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不夜之侯 - 第二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十二月的雾都重庆,和江南一样寒冷。今天是复旦大学的校庆纪念日,刚才系主任吴觉农先生专门作了《复旦茶人的使命》的报告。散会后,杭汉特意要了一份先生报告的文字打印稿,向学校门口的一家茶馆走去,他还有个重要的约会要在那里进行。杭汉现在的身份,是迁徙在重庆的复旦大学首届茶叶系的一名即将毕业的正规的大学生。他和大学里的许多同学一样,保留着战前喜欢泡茶馆的习惯。远在江南的杭家亲人们,如今若是看到杭汉,恐怕是要认不出来了。杭汉的外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他的父亲一样,他长了一脸络腮胡子,眉心很重,几乎连在一起。皮肤粗糙黝黑,下巴方方正正,像是水泥钢筋浇的。他的性格却是越来越像母亲,沉默寡言,非常内向。温暖潮湿的江南,像梦一样地留在了长江的下游了。杭氏家族忘忧茶庄的下一代年轻的茶人杭汉,跟着他的父亲溯水而上,来到了长江的上游——抗战的大后方陪都重庆,亦已二年有余。杭汉过去是从来也没有到过中国腹地的,他对川中的了解非常模糊。但从寄客先生酒后的畅谈中,他知道古巴蜀是全世界真正的茶的诞生的温床,可是他还真没想到,重庆的茶馆会是如此之多。这个与杭州城完全不同的出门就要爬地的防市体前伤脑筋。他花了许多时间,才听懂了他们的发音拐弯抹角的川中方言。但杭汉很喜欢这里的茶馆,茶馆的老板们似乎也很知道大学生们对茶馆的偏爱,沙坪坝中央大学和北磅复旦大学的大门之外,茶馆多得严然成市。杭汉第一次随着他的同学们上茶馆,看着这些成片的一排排的躺椅和夹在当中的茶几,如此壮观的场景,“啊哟啊哟“地就叫了起来,说:“我那开茶庄的杭州伯父若看到这里的茶馆,才叫开心呢。”同寝室一个成都籍的同学不以为然地说:“杭同学,这你就是少见多怪了。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我们成都的茶馆才值得你如此啊哟啊哟地叫呢!你若在街上行走,没几步就是一家矮桌子小竹椅的茶馆,旁边还配一个公厕。前些日子我回家专门数了一次,数到近一千个公厕,那么茶馆少说也有近一千个了吧。当然,重庆这几年来茶馆也是暴长的,比起你们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是不是我们这里的茶馆更加豪放大气了?”杭汉淡淡一笑说:“各有风采吧。”他到底还是有一点故乡情结的,不愿意因为四川茶馆而贬低杭州的茶楼。他常常一个人到大学门口的一家大茶馆来喝露天茶。他也学会了躺在那些再舒服不过的竹椅上,对着那些此地称之为么师的茶博士们叫一声:“玻璃——”杭汉一开始根本不知道怎么在茶馆里还可以卖玻璃,而且这玻璃竟然还可以吃。成都同学看出他的困惑,当场就叫了一杯盖碗玻璃,杭汉打开茶盖一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原来这玻璃茶就是白开水啊,杭汉算是领教了一番】!冲人的特殊的幽默了。杭汉虽然习惯了常来茶馆喝玻璃茶,但他显然没有他的堂哥杭忆的语言天才。直到现在,他还是不能够讲出一句完整的)11中语言。这种方言,在他看来,几乎就是一种歌唱。他常常听着躺在他身边的抽烟的老茶客们突然一声高叫——么师,拿葛红来——杭汉费了老大的劲,才知道这是点个火的意思。就这一声叫,那声调也是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可以用四二拍人谱的。杭汉曾““,““““““④①“EF了:]u-J
  V
