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沉船 - 第三十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喂!”哈梅西叫着说,“你预备到什么地方去呢,乌梅希?”
  “我决定跟着妈妈去。”
  哈梅西:“我给你买的船票是一直买到贝拿勒斯的,现在才只到加希波尔。我们不预备到贝拿勒斯去了。”
  乌梅希:“那我也不到贝拿勒斯去了。”
  哈梅西原没想到要让乌梅希经常呆在他们家,因此那孩子的那种毫不犹豫的神情倒使他颇为惊奇。
  “那么我们预备让乌梅希老跟着我们吗?”他向卡玛娜问道。
  “他没有别的地方可去。”
  哈梅西:“贝拿勒斯有他的亲戚们住着。”
  卡玛娜;“但他愿意同我们一道去。现在你可得记住,乌梅希,我们要到一个从没到过的生地方去,你必须紧跟着大叔,要不然街上人一挤,我们就没法找到你了。”
  很显然,这一群人现在已完全得听从卡玛娜的指挥,他们此后的行止也完全得由她负责决定了。过去她总是顺从地接受哈梅西的命令,但现在那个阶段已经告结束。因此并没发生任何争论,乌梅希手臂底下挟着一个包袱跟在他们后面,就这样同他们一道下船了。
  大叔住在市区和欧洲人居住区域之间的一所小平房里。房子前面是一口用石头砌过的水井,后面是一个檬果树园。房子和大路之间隔着一堵矮墙,墙里面是一片小菜园子,井里的水也就是专供灌溉菜园之用。哈梅西和卡玛娜在自己没找到一所住房之前就将一直住在这里了。
  大叔的太太,哈瑞巴比尼,尽管她丈夫常说她是一个娇弱不堪的人,看外表实在没有任何不健康的样子。她虽已过中年,从脸上的颜色看仍显得非常精神,样子也很能干,只有太阳穴边的头发略露出一点灰白的颜色。我们或许可以说,年岁已经接到了对她下手的命令,但现在还没有执行。
  事实是在卡克拉巴蒂刚和她结婚不久以后,她常常犯疟疾,她丈夫的意思,治疗这种病最有效的办法是改换环境,因此他就在加希波尔谋到一个小学校长的职位,一家人一起搬到这里来了。
  哈瑞巴比尼的健康老早就已经恢复了,但她的丈夫却仍一直和过去一样担心她的身体不好。
  卡克拉巴蒂把他的客人们请到外屋坐定以后,就到里屋去找他的太太;他看到她正在后面院子里,搬出一些坛坛罐罐在太阳里晒着,并拿风箱在风着麦子。
  “你在这儿!”卡克拉巴蒂叫着说。“今天天气相当冷。你不该戴上头巾吗?”
  哈瑞巴比尼:“你这是怎么回事?冷!我的背都快叫太阳烤焦了。”

  卡克拉巴蒂:“那可不行。我们家还不至于买不起一把阳伞啊。”
  哈瑞巴比尼:“得啦,我回头找一把伞来吧。现在你且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久才回来?”
  卡克拉巴蒂:“说来话长。我带了几个客人回来啦,我们现在先得去招待招待他们,其它任何事且暂时放下吧,”接着他简单地把新来到的那几个客人对她描写了一番。
  在卡克拉巴蒂家招待陌生客人,这本不是第一次,但现在要招待一对夫妇,哈瑞巴比尼却无此准备。“天哪,我们没有地方安置他们呀!”她叫着说。
  “你最好先去见见他们吧,”她丈夫说,“那时我们再决定如何安置他们。我的赛娜佳哪儿去了?”
  “她正在给孩子洗澡哩。”
  于是卡克拉巴蒂就把卡玛娜领来见他的太太。
  卡玛娜按照一般的礼节向哈瑞巴比尼行过了礼。老太太在卡玛娜的下巴上抚摸了一下,接着一边吻着自己的手指头,一边对她丈夫说:“你不觉得她很像我们的碧都么?”——碧都是他们的大女儿,现在和她的丈夫一起住在阿拉哈巴德。
  她这话使卡克拉巴蒂心里颇觉得高兴。事实上碧都和卡玛娜并无任何相似之处,但哈瑞巴比尼是从来不肯承认,有任何一个女孩子比她自己的女儿更美或更能干的。他们的另一个女儿赛娜佳和她的父母在一起,要比起美来显然很容易被卡玛娜比下去,因此老妈妈为不肯示弱,就只好暂时拿另外那个不在这里的女儿来蒙混。
  “我们非常高兴能留你们在我们家住些日子,”哈瑞巴比尼说,“但我只怕你们在这里会感到很不舒服。我们的新房子现在正在修理,所以我们只能让你们和我们一起挤着住在这里。”这话倒也不假,卡克拉巴蒂在市场那边确有一所小房子,现在也的确正在修整;但那地方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拿来作为住宅用,他们从来也没有那样想过!
