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纯真年代 - 第23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清晨,阿切尔走下福尔里弗号火车,出现在仲夏季节热气腾腾的波士顿。邻近车站的街道上弥漫着啤酒、咖啡和腐烂水果的气味,衣着随便的居民穿行其间,他们亲切放纵的神态宛如过道里向洗手间走去的乘客。
  阿切尔租了辆马车去萨默塞特俱乐部吃早餐。甚至高级住宅区也同样透出一股杂乱无章的气息;而在欧洲,即使天气再热,那些城市也是不会堕落到这种境地的。穿印花布的看门人在富人的门阶上荡来荡去,广场看起来就像共济会野餐后的游乐场。如果说阿切尔曾竭力想象埃伦·奥兰斯卡所处环境的恶劣不堪,他却从没想到过有哪个地方,会比热浪肆虐、遭人遗弃的波士顿对她更不合适。
  他慢条斯理地吃着早餐。他胃口极好。他先吃了一片甜瓜,然后一边等吐司和炒蛋,一边读一份晨报。自从昨晚告诉梅他要去波士顿办公事,需乘当晚的福尔里弗号并于翌日傍晚回纽约之后,他心中就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新鲜感觉。大家一直认为,他可能要在周初回城。但显然是命运在作怪,当他从普茨茅斯探险归来时,一封来自事务所的信摆在门厅的桌子角上,为他突然改变计划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如此轻而易举地把事情安排停当,他甚至感到羞愧:这使他想起了劳伦斯·莱弗茨为获得自由而施展的巧妙伎俩,一时间心中感到不安。但这并没有困扰他很久,因为他此时已无心细细琢磨。
  早餐后,他燃起一支烟,浏览着《商业广告报》。其间进来了两三个熟人,彼此照例互致寒暄:这个世界毕竟还是老样子,尽管他有一种稀奇古怪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从时空之网悄悄溜了出来似的。
  他看了看表,见时间已是9点半,便起身进了写字间,在里面写了几行字,指示信差坐马车送到帕克旅馆,他立候回音。然后便坐下展开另一张报纸,试着计算马车到帕克旅馆需要多少时间。
  “那位女士出去了,先生,”他猛然听到身边侍者的声音。他结结巴巴地重复说:“出去了——”这话听起来仿佛是用一种陌生语言讲的。
  他起身走进门厅。一定是弄错了:这个时候她是不会出去的。他因自己的愚蠢而气得满脸通红:为什么没有一到这儿就派人送信去呢?
  他找到帽子和手杖,径直走到街上。这座城市突然变得陌生。辽阔并且空漠,他仿佛是个来自遥远国度的旅行者。他站在门前的台阶上迟疑了一阵,然后决定去帕克旅馆。万一信差得到的消息是错误的,她还在那儿呢?
  他举步穿过广场,只见她正坐在树下第一条凳子上。一把灰色的丝绸阳伞挡在她头上——他怎么会想象她带着粉红色阳伞呢?他走上前去,被她无精打采的神态触动了:她坐在那儿,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她低垂着头,侧对着他,黑色的帽子下面,发结低低地打在脖颈处,撑着伞的手上戴着打褶的长手套。他又向前走了一两步,她一转身看到了他。
  “哦——”她说,阿切尔第一次见到她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但一会功夫,它便让位于困惑而又满足的淡淡笑容。
  “哦——”当他站在那儿低头看她时,她又一次低声说,但语气已有所不同。她并没有站起来,而是在长凳上给他空出了位置。
  “我来这儿办事——刚到,”阿切尔解释说,不知为什么,他忽然开始假装见到她非常惊讶。“可你究竟在这个荒凉的地方干什么呢?”他实际上不知自己说的是什么:他觉得自己仿佛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向她叫喊;仿佛不等他赶上,她可能又会消失了。
  “我?啊,我也是来办事,”她答道,转过头来面对着他。她的话几乎没传进他的耳朵:他只注意到了她的声音和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她的声音竟没有在他的记忆里留下印象,甚至连它低沉的音调和稍有些刺耳的辅音都不曾记得。

  “你改了发型了,”他说,心里砰砰直跳,仿佛说了什么不可挽回的话似的。
  “改了发型?不——这只是娜斯塔西娅不在身边时,我自己尽可能做的。”
  “娜斯塔西娅?可她没跟着你吗?”
