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不夜之侯 - 第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杭家与孔庙,一向素无瓜葛,如今,却被一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此人,杭州城里大名鼎鼎,正是赵四爷赵寄客。赵寄客,自打日军进驻杭州,小掘一郎亲自面见之后,就被软禁在了孔庙。一般杭人都不理解,何以刚正直言、大义凛然如赵寄客者,竟然未被日本人送了命。听说他在维持会成立的大会上,拍案怒骂,掀翻了桌子,茶杯都砸在了小掘一郎的脸上。小脑也不生气,擦了脸上的茶水,捧着曼生壶说:“没想到你这么一把年纪了,火气还那么大!看样子,得先找个安静的地方消消气了。”这就把赵寄客弄到了孔庙。中国孔庙向有三大作用:一为祭孔;二为校舍——科举制度以来,县有县学,州有府学,朝廷有太学,多以孔庙为学子聚地;三为瞻仰游览之地——如山东曲阜孔氏家庙,南京夫子庙等。又,历朝历代,看一地方是否繁华,亦常以孔庙规模大小为标志。杭州作为东南都会,地广人殷,山灵水秀,学校兴贤育才,教育倒也发达,孔庙自然也就辉煌。杭州府学,北宋时在今天的凤凰山一带,南宋时到了城中运司河下,自闹市口通上城直至吴山脚下。清时,筑了那湖上阮公墩的大学问家、浙江巡抚阮元又修了一次孔庙,还拟过一篇《修杭州孔子庙碑》。彼时大道两旁,皆为巨室,堂构十分宽宏。抗战之前的国民政府,曾利用公务员义务劳动,将运司河填平,改筑大道为马路,由此纪念,此路命名为劳动路。杭嘉和当年曾经和他的兄弟杭嘉平一起闹“一师风潮“,起因正是因为校长经亨颐拒绝春秋二季带着学生到孔庙来进行传统的祭孔。到1919年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孔庙自然就此式微,直至民国十六年,南京政府终于下令废止把孔。杭州城里一班硕儒不能甘心,乃自行组设了孔圣纪念会。这种民间的祭把活动,直到九一八以后,又与官方合流,政府自此又开始恢复了祭孔,且规定了每年8月27日孔子诞辰为祭孔日。抗战军兴,杭州沦陷,孔圣纪念会的一应账册款单,均由一个叫何竞明的先生带回了东阳老家,毫无损失。同时,随着杭州的沦陷,祭孔,这种企图以复古方式进行中华民族凝聚力教育的传统,自然而然地由此而再告中断了。忘忧茶庄的人,以往几乎不参加任何与孔庙有关系的活动。从嘉和的父亲杭天醉开始,对孔老夫子就一直感冒着。直到赵先生被软禁在孔庙了,杭家与它的关系才突然紧密起来。先是小撮着到孔庙里做了杂役,而后不久嘉和也到孔庙门口摆起茶摊来了。孔庙不小,赵寄客在里面也还自由,可以会客,就是不能出大门。杭家凡在杭州的人,都来看过寄客了。嘉和呢,不用说,几乎是天天都要到里面去报一报到的。只是从第一次见赵寄客开始,他就不怎么开口了。寄客问过一次绿爱和嘉草的消息,嘉和简单地说:“没了。”说这话的时候,他连头也没有抬。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见赵寄客也没有反应,这才抬起头来,一看,自打日本人进了杭州城之后,赵寄客就没有再剃过胡须,此刻,他的长胡子已经全被打湿了。嘉和就又说:“我把自家院子一把火烧了。”赵寄客还是一句话不说,脸上湿流流的一大片。嘉和从来也没有见过赵先生的这种样子。在他的记忆中,赵先生是一个不会流泪的人。他就补充说:“可惜只烧了日本人的东西,没把人烧了。”赵寄客就站了起来,到大成殿门口空地上练他发明的单手拳,一套拳完了,呼了一口气,说:“烧得好。”他的胡须依然是湿的,眼睛却干得像是刚刚被火烧焦过。没有人知道,甚至杭嘉和也不知道,为什么赵寄客没有像以往那样采取激烈的行动。他被关押在孔庙里,仿佛就在等待着什么,印证着什么。时常的,小掘一郎也会到孔庙里来。