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 混混儿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从教堂塔楼大钟旁路过,他发现时间已很紧迫。他把课本紧紧夹在胳膊底下,开始加快步伐,不再吊儿郎当地、懒洋洋地走路。但不久他又放慢了脚步。夏日正午的炎热,弄得他懒散无力。本来嘛,他觉得及时赶去上希腊语课,压根儿就不是那么紧要。于是,他慢悠悠地顺着石子路往前走。石子路通向学校,喷射出令人窒息的灼热。到了学校,他发觉自己已迟到十分钟。有那么一瞬间,他脑子里曾冒出一个念头,是不是最好该打道回府。但一想到今天吃饭,家里又要搞长而又长的祷告,他便感到十分痛苦,因此决定还是去教室,并猛一用劲推开了教室的门。
  他的突然出现引起了几个同学的注意。教室后排有人轻蔑地哧哧一笑,前面第一排座位上,迎接他的也只是几张挂着讥诮笑意的面孔。老师面带得意的微笑,从讲台上看着他,并压低了声音,似含蔑视地说道:“利普曼,如果你哪次准点来了,那倒真是一个奇迹呢。你平常缺少的勤奋与毅力,在迟到这事儿上倒是发扬光大了。”
  这时教室里响起一片咯咯的笑声,其间还夹杂着低低的、怪声怪气的下泛音。大家全拿眼瞄着利普曼。
  利普曼未吱一声,脸上漠无表情。但是,从一张张乐开了花的脸孔旁经过,朝自己座位走去时,他感到很难保持平静。一种深深的痛苦,一种强忍着的狂怒,在他心底燃烧。经常他经受这种难堪的场面,也次次如此。他机械地打开课本,连页码也不看一眼,只心不在焉地望着书上的字母出神,直望得那一个个字母化作颤抖的黑色旋涡,在眼前飞旋。教室里所有的言语和声音,渐渐模糊起来,形成一片毫无意义的哭声,在他耳鼓里轰鸣,很是难听。周围这一切的冷漠,铅一般沉重地压在他身上。
  他凳子前面,有几点阳光在嬉戏。它们像欢呼雀跃的孩子,旋着五彩的圈儿。那闪闪发亮的颜色,又像柔软的白手似地从斜面课桌上掠过。利普曼好奇地盯着它们,却又是视而未见。他自顾自的梦着什么,精神不太集中。就是在昨天晚上,一桩偶然的小事又将生活之镜摆到了他面前。昨天,他带着课本回家,遇上了几个同龄人,大学生呀,少尉呀什么的。这些人过去很喜欢他,可这时跟他打招呼,却面带少见的轻蔑和不言的骄傲,因为他现在还和那些毛孩子中学生坐在一起,还得听那些老掉牙的废话,那些用于巴巴的声音弹出的陈词滥调。

  他觉得嗓子眼里有什么东西堵着,像是一声愤怒、绝望的狂笑。自己没像小孩子似地扑倒在地,哭哭啼啼,连他本人也几乎感到惊讶了。而且,自己居然没有跳起来啐他们一口!
  他慢慢地恢复了几分平静,因为他已开始分解自己的痛苦。
  他用极度的冷漠,用极度的痛苦才能产生的极度的冷漠,解剖这份苦痛。难道只有他一个人遭受这样的命运么?他知道,还有成百上千的人遭受与他同样的命运,还知道,这是他生活中每天都要发生的悲剧。但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人像他一样,感到这悲剧是如此的痛切。一个混混儿——世界上该还有多少这种人啊!但是,一想到那个开头,一想到那场第一次让他跌倒的考试,他总是不胜烦恼。主持那场考试的老师,即眼下这个坐在他前面十步远、对他漠不关心的人,当初是多么轻率地让他考了个不及格啊!或许,这个人一辈子连一分钟、一秒钟也未考虑过,他那个草率的决定,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突然之间,一个奋发向上的发展过程被隔断了,一个人的命运被强行纳入另一条轨道。这个学生还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留级时发生的那场突变。当时那种过度而无成效的勤奋,慢慢变成了混沌的懈怠,他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也骤然被强行中断。