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从地球到月球 - 第七章炮弹的赞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剑桥天文台在它十月七日那封有历史意义的复信中已经从天文学的角度研究过这个问题;现在必须从机械上来解决了。换了美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这些具体的困难似乎就无法克服了。在这儿,这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
  巴比康主席没有浪费时间,立时在大炮俱乐部里召开执行委员会会议。他们必须在三次会议期间,把大炮、炮弹和火药这三个重要的问题弄明白。执委会是由四位在这一方面最有学问的科学家组成的,他们是:巴比康(他在赞成和反对的票数相等时有取决权)、摩根将军,参谋艾尔费斯顿,还有那位无论什么会议都少不了的梅斯顿,他担任了秘书的职务,负责会议记录。
  十月八日,委员会在共和街三号巴比康主席家里举行会议。为了不让饥肠的叫声扰乱这样一次严肃的辩论会,这是很重要的,大炮俱乐部的四位会员围着一张放着一堆夹心面包和几把相当大的茶壶的桌子坐下来。梅斯顿马上把钢笔旋在他的铁钩上,于是会议就开始了。
  巴比康首先发言:
  “亲爱的委员们,”他说,“我们现在要来解决弹道学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门了不起的科学专门研究抛射体的运动,也就是说研究物体被一种推动力送入空中以后使它自然前进的运动。”
  “啊!弹道学!弹道学!”梅斯顿用激动的声音大声说。
  “看起来,假如我们第一次会议就来讨论机械问题,”巴忱康接下去说,“似乎比较合乎逻辑吧……”
  “是呀,”摩根将军随声附和。
  “但是,经过了仔细考虑之后,”巴比康又说,“我觉得炮弹的问题应该放在大炮前头,后者的体积应该根据前者的体积来决定。”
  “我要求发言,”梅斯顿大声说。
  他的要求马上就被批准了,说实在的,他那光辉的过去是值得人家这样对待他的。
  “正直的朋友们,”他用充满灵感的声调说,“我们的主席把炮弹问题放在第一位,他这样做是对的!我们将要发射到月球上去的这颗炮弹,是我们的使看,我们的大使,请允许我从纯粹轮理学的观点来谈谈。”
  对炮弹的这个新奇的看法,引起了各个委员的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他们对秘书梅斯顿的发言特别注意地听下去。
  “亲爱的委员们,”他说,“我只简单地谈一谈,我暂时放弃物理学的观点,把杀人的炮弹撇在一边,先从数学的观点上,从轮理学的观点上谈谈炮弹。我认为炮弹是人类的力量最光辉的表现,人类全部的力量都在一颗炮弹上表现出来了,人类创造了它,这说明人类已经和造物者相差无几了!”
  “好极了!”参谋艾尔费斯顿说。
  “事实是,”演说家大声说,“老天创造了恒星和行星,而人类创造了炮弹,这是人力能够达到的最高速度的标志,这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天体,说实在的,天体也不过是一些在大空漫游的炮弹罢了!属于老天的有电的速度,光的速度,恒星的速度,蓄星的速度,行星的速度,卫星的速度,声音的速度,风的速度!但是属于我们的却是炮弹的速度,比火车和最快的马还要快一百倍哪!”
  梅斯顿用他那抒情的声调,心醉神迷地吟咏起炮弹的赞歌来了。
  “你们愿意看数字吗?”他接着说,“这儿有的是有说服力的数字!就拿朴实的二十四磅的炮弹来说吧,虽说它比电慢八十万倍,比光慢六百四十倍、比绕日运行的地球慢七十六倍,但是,它一离开大炮,就超过了声音的速度,每秒钟走二百托瓦兹,十秒钟走二千托瓦兹,每分钟走十四英里,每小时走八百四十英里,每天走二万零一百英里,也就是说,等于赤道地带地球自转的速度,每年走七百三十三万六千五百英里。所以它只要十一天就能到达丹球,十二年到达太阳,三百六十年到达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海王星。瞧!

