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从地球到月球 - 第十章二千五百万朋友和一个敌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美国公众对大炮俱乐部的计划中最小的细节都感到浓厚的兴趣。他们天天注意执行委员会的讨论。有关这个伟大实验的最简单的准备工作,计划中所提出的数字问题,有待解决的机械学问题,一句话,这个工作的一切进行情况”都引起了他们的极大热情。
  从开始工作到实验完成,中间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可是在这段时间里决不会缺少激动人心的事件。选地基,造砂模,铸哥轮比亚炮,那非常危险的装火药的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激起了公众的好奇心。炮弹发射出去以后,只消十分之几秒的工夫就看不见了,以后它的情况如何,怎样在太空运行,怎样到达月球,这只有几个有特殊权利的人能够看到了。因此,使公众真正感到兴趣的,是实验的准备和执行的详细情况。
  但是,实验的纯科学的情趣,这时受到一件意外事件的:
  刺激,突然变得如火如茶。
  我们知道,“巴比康计划”替它的作者赢得了多少崇拜者和朋友。然而不管这些可敬的崇拜者多么多,究竟不能包括所有的人。合众国各州只有一个人反对大炮俱乐部的试验,一遇到机会,他就猛烈地攻击它,也许是人类的天住如此吧,巴比康对这个人的反对比对所有的人的赞成更敏种新式的铁甲。大炮俱乐部的主席靠钻洞过日子,船长靠阻止他钻洞过日子。因此,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斗争着,这种斗争最后竟变成了私人的仇恨。尼却尔时常以刀枪不入的铁甲形式出现在巴比康的梦里,使他撞得粉碎,巴比康也象一颗炮弹一样闯进尼却尔的梦里,把他钻了两个透明的窟窿。
  然而,虽说两人沿着两条歧线前进,尽管所有的几何定律依然存在,这两位学者最后还是能够遇到一起的;到了那个时候,相遇的地点就要变成决斗场了。幸而五六十英里的距离把他伊〕隔开了,这对这两位对自己的国家有那么大的贡献的公民来说,实在是万幸,再说他们的朋友们在中间,设下了那么多的障碍,使得他们永远遇不到一起。
  现在这两位发明家,哪一个能够胜利呢?谁也无法知:

  道,双方已经获得的成绩使人很难下一个公平的判断,不过看样子,最后总是铁甲向炮弹让步。
  不过裁判人总是拿不定主意。最后的几次实验,匕比康的锥形圆往体的炮弹象大头针一样,插在尼却尔的钢板上;那一天,费拉德尔菲亚的锻造专家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胜利,对自己的敌手也就不怎么轻蔑了,但是这一位后来改用六百磅的普通圆锥形的榴弹,船长又失去优势。说实在的,这种炮弹虽然只有普通的速度,却把最好的铁甲击破、击穿、炸得钢片纷飞。
  事情当时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胜利仿佛是属于炮弹了,可是就在战争结束那天,尼却尔完成了一种新式的锻钢铁甲!这是一件杰作,它可以跟世界上所有的炮弹挑战。
  船长把它运到华盛顿的试炮场,请大炮俱乐部的主席来击碎它。既然已经和平了,巴比康不愿意再进行试验。
  这时候,尼却尔火了,他提议不管用什么炮弹射击他的钢板都可以,不论是实心的、空心的、圆的还是圆锥形的炮弹,他都可以接受。主席一概拒绝了,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损害他最后的成就。
  尼却尔被对方这种无法形容的固执给激恼了,他打算引诱巴比康,让他在各方面都占些便宜。他提议把他的钢板放在离大炮二百码的地方。巴比康仍旧拒绝了。一百码呢?七十五码也不干。
  “那么,五十码,”船长通过报纸叫道,“再不然就是二十五码,我还要站在钢板后面!”
  巴比康转告他说,哪伯是尼却尔船长站在钢板前面,他也不再射击了。
  尼却尔收到了这个答复,再也克制不住自己;于是攻击巴比康的人格;他转弯抹角地说,这跟怯懦是分不开的,那个拒绝发射一发炮弹的人说不定是害怕了,总而言之,现在这批远在六英里外战斗的大炮发明家们,已经小心翼翼地拿数学公式代替了个人的胆量,此外,从作战技术所有的法则上说,安安静静地躲在钢板后面等一颗炮弹的人,总和开炮的人同样勇敢吧。