哪怕是在生活最细小的方面,他也感到了这一打击的残酷性。他的工作精力渐渐衰退;在精神生活方面,他则日益陷入徒然的幻想之中。这类幻想只以这孩子本人为中心,并以实际生活中他无力得到的种种虚幻的形象和成就欺骗他。这样,他便慢慢消沉和懒散起来。后来他第二次留级,就再也没有什么感觉了,但他知道自己在走下坡路,却又无法阻止这一趋势。二十一岁还在上中学,这是他惟一难以忍受的痛苦,除此之外,他什么都忘了。他总在绞尽脑汁地琢磨事情的起因,次次都要归结到那一点上,回回都要想到那个日子,那个他因为偶然小事,仅仅是因为偶然小事而考场失利的日子。从这没完没了的苦思冥中,渐渐滋生一个模糊的念头,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测。这猜测给他病态的、强迫性的思索打上了事情确凿无疑的印记,那不会是一起偶然事件,肯定是暗暗的仇视情绪,某个不明了的原因,促使老师那么干的。打那以后,这一想法便在他脑子里深深地扎下了根,于是仇恨便成了他灵魂深处的主旋律。

  每次他与老师的脸正面相对,猛然袭来的恨意便让他气得发抖。瞧他坐在讲台上的那副样子!好一张牧师般的黄面孔j听听他用他那条粗嗓子信心十足、一本正经说出的那些无关痛痒的废话吧,有多虚假啊,多无聊啊!他居然未意识到自己诗中的毛病!可这个人却能对他发号施令,却能决定他的命运,而且已经决定了他的命运——一想到这些,他的每一神经就痛苦地绷紧了,他感到,自己的手不由自主地攥成了一个拳头,一双眼睛则狠狠地盯着讲台上的那个人。
  这时老师把脸转过来,接住了那道目光。他似乎什么也没察觉到,只是嘴角周围冷酷而忧郁的皱纹更显眼了。他声音冷淡地说道:“利普曼,你留神往书上瞧瞧,也比望着空中发呆要强些啊。”
  利普曼抽搐成一团。想到自己得受这刻板的教训,他就好像挨了灼热的火印似的,他陡然产生了一种抗拒心理,现在万万不能沉默!
  “我留神来着,先生!”
  “那就再好不过了,利普曼,刚才我讲的,你现在复述一遍看看!”
  这话说得平心静气,甚至可能是不经意道出。但利普曼感到话里含有几分无耻的意味。他说不出话来,使劲地咬紧嘴唇。不过,他心里隐隐约约有了一种预感,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会演化成一场灾难,命运又要重复它每天残酷的游戏了,由这最最无谓的琐事,也会产生难以预见的后果。他知道,肯定要出事了,因为他感到自己渐渐鼓起了勇气,也渐渐陷入绝望之中,成千上万个小时积聚起来的仇恨,汇成一条宽阔的河流,意欲冲出一条道来。但他仍竭力控制着自己,一声不吭,两片苍白的嘴唇直在哆嗦。
  老师等了几秒钟,然后非常平静地说:“你其实什么也不知道,刚才你撒谎。”
  这便是判决。现在再也没有退路了。利普曼知道,他是在为失去的东西而斗争,不过也知道,他心中一直压抑着的、却又不停翻腾的种种感情,该表露出来了。如果今天不,那就明天。此外,同学们中间不断增大的嗡嗡声、哧哧笑声,也使他很恼火。只要不再和这班人搅在一起,管它出什么事呢!他清楚而果决地说道:
  “我没撒谎,我能复述。”
  “那你是不愿意复述哕?”
  “没错,我不愿意,因为那是些毫无根据的瞎扯淡。”
  这句话犹如一声霹雳。那一张张脸孔上满意的笑容,那一个个正窃窃私语并一心盼着看看热闹的同学,全都僵住了。每个人都感到,自这抑闷沉重的气氛中,将要发生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悲剧。利普曼自己倒是最平静。他已招来了一强制性的结局,因为他想要这个结局。于是事儿就来了。

  听了利普曼这句意想不到的话,老师完全失去了自制,不过,一会儿又恢复了镇定。他快步走到利普曼跟前,喘吁吁地,因激动而声音发抖地说道:
  “你是个厚颜无耻的家伙……”
  “你自己才是呢!”