  “没有,我一个人来的。因为只有两天,没必要把她带来。”
  “你一个人——在帕克旅馆?”
  她露出一丝旧日的怨恨看着他说:“这让你感到危险了?”
  “不,不是危险——”
  “而是不合习俗?我明白了;我想是不合习俗。”她沉吟了片刻。“我没想过这一点,因为我刚做了件更不合习俗的事,”她眼神略带嘲讽地说。“我刚刚拒绝拿回一笔钱——一笔属于我的钱。”
  阿切尔跳起来,后退了两步。她收起阳伞,坐在那儿,心不在焉地在沙砾上画着图案。他接着又回来站在她面前。
  “有一个人——来这儿见你了?”
  “对。”
  “带着这项提议?”
  她点了点头。
  “而你拒绝了——因为所提的条件?”
  “我拒绝了,”过了一会儿她说。
  他又坐到她身边。“是什么条件?”
  “噢,不属于法定义务:只是偶尔在他的餐桌首位坐坐。”
  又是一阵沉默。阿切尔的心脏以它奇特的方式骤然停止了跳动,他坐在那儿,徒劳地寻找话语。
  “他想让你回去——不惜任何代价?”
  “对——代价很高,至少对我来说是巨额。”
  他又停下来,焦急地搜寻他觉得必须问的问题。
  “你来这儿是为了见他?”
  她瞪大眼睛,接着爆发出一阵笑声。“见他——我丈夫?在这儿?这个季节他总是在考斯或是巴登。”
  “他派了个人来?”
  “对”
  “带来一封信?”
  她摇摇头说:“不,只是个口信。他从来不写信。我想我一共就收到过他一封信。”一提此事令她双颊绯红,这红润也反射给了阿切尔,他也面色通红。
  “他为什么从不写信?”
  “他干吗要写?要秘书是干什么的?”
  年轻人的脸更红了。她说出这个词仿佛它在她的语汇中并不比其他词有更多的意义。一时间,他差一点就冲口发问:“那么,他是派秘书来的?”但对奥兰斯基伯爵给妻子的惟一一封信的回忆对他来说太现实了。他再次停住话头,然后开始又一次冒险。
  “而那个人呢?”
  “你指的是使者吗?这位使者,”奥兰斯卡夫人依然微笑着答道,“按我的心意,早该走了,但他却坚持要等到傍晚……以防……万一……”
  “那么你出来是为了仔细考虑那种可能?”
  “我出来是为了透透气,旅馆里太问了。我要乘下午的火车回普茨茅斯。”
  他们默默无语地坐着,眼睛不看对方,而是直盯着前面过往的行人。最后,她又把目光转到他的脸上,说:“你没有变。”
  他很想说:“我变了;只是在又见到你之后,我才又是原来的我了。”但他猛然站起来,打量着周围又脏又热的公园。
  “这里糟透了。我们何不去海湾边呆一会儿?那儿有点风,会凉快些。我们可以乘汽船下行去阿利角。”她抬起头迟疑地望了望他。他接着说:“星期一早晨,船上不会有什么人的。我乘的火车傍晚才开:我要回纽约。我们干吗不去呢?”他低头看着她,突然又冒出一句:“难道我们不是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克制自己了吗?”
  “哦——”她又低声说,接着站了起来,重新撑开阳伞,向四周打量一番,仿佛审视眼前的环境,下决心不能再呆在里面了,然后又把目光转到他脸上。“你千万不要对我说那些事了,”她说。

  “你喜欢什么我就说什么,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说。除非你让我说,否则决不开口。这又能伤害谁呢?我只想听你说话,”他结巴着说。
  她取出一只金面小怀表,表上系着彩饰的表链。“啊,不要计算时间,”他脱口而出说,“给我一天吧!我想让你甩掉那个人。他什么时候来?”
