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采桑子 - 雨也萧萧 一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雨也萧萧
  一
  因为这场秋雨的提前到来,乱哄哄的拍摄现场不得不临时改辙,庭院外景改作内室花厅,黄昏舞剑变为拥炉清谈。是清谈便要加词儿,导演让道具寻找火炉的同时,一把拉住我。塞过一沓稿纸,让我临场发挥,务必写出些清谈的内容来。救场如救火,否则剧组这一日的劳务就打水漂了。我虽是该戏编剧,却终不能算剧组的人,按说本子一交也就完了差事,便推托说已买好明晨回西安的火车票,今晚无论如何得向在京城居住的老哥哥作别,没时间写戏。导演说,回陕西的事儿可早可晚,你的孩子也大了,并不是要等着回去喂奶,眼下齐心协力地帮我把这场戏挑过去才够哥们儿。不容我反驳。导演转身立马让剧务把车票退了,说什么时候走买当日的机票即可,误不了一两天工夫。
  雨在院中的方砖地上打出了水花,那不紧不慢优哉游哉的架势,表明它三五天内绝不会停下来。瑟瑟秋风,将衣衫单薄的演员们冻得嘴唇发紫,有谁在廊下生起一堆火,大伙儿都围上去,争抢着将手伸向那怯怯的黄焰。任务是明摆着的,不接也得接,我只好在正厅的八仙桌前铺开导演递过来的皱巴巴的稿纸,拧开自来水笔,干起了这项额外的苦差。
  清末保守派人物间的清谈,谈些什么呢?
  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外人大多以为编剧都是自来水龙头,只要一拧开,水就会源源不断而来,要什么有什么。其实哪里有这般容易,似这等临阵磨枪的现场硬憋,能写出什么好戏来才怪。
  导演示意廊下烤火的人肃静,外面立时悄无声息,只有刷刷的雨声,单调得让人心里起腻。
  我的思虑不能集中,纸上半天点不出一个字来。谈什么呢?当由君子言义不言利为切入口,由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引申开去,扯出洋务运动及后来的新政立宪之争,抑或是谈那位又会打仗又会办工厂又能考古的奇人吴大澂……
  水声淋淋,内心却不免诅咒这场恼人的雨。
  正待下笔,有人从垂花门咚咚跑进,直奔正厅,寻到八仙桌前的我,扑通一声跪下,便将头在砖地上磕了。我有些蒙,正思量着是剧中哪个情节,却见来人满面泪痕地起身,又干脆利落地请了一个安,叫了一声“小姨!”便泣不成声。望着已不年轻的来人,我问他是谁,来人却说,我母亲殁了,今日上午殁的。
  我问他母亲是谁。他说是金舜镅。
  我浑身一阵颤栗,这么说,来报丧的是失却音信多年的金家二格格的儿子沉继祖了,是我的亲外甥。
  我的父亲,说是镇国将军,却从未领兵打仗,“将军”不过是皇家宗室的一个等级。父亲生前常常拿他的爵位开玩笑,戏谑地对子女们说,我这个将军呀,只会耍叉《喻天桥的狗熊》,跟《打渔杀家》里的教师爷好有一比,若让我上阵,我就带了你们这帮徒子徒孙们出去打,你们摇旗呐喊傻吆喝,一拥而上给我壮声势,撕咬抠抓,打他个到处开花……父亲说的徒子徒孙,是指我们十四个兄弟姐妹,我在其中是垫窝最小的一个。我迈进学校没几年,老爹爹便撒手而西了。父亲西去时已不是什么将军,而是一个酷爱考古、收藏古玩的鉴赏家。
  舜镅在姐妹中排行老二,与三哥舜錤同属第二个母亲所生,人称金二格格的是也。我听说二格格是姐妹中长得最美的一个,深得父亲宠爱。父亲说她是王母娘娘身后撑伞的玉女下凡,美得人间难有;还说这样美的人儿偏让他捡着了,是他的福气,若皇上还在,二格格当是进宫当女官陪伴老太后的料。我也曾问过父亲,我是什么下凡。父亲拈着胡子想了半天说,你是秋后的拉秧西瓜,长得又丑又歪,最多不过是朝阳门外东岳庙神案前偷油的耗子……我是属耗子的,于是便认定父亲的推测没有错,我的本质是一只又丑又赖的耗子,贼眉鼠眼地在神案的灯碗、供果间溜达,伺机还要偷窃点什么。极不正大光明,与王母娘娘身后“满腼珠开妙相”的玉女自不可同日而语。

