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采桑子 - 醉也无聊 八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八
  老姐夫一直在幸福地生活着。细思量,他的一生,实在没有受过太大磨难和颠踬,这在生活于动荡中的中国人中的确为数不多。“文革”冲击得那么厉害,连五格格也在所难免,也没有老姐夫的事。母亲说,占泰这人品格纯正,心地良善,故有神明护佑。老姐夫对他的幸运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无思无虑,无嗜无欲,无秽无累,绝群离偶,神形两忘,烦恼自然也就不来侵扰了。
  但据我所知,到了晚年,老姐夫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神形两忘了,他时时在现实生活中浸泡着,达不到无思无虑的境界。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全是为了病,也不是什么疑难大症,是很普通的老年性疾病;前列腺增生。
  据调查,百分之七十的老人有可能患有这种病症,但这病在老姐夫这儿却是极其严重了,六格格说这全是他自找。年轻时频繁的“交而不泄”,导致了今日的必然结果。也就是为那“添油法”、“采战”之术而付出的代价。炼精化气,还精补脑,倘若知道后面还有这么多苦头为补充,老姐夫当年不知还添不添油?
  初时,尿为双股,老姐夫对此并未介意,后来开始排尿不畅,开始尿中断,开始尿脓血,一夜间要起床七次小便,用老姐夫的话说是嘀嘀嗒嗒尿不下三两,也就半酒壶吧。在老姐夫给六格格这样叙述病情的时候,六格格不客气地说,您得把酒戒了,酒是扩充血管的东西,您的前列腺已经肥大得厉害了,还要让它继续充血,这不是自个儿跟自个儿过不去吗?老姐夫说,酒是活血化淤的,我要用酒把那肥大给化了,酒有别肠,岂可以肌体而论?
  老姐夫嘴硬是硬,但那病的折磨却不因为他的嘴硬而减轻半分。他常常站在那里半天尿不出一滴尿来,憋得他浑身哆嗦,出一身冷汗。山东老太太心疼老姐夫,急得四处求人。她问过了,这病没法治,连大医院协和也多是顺其自然的“保守治疗”。学医的儿子从美国来信说美国有手术治疗成功的病例,让他的父亲去美国探亲带做手术,老姐夫坚决不去。他说上头已然让美国人拉了一刀,下头是绝不能让他们再碰了,就是憋死,他也认了。又有王连长打听来情报,说前列腺手术痛苦难言,常人难以忍受。他为老姐夫特意去医院见识了一例这样的手术,回来说,1943年他在甘肃被敌人抓了去,严刑拷打,压杠子灌凉水他都挺过去了,可惜敌人没给他来这一招,倘若敌人要给他做前列腺手术,他一准就会当叛徒,把什么都招了。
  老姐夫一听,对手术、对美国更没什么好感了。
  老姐夫带着病照样喝酒,和他在一块儿喝的还有王连长,两个人成了一对莫逆的酒友。离了休的王连长不愿回家,他情愿住在我们这个已经破烂得收拾不起来的家里,他说家里的气氛好,比他复兴路那大而无当的部长楼强。他跟老姐夫一人占了偏院的一间小屋,有山东老太太给做着吃,今天是棒子米查粥、炒咸疙瘩丝,明天是小酥鱼儿、摊煎饼,都是部级干部平日吃不到的,闲了还要听我母亲说说金家的旧事。王连长对历史感兴趣,也就对金家的旧事感兴趣,这也是大巴山和部长楼里所听不到的。
  五格格跟徐霞客一样,成了专业旅行家,一年中有大半年在火车、飞机上,各地的小工艺品买了不少,只是没见写出一篇游记来。

  这天,老姐夫的前列腺病又犯了,一头细汗地歪在床上,佝偻着身体倒吸着凉气,像一条离了水的鱼,在艰难挣扎。王连长看了心里老大不忍,想起家乡那条湍急的通河,河里有一种细而长的鲫鱼,捞上岸来就是这样的。那种鱼肚内有虱,剖开肠腔取出,有蚕豆大,色白,会蠕动,是一种鱼的寄生虫,他父亲常把那些虱炒来吃,说吃了排尿畅快,但是这种东西能不能治前列腺就不知道了。王连长把这话跟老姐夫说了,老姐夫就对那鱼虱很是向往,托王连长写信给他的侄儿,让给弄些来。
  不久,一小包皮干枯的鱼虱寄到京城,还附带有一封信,说鱼虱多么多么地难搞,家里雇人捕鱼花了多少多少钱,眼下干什么动辄都是钱,没有“互相帮助”和“为人民服务”这一说了。王连长骂了半天“龟儿子就认得钱”,还是把钱给寄去了,对方要的不多,一百。