  M-;他准备有朝一日与杭忆重逢的时候,再把它唱给他听,他相信他会为了这一句“拿葛红来“笑破肚子。除此之外,这里的茶馆还有多少可以让人口味之处啊。就说门口的那副对联吧,在杭汉的故乡沦陷区的杭州城里,怎么还会看到这样的牌子呢——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有时候空袭真的来了,杭汉一边跑着,一边就听有人唱了起来:晚风吹来天气燥呵,东街的茶馆真热闹。楼上楼下客满座呵,茶房开水叫声高。一群学生一边跑进了防空洞,一边就和着声音唱道: 谈起了国事容易发牢骚呵,引起了麻烦你我都糟糕。杭汉觉得,这种生活很有意思。抗战期间,全中国四面八方的许多人都跑到陪都来了。一年到头,不管什么时候,茶馆里的人都挤得满满,且入乡随俗,不管你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进了茶馆,一律坐在竹椅上,或者躺在竹躺椅上。不一会儿,茶房就像一个杂技演员一般,大步流星地出得场来。只听得一声唱略,但见他右手握着一把握亮的紫铜色茶壶,照杭汉的估摸,那茶壶的细如笔杆的嘴足有一米来长,在人群中折来折去的,竟然如扈了解牛一般地进出如人无人之境。那左手卡住一棵银色的锡托垫和白瓷碗,又宛如夹着一大把荷花。还没走到那茶桌旁,只见左手一扬,又听“哗“的一声,一串茶垫就如飞碟似地脱手而出,再听那茶垫在桌子上“咯咯咯咯“一阵快乐的呻吟,飞转了一下,就在每个茶客的身边停下。然后便轮到茶碗们发出“咋咋咋……”的声音了,丁零眼嘟一阵,眨眼间茶碗已坐落在茶垫上。人们还没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突见茶房站在一米开外,着实的大将风度,一注银河落九天,远远地,细长壶嘴里的茶水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笔直地就扑向了茶杯,茶末就飞旋地从杯底冲了上来。还没等人看清那是什么茶呢,那茶房一步上前,挑起小拇指,把茶盖一抖,一只只茶盖活了似地跳了起来,已经迅雷不及掩耳似的飞到了茶碗上。再一回神,那冲茶的人儿,早已融入了更深更远的茶椅阵营中了。杭汉欣赏着这种与江南人闲适的风情完全不一致的热烈火暴的冲茶法。杭州茶楼里的人们,一般喝茶,用的是茶壶,也有茶杯,虽也有用盖碗茶的,到底不如这里的人喝起来正宗。原来古代之人有茶碗却是没有茶垫的。那茶垫,正是唐朝成都一个官员名叫崔宁的人的女儿发明,原本是为了防烫手,到了清代,又加上了盖子,这才一套三件真正齐全。杭汉平日里倒也入乡随俗,喝着盖碗茶也很自在。今日却没有先叫茶,他要等的人们还没有来呢,他就开始认真地读起吴先生的讲话来了。
  本校经吴南轩校长及复旦校友的努力,已从私立而改为国立,我们全体师生都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过去真是风雨飘摇、艰苦度日,我们大家看到校长这几年来的头上额上的风霜,不论哪位同学,都是很明了很同情的。中国的茶业,过去是由知识低浅的贫苦小农和专以剥削度日的商人所经营,把几千年来祖宗辛苦经营的一份产业,几
  乎弄得奄奄一息,不可终日。自从抗战以后,已从私人的经
  营变而为国营的事业之一了。我们自然也该用复旦从私立而
  为国立,同样地信仰他的前途,同样地来一次欢欣鼓舞的庆 祝罢。
  茶业在中国,是具有其最大的前途的,不要说全世界的茶叶,我们是唯一的母国,而我们生产地域之阔、茶叶种类之多、行销各国之广,以及特殊的品质之佳,是各产茶国所望尘莫及的。然而我们有最大的两个缺点,第一就是缺少科学,第二则是缺少人材。过去茶叶一年年衰落,因为别的产茶国家,如印度、锡兰由英国人任研究、改良和指导的任务;爪哇和日本,则由荷兰人和日本人自己努力地从事于改造的工作。我什1则由勤苦度日、不知科学为何事的老百姓在负责经营,正如大刀队的抵御坦克,用鸟枪防御近代的飞机,无论你如何地勇敢,如何地是神枪手,能抵得过他的火网的利害和炸弹的威胁么?本校茶业系科同学,人数达七八十人,有的长于生物学或化学,有的精于会计和贸易,有的从事于栽培,更有的致力于制造。还有其他毕业和未毕业的千万同学们,各本其所长,各尽其所用,将来出而担负茶业和其他方面的工作,我相信不出十年最多二十年罢,中国的茶叶科学,不但在实用上有飞跃的进步,甚至对各国茶业的生产和消费者,必有无穷的贡献。至于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内销数量因战后文化的提高,品质的改善,消费量的增进,更是毋庸置疑的。至于目前为了日寇的封锁海口,以及交通困难之故,茶销势较黯淡,若干机构本身欠健全,人事须调整等等,这是战时以及过渡时代的必然的现象。将来各位同学都能到社会去出膺艰巨,整个的社会都可予以改造,区区恶劣的环境是不旋度就可予以廓清的,何况我们不是有一件法宝“复旦精神“