但他并不和赵寄客照面,他总是远远地站着,看着银须飘然的赵寄客练武习拳。有时候,他的脸上,会流露出着迷的神情,然后,慢慢地阴沉下去,阴沉下去,直到最后,拂袖而走。这天上午,当杭汉正反手给了那日本宪兵两个耳光的时候,嘉和被小撮着请到孔庙,说是赵四爷有要事与他商量。在通往大成殿的长廊上,小撮着见四周没有敌人耳目跟着,这才说:“东家,你知赵四爷这次要和你商量什么事情?”嘉和正闷着头想自己的心事,听小撮着问他,站住了,看着一天的婬雨,说:“是王五权和吴有他们要来拆大成殿的事情吧。”“说是修理大成殿,其实就是拆祖庙,听说不几日就要来动手了。”嘉和就抬头看了那大成殿在雨中的檐角,眼睛眯了起来。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孔孟之徒,对大成殿是不了解的。赵寄客软禁在此之后,他才知道这大成殿原是南宋时所建,其中雕梁画栋,均为辅木。自抗战以来,浙东已封锁了木材下运,因此杭州城一时就十分缺乏了燃料和棺木制材。王五权等人欲拆了这大成殿,毫无疑问,又是为了他们的那个棺材铺子。这么想着,他和小撮着已经来到了大成殿门口。赵寄客已经在殿里那排南宋石经前站着迎候他了。见了嘉和,他只是指了指殿内深处,说:“嘉和,你看,我还给你请了一个什么人来?”话音刚落,那石碑后面就转出一个人来,正是杭嘉和的少年朋友、在灵隐寺照过一面的陈揖怀。陈揖怀见了老朋友,也不多说一句,只把左手伸了出去。嘉和倒是微微一愣,顿时就明白,陈揖怀的右手已经被日本浪人砍废了。他也就默默地伸出左手,紧紧地握了,陈揖怀要松,一时也松不开。小撮着到了门口放哨,大成殿里,此刻除了他们三人,便没有其余游客了。赵寄客这才跟他们二位说:“本想请你们到我后面厢房谋事,只是那里白日骚扰甚多,只恐隔墙有耳,所以还是把二位请到这里经碑下来了。”陈揖怀说:“赵先生想得周到。再说,我也实在是多日没见这'石经'了,从前习书法,可是三日两头来这里揣摩的。”“大成殿一拆,不知这些石碑又有什么样的劫难了。”嘉和突然说。“找你们来,正是为了商量这些事情。”原来,杭州城孔庙的祭孔渐渐式微之后,它那珍存石经石碑的功能,却是渐渐显露出来了。其中,最使它自豪的,便是此间藏有的这部南宋石经——石头版本的四书五经。石经在中国倒是不少,但皇帝亲笔书写后勒石的却只有两部:一部是藏之于西安碑林的唐玄宗书之的《孝经》,一部便是宋高宗赵构及皇后吴氏写的这部南宋石经了。说到这部石经,经历着这几朝几劫,也可以说是多灾多难的了。从前皇家出身,何等显贵,尊之于太学,比如金屋藏娇。然大树一倒,身世飘零。那个挖了宋陵祖坟的番僧杨涟真伽,在从前南宋皇城中造了镇南塔,要将石经搬去为塔基,后经人据理力争,才免全毁。可怜这石经年深月久,沦入荒莽,竟也无人理会,龟跌璃首,十缺其半。直至明代,石经方与其他一些珍贵石刻移至孔庙,幸存至今。谁也没有想到,过了如此九九八十一难的石经,今日又逢一劫。嘉和细细品味着这石经上刻着的经文,好半天才说:“实在留不住了,莫若落得一个同归于尽也好。”陈揖怀回答:“嘉和兄你正是这么想着的呢,才……”他突然缄口,倒是嘉和自己接了下去,“才一把火烧了自家的院子。”赵寄客却说:“家自可以烧得,国不可烧得。”杭、陈二人,多少都带有一点疑惑地看着他。他们不知道,赵先生的那份从前没有的耐心是从哪里来的。赵寄客与他们转至大殿深角处,这才与他们耳语道,这次他请他01来,还并不专门为这部石经。石经太重太大,要保住它,不可能不让日本人知道,那就要通过另一种办法了。什么办法是不用他们来考虑的了,他赵寄客自有主张。现在他要和他们商量的,是另一件事情。原来孔庙里是素有一批祭祖乐器的,国民政府撤退时,谁也没有想到把这些东西带走。前些日子,小掘派人却来点查,发现这批祭祖乐器通通不见了。当时还以为有杭人趁日本入杭混乱之时浑水摸鱼,其实不然。赵寄客捻着胡子说:“我进孔庙之后,就发现这批东西还搁在庙堂里,一时无人想到。