  她的脸又红了。“门点。”
  “那你必须立即回来。”
  “你不必担心——如果我不来的话。”
  “你也不必担心——如果你来的话。我发誓我只想听听你的情况,想知道你一直在干什么。自从我们上次见面,已经有一百年了——也许再过一百年我们才能再见面。”
  她仍然举棋不定,目光焦虑地望着他的脸。“我在奶奶家那天,为什么你不到海滩上接我?”她问道。
  “因为你没回头——因为你不知道我在那儿。我发誓只要你不回头,我就不过去,”他想到这种孩子气的坦白,笑了。
  “可我是故意不回头的。”
  “故意?”
  “我知道你在那儿。当你们驾车来时我认出了那几匹马,所以去了海滨。”
  “为了尽量离我远些?”
  她低声重复说:“为了尽量离你远些。”
  他又放声大笑起来,这次是因为男孩子的满足感。“哎,你知道,那是没用的。我还可以告诉你,”他补充说,“我来这儿要办的公事就是找你。可你瞧,我们必须动身了,否则会误了我们的船。”
  “我们的船?”她困惑地皱起眉头,接着又嫣然一笑。“啊,可我必须先回旅馆:我得留个便条——”
  “你喜欢国多少就留多少。你可以在这儿写。”他取出皮夹和一支自来水笔。“我甚至有个信封——你看,事事都是命中注定的!来——把它固定在膝盖上,我马上就会让笔听话;等着——”他用力以拿笔的手敲打着凳子背。“这就像把温度计里的水银柱甩下来:是个小把戏。现在试试看——”
  她大笑起来,然后在阿切尔铺在皮夹上的纸上写起来。阿切尔走开几步,用那双喜气洋洋的眼睛视而不见地盯着过往的行人,那些人轮番驻足注视这不寻常的光景:在广场的长凳上,一位穿着时髦的女士伏在膝头写信。
  奥兰斯卡夫人将信纸塞进信封,写上名字,装进口袋,然后她站了起来。
  他们返身向比肯街走去。在俱乐部附近,阿切尔看到了将他的便函送往帕克旅馆的那辆装饰豪华的赫迪克马车。车夫正在拐角处的水龙头上冲洗脑门,以解送信的劳累。
  “我对你说了,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这儿有辆出租马车,你看!”他们大笑起来,对眼前的奇迹感到惊讶。在这座依然把出租马车场看作“舶来”的新事物的城市里,在这样的时刻和地点,他们竟找到一辆公用马车!
  阿切尔看了看表,发现去汽艇停泊地之前还来得及乘车去一趟帕克旅馆。他们卡塔卡喀地沿着热气腾腾的街道疾驶,到旅馆门前停了车。
  阿切尔伸手要信。“我把它送进去吧?”他问,但奥兰斯卡夫人摇了摇头,从车上跳下来,消失在玻璃门里面。时间还不到10点半,可是,假如那位信使等答复等得不耐烦,又不知如何打发时间,正好坐在阿切尔在她进旅馆时瞥见的附近那些喝冷饮的游客中,那可怎么办?
  他等着,在赫迪克马车前踱来踱去。一个眼睛跟娜斯塔西娅一样的西西里青年要给他擦靴子,一名爱尔兰女子要卖给他桃子;隔不了几分钟玻璃门便打开,放出一些急匆匆的人。他们把草帽远远推到脑后,眼睛打量着他从他身边过去。他奇怪门怎么开得这么勤,而且从里面出来的人竟如此相似,长得全都像此时此刻从本地各旅馆旋转门中进进出出的那些急匆匆的人。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张与众不同的脸,从他视线中一晃而过,因为他已走到踱步范围的尽头,是他转身折回旅馆时看见的,在几种类型的面孔中——倦怠的瘦脸、惊诧的圆脸、温和的长脸——一张迥然不同的脸。那是张年轻男子的脸,也很苍白,被热浪或焦虑或两者折磨得萎靡不振,但不知何故,看上去却比那些面孔机敏、生动、或更为清醒;也许是因为它迥然不同才显得如此。片刻间阿切尔似乎抓住了一根记忆的游丝,但它却迅即扯断,随着那张逝去的脸飘走了。显然那是张外国商人的脸,在这样的背景下益发像外国人。他随着过往的人流消逝了,阿切尔重新开始他的巡逻。
  他不愿在旅馆的视界内让人看见手中拿着表。单凭估计计算的时间,他觉得,如果奥兰斯卡夫人这么久还没回来,只能是因为她遇上了那位使者,并被他拦住了。想到这里,阿切尔心中忧虑万分。
  “如果她不马上出来,我就进去找她,”他说。
  门又打开了,她来到他身边。他们进了马车,马车启动时,他掏出怀表一看,发现她只离开了3分钟。松动的车窗发出卡嗒卡嗒的声响,无法进行交谈。他们在没有规则的鹅卵石路上颠簸着,向码头奔去。
  船上空着一半位子,他们并肩坐在长凳上,觉得几乎无话可讲,或者更确切地说,这种与世隔绝、身心舒展的幸福沉默完美地表达了他们要说的话。
  浆轮开始转动,码头与船只从热雾中向后退去,这时,阿切尔觉得过去熟悉的一切习俗也都随之退却。他很想问一问奥兰斯卡夫人是否也有同样的感觉:感觉他们正起程远航,一去不返。但他却害怕说出这些话,害怕打破支持她对他的信任的那种微妙的平衡。事实上,他也不希望辜负这种信任。他们亲吻的记忆曾日日夜夜灼烫着他的双唇;甚至昨天去普茨茅斯的路上,想起她心里还像着了火一般;然而此刻她近在眼前,他们正一起漂向一个未知的世界,亲近得仿佛已达到了那种手指轻轻一碰,就会立即分开的深层境界。