  么?一切都待同学们的努力。杭汉正看到这里,觉得身边有些动静。抬起头来,却见走过来一个衣衫褴楼的川中男子,面色蜡黄,骨瘦如柴,头上包一块已经看不出原色的啪子“,腋下夹着几杯七八尺长的水烟袋,正在竹椅间凄凄惶惶地张望着。杭汉初到此地时,不知道这也是一碗不得已的饭,和叫花子的区别其实也是不大的了。原来这些人见了有人想抽烟,就急忙地递过这长杆子水烟袋,然后就蹲在地上不停地给那抽烟的装烟点火,以此赚些蝇头微利。也许此人看到了杭汉同情的目光,以为他会是他的一个主顾吧,果断地就朝杭汉走了过来,然后一屁股就坐在了杭汉身下,把那长烟袋就塞了过来。杭汉吓了一跳,连忙就站了起来,摇着手说:“对不起,我是不抽烟的,对不起,我是不抽烟的。”他越对不起,那人就越发坐在杭汉脚下不动,用一种近乎麻木反而更显无比哀怨的神情看着杭汉,仿佛无声地责备着杭汉的“对不起“。杭汉正不知所措呢,身边就有了银铃摇动一般的笑声了:“看把你吓的,不就是不会抽烟吗?”杭汉喜出望外地叫道:“小姑妈,我真以为你今天来不了了呢。”站在杭汉面前的,正是杭家女儿杭寄草。她还是那么神采飞扬,战争一点也没有改变她的容颜和精神。她利索地从口袋里掏出几枚角子,扔给杭汉,又对着那坐在地上的可怜人儿努努嘴。杭汉明白了,连忙说:“我有,我有。”就又掏出几个角子,加在一起,给了那人,那人这才千恩万谢地夹着烟袋走了。寄草看着那人的背影说:“汉儿,你可千万不能吸这种烟袋,听人说那些烟里可是掺着鸦片的,一上病可就不得了。”杭汉笑笑,就坐下了。几年没见小姑妈了,但小姑妈还是小姑妈,教导她的侄儿们,依旧是她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天职啊…… 在雾都重庆的大排档一般的大茶馆里,姑侄俩平静地坐着说 话。 “你可真会挑地方,你离学校那么近,离我那个保育院可就远 了。”

  “这可不是我挑的,是父亲通知我的。他那个家,其实离我们复旦就是不远的,只是我从来没去过罢了。“杭汉解释道。。。一 人说话的地方啊。哎,我告诉你,我可是我不管什么空袭啊,官方啊……”杭汉笑了,他知道小姑妈指的是门口那副对联。寄草可不笑,一脸的认真,说:“真的,你爸爸怎么不约我们到嘉陵江边的茶馆去——”她轻轻地唱了起来: 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 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 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 我仿佛闻到了故乡泥土的芳香-…·她唱的是著名的抗日歌曲《嘉陵江上》,大家都还熟悉。问题是她旁若无人的突如其来的即兴发挥,总让杭汉吃惊。寄草又说:“嘉陵江边茶楼有一副对联,那才叫棒——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枝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全七碗茶引出来。”“!”“好在哪里?”“这得由你说。”“面对茶楼外滔滔不息、绵延数百里的嘉陵江,谁不唱叹当年吴道子一日而毕五百里嘉陵江水的气魄,谁能不想到这逝者如斯
  夫的历史长河呢?”寄草像一个男人一样地赞叹着。她依然饶舌。
  每一次和杭汉见面,她都说个没完,杭汉却学会了倾听。他守口
  如瓶,他不能告诉她,她的嘉草姐姐是怎么死的,她的绿爱妈妈
  是怎么死的。他和父亲嘉平,早已和远在江南的伯父嘉和商定,不
  再把这一切的真相告诉家里的其他人,直到今天,寄草还以为姐 姐和妈妈还活着呢。 每一次见到寄草姑姑都会使杭汉心里泛起某种复杂的情绪。
  当小姑妈带着那样一种执拗的神情滔滔不绝地和他说个没完的时
  候,他常常会没来由地突然想起了另一个人。 两年前清明节之夜,当杭汉和楚卿成功地把沉绿村从珠宝巷
  的私宅里骗出来塞上汽车的时候,他清清楚楚地记得,在他们没
  有给沉绿村嘴里塞上东西的时候,他还来得及说上一句话:“汉儿, 我是你亲舅公啊!”
