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从地球到月球 - 第十三章乱石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自从大炮俱乐部的会员们违背得克萨斯人的心愿,选定了实验地点以来,在人人读书识字的美国,每一个人都把研究佛罗里达的地理当做自己的责任。书店从来没有销售过这么多册拜特朗的《佛罗里达游记》、罗曼的《佛罗里达东部和西部的自然史,威廉的《佛罗里达的版图,克利兰的《论佛罗里达东部的甘蔗栽培,这些书必须再版。大家对这项实验的关切简直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巴比康要做的工作比阅读更重要,他愿意亲自勘察、选定哥轮比亚炮的基地。因此,他连一分钟也没有浪费,把建造望远镜的资金拨给剑桥天文台,和沃耳巴尼的布里社威尔公司签了一份制造铝炮弹的合同以后,接着就在秘书梅斯顿、参谋艾尔费斯顿和高尔兹普林工厂的经理陪同下,离开了巴尔的摩。
  四位旅伴第二天到了新奥尔良。他们立时踏上联邦海军部的一艘联络舰唐比科号,这条军舰是政府拨给他们使用的,开船以后不久,路易斯安那的海岸就在他们眼前消失了。
  这条航线很短,起航以后两天,唐比科号就驶完那四百八千海里的路程,望见了佛罗里达海岸。在驶近海岸的时候,巴比康看见这是一片平坦的低地,看样子相当贫瘠。唐比科号驶过一串产牦和龙虾的小湾,进入了埃斯皮里图湾。
  这个小湾分作两个狭长的停泊场,一个是坦帕停泊场,一个是希尔斯巴勒停泊场,轮船很快地绕过两个停泊场中间的地呷。过了一会儿,波浪上浮出了布洛克要塞平坦的炮台侧影,接着,那懒散地躺在希尔斯巴勒河口的天然小港深处的但帕城,也在远处出现了。
  十月二十一日下午七时,唐比科号在小港里抛了锚;那四位乘客马上下船走了。
  巴比康一踏上佛罗里达的土地,就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怦怦地跳动。他用脚试探着土地,仿佛土木工程师查看地基是否结实一样。梅斯顿用自己的铁钩子翻弄佛罗里达的泥上。
  “先生们,”巴比康说,“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我们明、天就骑马到附近去看看。”
  他刚踏上但帕的土地,城里的三千居民就来欢迎他了,这是他们对选中他们故乡的大炮俱乐部主席应有的敬意。
  迎接他的是一片震天响的欢呼声,但是巴比康避开群众欢呼的场面,躲到富兰克林旅馆的房间里,不愿意接见任何人。可以肯定,他是永远不会养成做名人的习惯的。
  第二天,十月二十三日早晨,在巴比康窗户底下,一匹匹生龙活虎般的西班牙小马正在用前蹄刨着地。但是那不是四匹,而是五十匹,另外还有几十个骑手。巴比康主席在他那三个同伴陪伴下,从旅馆里走出来,看见自己落在这样一支马队中间,起初感到非常诧异。他另外注意到每个骑手都背着一支马枪,鞍囊里还插着手枪。这个武装整齐的阵势马上从一个佛罗里达人嘴里得到了解答,那人对他说:

  “先生,这儿有赛米诺尔人。”
  “什么赛米诺尔人?”
  “在草原里流浪的野人,我们认为应该随身保护你。”
  “嘿!”梅斯顿跨上他的坐骑,哺咕了一声。
  “不管怎么说,”那佛罗里达人又说,“这样比较妥当。”
  “先生们,”巴比康说,“谢谢你们的好意,现在,上路吧!”
