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猜火车 - 《猜火车》读后感——现实止步,童话开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说老实话,我对号称“垮掉派”的小说从来都是敬畏有加。看到一伙嗜酒瘾君子神神叨叨地讲述他们的青春故事,我很难产生一种由衷的认同感。我又不敢对别人谈 到我的这种感受,生怕被人说成老土,说不定还被白上两眼,仿佛我的青春根本就出了错似的。据说“垮掉派”鼻祖《在路上》是凯鲁亚克“嗑药”后的产物,读下 来我的感受就是没有感受,有人指责翻译成问题,现在我明白了,成问题的是我跟译者都没有“嗑药”,所以我们需要点药才能理解垮掉精神的意义和实质。
  《猜火车》([英]欧文•威尔士著 石一枫译 重庆出版社2010年7月)是“垮掉派”长长车皮中的一员。相对于战后50、60年代凯鲁亚克们需要打工攒钱才能上路,80年代的懒蛋、变态男等人显得更 富余裕,不用干活就能悠哉游哉地游戏人间。钱从何处来?马岛战争后的英国尽显疲态,但强大的社会保障机制还是足够供养这群顽童,他们每月周游全国,领上 四、五份失业救济金,一等吃光用尽吸完,就问朋友借,借不到就骗,骗不到就偷,实在没办法就到父母家蹭蹭饭,啃啃老。家长难道不管这群孩子吗?可是我们分 明看到父母们下了班也爱往酒吧里泡,懒蛋的妈妈徐娘半老却意外地喜好打情骂俏,说白了他们正是垮掉派的老祖先。当年的嬉皮分子如今成了令人尊敬的中产阶 级,如何转变作者没有交待,大抵与现实妥协应该是每一个人——包皮括自命最新潮最与众不同的人——都会走过的人生路程吧。“被家人和密友杀死的人的数量,可 比死于陌生人之手的多得多”,懒蛋的评说十分骇人,但你不得不承认他说得有道理。亲情冷淡疏离固然是毒药,但冠以“爱”的那种东西何尝不是杀手锏?读懂了 父母“温柔地杀死你”的意图,你只有快快逃离了家庭。
  一伙无业青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街角社会”,泡妞吸毒、酗酒打架是你有我有全都有的事,然而这种共产主义兄弟一家亲的体制中,竞争也是相 当明显的。卑比是当仁不让的“大哥”,以拳头暴力占据首席;变态男帅哥一枚,最擅长招蜂引蝶。“不管在性*生活还是别的什么领域,胜利者总要迫不及待地和失 败者划清界限”,社会的一般规则在这群兄弟中同样畅行无阻。但他们选择这种生活却是要逃离这种规则,因为“这个社会发明了一套扭曲的逻辑,用来招安那些主 流之外的人士”。懒蛋发现自己坐困围城,认清“戒毒容易,戒掉人的劣根性*难”的道理后,他把兄弟们的毒资尽数卷走,踏上了永不回返的流浪之路。作者显然对 主人公的后续发展充满信心:“而现在,他从所有这些人当中自由地脱身,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懒蛋想做的究竟是什么事?作者没有告诉我们,小说在此完 结。事实是,懒蛋想做的,正是我们年轻时都想要做的——摆脱桎梏,活得潇洒自在,永远做个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当年是通过何种方式来逃避,来叛逆的?跷课翘 班、通宵上网、电玩,更多的是消极怠工。只是懒蛋们选择了吸毒,一种既费钱又伤身且易形成恶性*循环的自暴自弃。欧文•威尔士最终把懒蛋从中解救了出来,让 他进入一个与现实绝缘的乌托邦。作者无疑是告诉我们,他讲的是一个童话,因为无论如何,我们都在被逼着长大,到头来无一不是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生活。 《猜火车》注定是一个有关青春常驻的故事,不过是供我们意婬*了一把。这是我们不需要“嗑药”就能够明白的道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将军的女儿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这个座位有人吗?”我向独自坐在酒吧休息室里的那位年轻而有魅力的女士问道。她正在看报,抬头看了我一眼,但没有回答。我在她对面坐了下来,把我的啤酒放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她又看起报来,并慢慢喝着波旁威士忌①和可口可乐混合的饮料。我又问她:“你经常来这儿吗?”①这是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波旁的一种主要用玉米酿制的威士忌酒。“走开。”“你的暗号是什么?”“别捣乱。”“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没有。 [点击阅读]
庄园迷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范-赖多克夫人站在镜子前,又往后退了一小步,叹了一口气。“唉,只好这样了,”她低声说,“你觉得还可以吗,简?”马普尔小姐仔细打量着服装设计大师莱范理的这件作品,“我觉得这件外衣十分漂亮。”她说。“这件衣服还可以。”范-赖多克夫人说完又叹了一口飞,“帮我把它脱下来,斯蒂芬尼。”她说。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仆顺着范-赖多克夫人往上伸起的双臂小心地把衣服脱下来,女仆的头发灰色,有些干瘪的嘴显得挺小。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时间机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时间旅行者正在给我们讲解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他灰色的眼睛闪动着,显得神采奕奕,平日里他的面孔总是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但是此刻却由于激动和兴奋泛出红光。壁炉里火光熊熊,白炽灯散发出的柔和的光辉,捕捉着我们玻璃杯中滚动的气泡。我们坐的椅子,是他设计的专利产品,与其说是我们坐在椅子上面,还不如说是椅子在拥抱和爱抚我们。 [点击阅读]
末日逼近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萨莉!”哼了一声。“醒醒,萨莉!”“别……闹!”她含糊地应道,这次加大了嗓门。他更用力地推。“醒醒,快醒醒!”查理?是查理的声音,是在叫她。有多久了呢?她慢慢清醒过来。第一眼瞥到的是床头柜上的闹钟。两点一刻。这会儿查理不可能在家,他应该在值班的。等看清了他的面孔,萨莉心中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出事了。丈夫脸色惨白,鼓着眼睛,一手拿着汽车钥匙,一手还在用力地推她,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她已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简爱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