  他没有怀疑过他的亲舅公应不应该去死——他当然应该去死·——如果他今日还活着,无疑会是南京汪精卫政府的一名举足轻
  重的要员,那么到头来他还是得死。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全世
  界都卷入了战争,一切法西斯和他们的走狗都将必死无疑。在这
  一点上,杭汉与许多激进的年轻人一样。杭汉惶恐的是,当沉绿
  村说完那句最后的遗言时,他的脸突然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他的
  面容,突然变得像他的妹妹沉绿爱起来。黑夜里抗汉别过了头去,
  他不想看到他的变了形状的扭曲的面容。他知道沉绿村无论如何
  也躲不过今天夜里。尽管刚才这位舅公几乎花了整整两个钟头,耐
  心和气地向他宣讲了他们的三民主义理论,还给他冲了好几次茶,
  又把他亲自送到门口——问题就严重在这里,他们不但卖国,还
  有卖国理论——他们比吴有这样的人更应去死。 杭汉并不真正知道沉绿村是以怎么样的一种方式被处死的。
  在黑夜中他们到了一个地方,然后楚卿和他的同志们下了车。他本来也想下的,被楚卿拦住了,说:“你还是留在车上吧。”没过多久,他们就又上了车。杭汉曾经在梦中设想过的种种暴力手段一样也没有用上。然后,他们就被车子送上了一艘货船。在船上,他几乎可以说是意外地发现了他的父亲,他正押着这满满的一船茶箱,从钱塘江出去,再经陆路到宁波。这些茶叶将从宁波起运到香港,再由富华公司用以货易货的方式,换口外币和军火。在宁波与楚卿告别的时候,这灰眼睛的姑娘带着一丝惋惜的口气说:“我本来是很想带你走的。你看,这里离我们的根据地真的不远了,可是你的伯父和你的父亲都更希望你能够到重庆去攻读茶学。你的伯父对我说——让我的儿子去杀人吧,留下我的侄儿去建设。现在我想听听你自己的想法。“杭汉想了一会儿,才问:“我伯父真是那么说的吗?”楚卿点点头说:“你的伯父,倒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杭汉犹豫地再一次抬起头来,问:“…··他晓得那件事情吗?”楚卿严肃地说:“你怎么啦。我不是告诉过你,刺杀行动是绝对保密的,除了参与行动的人之外,谁也不许向外透露,这是组织的纪律。怎么,你怀疑我们的严密性吗?”杭汉低下了头去,他和杭忆不一样的地方正是在这里。恰恰是他这样一个看上去比杭忆更规矩的人,却更不能适应这种组织的严密性。他甚至不能适应刚才楚卿说话的那种口气,她那本来很柔和的少女的脸上,不知为什么,总像是蒙上了一层铁甲,仿佛因为经历了过多的血火而显得不再有少女的光泽了。楚卿一定是意识到她口气的生硬了,抱歉似地笑笑,说:“我真希望你们能和我们在一起。”杭汉知道她指的是什么,可杭汉还是相信自己的主张。“科学救国,和共产主义可以是一样的吗?”杭汉小心翼翼地打听着,他对什么主义都缺乏真正的了解。“也一样,也不一样。”楚卿沉思着,说:“真奇怪,杭忆也和你一样,他总说自由、平等、博爱和共产主义是差不多的。但共产主义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比的!”杭汉看看楚卿,突然昏头昏脑地问:“你喜欢杭忆吗?”楚卿一下子就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微微地一笑,铁甲就从她的脸上落了下来。她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地伸出手去,拍拍杭汉的面颊,说:“我啊,我喜欢你们两个人。”杭汉也笑了起来,这是他自那天夜里行动以来第一次舒心地笑,他说:“我晓得你喜欢他,我会告诉他的。我到重庆之后,会给他写信的。我决定和我的父亲一起去重庆。“杭汉一行,最初到的是武汉,以后才转道重庆。当时复旦大学还没有成立茶学系,杭汉就在吴觉农先生和父亲杭嘉平所在的贸易委员会手下工作,参与对出口的茶叶进行检验。他常常作为助手,陪着吴觉农先生和父亲走南闯北。他们日夜奔波在重庆、香港和各个的主要茶区之间。其间,由于战时的公路路况不好,他们还有过几次车祸。最险的一次是跟着吴觉农先生等人去贵阳,结果在一条名叫“吊死岩“的盘山道上翻了车,幸亏被一块大岩石挡住,才没坠下深渊。杭汉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这件事情,甚至父亲知道后追问他时,他也没有详说。他还不免有些奇怪,过去他们一家经历过多少痛苦,多少九死一生啊,那时没有父亲,他也已经习惯了。如今突然冒出来一个大喊大叫的爹,他的气质是与伯父完全不一样的。他才华横溢,四处张扬,任何事情都能上升到国际国内、世界大战之上。听说杭汉遇险之事后,他打长途电话给儿子,在电话那一头火烧火燎,再三再四地问及杭汉有没有受伤,并且一定要抗汉到他的家里去养伤。杭汉很不习惯这种张牙舞爪的热情,说不清因为什么,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终于聚在了一起而成功地调整过来。