  干鱼虱是炒不得的,老姐夫有老姐夫的处理办法,他跟王连长商量,小小鱼虱。吃到肚里,要分散到全身各处,走到病灶能有多少?不如研成细粉,用酒调了,采取局部外敷法,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王连长说是“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把鱼虱研成粉末,这对磨惯了五行散的老姐夫实在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可惜的是已经没有了汉朝的研钵,用媳妇的擀面杖将那些干枯的小虫擀碎倒也不太困难,总之,老姐夫并没有对他当年宝贝的失去怀有太多遗憾。
  药膏糊上,第一个礼拜没有动静,第二个礼拜还没有动静,老姐夫说怕全是瞎掰了。王连长说,往往事情的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之中。老姐夫就再坚持抹药。到第三个礼拜头上,老姐夫空前绝后地尿了一大泡长尿,其痛快淋漓程度竟使得老姐夫热泪盈眶。老姐夫激动地说,撒尿是世界上最舒服的事情。
  我的哥哥们也不知从哪里都钻出来了,听说老姐夫治好了“肥大”的病,他们一个个也都“肥大”起来,除了老二已死来不了以外,老三、老四又像当年求“添油法”一样,趋之若骛,赶也赶不走了。
  聪明的山东老太太拿出当年做鞋的本事,为老姐夫缝了一对相连的两个口袋,将抹上药的下体分别装入其中,即保持了药力又保持了干燥和卫生。王连长戏称这套装置为“一室一厅”。
  我们的老姐夫呢,对酒更亲近了,不但上面喝,下面也喝,他的身上永远飘散着一股酒味儿。
  我们都知道,他身上有“一室一厅”。
  我哥哥们身上也有“一室一厅”。
  前不久,我从西北探亲回到北京,见到老七舜铨问及姐妹们的情况,舜铨说,五格格游遍了中国,开始游外国了,她去了澳洲,她的二儿子在那儿为她娶了个金发碧眼的洋媳妇儿,生了一个半黄半白的串秧儿孙子。六格格也很忙。我问忙什么,老七说六格格在开公司,她是董事长,王连长是副董事长。我说,六格格一个老护士,能开什么公司?舜铨说,开的是医疗保健品公司,专卖那个“一室一厅”。我说,不就是那些鱼虱子吗……舜铨说,哪里光是鱼虱子?六格格给“一室一厅”里装的药多了。我说,如果是这样,那专利还应该是人家老姐夫的。老七说,他们也没亏了占泰,他们给占泰安了个名誉顾问。

  我说我想看看当了董事长的六格格,也想看看当了顾问的老姐夫。
  老七说,六格格的公司在西四,在路东那座很气派的大楼里。
  我让老七跟我一块儿去,老七说他对公司没兴趣,他得画画。我拿出小时候在老哥哥面前的赖劲儿,缠着他跟我去。老七说,你甭磨我了,西四你也不是不认识,路东那个顶高的大楼就是,不会找不着的。
  老七不去的态度很坚决,我只好自己到六格格那儿去了。
  果然如老七所说,没费什么劲儿我就找到了六格格的公司。
  六格格的公司果然很排场,她所占的只是大楼的一层,并不是大楼的全部,就这已经让我很是刮目相看了。我想不明白,崇尚科学、崇尚美国的六格格,什么时候转向投身于中国土方、偏方的研究,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感了兴趣?这位在协和医院任护士长的老姐姐,一生未论婚嫁。她的整洁、她的严谨、她的刻板、她的冷峻,使她与整个人寰割裂开来,与家族割裂开来,更与老姐夫那套神秘文化割裂开来。她很少回家,家里人也很少去她的宿舍看她,她那个永远飘散着来苏水味儿的、一尘不染的宿舍,除了我以外,大概没有人光顾过,很大原因是因为人们受不了她众多的有关卫生的规矩约束。
  在妇产科干了五十年,在近乎“无菌”状态下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六格格。现在竟然能和革命老干部王连长联合在一起,研制“一室一厅”,开办公司,进入商界,真有点儿出乎我的意料。
  眼前的公司和六格格的宿舍一样,同样是一尘不染,大理石的地面光可鉴人,明亮的落地窗毫不含糊地收进了外面的天空和太阳,一股微香吹来,似花不花,似药非药,让人的神情为之一爽。
  我向门口的保安说明了来意,保安很客气,打了电话,让我在沙发上等。我就坐在那个雅致的角落里,等待自己亲姐姐的接见。茶几上有画册,是宣传这个公司产品的画册,印制精美,设计很新潮,首页便是老姐夫的大照片,照片上的老姐夫长髯飘逸,眉宇之间透着自信与安然,一副活神仙的模样,配以某世孙和道教法名的印章,使人感到,有这样的人充任公司顾问,其产品文化的深远、根基的牢固、效力的卓群,是毋庸置疑的。我却感到别扭,深信这绝不是我自幼便与之厮混、结为腻友、情逾骨肉的老姐夫所为,这是经过某些人深思熟虑之后的一种商业炒作,而绝非老姐夫的初衷……我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岂止老姐夫,这里的一切都与我是相隔的。自己亲人的事业,怎的竟使我体味不到丝毫亲切之感?单说这“等”,便让人迷惑,董事长难道真就忙到连见自己妹妹的时间也挤不出来吗?过去,我父亲当承恩将军的时候,大宅门儿的门禁不能说不森严,就那,也没严到六格格公司的程度,那时,家里逢有谁来拜访,老张从来都是一溜儿小跑进去禀告,怎么见,在哪儿见,里边也很快有话传出来,体现着对来人的尊重,眼下莫名其妙地等了二十分钟了,还不见有被召见的迹象,难怪老七死活不跟我来。