  这支小小的队伍于是立刻出发,消失在一阵尘土里。
  这时正是早上五点钟,太阳已经射出灿烂的光辉,温度表上指着八十四度,但是海上吹来的微风减轻了炎热的威力。
  巴比康离开了但帕,沿着海岸向北面的阿里菲亚溪走了下去。这条小河在但帕下方十二英里的地方,流入希尔斯巴勒湾。巴比康和他的卫队沿着小河右岸,向东攀行。
  小湾的波浪很快地隐在土岗后面不见了,现在举目望去,无非是佛罗里达的田野。
  佛罗里达分为两部,北部人烟比较稠密,不太荒凉,首府是塔拉哈西,另外还有一个叫做彭萨科拉的城市,是美国主要的海军工厂集中地之一;南部介于美国和墨西哥湾之间,海水环境,只是一个受到墨西哥湾强大的海流侵蚀的半岛,一个迷失于一群小岛中间的地角而已,巴哈马海峡的船只环绕着它川流不息地行驶着。这是“风暴湾”的前哨。这个州的面积共计三千八百零三万三千二百六十七英亩,必须从中间选定一个位于二十八度线另外一边、适宜于进行实验的地方,因此巴比康骑着马,小心在意地察看着上质的结构和它那特殊的分布状况。
  佛罗里达是胡安-彭赛-台-莱昂于一五一二年复活节前的星期日发现的,那一天起初叫做“百花盛开的佛罗里达”,它那彼太阳烤焦的贫瘠的海岸地带和这个美丽的名字不大相称。但是走了几英里路之后,上质慢慢地改变,就觉得这个称号对它来说是当之无愧了。土地被错综复杂的泉水、小溪、河流、池塘、湖泊割得一块一块的,使人恍若置身在荷兰或者圭亚那。但是很明显的,地势越来越高,过了不久,所有的耕地都历历在目,那儿有南方和北方的各种植物,田野无边无际,赤道的阳光和粘土里保存的水份都替这些庄稼出了一把力,最后,那儿还伸展着菠萝、山芋、烟草、水稻、棉花和甘蔗地,一眼望不到边,它们无优无虑地,毫不吝惜地眩耀着自己的财富。

  巴比康看到地势越升越高,仿佛非常满意,梅斯顿问了他一句,他回答说:
  “高贵的朋友,我们最好在一片高地上铸我们的哥轮比亚炮。”
  “为了离月球更近吗?”大炮俱乐部的秘书大声问。
  “哪里的话!”巴比康笑着回答。“其实近几托瓦兹,远几托瓦兹,能有多大关系呢,不过在高地上,我们的工作能够进行得比较顺利,我们用不着同水斗争,这样免得花很多钱去装置长长的疏水管了,掘一口九百英尺深的井,可不能不考虑这一点。”
  “你说得不错,”莫奇生工程师说,“掘井时应该尽同”能地避开水层,但是,万一遇到地下泉,那也没有关系,我们用机器把它们怞干,或者疏导到别处去。这儿可不是阿尔士瓦的那种狭窄阴暗的井,在那儿、螺丝锥、钻孔机、勘测钻,总之,钻井工所有的工具,都跟瞎子一样,摸索着干活儿。
  我们要在露天里,在光天化日之下工作,手里拿着丁字镐或者鹤嘴锄,再有地雷助力,我们很快地就干起来了。”
  “不过,”主席巴比康接着说,“假如地势高或者土质好,使我们能够避免同地下水斗争的话,我们的活儿就能干得更诀,更出色,所以我们要找一个海拔几百托瓦兹的地方动工。”
  “对,巴比康先生,假使我没有弄错,我们很快就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啊!我真希望掘第一下,”主席说。
  “我掘最后一下!”梅斯顿大声说。
  “我们会成功的,先生们,”工程师说,请相信我,高尔兹普林工厂是不会缴纳延期交货的罚金的。”
  “炮神巴尔勃在上!这话说得不错!”梅斯顿连忙说,“你可知道,每天一百美元,一直到月球处在同样条件下的时候,也就是说十八年零十一天,共计是六十五万八千零一百美元吗?”
  “不,先生,”工程师口答,“我们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上午十点钟光景;这支队伍已经走了十二英里路,肥沃的田野走完了,接着就是森林地带。那儿散发着赤道地带特有的浓酸的香气。在这几乎无法通行的密林里,丛生着石榴树、桔树、柠檬树、无花果树、橄榄树、杏树、香蕉树、根茎祖壮的葡萄藤,它们的花朵和果实,在色彩和香气两方面争奇斗艳。在这些美丽的树木形成的香气扑鼻的树荫里,有一个飞禽世界,它们唱着,飞着,色彩绚烂,其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食蟹乌,它们的巢好象首饰盒子,对这种珍贵的鸟儿来说,这倒也是很相称的。

  大炮俱乐部秘书梅斯顿和参谋置身在这瑰丽的大自然里,不能不赞赏它那无可比拟的美。但是巴比康主席却好象对这些美好的事物无动于衷,他急急忙忙地走着,他讨厌这样肥沃的地方,甚至只是因为它太肥沃了;虽说对寻找地下泉水这门学问是一个门外汉,可是他却好象感觉到脚底下有水,一直在寻找无可争辩的干燥的特征,结果是白费力气。
  这时候,大家一直在前进,必须涉过几条小溪,这倒不能说没有一点危险,因为小溪里繁殖着身长十五至十八英尺的“凯依曼鳄鱼”。梅斯顿勇敢地用他那可怕的铁钩子威胁它们,但是他只能引起河岸上的野蛮的居民:鹊鹏、水鸭、热带乌的恐惧。高大的红鹤呆呆地望着他。
  到了后来,连这些沼泽国的居民们也不见了,小树稀稀朗朗地立在树林里,在那无边无际的草原里,成群受惊的鹿一转眼就逃得无影无踪:后来,几簇孤零零的大树突然在草原中间出现了。
  “总算找到了!”巴比康从马登上站起来叫道,“瞧!这儿是松树地带了!”