给远在江南家中的人写信时他一点也没有提这些事情。这本是一封报平安的家信,杭汉却在信中着重地谈了许多的茶事。他记住了伯父的话,以为建设是他的天职。突然打开的天地和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使杭汉成了一个有着热烈理想的年轻人,在信中他说:亲爱的伯父,亲爱的母亲:我不知道这封信能不能如期到达你们的身边,因为我不能直接把信寄给你们,而得靠一路辗转,也许信到了你们手里.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我首先想告诉你什么是我的工作。现在要说的是我所知道的茶事,我相信这是伯父十分关心的事情。据我所知,尽管举步维艰,我们的工作还是有了巨大的突破性的进展。比如1938年的茶叶收购,光是浙皖两省,我们便增加了十万箱以上,在如此残酷的战争中,我们的茶业收购竟然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从这个角度说,我还是同意父亲的抗战即是建设的观点,这也是被事实证明了的。1939年,我们又乘胜前进,各项指标都超过了定额要求。在这两年间,即超额履行了对苏的易货合同,又外销了不少红绿茶给英、法、美、荷等国,不但为抗日争得了不少的武器弹药和外汇,还大大提高了华茶的国际信誉,茶农茶商也因此获得了比战前更大的利益。家中陆续收到他的信,但几乎是半年之后。而他接到家中的来信也一样,这便是战时的邮路。信是伯父写的,直接写给了嘉平,其中夹着给杭汉的回信,此时,复旦茶学系已经处在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之中了。复旦茶学系的建立,乃是中国茶学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此事酝酿已久,吴觉农先生曾经多次和他的弟子朋友商量说起,杭嘉平还为此帮他具体操作过许多事务。1939年,吴觉农先生在香港时遇见了复旦大学教授、教务长兼法学院院长孙寒冰先生,他们商议之后很快达成了共识,认为要振兴茶业,必须造就大量的专业科技人才。孙寒冰先生立刻就向当时的复旦大学校长吴南轩作了汇报,吴先生又向当时的贸易委员会和中茶公司征得同意,组成了由吴南轩、孙寒冰、中国茶业公司总经理寿景伟和当时任贸易委员会茶叶处处长兼中国茶叶公司协理、总技师的吴觉农先生为成员的茶叶教育委员会,并商定在复旦大学合办茶叶系、茶叶专修科,吴觉农先生兼任主任,于1940年秋季开始在各产茶省招生。可以说,这是中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创建的茶叶专业系科,对发展中国茶叶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造就积蓄人才和恢复振兴茶叶事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在五月间,杭汉就知道自己将成为这些青年茶人学子中的一员了。他和父亲的好友孙寒冰先生也很熟悉,所以从多种渠道就率先知道了这些招生的消息。没料想半个月后,孙寒冰先生竟然会在日军飞机对北涪复旦大学的狂轰滥炸中不幸遇难,时年仅三十七岁。最先提议建立中国高等院校茶学系科的人,自己却没有能够看到茶叶系真正建立起来的那一天。正是在孙寒冰先生的葬礼上,父亲遇见了儿子杭汉,此时已经是1940年秋天,杭汉即将成为复旦首届茶叶系刚入学的大学生了。葬礼结束后,他递给儿子从杭州寄来的信。伯父的信并不长,但杭汉相信,只有他能够完全看懂。信上说:本来以为不久以后我们会在某个地方重逢,看来还得等待一段时问。好在我的半生都花在等待上了,倒也不觉得意外。唯望子侄辈如愿以偿。潜心茶学十分可我心意,望汉儿

  善始善终,万勿半途而废。家中诸事,总以不变应万变,你在时如何度日,如今也无大变化。你母亲因你的前途有望,处境踏实,嘱我再三告诉你,安心读书工作,不要挂心。数年前夜半灵隐山中翠微亭上所虑所言,今日终有结果。千山万水之外,伯侄当问心无愧。又,接忆儿消息,得知你们有过
  一次意外相逢,且阴差阳错,险些铸成千古之恨,知后不免心惊。在外行事,处处小心,我什]等着合家团聚之日。切切!嘉平没等杭汉细细回味来信,就急着问:“上次回浙江遇见了杭忆的事情,你怎么没跟我提?”“我不是告诉你我见到他了吗?”嘉平皱着眉头说:“这能算提吗?你伯父来信告诉我,说你差一点被杭忆给活埋了,有这件事情吗?“杭汉愣了一下,说:“这纯粹是个误会,他们手下的人,把我给当成日本汉奸了。怎么,他们怎么也晓得这件事情了?”“你以为你不说,就没有人说了。”杭汉就不再解释了。他本来以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们兄弟之间,是谁也不能够再提起的。差一点被杭忆活埋的事情,的确就如杭汉自己所说的那样,纯粹是一种误会。