没想到小撮着前些日子就来找我了,原来他们一起在孔庙做杂役的,唯恐日后日本人会来掠取,一时也没有一个万全之计,只得夜深人静在庙内墙角下挖一大洞,把那些宝贝统统埋了进去,如今也有一年多了。原来想着终有一日可以原物取出,没想到汉奸竟要来拆孔庙。这批祭器,岂不是又要落在了日本鬼子手里?所以特意找到我商量,看看除了同归于尽之外,还有什么好主意。“杭嘉和一边听着赵寄客说话,一边思忖:他心目中的赵先生,是个剑气冲天的快客,却不是一个萧心幽然的文人。他从未把这些诗书礼仪之类的充满庙堂之气的东西,和不拘一格的江湖侠士赵寄客联系在一起。这种事情,恐怕父亲活着的时候,倒是做得出来的,小撮着是把赵寄客也当作杭天醉了呢。杭嘉和对赵寄客说:“赵先生,我和揖怀会想出办法来的。”赵寄客微微地笑了,说:“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我不是只对那些东西放心,我是说,对你放心了。“行尽吴山见越山,白云犹是几重关。嘉和上吴山,是被陈揖怀硬拖去的。他说他年来没有和世人照面,为的是做一件大事。“若不是为这事,我哪里能够活到今日?今日要了此心愿了,却还少不了你的参谋呢。”吴山不高,也就一百多米,就在杭州城中。传说吴王夫差屈杀了伍子管,吴人怜之,在此建饲纪念,故此山又被唤为背山,伍山。到得吴越国时代,钱俊在此修建了城隍庙,从此杭人便多称此山为城隍山了。杭城又多火,“城隍山上看火烧“,就成了一句著名的杭谚。嘉和对吴山,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吴山圆洞门,是他另一个意义上的家。但自少年时母亲在此上吊而死,吴升一家鸠占鹊巢,嘉和就再不愿意往这里走过,万不得已要上山,也总是绕道而行。陈揖怀知道他的这位朋友的心里的哑痛,所以一路登山,一路上不断说着什么来活跃气氛。“你看吴山今日也就冷落到这种地步了,一路上走来,一个人也见不着,真是想也想不到的。我记得小时候读吴敬样的《儒林外史》,其中讲到那个马二先生上吴山,那是何等的热闹……”这会儿,杭、陈二人走过那些年过五百的宋樟,也已经路过了从前的药王庙。经过雨的石阶不免滑溜,杭嘉和一边慢慢地行着,一边顺口背着:“……上了几层阶级,只见平坦的一条大街。左边靠着山,一路有几个庙宇。右边一路,一间一间的房子,都
  有两进。后面一进,窗子大开着,空空阔阔。一看,隐隐望见钱塘江。那房子也有卖酒的,也有卖要货的,也有卖饺儿的,也有卖面的,也有卖茶的,也有测字算命的,庙门口摆的都是茶桌子,这一条街,单是卖茶的,就有三十多处,十分热闹……”说话间,他们已站在了吴山顶。此刻,风雨侵衣,天风浩荡,江湖迷茫。嘉和回过头来,说:“你把我叫到这里,总不至于让我专门来背这马二先生如何上吴山的吧。”陈揖怀说:“今日吴山,早已非数百年前之吴山,你杭嘉和,也非昔日之马二先生。我今日的你出来,也绝非游山玩水。此处无人,你不妨与我摊底,赵老先生的这番嘱托,你有什么妙法可解?”杭嘉和放眼望断西湖的山色空檬之处,俄顷,方说:“这些东西,藏在原地,是万万不安全的了。即便带出孔庙,只要藏于城中,早晚都是一桩心事。想来,只有带出城外,才是上上之策。“陈揖怀这就知道,杭嘉和心里已经有了主张,不由心里一阵欣慰——他和赵寄客一样,担心着嘉和被家里从天而降的巨大悲剧压垮了。他连忙催着嘉和快说。嘉和就盯着西湖的西南一角龙井山中,慢慢地说:“清明就要到来了。我们杭家,今年的清明,是旧坟新坟一起哭的了。只有趁这个时候,把那批东西带出城去,埋在我家祖坟的老茶树底下,才是最最保险的。揖怀,你看呢?”杭嘉和这里话还没有说完,陈揖怀已经热泪盈眶。他知道,要让嘉和说出这番话来,已经是比杀了他还要难过的了。真想扑上去抱住嘉和痛哭一场——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活在今日,难道还未到绝顶的伤心之处吗?