  这就是我们双手创造出来的这个朴实的炮弹能够做到的事:假使我们把这个速度扩大二十倍;以每秒七英里的速度发射出去的话,它能够做出什么来呢!啊!高贵的炮弹,华丽的炮弹!我多么喜欢想象你在上面怎样受到和地球的大使身分相称的光荣招待啊!”
  迎接这篇洋洋洒洒的结尾词的是一阵“乌拉”声,激动的梅斯顿在他的同伴们的祝贺声中坐下了。
  “我们已经做了半天诗,”巴比康说,“现在来直接研究问题吧。”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执委会的委员们每人吞了半打夹心面包以后回答说。
  “你们已经知道等待我们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了,”主席接着说,“我们必须使炮弹具有每秒一万二千码的速度。我有理由相信我们能够成功。不过我们暂时先审查一下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获得的速度,摩根将军能够供给我们这方面的材料。”
  “再容易也没有了,”将军回答说,“因为在战争时期,我是试验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因此我可以告诉你们,一百磅的道格林炮弹的射程是二千五百托瓦兹,初速是每秒五百码。”
  “很好。罗德曼的‘哥轮比亚’呢?”主席问。
  “罗德曼的‘哥轮比亚’曾经在纽约附近的汉弥登炮台试炮,发射出去的一颗炮弹重半吨,射程是六千托瓦兹,秒速八百码,英国的‘安姆斯强’和‘巴利赛’从来没有获得这样的成绩。”
  “嘿!英国人!”梅斯顿向东方地平线伸了伸他那只可怕的铁钩子,哼了一声。
  “这么说,”巴比康说,“八百码是直到现在为止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了一“是的,”摩根回答。
  “要是我的臼炮没有爆炸的话,”梅斯顿说,“我可以说……”
  “不错,可是它已经爆炸了,”巴比康做了一个和善的手势,回答说。“那么,我们就拿八百码的速度作起点。必须把它扩大二十倍。因此,关于用什么方法产生这样的速度问题,我们留待另外一次会议讨论,我要提请你们注意的,亲爱的委员们,是炮弹应有的体积。你们自然能够料到,现在要研究的可不是那种最多只有半吨重的炮弹了!”
  “为什么不是?”参谋问。
  “因为,”梅斯顿枪着回答说,“这颗炮弹必须相当大,才能引起月球人的注意,假如月球上真的有人的话。”
  “是的,”巴比康说,“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巴比康?”参谋问。
  “我的意思是说,单单发射一颗炮弹就下去管它了,这样做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一直注意它,直到它到达目的地为止。”
  “啊?”将军和参谋同时应了一声,他们对这个提议相当诧异。
  “毫无疑问,”巴比康用自信心很强的人的口气接着说,毫无疑问,不然的话,我们的实验就什么成绩也没有了。”
  那么说,”参谋紧紧地追问,“你是想造一颗其大无比的炮弹喽?”
  “不。请听我讲下去。你们知道,光学仪器已经达到相当精密的程度了,有的望远镜已经能够把物体放大六千倍,能够把月球的距离缩短到四十英里左右。但是,在这个距禽,只有六十英尺宽的物体才能够看得见。我们没有再扩大望远镜的观测力,那是因为再扩大下去,就会损及物体的光度,同时月球不过是一面反光镜,不可能放射更强烈的光线,因而扩大的倍数无法超过现在的限度。”

  “那么!你打算做什么呢?”将军问。“你要让你的炮弹有六十英尺的直径吗?”
  “不!”
  “你要使月亮更加明亮?”
  “正是这样。”
  “这太过分了!”梅斯顿大声说。
  “是的,非常简单,”巴比康回答。“实际上,如果我能够诫低月亮-穿过的大气层的厚度,不是就等于使月亮更加明亮吗?”
  “这是很明显的。”
  “很好!只要在高山上建立一座望远镜,就能得到这个效果了。我们将要这样做。”
  “我明白了,明白了,”参谋回答。“你很会化繁为简…。你希望用这个办法把月球放大多少倍?”