  这回答一下子就截住了老师的话头。接着便突然出现了类似混战的混乱局面。没人知道,是谁先动的手,但两人心中的愤怒是如此的强烈和急迫,以至于不知不觉间便以狂暴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整个争吵仅持续了一秒钟,而后利普曼怀着巨大的仇恨,狠狠地给了老师一掌,推得他往后踉跄了几步。所有的学生全都盲目地激动起来,教室里一片嗡嗡的喧闹声。可未等他们动手干涉,利普曼就已从衣帽钩上取下帽子,向教室外冲出,并随手砰的一声重重关上了门。他只管往外冲,没有目标,也没有计划……
  他四处乱走,走了一个小时,而后考虑成熟了,作出了决定。他想到了一切。上千幅各色各样的图景浮现在他眼前,他的青春,他的未来,他的父母,但每一幅图景全都这样引导他的行动,在他眼里全都化成了一个路标,一个指向最后一条黑暗小道的路标。他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继而开始跑起来。这时,他眼前还飞快地闪现出小小的希望和模糊的预感,但他没有停下来,而是一个劲地跑啊跑。他耳旁轰响着汽车的隆隆声、街上的喧嚣声、漫不经心也毫不知情地从他身边经过的行人引起的嘈杂声以及他自己向前飞快奔跑的脚步声。他越跑越快,仿佛是为了麻痹每一根神经。他整个脑海里就回响着一句话:再快些,再快些……外界的一切声响,听起来全是这句话的节奏,它们汇成一片杂乱的、呼啸的噪声,使他麻木了,没知觉了。他就这样跑到了桥上。在那儿他站了一分钟,但不是因为害怕采取下一步行动,而是因为发抖的胳膊乏力,不能支撑他跨过栏杆。他又一次想起了自己被毁的生活。回忆像一阵突如其来的猛力,使他浑身发抖。他一跃便翻过护栏,闪电般栽入灰色的波涛之中……
  谢建文译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大西洋案件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珍-玻波小姐坐在窗前瞧着前面,好久以来她已不再欣赏这片原是茂密的花园。但是什么也没去做。雷库克的藉口总头头是道,不是天气太干燥,就是太潮湿,或是泥土泡了水。雷库克自己栽花种菜的原则很简单,泡几杯浓浓的甜茶做为提神用,秋天来时扫落叶,夏天时种植他喜爱的鼠尾草和紫苑花。凭良心说,他喜爱他的主人,也迁就他们的喜好,对于蔬菜他知道得很清楚,什么是上好的香薄荷或是甘蓝菜绝不会弄错。 [点击阅读]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个女子双臂交叉,站在自家后屋台阶上,等待着什么。在想事儿吗?她可不这么认为。她是在试图抓住某个东西,让它赤条条地躺在跟前,好让她细细端详,看个真切明白。最近一段日子里,她脑海里的种种想法多如衣架上的衣服,她一件件取下“试穿”。任凭自己嘴里冒出童谣般老掉牙的话语,因为遇到重要事件,人们总是习惯套用老话表明态度,而老话却多为陈词滥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失去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她的父亲亨格顿先生是世界上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心肠好,但绝对是以愚蠢的白我为中心。我毫不怀疑他心里深信,我每周来三次是因为陪着他是一种快乐。想到将有这样一个岳父真叫人扫兴,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与格拉迪斯分开。那天晚上有一个小时或者还多一点,我听着他那单调的谈话。最后他跳了起来,说了些关于我平时不动脑筋的话,就进他的房间换衣服,出席会议去了。终于我单独和格拉迪斯一起了。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0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女妖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庄司武彦是个二十五岁的未婚青年,他父亲是银座有限公司的京丸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京丸是战后发迹的美术古董商,他为了扩大经营,组建了京丸股份公司。武彦的父亲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武彦去年毕业于大学的文科,至今也没有找工作。他也不愿在父亲的公司做事,但又不是游手好闲之辈,所以整天闷在家里看书。他可以说是个文学青年,但只爱好一般的文学作品,尤其对推理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是文学青年中为数不多的侦探小说迷。 [点击阅读]
妖怪博士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时值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傍晚,天空被一片厚厚的乌云覆盖着,显得格外闷热。一个小学生吹着口哨,漫不经心地走在麻布六本木附近的一条高级住宅街上。他叫相川泰二,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才去小朋友家玩了以后,正赶着回家。他家就住在麻布这一带叫笄町的地方。马路两边全是些豪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连成一片。走过几家大院,在一家神社的门前,可以看见里面的一片小树林。这条马路平时就是行人稀少,今天更显得格外地空寂。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
嫌疑人x的献身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0
摘要: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离开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相当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迈步走出。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脚踏车停车场。那里放着几辆车,但是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脚踏车。往南大约走个二十公尺,就来到大马路,是新大桥路。往左,也就是往东走的话就是朝江户川区的线路,往西走则会到日本桥。日本桥前是隅田川,架在河上的桥就是新大桥。要去石神的上班地点,这样一直往南走就是最短的路线。 [点击阅读]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0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