  卡克拉巴蒂听到他太太的这一番面子话,不禁暗暗好笑,但他自然也不便泄她的底。“如果你们怕不舒服,那我就根本不该把你们带到这地方来了,”他对卡玛娜说,接着他又转过身对他太太说道:“不过,你最好别老站在这里吧。你很不适宜老在秋天的太阳底下晒着,”说着,他就走出去陪哈梅西去了。
  现在只剩下卡玛娜和哈瑞巴比尼在一起了,她开始问这女孩子关于她的许多事。
  “你丈夫是律师,对么?他做律师做了多久了?做律师很赚钱吧?啊,他还没有正式开业?那你们现在靠什么生活呢?你公公留给他很多钱吗?你不知道?你这姑娘真奇怪!你丈夫家里人的事你全都不知道吗?你丈夫每个月给你多少钱作为家用?像你这么大年岁的姑娘,既然又没有婆婆,你就应该自己经管家里的一切事情!我女儿碧都的丈夫就把他自己所赚到的钱全都交给她的。”

  老太太用她的这一连串的问题和议论立刻就使卡玛娜看清了自己的无能;那女孩子更清楚地感觉到,她对她丈夫的身世和家庭历史如此隔膜的情况,在别人眼里一定显得是多么奇怪、多么可耻的一件事。她现在才意识到,她一直还没有一个机会和哈梅西尽情地谈过关于他的一切,对于作为她的丈夫的这个人,她几乎是一无所知的。她现在才第一次感觉到她是正处在一个非常奇特的地位,自己完全不被人重视的感觉使她顿时心烦意乱起来。
  “让我看看你的脚镯好吧,亲爱的?”哈瑞尼比尼过了一会又说:“这金子不很好,你说是不是?你结婚的时候,你父亲没有给你一些首饰吗?唔,你没有父亲?那你也总应该得到一些东西呀。你丈夫没有给你什么东西吗?碧都的丈夫每隔两三个月就总会要给她买一对耳环啦什么的。”
  最后赛娜佳领着她的刚满两岁的女儿乌米进来,才算打断了她对卡玛娜的盘问。赛娜佳皮肤很黑,鼻子眼睛也都很小,但因为她神采动人,额头饱满,见到她的人立刻就会觉得她心地明白,生性温柔。
  赛娜佳的小女儿对卡玛娜看了几眼之后立刻就拉着她叫“姨”——这并不真是因为她看到她和碧都有什么相像的地方,而是因为她把一切她所喜欢的成年女人都看作是她的“姨”。卡玛娜立刻把那个小女孩子抱起来放在自己的膝头上。
  哈瑞巴比尼对赛娜佳介绍卡玛娜说:“这位太太的丈夫是一个律师;他到西部来经营律师业的。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你父亲,你父亲就把他们接到这里来了。”
  这两个姑娘只彼此对看了一眼,立刻就变成了极要好的朋友。
  哈瑞巴比尼现在去为她的客人们安排饭食和住处去了,赛娜佳立刻拉住卡玛娜的手,把她请到她自己的房间里去了。
  没有好久她们就发现彼此谈得非常投机。两人年岁上的差别在她们的心里几乎根本不存在。
  卡玛娜的见识之广和见事之明都远远超过了她的年岁的限制。这也许是因为她从没受到过婆婆的严格教训,自己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缘故。像“不要胡说!”“我告诉你怎么做就怎么做!”“年轻的姑娘不作兴老说‘不’的!”这一类的话,她从来也没有听到过。因此她始终是直着身子、扬着头面对着世界上的一切,她是一株枝干强劲而又娇艳异常的鲜花。

  尽管那小姑娘乌米一再嚷嚷着要她们陪着她玩,这两个新结识的朋友仍只顾自己热烈地谈讲着。卡玛娜没法不感觉到在谈话方面她是远不及赛娜佳的。赛娜佳有很多话要说,而她自己却几乎什么话都没有。卡玛娜对她婚后生活所作的一番描写只不过是用铅笔勾出的一个轮廓,既不全面又完全没有鲜明的色彩。
  在这以前她还从没有一个机会让自己明确地感觉到自己婚后的生活是如何贫乏。她也曾本能地感到似乎缺少什么东西,有时甚至觉得那情况使她不能忍耐,但她始终也没有完全弄清楚她生活里所缺乏的究竟是什么。
  她们的谈话刚刚开始不久,赛娜佳就谈到了她自己的丈夫;谁只要在她的生活的那根主弦上碰一下,它就肯定会弹出一套曲子来;但卡玛娜却知道她的那一根弦是不能弹的;关于她的丈夫她根本没有什么话可说;因此这一类的谈话,她是既无材料也无兴趣。
  当赛娜佳的船满载着幸福欣欣然沿江而下的时候,卡玛娜的空虚的船只却可怜地搁在浅滩上了。
  赛娜佳的丈夫比宾在加希波尔一个鸦片烟厂里工作。卡克拉巴蒂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和她丈夫家的人住在一起。老头不愿又和小女儿分开,因此特意挑了一个没有什么财产的年轻人和他小女儿结了婚;这年轻人也就很乐意接受了卡克拉巴蒂用正当的方法为他营谋到的一个职位,和他太太的父母们在一起生活。
  谈话中间赛娜佳忽然站起身来说:“对不起,亲爱的,我要出去一会,马上就回来。”接着她就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她丈夫已经洗完了澡,她得去给他预备早饭,让他吃了好上班去。
  “你怎么知道他洗完澡了?”卡玛娜天真地问。
  “别和我开玩笑了,”赛娜佳回答说。“怎么会不知道呢?
  你自己丈夫的脚步声,你会听不出来么?”
  她大笑着,在卡玛娜的脸上拧了一下,把她的拴着一串钥匙的长衣服的下摆撩在肩上,抱起乌米就走了出去。
  卡玛娜一直还不知道人的脚步声是一种那样容易学会的语言。她不禁呆呆地望着窗外出神。