  “四万八千倍,这样能够把月球的距离缩短到只有五英里,而物体只要有九英尺直径就能够看清楚了。”
  “太好了!”梅斯顿叫道,“我们的炮弹的直径将是九英尺吗?”
  “完全正确。”
  “不过,请允许我对你说,”参谋艾尔费斯顿说“这样的重量仍旧……”
  “啊:参谋,”巴比康回答说,“在讨论它的重量以前,请让我告诉你,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奇妙的东西)这并不是说我认为弹道学近来没有什么进步,不过,了解一下中世纪已经获得的令人惊异的,我敢大胆他说一句,比我们的作品还要惊人的成绩,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没有的话!”摩根提出了反驳。
  “请你证实你的话,”梅斯顿紧跟着说。
  “没有比这再容易的了,”巴比康回答说,“我有许多支持我的建议的例子。比方说,一五四三年,穆罕默德二世在位的时候,在君土但丁堡使用的石弹重一千九百磅,体积自然相当大。”
  “啊!啊!”参谋说,“一千九百磅,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在骑士时代,在马耳他岛,圣艾尔玛堡垒里,一尊大炮发射的炮弹重二千五百磅。”
  “不可能!”
  “最后,据法国历史学家说,在路易十一时代,一尊臼炮发射了一颗仅重五百磅的炮弹;但是这颗炮弹是从疯子关圣贤的地方——巴士底射出的,它一直落到圣贤关疯子的地方——夏朗东。”
  “好极了!”梅斯顿说。
  “后来我们又看见了什么?安姆斯强炮发射的是五百磅的炮弹,罗德曼的‘哥轮比亚’发射的是半吨的炮弹!看起来,炮弹的射程增加了,可是它们的重量却减轻了。假如我们在这一方面加一把劲,依靠科学的进步,我们可似把穆罕默德二世和马耳他岛的骑上们的炮弹的重量增加十倍。”
  “这是很明显的,”参谋说,“但是,你准备用什么金属造炮弹呢?”
  “很简单,用铸铁,”摩根将军说。
  “嘿!铸铁!“梅斯顿带着不胜轻蔑的神气嚷道,“这对一颗注定要到月球去的炮弹来说,未免太俗气了。”
  “不要夸张,可敬的朋友,铸铁就足够了。”
  “好吧!”参谋文尔费斯顿说,”既然重量是和体积成正比例的,那么,一颗铸铁炮弹。即使直径只有九英尺,仍旧重得可怕呀!”
  “是呀;实心的炮弹自然很重,可是空心的就不同了,”巴比康说。
  “空心的!这还算炮弹吗?”
  “我们可以在里面放一些信件和地上产易的样品呀!”
  梅斯顿反驳道。”是的,就是这样的炮弹,”巴比康回答说,“而且非这样不可。一颗一百零八英寸的实心炮弹的重量要在二十万磅以上,显然的,这个重量太大了,不过,为了使炮弹保持一定:

  的稳定,我提议给它二万磅的重量。”
  “弹壁多么厚?”参谋问。
  “假如我们遵守一般的比例规律,”摩根将军说,二个直径一百零八英寸的炮弹至少需要二英尺厚的弹壁。”
  “这太厚了,”巴比康说“请注意,我们现在讨论的,并不是钻钢板的炮弹,所以弹壁钓厚度只要能够抵抗火药的气体的庄力就足够了,现在问题在这儿:弹壁多么厚的卑弹只有二万磅的重量呢?我们的有才能的计算家,正直的梅斯顿,当场就会把答案告诉我们的。”
  “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了,”执委会的可敬的秘书回答。
  他一面说,一面在纸上画了几个几何公式,能够看见他的笔下出现了几个拍和X的二次幂。他好象连碰也没有碰一下,就怞出了一个立方根,说:
  “弹壁不过二英寸厚。”
  “这个厚度足够吗?”参谋带着怀疑的神气问。
  “不够,”巴比康主席回答说,“显然不够。”
  “那么,怎么办呢?”艾尔费斯顿露出作难的神气说。
  “用另外一种金属。
  “用铜行吗?”摩根问。
  “不行,还太重,我建议你们用一种更好的金属。”
  “用什么?”参谋问。
  “铝,”巴比康回答。
  “铝!”主席的三个同伴一起叫起来了。
  “用不着怀疑,朋友们。你们都知道,法国一位著名的化学家亨利-圣克荣尔一戴维尔于一八五四年提炼出了质地细密的铝。这种贵重的金属象银子一样自,象金子一样永不褪色,象铁一样坚固,象铜一样容易熔解,象玻璃一样轻,这种金属很容易提炼,在大自然里分布很广,因为矾上是组成大部分岩石的基础,它比铁轻三倍,仿佛老天把它创造出来,有意提供给我们制造炮弹的物质似的。”
  “乌啦,铝!”执委会的秘书叫起来了,这人在兴奋的时候,总是吵吵嚷嚷的。
  “但是,亲爱的主席,”参谋问,“铝弹的制造成本会不会太贵呢?”