  二格格舜镅虽然美貌,我却从未在金家的大院里见过,美貌的二格格生在金家,长在金家,却又神奇地从金家消失了,再不出现,这不能不让人遗憾。出于对美的向往,我问过我的母亲二格格去了哪里。关于二格格的去向,母亲缄口不谈。那时父亲还在,从父亲那张颜色变得颇为难看的脸上,我窥出,此事还是不问为好,再问下去会惹得老家儿不高兴。
  舜镅的消失在我心中终归是个谜。
  记不清是哪年了。只记得那年的锣鼓声非常多。有一天外面又有锣鼓,那咚咚锵的响声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有着太大的诱惑力,我跑出去看,被三哥舜錤拉回来。
  舜錤大我三十多岁,老气横秋的模样,当时父亲到外地云游。不负责任地将家里一大摊子都扔给我母亲。别的哥哥早已离家,金家院里只剩下了老三和老七。老七平时什么事不管,只是闷着头画画,金家里里外外的事情多是老三张罗。老三舜錤和父亲接触最多,父亲对他也比较偏爱,有时候父亲得了什么好古玩,总是叫他来一块儿鉴赏,甚至还“赏”给他。所以在舜錤身上,父亲的影子最多,受的熏染也最重。父亲不在家主事,舜錤就在母亲们面前努力做个孝子,一举一动都合乎着世家出身的规矩。他的亲生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我们叫做二娘。二娘爱生气,二娘一生气,他就给他母亲跪着,低声下气的,好像天下的错事都是他干的。二娘临终的时候常常说胡话,常常指鹿为马,他便跟着以错就错,一点儿不以为怪。二娘说,屋里怎的飞进一只大花蛾子?他就跟真的似的,扑过来扑过去地逮,其实那是数九寒冬,哪里会有什么蛾子?
  这装模作样的事也就是他做得出罢了。
  他对我的母亲也极周到尽礼,从来不敢有丝毫怠慢。我的母亲生病了,是他亲自把药汤端到床前,当着母亲的面尝了,再递给母亲。我母亲的亲生女儿,在协和医院工作的六格格反倒显得冷淡,能回来看一眼,塞给母亲几片小白片儿就是极大关怀了。小白片儿怎抵儿子亲口尝的药管用?母亲常由衷地说,这个老三哪,是个孝顺儿子啊,我到老了只有靠他!
  孝顺的儿子在同辈面前,会时不时露出一种和父亲一样的专制作风来,这点很不得人心。老二、老四都不吃他这一套,他们一见面就要吵,很少能见到他们和和美美地在一块儿说会儿话。我也不很喜欢老三,只要他一在家。我就全变了,仿佛是天上的神降临到我们家,再不敢院前院后疯跑,再不敢学着卖萝卜的老祁直着嗓子喊“萝卜赛梨!”再不敢把二娘的尖脚绣花鞋套在叭儿狗阿利的脚上,当然更不敢把老虎油(今称清凉油)抹在睡着的厨子老王眼皮上。老三一在家,我就变得出奇地安静、文雅,连说话也细声细气地捏着嗓子,为的是给他留下好印象,博几句夸奖。为什么要这样?我至今不明白,其实老三夸不夸奖我与我实在并无太大关系。慑于他在家中父亲一样的权威,我的心里对他充满了畏惧,但畏惧中又隐藏着说不出的亲切和眷恋。现在想来,这种感觉大约就是宋儒们提倡的“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境界了。母亲常说我是投错了胎,本来该是街上的野小子,硬是走错了门儿,成了大宅门儿的小格格,禀性却没变,登梯爬高带上房,大逾闺阁常规。大约是水淹了金家祖坟,冲了后辈女脉,来了我这么个现世报。母亲还说,也亏了有舜錤镇着,他在家,耗子丫丫就变得温顺、和气、聪明、懂事了,真是一物降一物。

  舜錤对我在家中因无聊而搞出的恶作剧从不说半句埋怨的话,也从不训斥我,跟我讲话时,他的声音是沉稳的、缓慢的,没有威严,只有庄重,这怕是我还能接受他的原因之一。“耗子丫丫”,是金家门里上上下下对我的称呼,没人叫我舜铭,也没人叫我七格格,连做饭的老王、打扫屋子的刘妈也管我叫耗子丫丫。母亲和二娘听了也并不责怪。我认为,自己之所以遭受这样的污辱,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待遇,就是因为小,因为我是金家大门里惟一跑进跑出的小人儿。