  “野人地带,”参谋接口说。
  这时地平线上果然出现了几个赛米诺尔人。他们气势汹汹地,骑着快马跑来跑去,有的挥舞着长矛,有的用枪声低沉的步枪射击着,不过他们的行动仅限于示威,没有引起巴比康和他的同伴们的不安。
  巴比康他们来到了一个山石林立的高岗中央,这是一片沐浴在的人的阳光下的、占地数英亩的开阔地,这儿地势隆起,面积相当大,似乎可以说,向大炮俱乐部的会员们提供了造哥轮比亚炮的各种必要条件。
  “停!”巴比康勒住马说。“这个地方在当地也有一个名称吗?”
  “它叫做乱石岗,”一个佛罗里达人回答。
  巴比康二话没说就下了马,取出仪器,开始非常精确地测定他的位置:这一小队人马围着他,鸦雀无声地瞧着。
  这时候,太阳恰好经过子午线。过了一会儿工夫,巴比康很快地报出了他测定的数字:
  “这个地方位于北纬二十七度七分,西经五度七分,海拔三百托瓦兹。依我看,这儿土质干燥,岩石很多,给我们的实验提供了所有的有利条件,我们将要在这片高地上建造我们的仓库、工场、熔炉和工人们的窝棚,同时也就从这儿,”他用脚顿着乱石岗高处说,“我们的炮弹将要从这儿飞入太阳系空间!”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归来记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在刑事专家看来,”福尔摩斯先生说,“自从莫里亚蒂教授死了以后,伦敦变成了一座十分乏味的城市。”“我不认为会有很多正派的市民同意你的看法,”我回答说。“对,对,我不应该自私,”他笑着说,一面把他的椅子从餐桌旁挪开,“当然这对社会有好处,除了可怜的专家无事可做以外,谁也没受损失。在那个家伙还活动的时候,你可以在每天的早报上看出大量可能发生的情况。 [点击阅读]
心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每朵云里有一个朋友在充满恐惧的世界朋友无非如此连我母亲都说这很正常别提什么朋友想想正经事吧——盖鲁徼?如果我们沉默,别人会不舒服,埃德加说,如果我们说话,别人会觉得可笑。我们面对照片在地上坐得太久。我的双腿坐麻木了。我们用口中的词就像用草中的脚那样乱踩。用沉默也一样。埃德加默然。今天我无法想象一座坟墓。只能想象一根腰带,一扇窗,一个瘤子和一条绳子。我觉得,每一次死亡都是一只袋子。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新探案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我担心福尔摩斯先生也会变得象那些时髦的男高音歌手一样,在人老艺衰之后,还要频频地向宽厚的观众举行告别演出。是该收场了,不管是真人还是虚构的,福尔摩斯不可不退场。有人认为最好是能够有那么一个专门为虚构的人物而设的奇异的阴间——一个奇妙的、不可能存在的地方,在那里,菲尔丁的花花公子仍然可以向理查逊的美貌女郎求爱,司各特的英雄们仍然可以耀武扬威,狄更斯的欢乐的伦敦佬仍然在插科打诨, [点击阅读]
旗振山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J报社大阪支社的总编富永拜访浅见家,那是l1月1日的事。那天是星期天,可对于浅见光彦来说,不管是周末还是假日都与他无关。浅见昨晚深夜才从四国松山旅行回来,一回来就埋头工作到凌晨。因为约定后天之前要完成的稿件,比预定的晚了许多,虽然老记挂着这件事,可人终究敌不过睡魔。一直坚持到凌晨4点20分,本想打算稍事休息,没想到脑袋一落枕头,就沉沉睡过去了。“少爷!少爷!快起来。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塔土尼星球。蔚蓝无云的天空中,恒星闪烁,炫目的白色光芒照耀着这颗行星上广袤的荒原。因此生成的热气从平坦的“沙质地表蒸腾上升,在巨大的断崖和高耸苍凉的山巅之间形成了一片晶莹的氤氲。这是这颗行星上惟一典型的地貌特征。大块大块风化的巨岩如哨兵般屹立,在潮湿的雾霭中俯视着一切。当飞车赛手呼啸而过,引擎发出狂野的嘶吼,炽热的光和空气似乎都在颤动,群山也为之颤栗不止。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最后致意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我从笔记本的记载里发现,那是一八九二年三月底之前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们正坐着吃午饭,福尔摩斯接到了一份电报,并随手给了回电。他一语未发,但是看来心中有事,因为他随后站在炉火前面,脸上现出沉思的神色,抽着烟斗,不时瞧着那份电报。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我,眼里显出诡秘的神色。“华生,我想,我们必须把你看作是一位文学家,"他说。“怪诞这个词你怎么解释的?”“奇怪——异常,"我回答。 [点击阅读]
歌剧魅影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歌剧魅影作者:卡斯顿·勒鲁引子:这本奇书异著讲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剧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歌剧幽灵的确存在,而非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臆测的只是艺术家的奇想,剧院经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团女演员、她们的老母亲、剧院女工、衣帽间和门房职员这些人凭空捏造的谣传。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个影子而已。 [点击阅读]
波罗探案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