  船离开港湾向大海驶去。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掀起泛着油污的长长的波浪,随后又变成浪花飞溅的涟漪。热雾仍挂在城市上空,但前方却是一个水波起伏的清凉世界,远处灯塔耸立的海岬沐浴在阳光中。奥兰斯卡夫人倚着船栏,张开双唇吮吸着这份清凉。她把长长的面纱缠在了帽子周围,这样却把脸露了出来,阿切尔被她那平静、愉悦的表情打动了。她似乎将他们的这次冒险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既不为意外遇上熟人而担心,也不因有那种可能而过分得意(那样更糟)。
  在小旅店简陋的餐厅里——阿切尔本希望他们两个人占用二一一池们发现有一群唧唧喳喳、面目天真的青年男女。店主告诉他们,那是一群度假的教师。一想到必须在他们的嘈杂声中交谈,阿切尔的心不觉往下一沉。
  “这不行——我去要个包皮间,”他说;奥兰斯卡夫人没提任何异议,等着他去找房间。包皮间开在长长的木制游廊上,大海穿过窗口扑面而来。屋子简陋却很凉爽,餐桌上铺着一块粗糙的花格桌布,放着一瓶泡菜和装在笼里的紫浆果馅饼。人们一眼便能看出,这小间是专供情人幽会的庇护所。阿切尔觉得,奥兰斯卡夫人在他对面坐下时,她脸上略显愉快的笑容流露了对这个所在的安全感。一个逃离了丈夫的女人——据说还是跟另一个男人一起逃离的——很可能已经掌握了处乱不惊的艺术。然而她那镇定自若的神态却遏止了他的嘲讽。她那样沉稳、镇静,那样坦然,说明她已经挣脱了陈规陋俗;并使他觉得,两位有许多话要谈的老朋友,找个僻静的处所是件很自然的事……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复仇的女神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玛柏儿小姐习惯在下午,看第二份报。每天早上,有两份报送到她家里。如果头一份能准时送到的话,她会在吃早点时读它。送报童很不一定,不是换了个新人,就是临时找人代送。报童对送报的路径,各有各的做法。这也许是送报太单调了的缘故。 [点击阅读]
复活
作者:佚名
章节:136 人气:0
摘要:《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二十一节至第二十二节:“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么?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节:“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约翰福音》第八章第七节:“……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点击阅读]
夜半撞车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1在我即将步入成年那遥远的日子里,一天深夜,我穿过方尖碑广场,向协和广场走去,这时,一辆轿车突然从黑暗中冒了出来。起先,我以为它只是与我擦身而过,而后,我感觉从踝骨到膝盖有一阵剧烈的疼痛。我跌倒在人行道上。不过,我还是能够重新站起身来。在一阵玻璃的碎裂声中,这辆轿车已经一个急拐弯,撞在广场拱廊的一根柱子上。车门打开了,一名女子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拱廊下,站在大饭店门口的一个人把我们带进大厅。 [点击阅读]
夜城1·永夜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私家侦探有着各式各样的外型,只可惜没一个长得像电视明星。有的私家侦专长征信工作,有的则是带着摄影机待在廉价旅馆里抓奸,只有极少数的私家侦探有机会调查扑朔迷离的谋杀案件。有些私家侦探擅长追查某些根本不存在或是不应该存在的东西。至于我,我的专长是找东西。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找不出那些东西,不过既然干了这行就别想太多了。当时我门上招牌写的是泰勒侦探社。我就是泰勒,一个又高又黑又不特别英俊的男人。 [点击阅读]