  有一天,我在瘫痪的二娘床前,问为什么要把这样难听的名字安在我的头上而不安在老王和刘妈们的头上。其时老三正在他母亲床前陪着他妈说话,他说,你不叫耗子丫丫谁叫耗子丫丫?金家就你这一只小耗子进进出出了。他这一说,床上的二娘就抹眼泪,说金家的女孩儿可不就剩了眼前这只耗子,她怕连外孙子叫姥姥那一天也等不到了。金家七个格格,她竟听不到一声姥姥的喊叫,怕也是命了。她见我仍呆立床前为耗子丫丫而迷惘,便对我说,名之耗子丫丫,乃盼你易长,这是你父亲的意思,你虽非我所出,也如亲生一样的。二娘是汉人,她是我们金家门里惟一缠足的女性,也是学问最大、教子最严的一位母亲。二娘的话我虽不能全懂,但也明白耗子丫丫的名分在我身上已如铁打江山一样不能更改了。既然如此,我也不想再费口舌,怏怏地出了西跨院,看见我的母亲正在东廊下摆弄刚买来的小油鸡,便走了过去。
  母亲见我凑近,赶紧张开胳膊护着她那些叽叽叫的小黄团儿,好像此刻我由耗子变成了猫,随时会对那些鸡出击似的。其实我一点也不稀罕那些毛茸茸的东西,娇小软弱,围着小米团团转,远没有叭儿狗阿利随人心思。我对鸡的不屑一顾使母亲放了心,她腾出胳膊把我抱在她的膝上,问这半天不见我上哪儿淘去了。我说去二娘那里来着,二娘为没人管她叫姥姥而发愁。母亲说我不该惹二娘伤心,我说我又没招她,将来我生的孩子管她叫不叫姥姥我哪儿知道。母亲就不言语了,半天才说,二娘病着,家里的生计日艰一日,你父亲至今也不知在哪里野逛,靠舜錤那点薪水哪儿能撑得住这一大家子的开销?你再不要过去添乱了……我说,咱们不是可以卖鼻烟壶吗?前几天我还看见二娘给了您好几个让您去卖呢。母亲说,你丫头片子懂什么,下月连厨子老王也要辞了。我问为什么,母亲说养不起。我说,那您怎么养得起这些鸡?母亲把我一推说,玩儿去吧!说话不招人待见。当时刘妈正好在旁边洗衣裳,听了说,七八岁讨狗嫌,连猫见了她都发憷,黄黄儿一听见她的脚步声就吓得哧溜一下钻了炕洞,敢情猫也怕耗子呢。我不愿听她们的编排,就到门口去看打鼓,可刚出门就被老三给抓回来了。
  刘妈看见我被拽着胳膊往后院拖的狼狈样子,对老三说,小孩子都是爱热闹的,你这样拗她是何苦?老三说,一帮做买卖的在外头瞎折腾,让人看着假模假式的不正经。刘妈说,街口铺子新开张,总得有个响动才是。老三说,但凡挨着“商”字儿的,决没什么好人。刘妈说,咱们金家倒是不经商,也不跟商人打交道,怎么样呢?轮到太太卖嫁妆、卖老爷的收藏过日子,外头人以为咱们的日子过得有多奢华,其实顿顿是白菜汤窝窝头,蒸俩带枣儿的给丫丫,还落三娘的埋怨,让小孩子跟着大人苦熬。

  老三舜錤听到刘妈说这些,就松了我。刘妈帮我整理着衣裳对他说,静蕴死了有几年了,你也该为自己的事张罗张罗了,哪儿能老这么慎着?刘妈说的静蕴,是我去世的三嫂,洙贝勒的女儿,过门没两年,在金家没留下什么痕迹就死了,为三嫂的死,她娘家的人还来闹过,说是二娘太严厉,硬把个如花似玉的小媳妇给折磨死了,又说连自己亲女儿都容不得的人,自然容不得媳妇,安徽桐城的汉人到底跟旗人不同,重男轻女,不像满人家,宠女孩儿……见老三不说话,刘妈说,斜对门9号罗太太前天过来。说起她的内侄女,女师毕业,跟你倒是挺相当。舜錤说,您甭说了。他们罗家是在隆福寺开绸缎庄的。商人都是重利忘义的,我母亲最看不上经商的,您千万别在我母亲跟前提这件事儿。刘妈说,像你娘那样咱们桐城世族出身的姑娘全中国也没几个,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讲什么门第!眼瞅着你也是小四十的人了,还没个后……刘妈说着有点儿动情,就掏出绢子来擦眼睛。我想,这样的话只有刘妈敢说,因为刘妈是二娘由安徽带来的,是在金家能当半个家的人物,甭说老三舜錤,连我母亲也不敢顶撞她。
  也就是那天,刘妈提出了让老三去看看二格格的话,说怎么着也是一母同胞的手足,也不知二格格怎么样了。老三说他不去,他去了他母亲得气死,舜镅当初死心塌地地要嫁沉瑞方,任谁劝也不听,决绝的做法已经伤透了父母亲的心,由于舜镅的出走他母亲才一病不起,瘫痪在床,他不能再为病中的母亲心里添烦了,在母亲的心里,舜镅已经死了,永远不存在了。刘妈听了说,这事儿闹的,成了这样……你母亲的病倒是次要的,最难受的是你阿玛,最宠着的一个女儿为了婚姻跟他闹成这样,他受不了,那心是冷了,打那以后对你们也松了劲儿,还发了话,说就是他死了也不让二格格回来吊唁,你听听,这哪儿是当老人的该说的话?女儿倔,父亲更倔,这就是金家人的脾气,谁也改不了。