他曾经押着一条装有茶箱的茶船,在经过杭嘉湖平原的某一条河流的时候,半夜里被人截了。黑灯瞎火的,一开始他还以为对方是汉奸强盗来拦路剪径的呢。没想到一句话不说,这伙人就给他们一人一把铁锨,让他们在河边挖坑,等坑挖好了,又命令他们往下跳。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潮湿的泥土就往他们身上扔了。杭汉这才急忙叫道:“你们要干什么?”“这还不明白,要你们这些狗汉奸的命!”其中一个人喝道,还是个女的呢。杭汉听了松了一口气,连忙说:“误会了,我们可不是汉奸,有话好说。”“有话好说,跟你说什么话?说日本话啊。你这家伙,头一个就是汉奸。一路上哇啦哇啦,中国人的茶叶,偷到上海去卖给日本佬,当我们不晓得?我们队长说了,你们这种卖国贼,统统弄死,一个也不能留!”此时土已到了腰间,杭汉开始感到气透不过来,一面他又感到哭笑不得。这些茶叶都是通过伯父收集来的。一路上,为了蒙骗日本人的关卡才冒充汉奸船,而他,也就顺理成章地冒充日本翻译了。谁知不但蒙了敌人,也蒙了自己人。眼看着土往上堆,他们这一行几个就要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杭汉突然急中生智,他想到刚才那女人说到了他们队长,也不知哪来的灵感,他突然想到了杭忆。杭忆不也是当了游击队队长了吗,或许提到他的名字,他们会听说过,因此解除误会也未可知呢。他就喘着气再叫道:“等一等,有一个人可以证明我们不是汉奸。杭忆这个人你们听说过吗?水乡游击队的队长。“有人拿小提灯照了照他的脸,问:“你怎么认识他的?”“他是我哥哥,我怎么能不认识?”填土的那些人不约而同地停住了手。杭汉看见他们围在一起,商量着怎么办。那个女人,他们都叫她茶女,说是可以把队长叫来认一认,真是个骗子,再杀了也不迟。杭汉听了一阵狂喜,他忘记自己险些丢了性命,一下子就沉浸到兄弟重逢的喜悦中去了。果然,没过一会儿,杭忆就过来了。用马灯一照被土埋了半截的杭汉,哈哈大笑起来,拍着杭汉那还没入土的半身,说道:“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想埋个汉奸,结果把我兄弟给埋进去了。茶女,还不快点把他给挖出来!”那叫茶女的惊叫道:“真是队长你的兄弟啊,怎么我一路上也看不出来你们哪一点像啊?他还一路的日本话。对不起,我这就叫人挖你出来。“杭汉抖着土往上爬的时候,不禁心有余悸地说:“好险啊,幸亏我想到了你,要不然我可就成了一个冤鬼了。你们怎么也不弄弄清楚再下手,再说,真是汉奸,也不见得就活埋嘛。““抗日,又不是写诗,哪里来的那么些微妙之处,吃误伤的事情总还是有的,谁叫你一路上日本人装得那么像。我们盯你们,可是已经盯了两天了。你要是真死在我手里,那也是为抗日牺牲,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了。“杭忆大踏步地往前走着,一点也看不出来他有什么内疚,惊吓。那天夜里,他们畅谈通宵。杭忆介绍了他的那支抗日部队,叙述了他是怎么样走上这条路的,他一点也没有回避他的第一次杀人。在黑暗中,他躺在床上,伸出一双手,欣赏似地说:“你看,现在我的这双手,可是血淋淋的了,全是法西斯的血!”杭汉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也杀过人!”“这也没什么奇怪!”杭汉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是楚卿告诉你的?”黑暗中他看不到杭忆的表情,只听到他的不一样的口气:“她会告诉我,她还会是她?不过我知道她去了一趟杭州,你们对谁下了手?““不能说。”“我知道是谁了。”“你不要说!”刚刚躺下去的杭汉又跳了起来。“好的,我不说,不过你看上去还是杀人太少了。”“伯父说了,让你去杀人,我去建设。”杭忆突然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想不到父亲这样的温良君子也会这样说话了。”杭汉侧过脸去看看躺在对面床铺上的杭忆,烛光下他的这位久违的堂哥的面部侧影和神态,和身陷杭州羊坝头大院的伯父惊人地相像。他吃了一惊,手就揪在了胸口上。“我听说赵先生蒙难了……”杭忆一只手举在半空中,抛扔着手枪,若有所思地说。“本来伯父和我妈都要出来的,他们留下来操办赵先生的丧事了,然后就被软禁起来,不准出杭州城了。”“我知道。”杭忆回答,“杭州的事情,我都知道。”杭汉想到了奶奶和大姑妈,他想要是杭汉知道了这一切……“——你为什么不提奶奶和大姑妈?”杭汉的气都屏住了!真的,杭州发生的事情,杭忆都知道了。正这么怔着,杭忆就跳了起来,冲出门外。杭汉忍了一会儿,没忍住,也冲了出去。门前是一条河流,草腥气和鱼腥气弥漫在河畔。偶尔,水波一亮,便有鱼儿跳动的声音响起。草丛中,不知什么野禽在咕咕咕地叫着。杭忆蹲在河边,呆呆地看着河水。杭汉站着,不知说什么。很久,杭忆才问:“汉儿,你在河里看到了什么?”杭汉仔细地看了一会儿,摇摇头说:“天太黑了。