  “对这些冷嘲热讽,巴比康什么也没有回答:说不定他根本没有注意呢,因为,当时他的注意力完全枝他那伟大的计划的算式吸引住了。
  他在大炮俱乐部作了那次有名的报告以后,船长的怒火简直达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愤怒之中交织着强烈的嫉妒和真正无能为力的感觉!怎样发明一样比九百英尺的哥轮比亚炮更好的东西!什么铁甲能抵得住二万磅重的炮弹!尼却尔“挨了这一炮”,起先仿佛被打在地上,化为荠粉,被消灭掉了,接着他又站起来,决心用他那有分量的论点打垮这个计划。
  他气势汹汹地攻击大炮俱乐部的工作;他公布了许多信件,报纸倒没有拒绝登载。他试着从科学上摧毁巴比康的事业。一开始战斗,他就找出了各式各样的理由来助威,不过说真的,他那些理由往往不是似是而非,就是不符合标准。
  起初,巴比康的那些数字受到了猛烈的攻击,尼却尔企图用a+b证明他的算式的错误,指责他不懂得弹道学的基本原理。别的错误且不去说它,按照尼却尔的计算,绝对不可能使任何物体具有每秒一万二千码的速度;他手里拿着几何学,振振有词他说,即使有这个速度,这样重的炮弹也绝对不能穿过地球大气层的边缘!连八法里也走不到!
  再退一步说,假定已经获得这个速度,而这个速度又是足够的,即使这样,炮弹也抵抗不住一百六十万磅火药燃烧时放出来的气体的压力,再说,即使能够抵抗这个压力,也经受不住这样高的温度,它一离开哥轮比亚炮炮口就熔化成沸腾的铁汁,象大雨一样,落在那些没有脑子的看热闹的人头上。
  巴比康看了这些攻击,连眉头也没有皱一下,就继续干自己的活儿去了。
  于是尼却尔从其它方面下手。这个试验,无论从什么观点上来说,都是毫无益处的,这个且不去说它,他说,无论对于那些到场参观这样该死的工作的公民,还是对于这尊不祥的大炮周围的城市来说,这个实验都是非常危险的:他同时提醒大家,假如炮弹不能到达目的地,显而易见,它绝对不可能到达,它一定要落在大地上,它本身就很笨重,而相当于它的速度平方的加速度更增加了它的重量,这样笨重的东西落下来,地球上准有一个地方要遭到奇祸,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没有损害自由公民的权利,政府也应该干涉,总不能因为一个人一意孤行,而让公众的安全受到威胁呀。

  我们看得出来,尼却尔船长己经夸张到什么地步了。
  只有他一个人有这样的看法。所以谁也不去注意他那不祥的预言。既然他乐意,大家就让他尽情地喊叫,一直叫到声嘶力竭为止。他是一件注定要失败的案子的辩护人:大家听着他;可是谁也没有听进去,至于大炮俱乐部主席的那些崇拜者,他连一个也没有拉走。可是巴比康呢,他甚至不肯浪费力气去驳斥对手的论点。
  尼却尔蹲在他最后的隐蔽壕里,既然花了全部的力气没能打赢这场官司,于是就决心花钱了。他接连在里希蒙的《调查人报》上公开提议和巴比康打赌,所下的赌注一次比一次多,下面就是他的邀赌启事。
  他赌的是:
  一、大炮俱乐部的实验所需要的资金不可能筹足,否则愿输………1,000美元。
  二、铸一尊长达九百英尺的大炮的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不会成功的,否则愿输…2,000美元。
  三、哥轮比亚炮无法装火药,同时低氮硝化纤维素单单在炮弹的压力下就会自动起火,否则愿输
  ………………3000美元。
  四、哥轮比亚炮第一次开炮就要爆炸,否则愿输
  ………………4,000美元。
  五、炮弹不会飞到六英里以外的地方,它将在,射出后几秒钟落下来,否则愿输……5,000美元。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船长所冒的危险,都是他;;无法克服的固执引起来的。共计不下一万五千美元虽然赌注很大,他在十月十九日还是收到了一封盖了火漆印的非常简单的信,信里写着:
  接受。
  巴比康
  巴尔的摩,十月十八日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