  窗户外面有一棵蕃石榴,在那缀满花朵的树枝中,有许多采花贼——蜜蜂,在那里飞来飞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时间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宇宙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不会满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还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但是,人类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时间。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人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在运动,只是到了本世纪20年代因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观念才进入人类的意识。 [点击阅读]
沉船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谁都不怀疑哈梅西是准能够通过法科考试的。执掌各大学的学术女神,一向都不断从她金色的莲座上,对他撒下无数的花瓣,赐给他各种奖章,并使他屡次获得奖学金。大家以为,考试完毕后,哈梅西一定要马上回家了,但他却似乎并不十分急于收拾他的行囊。他父亲曾写信给他,吩咐他立刻回去。他回信说,等到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马上就动身。安那达先生的儿子卓健拉是哈梅西的同学,和他住在紧隔壁。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1:有产业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你可以回答这些奴隶是我们的。——《威尼斯商人》第一章老乔里恩家的茶会碰到福尔赛家有喜庆的事情,那些有资格去参加的人都曾看见过那种中上层人家的华妆盛服,不但看了开心,也增长见识。可是,在这些荣幸的人里面,如果哪一个具有心理分析能力的话(这种能力毫无金钱价值,因而照理不受到福尔赛家人的重视),就会看出这些场面不但只是好看,也说明一个没有被人注意到的社会问题。 [点击阅读]
第二十二条军规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约瑟夫·海勒(1923—1999)美国黑色*幽默派及荒诞派代表作家,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战后进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得到富布赖特研究基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一年。1950到1952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校任教。 [点击阅读]
血火大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绿林恶魔1没有风,天黑以后,气温还未降下来。空气的湿度很大,蚊子叮咬着人粘糊糊的肌肤。在巴西偏僻内地长大的日本姑娘水野直子,已经习惯了蚊子和毒虫,对蚊虫的毒素已产生了免疫力,即使受到它们叮咬也没什么反应。如果对它们神经过敏的话,在这里简直无法生活。一阵巨大的声音把直子惊醒。她从粗糙的木床上坐起时,那声音变成了狂吼和怒号。 [点击阅读]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1Q84 BOOK1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nbs;A.今年年初,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风头正健的村上春树,前不久在中国出版了新书《东京奇谭集》。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
名士风流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柳鸣九文学的作用在于向别人展示作家自己所看待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一个人物曾经这样认为:“为什么不动笔创作一部时间与地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呢?叙述一个当今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忧虑,发现自己的问题,既不去揭示什么,也不去鼓动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见证。”这个人物这样思忖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