你呢,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血。”杭忆回答。他们各自的双眼都湿润了,但都不想让对方知道。他们总算平静下来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但他们都没有睡意。也许是为了寻找轻松一些的话题,杭汉提到了楚卿:“她常来吗?”“常来。”“你归她领导?”“不,我归我自己领导。”“那她还常来?”“她来说服我,说服我归她领导。”“那你怎么办?”杭忆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在黑暗中爆发出轻笑,说:“我嘛,有时听听,有时不想听了,就不听……”“她曾经动员我和她一起上根据地。”“她也动员我,她还动员我去陕北呢!”“你怎么没去?”“我嘛,我还没杀够日本佬啊。”黑暗中杭忆就似乎漫不经心地说,他懒洋洋的口气听上去非常残忍。“那她还来找你?”杭汉迟疑地问。“来啊,她是代表组织来的,我是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的力量中的一支力量啊。她的组织,把团结我的任务交给她了。““那你们俩就吵个没完了。”“可不是吵个没完了!”“她跟你讨论共产主义吗?”“怎么不讨论,来一次讨论一次。不过这和抗日还不是完全一码事,这是信仰。你读过《共产党宣言》吗?”“没有。”“这是他们的《圣经》,我不想在没有搞明白之前就进去,我不想因为喜欢她就进去。明白吗?”“我可真没想到你一下子成了一个这么沉得住气的人。”“那是因为我欠了人家的命。”杭忆声音发闷地回答。“你说什么?”“不谈这些了,谈些别的吧,你有女朋友了吗?”“哪里的话。你呢?她知道你喜欢她吗?““怎么不知道。她每次来,我都和她睡觉。“杭汉的脊梁骨一下子抽直了,他盯着发黑的河水,半天才说:“你、你、你……你怎么可以和她、和她——”他牙齿打了半天架,也说不出那“睡觉“二字。“那你叫我怎么办,像从前那样给她写诗?”杭汉好久也没有再说话,杭忆站了起来,说:“老弟,是不是不习惯我的变化了?我让你吃惊了。你晓得这里的人们叫我什么——冷面杀手!可是在她眼里,我依然是一个黄毛小儿。“杭汉这才说:“我晓得她喜欢你,她从一开始就喜欢你。那时候你的手指白白的蘸着墨水写诗,从那时候开始她就喜欢你,可是……”杭汉叹了口气,“你不要随便和她……”他还是没能够把“睡觉“两字说出来,“她这个人,心重得很。”杭忆沉默了一会儿,说:“汉儿,你可是一点也没有变。有些东西你还没经历。你不晓得,我做不到不和她在一起;你不晓得那时她是怎么样的,她像一片春风里的新茶嫩叶,就完全是另一个人了。你不懂,小孩子,你不懂……”“你爱她?”“我爱她,爱她,爱得有时恨不得朝自己脑袋上开一枪……”他一边咬牙切齿地说着,一边搂着杭汉的肩膀,离开了河边。天快亮了,他们这对久别重逢的兄弟,还有许多话要说呢。那一次从江浙回来,杭汉就再也没有机会回江南了。不过他还是不断地给家里写信,告诉他们种种事情,其中包括意外地与小姑妈寄草在重庆的相逢。自从寄草出现之后,亲情就开始热闹和错综复杂起来,比如今天的约会,就是寄草特意安排的。杭汉拉开竹椅,让小姑妈坐下了,对面几张椅子还没有拉开,寄草就皱起眉头说:“我在保育院值班,还担心着迟到不礼貌呢!怎么,我们倒是先到了,他们却是迟到一步的,什么礼数?二哥这个人也真是的。是不是那女人使的鬼?“杭汉摇摇头,小姑妈的想法总是那么出人意料之外。从前在家的时候,他就知道亲戚间对小姑妈的一种评价——林藕初加沉绿爱,等于杭寄草。杭汉想,刚才他坐了好一会儿了,也没想到什么女人搞不搞鬼。杭汉到现在也没有谈过恋爱,他也不太了解女人们,更不了解他的那位后妈。虽然他已经在重庆呆了两年了,但他还一次也没有见过这个神秘的南洋富商的画家女儿,他甚至连一次也没有到过父亲在重庆的家中。他只看到过那母女两个的照片。寄草不停地问他,那女人到底漂不漂亮?到底是她漂亮还是他母亲叶子漂亮?还是她杭寄草漂亮?杭汉实在是弄不懂这些女人之间的差别——他从小就在美人窝子里长大,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再说他天性和杭忆不一样,他们两个,在女人问题上,可以说是一个早熟一个晚熟,他实在没法回答这问题,只好说:“我看,还是那个小女儿漂亮。”其实这话也是随便说的,从照片上看,那女孩子还没长成一个人呢,睁着一双木不愣登的大眼睛。如果说这也算是个美人儿,那么,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小木美人儿吧,和杭家那些一个个人精儿似的女人可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寄草一听到这话就笑了,说:“你啊,大傻瓜一个。那孩子才多大?我听说,她可不是你爸爸生的,是那女人结婚时带过来的呢。““谁管谁生的,反正现在她叫我父亲爸爸。哎,不说这些了,我们还是先喝茶吧。他们来了,你自己看到了就知道。