  听了他们的谈话,我对二格格不能在金家出现多少有了些了解,但以一个孩子的心思仍想不透其中的原委,由此对二格格更为想望,因为她的倔强与我很有些相通的东西彼此连着。
  二娘的病越发沉重,家中卖东西的频率在加快,或是刘妈,或是我母亲,三五天便要夹着小包皮袱出去一趟。厨子老王已被打发回家,母亲开始下厨操持起一家的伙食。母亲蒸的窝头死硬,发糕也酸唧唧的让人提不起胃口。母亲偶尔给二娘做碗热汤面,还偷偷摸摸不让我看见。防贼一样地防着我。那面二娘每每吃两口就撂下筷子,推给母亲说,给丫丫吃了吧,那只小耗子……得加点儿料……母亲说,一只耗子,加什么料?小孩子家捎带着养活就行了。二娘说,吃不下了……我的寿数怕已经到了,这辈子命中该吃的饭已经够数了……母亲和刘妈听了就哭。二娘从此常常昏睡不醒,神志也渐渐恍惚,有时我趴在她的床前跟她说话,她也浑然不觉。
或许您还会喜欢: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
朝内81号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城市从地铁的第一班车开始苏醒,叮叮当当的装进去一个个睡眼朦胧的虫子,哈气连天的开始看免费报纸玩手机显配电子书飞媚眼等艳遇。呼啸的列车穿越无边黑暗的地下,连接着数不清的空洞和阴霾,那些只有老鼠飞蛾蠕虫才能到达的伸手不见触角的地方,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啃食和狞笑。让人无语的安检仪肮脏的吞噬者红男绿女仔细的包皮包皮和混合着民工编织袋的余尘一直嘟嘟的进站。“您等会,您这包皮得打开我们手检下。 [点击阅读]
林海雪原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晚秋的拂晓,白霜蒙地,寒气砭骨,干冷干冷。军号悠扬,划过长空,冲破黎明的寂静。练兵场上,哨声、口令声、步伐声、劈刺的杀声,响成一片,雄壮嘹亮,杂而不乱,十分庄严威武。团参谋长少剑波,军容整洁,腰间的橙色皮带上,佩一支玲珑的枪,更显锝这位二十二岁的青年军官精悍俏爽,健美英俊。彵快步向一营练兵场走去。 [点击阅读]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水知道答案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从我开始拍摄水结晶,以全新的方法与水相识、相知至今,转眼便已8年。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动测定法进行与水相关的研究。当我知道水还有结晶这种独特的"容颜"之后,才发现,水实际上还有着它的风情万种,甚至还通过它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我在研究中看见,与自来水相比,各种各样的天然水结晶可谓美丽至极;水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时所呈现的结晶,更是美不胜收。 [点击阅读]
王小波《白银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书名:白银时代作者:王小波白银时代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我坐在第一排,左手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眼睛看着窗外。那一天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了水汽。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棵很粗的白皮松,树下铺满了枯黄的松针,在乾裂的松塔之间,有两只松鼠在嬉戏、做*爱。松鼠背上有金色*的条纹。教室里很黑,山坡则笼罩在青白色*的光里。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