  本来非常晴朗的天气,现在突然起了变化;阴云遮满了天空,其实四十万磅低氮硝化纤维素燃烧后引起的大量气体的扩散、以及大气层的迅速的移动,不是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吗了自然的秩序完全被扰乱了。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在海上的斗争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炮火突然改变大气层的状态。
  第二天,太阳从乌云密布的天边升起,这是在天空和大地中间的一幅看不透的沉重的帷慢,不幸的是它一真伸展。

  到落基山区。这真是劫数。地球上升起了抗议的大亩唱。
  但是大自然无动于衷,自然喽,既然人类用炮火扰乱大气层,他们受这样的报应也活该。
  整整一天的工夫,每个人的目光都想穿过蒙陇的云幕,其实这是自费力气,再说这样望着天空也是一个错误,周为地球转了一宿,炮弹这时正在沿着地球反面的直线向大顶上升呢,、无论如何,当黑夜包围着大地的时候,这是一个漆黑的,什么也看不见的夜晚,即使月亮爬上地平线,也不能看见它,几乎可以说,它有意避开这些拿大炮轰它的冒失鬼的目光。因此人们无法进行观测,琅峰的电报也证实他们碰上了倒霉的运气。
  然而,假使这次实验成功了,三位旅行家是十二月一日晚上十点四十六分四十秒动多佃、他们要到四日午夜才能到达。所以在这个时期以前,大家还能耐心等待,没有大嚷大叫,何况在目前的条件下,要观测一个象炮弹一样大小的物体,也是办不到的。
  十二月四日。从八点到半夜。这凡个钟头总可以找到炮弹的踪迹了吧,因为它将象一个黑点一样出现在皎洁的月盘上。可是天公不作美,空中仍旧堆满了乌云,这样一来,群众的怒火就越发不可收拾了。他们骂月球不该不露面。这真是人世间令人悲伤的因果报应!
  灰心失望的大炮俱乐部秘书梅斯顿动身到琅峰丢了。
  他要亲自进行观测。他不怀疑他的朋友们没有到达目的地。再说,谁也没有听说炮弹落到海岛或者大陆的什么地方呀,梅斯顿从来不相信它会落在覆盖着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积的海洋上。
  五日,同样的时间。旧大陆的天文望远镜,如赫歇耳、洛斯,佛考等人的望远镜,都瞄准了黑夜的天体,因为欧洲恰巧遇到一个明朗的月夜,但是他们的仪器的放大倍数比较小,不可能做有效的观测。”

  六日,同样的时间。地球上四分之三的居民都心急如焚。他们甚至准备用最疯狂的方法驱除堆在天空里的乌云七日,天气似乎好一点了。大家又有了希望,但是这个希望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到了晚上,浓密的乌云又把满天星斗的穹苍遮起来了。
  这一来,事情就严重了。是呀,月亮从十一日上午九点十一分起,就进入下弦月时期,从此它那明亮的部分越来越小,即使天气晴朗,观测的运气也是不会好的:事实上,到了那个时期,月亮只露出一个越来越小的月牙儿,最后就进入了新月时期,也就是说,它和太阳同起同睡,阳光把它完全遮起来了。所以必须等到一月三日十二点四十分,进入满月时期才能正式开始观测。
  各种报刊都公布了这些资料,加了许多注解同时也告诉群众应该耐心等待。
  八日,毫无进展。九日,好象和美国人挑战似的,太阳只露了一面就不见了。到处是喝倒彩的声音,太阳特别吝惜自己的光线,大概是因为受到了这样的招待伤心了吧。
  十日、没有变化。梅斯顿差点儿急疯了。大家都在替这位高贵的人的那颗用古塔波胶做的脑壳保护得好好的大脑担心。
  但是到了十一日,热带地区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暴风雨。
  猛烈的东风扫除了盘据在天空里的乌云,到了晚上,黑夜的天体只剩下半面的月轮,在天空的星座中间庄严地出现。
或许您还会喜欢: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伦敦桥
作者:佚名
章节:124 人气:2
摘要:杰弗里。谢弗上校很喜欢他在萨尔瓦多的新生活。有人说这个巴西第三大城市非常迷人。这确实是个充满了欢乐的地方。他在瓜拉球巴海滩正对面租了一套豪华的六居室别墅。在这里,他每天喝着甘蔗甜酒和冰镇啤酒,间或去俱乐部打打网球。到了晚上,谢弗上校——这个绰号“鼬鼠”的变态杀手——就又操起了他的老本行,在这座老城阴暗狭窄、弯弯曲曲的街道上开始了狩猎。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1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既然野人①已经死了,”眼看周围的树林逐渐黯淡,盖瑞不禁催促,“咱们回头吧。”“死人吓着你了吗?”威玛·罗伊斯爵士带着轻浅的笑意问。盖瑞并未中激将之计,年过五十的他也算得上是个老人,这辈子看过太多贵族子弟来来去去。“死了就是死了,”他说,“咱们何必追寻死人。”“你能确定他们真死了?”罗伊斯轻声问,“证据何在?”“威尔看到了,”盖瑞道,“我相信他说的话。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4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Chapter1序章“龙。”莫兰德边说,边从地上抓起一只干瘪的苹果,在双手之间丢来丢去。“扔啊。”外号“斯芬克斯”的拉蕾萨催促。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我想看龙。”鲁尼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又矮又胖,尚有两岁才成年。“哪怕一眼都好。”我想萝希搂着我睡觉,佩特心想。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2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厄兆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从前,但不是很久以前,有一个恶魔来到了缅因州的小镇罗克堡。他在1970年杀死了一个名叫爱尔玛·弗莱彻特的女服务员;在1971年,一个名叫波琳·图塔克尔的女人和一个叫切瑞尔·穆迪的初中生;1974年,一个叫卡洛尔·杜巴戈的可爱的小女孩;1975年,一个名叫艾塔·林戈得的教师;最后,在同一年的早冬,一个叫玛丽·凯特·汉德拉森的小学生。 [点击阅读]
呼啸山庄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夏洛蒂和传记作者告诉我们,爱米丽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她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从她的诗和一生行为,都可见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而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 [点击阅读]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