爸爸不是说了,今天把她们母女两个都带来吗?”“什么你爸爸说的,还不是我说的!”寄草就很得意地说,“你爸爸才怪呢,老想着让我到他的新家去见他的那个新女人。我可不去她那里。她呢,当然也不会去我那里。最后我才提出了这么一个方案——茶馆,中立地带。“杭汉不由自主地又看了看这个大茶馆。他们是坐在半露天的走廊上,隔着走廊可以看到茶馆里面的戏台子上,有一个人正在说着评话。说的是杭汉在江南茶楼里时常听到的那种根据话本改编的故事。一听这说书人的口气,就知道这也是从他们江南一带流落到此地来的艺人,说的是一段元代《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中的片段。只见那艺人捏着小嗓说: 公吃茶,婆吃茶,伯伯姆姆来吃茶。 姑娘小叔若要吃,灶上两碗自去拿。 两个拿着慢慢走,泡着手时哭喳喳。 此茶唤作阿婆茶,名实虽村趣味佳。 两个初偎黄栗子,半两新炒白芝麻。 江南橄榄连皮核,塞北胡桃去壳祖。 二位大人慢慢吃,休得坏了你们牙!两个听到这里,都会心地笑了起来。这可是久违的乡音啊,难为能在这里听到。寄草心里好像很高兴,捂着嘴笑个不停,还说:“我记得从前在家的时候,大哥常常要出我的洋相,叫我快嘴李翠莲的,那时倒也不觉得李翠莲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反倒是在千山万水之外再听了这个段子,才知道她的趣处来。”杭汉见小姑妈高兴,才说:“你们想见就你们见吧,何必又一定要拉上我呢?我自己的那一摊事情还忙不过来呢。前日检验茶,在码头,又差点和他们孔家的人打起来,这帮青皮!”“你懂什么,正是因为你的那摊子烦心事儿,我才约着他们一家出来喝茶,你以为我小姑妈那么吃得空啊。”寄草突然说,“我就想看看这女人靠不靠得住,对你好不好?你爸爸从来就是一个没脚佬,天涯海角到处在飞的人。我这一走,你在重庆连个依靠的人也没有,小姑妈我不放心。“杭汉很吃惊,说;“怎么你又要走?你不是在保育院好好地当着你的老师吗?我们好不容易才重逢,才没过多久,你怎么又要走了?你说我爸爸是个没脚佬,只晓得飞,你自己可不也是一个没脚佬了吗?“寄草摊摊手,苦笑了一声,说:“你可别把你爸和我扯一块儿啊。我是为了谁变成没脚佬的,你爸爸是为了谁变成没脚佬的?”杭汉愣了一会儿,才问:“有罗力哥哥的消息了吗?”这也是一种很奇怪的称呼,杭忆、杭汉都叫寄草姑妈,但是却叫比寄草还大的她的未婚夫罗力为哥哥。也许潜意识里,寄草就是他们的姐姐,他们就是同一代的人吧。提到罗力,寄草就来了劲。原来她已经打听到了,太平洋战争一爆发,罗力就上了中缅边境,这一次消息确实,有人正从那里回来,说他们亲眼看见了罗力。他本来是一个标准的军人,作战参谋,可是因为他会开车,现在却成了一支车队的队长,日夜在前线拉运战备军需物资。从J;冲到中缅边境,那是什么样的距离啊?杭汉也不顾辈分大小了,就几乎气急败坏地说:“你疯了,跑那么远去!我听说日军正在那里大规模调兵,英军和印度军队还有缅甸军队,再加上我们中国军队,都在那里准备打大仗。你去了,未必找得到他。再说,你即便找到他,他一个军人,看到你这么一个女人去了,又能帮他做什么,你不就是给他添乱去吗?”寄草倒是一点也无所谓,一副横是横拆牛棚的架势,说:“你又不是不晓得,我本来就是一个疯子,我们家的女人都是疯子。嘉草姐姐不是疯了吗?你们却不晓得,她疯的那会儿,我也就疯了。你不要对我再说那些不让我去找罗力的话了。我找不到他,我就得死,我找到了他,也可能是一个死。两死相比,我还是选择了找到了他死的路。……你啊,小毛头孩子哪,你晓得什么叫疯狂啊!我能跟你说什么呢?你这个毛头孩子,有一天,到依洛瓦底江去收我的疯狂的尸骨吧……行了,我们来喝茶吧,记得西晋文学家张载的《登成都白茹楼》吗——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来,我们也学一点古人的洒脱。此地不是江南,此地惜别,无柳可折,我们入乡随俗,还是点一道茶吧——“不远处的茶房看到她举起了手,走了两步,又看到对面坐着的小伙子把那年轻女子的手又按了下去。他认识这个南方人大学生,他常常是心事重重的——不要去打搅这些流离失所的人们吧,他就知趣地又退了回去。然后,他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惊慌失措地跑进了茶馆,东张西望着,一边擦着脸上的泪水,一边跺着脚。茶房又看到那大学生模样的人站了起来,走了过去,和那女孩子说了几句话。然后,急急地走到刚才那女子身边,那女子听了没几句,就尖叫了起来,一茶馆的人几乎都被她的叫声吓了一跳,还没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一行三人,已经消失在茶馆里了。立刻就有人凑过来打听那是怎么一回事。那茶房摇着头说:“我也不清楚,好像是谁出事了。也许,就是那小女孩子的亲人,没听清楚,这年月,不是每天都在出事吗……”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