  “在刚发现的时候,”巴比康回答说,“铝每磅值二百六十到二百八十美元;后来跌到二十七美元,最后,到了今天,就只值九美元了。”
  “即使每磅九美元,”参谋没有让步,也不容易办,这个价钱仍旧很大呀!”
  “不错,亲爱的参谋,不过不是绝对办不到的。”
  “炮弹的重量应该是多少?”摩根问。
  “我的计算结果是这样的,”巴比康回答说,“一个直径一百零八英寸、厚十二英寸的铸铁炮弹,重六万七千四百四十磅,假使用铝制造的话,就只有一万九千二百五十磅重了。”
  “好极了!”梅斯顿大声说,”瞧!正符合我们的要求。”
  “好极了!好极了!”参谋起来反对了,“但是,难道你们不知道铝每磅九美元,这个炮弹就要值……”
  “值十七万三千二百五十美元,这个我非常清楚;不过请你们不要担心,朋友们,我可以担保,我们这项事业是不会缺钱用的。”
  “它会象下雨一样,落到我们银箱里来的!”梅斯顿挖苦道。
  “那么,对于铝弹你们还有什么意见?”主席问。
  “决定采用,”三位委员一起回答。
  “炮弹的式样并不十分重要”,巴比康接着说下去,“既然它一穿过大气层就到达真空地带了,我提议做一个圆炮弹,这样它假如异想天开”愿意旋转的话,也可如愿了。”
  执行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就这样结束了,炮弹问题已经正式解决了,梅斯顿想到要给月球人送一颗铝弹,心里很得意,“让他们知道地球上的居民是了不起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龙纹身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这事每年都会发生,几乎成了惯例,而今天是他八十二岁生日。当花照例送达时,他拆开包皮装纸,拿起话筒打电话给退休后便搬到达拉纳省锡利扬湖的侦查警司莫瑞尔。他们不只同年,还是同日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说是一种讽刺。这位老警官正端着咖啡,坐等电话。“东西到了。”“今年是什么花?”“不知道是哪一种,我得去问人。是白色的。”“没有信吧,我猜。”“只有花。框也和去年一样,自己做的。”“邮戳呢?”“斯德哥尔摩。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百年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点击阅读]
双城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沉船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谁都不怀疑哈梅西是准能够通过法科考试的。执掌各大学的学术女神,一向都不断从她金色的莲座上,对他撒下无数的花瓣,赐给他各种奖章,并使他屡次获得奖学金。大家以为,考试完毕后,哈梅西一定要马上回家了,但他却似乎并不十分急于收拾他的行囊。他父亲曾写信给他,吩咐他立刻回去。他回信说,等到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马上就动身。安那达先生的儿子卓健拉是哈梅西的同学,和他住在紧隔壁。 [点击阅读]
源氏物语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日本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在歧视女性*的传统大行其道的同时,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源氏物语》全书,仅百万字,涉及三代历时七十余年,书中人物有四百多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