夜城2·天使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圣犹大教堂是夜城唯一的教堂,我只有在生意需要的时候才会去。这间教堂距离到处都有敬神场所的上帝之街很远,独自耸立在一个极为安静的角落里,远离夜城一切华丽亮眼的霓虹。这是间不打广告的教堂,一间毫不在意路过的人们愿不愿意进入的教堂。它只是默默地待在原地,以防任何不时之需。圣犹大教堂以迷途圣人之名而建,是一幢非常非常古老的建筑,甚至可能比基督教本身还要古老。 [点击阅读]
夜城3·夜莺的叹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夜城里任何形式的能量都有,不过想要在这里成为电力供货商的话,不但需要稳定的能量,还得要不受外界干扰才行。不管怎样,夜城中形形色色的霓虹灯光总是得要有电才能运作。身为一座大城市中的小城市,夜城拥有许多能量来源,包皮括某些不合法甚至不自然的能量,比方说活人血祭、囚禁神祇、折磨理智,甚至是吸收了能量力场的小型黑洞。还有一些十分浩瀚恐怖、诡异奇特的能量来源,以人类心智无法承受的方式运作。 [点击阅读]
夜城5·错过的旅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夜城老是给人一种时间不够的感觉。你可以在这里买到所有东西,但就是买不到时间。由于我有许多事情要办,又有许多敌人在身后追赶,所以只好急急忙忙地穿梭在夜城的街道之间。我很惊讶地发现来来往往的人潮都跟我保持一种比平常还要遥远的距离,看来若非我母亲的身分已经流传开来,就是大家都听说了当权者公开悬赏我的项上人头。为了避免卷入无妄之灾,于是众人纷纷及早走避。 [点击阅读]
夜城6·毒蛇的利齿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伦敦中心附近藏有一个可怕的秘密,有如毒蛇缠绕在其中:夜城。一个黑暗堕落的地方,一个大城市中的小城市,一个太阳从未照耀也永远不会照耀的所在。你可以在夜城中找到诸神、怪物,以及来自地底深处的灵体,如果他们没有先找上门来的话。欢愉与恐惧永远都在打折,不但价格低廉,也不会在橱柜中陈列太久。我是个在夜城出生的人,而打从三十几年前出生的那天开始,就不断有人想要置我于死地。我名叫约翰·泰勒,职业是私家侦探。 [点击阅读]
夜城7·地狱债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夜城,黑暗而又神秘的领域,位于伦敦市内。不论是诸神与怪物,还是人类与生灵,都会为了许多私密的理由来到这个病态的魔法境地,追求其他地方无法提供的梦想与梦魇。这里的一切都有标价,商品不会太过陈旧。想要召唤恶魔或是跟天使做爱?出卖自己的灵魂,或是别人的灵魂?想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或是纯粹只是变得大不相同?夜城随时敞开双臂,面带微笑地等着满足你的需求。 [点击阅读]
夜行观览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观览车,意指“摩天轮”。兴建期间,附近高级公寓发生惊人命案这群斜坡上的住户,都衷心期待摩天轮落成后,明天会更加闪耀……01晚上七点四十分——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呢?远藤真弓眼前的少女名叫彩花,这名字是她取的。少女一面高声嘶喊,一面挥手把书桌上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全扫落到地上。不对,手机、大头贴小册之类她喜欢的东西部避开了。 [点击阅读]
夜访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代序姜秋霞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1941年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1961年与诗人斯坦·赖斯结为伉俪,1964年获旧金山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她在成名之前做过多种工作:女招待、厨师、引座员等等,经历十分丰富,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0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