  又过了半天,有秘书模样的精干青年出来低声问我,您真是金总的妹妹?我没有回答,我已经不屑回答了。年轻人见我这模样,不再说什么,很恭敬地把我领进六格格带大套间的办公室。
  六格格在打电话,她用眼神示意我坐下。
  办公室的豪华与现代让我嫉妒,我开始为我西北的简陋的小书房而不平。那个狭小的书房还兼着卧室的功能,那是我这个年龄层次的知识分子应该得到的待遇。我想,我要是有这么舒服的环境,有这么大的写字间,我能写出一百部长篇小说来!当然,我永远不会有这么大的书房,也不会有人给我站岗,自然我也写不出一百部长篇小说来了。走了半生的路程,我已经走明白了。
  六格格的电话打得很长,她在打电话的时候,头微微向一侧倾斜着,满头的银发不见一根杂色,细而长的眉在脸上轻轻一带而过,显出了她一丝不苟的个性和作为知识妇女的独立与精干。看着她已经略显松弛的脖颈和手臂上隐隐出现的老年斑,我想,她能保养成这样,当是不易。
  终于放下电话的六格格将脸转向了我,投给了我一个家里人才有的笑,这对她大概是很难得的,但这笑给我的印象却是生硬而不自然。六格格说,让你在外头等了半天。我说,没关系,我别的没有,就是时间多。六格格说,你甭又跟我犯犟,我还不知道你?说着她走过来,跟我挤在一个沙发上。揽着我的肩说,外边的人都知道我的兄弟姐妹多,谁想找我,常常冒充金家人找上门来,下头的人也不敢拦,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这些人不是要求赞助就是来拉广告,都是些小事儿,耽误我的工夫,他们以为直接找我事情会好办,其实我还不是得交到办事人的手里……
  我这才明白,我的到来被人家误认为是拉赞助的了。
  心里有些悲哀。
  跟六格格没有说两句话,年轻秘书进来提醒说,跟美国S.J公司约定的见面时间快到了,今天是正式签约,不能迟到,王总已经在那边等着了。六格格让我跟她一块儿去饭店,我说不去。六格格说,你是作家,什么样的生活都应该体验一下才是。
  我说,免了吧,我要去看看老姐夫。
  六格格说,占泰嘛,他还是住在偏院儿里……
  我想,老姐夫是应该还住在偏院里。
  北京难得有这样晴丽的夜晚,天上有星在闪烁,仲春温湿的空气中传来槐花的清香。我在从小便熟悉的胡同里走着,已经可以望见老姐夫家那油漆斑驳的门。我的心里满是静谧与温馨,极其舒适惬意,人有这样心境的时候不是很多的。
  “吱呀”一声,我推开小院的门,正如我想像的那样,老姐夫披着头发,穿着家常的衣裳,闭着眼,正在西墙打坐,他的身后是包皮着棉絮的十个青花大酒缸……
  山东老太太在熬粥,一锅黏糊糊的棒米查粥已经熬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正待起锅。
  老姐夫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睁开眼睛。
  我们的老姐夫已经快八十五岁了。
  ……
或许您还会喜欢: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王小波《红拂夜奔》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2
摘要: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都不会记得。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我以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正在被超越。照我的理解,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在他卓越的著作《单向度的人》里,也表达过相同的看法。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