只是看了嘉和别过脸去不让他看到他的神色,陈揖怀知道,即便是到了此刻,嘉和也不愿意显露他的痛苦,或者说,他不愿意看到彼此的痛苦相互渲染。这么想着,陈揖怀眼中的泪水也咽进了肚里,那只完好的手掌就紧握了起来,说:“你晓得我这一年多来都在干什么?说出来没几个人相信——我在练字。他们以为砍了我的右手我就写不成字了。可是右手废了,还有左手;两只手都废了,我还有两只脚;若有一日,我两脚两手都被他们跺了,我还有一张嘴。我倒是要让他们这帮强盗看看,我陈揖怀还能不能够写字?”这么说着,就急急地拖了杭嘉和朝大井巷方向的山坡下山,一边走一边说:“嘉和兄,不瞒你说,我早已看中了一块石壁,也早已悄悄地磨平了,有一人多高,正好用来写石碑。我这一年多来的工夫,也是没有白花的,如今左手写的颜体,也能够差强人意了。只是在那石碑上究竟写什么,我还没想好。今日上山,就是想看看你有没有这个心帮我一把。看样子,这主意是非由你来给我拿不可了。“如此说着,飞也似地就把嘉和拽到了山脚处大井巷通往山的路口。这大井巷,本是江南药王胡雪岩的胡庆余堂的所在地,对门有一口大井,分成四个井口,杭人呼之为大井,巷也因此而闻名。从前何等的一个繁华之地,如今也是人烟稀少,冤鬼出没的了。陈揖怀说的那块山石壁,正在此间山脚下。杭嘉和一眼就看见了那块磨平的山石,果然有一人多高,正好用来写字。他没有在这块山石前久站,而是来来回回地挟着陈揖怀山上山下地走,几个来回也没说话,最后,才边走边说:“要我看,就写'火牛劫'三个大字吧。”陈揖怀差一点要叫起来:“火牛劫,真正是太好,太确切了。火属丁,牛属五,火牛即为了丑,丁丑年即为民国二十六年,公元第一千九百三十七年。是年冬,日本军队侵入杭州,杭人从此又遭大劫大难。刻这样一块石碑,那些狗汉奸、狗B本鬼子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嘉和,还是你啊,当年的高才生,这点古文根底,现在到底派用场了。”他们两人,再一次路过这块山石,然后,就朝涌金门方向走去。杭嘉和一边走着一边想着心事:刚才在庙里和赵先生一起谈那批祭器时,他多少还是有些不明白,何以赵先生对这么一件事情那么上心,要拿了命去相许。现在和陈揖怀上了一趟吴山,突然就悟出来了——此时此刻,哪怕从日本强盗手里夺回我们中国人的一根针,也是重于泰山的了。想到此,便对陈揖怀耳语着:“刻字的时候,不要留款识,也不要留年月。记住,字要用大红的朱砂填满,要让中国人走过,个个都会停下来,直到琢磨出什么意思,才会离开,记住了吗?”陈揖怀发现,杭嘉和一点也没有错乱。他品性中那种认真、细致的东西,再一次体现出来了。杭嘉和与陈揖怀都没有带雨伞,他们冒着婬而远远地从涌金门路口过来的时候,便被站在昌升茶楼门口的老吴升给看到了。老吴升是为了避那刚才喝了点酒这会儿到茶楼来喝茶的李飞黄,才从楼上下来的。茶楼生意不好,今日又下雨,弄得楼上楼下一个人也没有。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李飞黄,手里还拎着个酒瓶。虽说吴升对他也无大好感,但好歹人家是个大学的教授,所以一开始吴升还有几分热情,亲自叫了茶博士,用那上好的青瓷杯,替他冲了一杯龙井。新茶还没有下来,吴升做了一辈子茶叶生意,那旧年的茶竟也保藏得如新茶一般,飘着奶香气,端上来,吴升是指望着茶客叫一声好的。那李教授却偏不叫好,他找了一个靠窗的桌子坐下了,酒醉糊涂地说:“吴老板,你这里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啊,怎么就闹得我一个孤家寡人来喝茶呢?”吴升一看,就知道这李飞黄是喝得有六七分醉了。这时候的人最好饶舌,听话的人也不能当真。吴升老皮蛋一个,这点人情世故他也是知道的,所以倒也不和李飞黄较劲。他也实在是寂寞怕了,有个人说话,总比谁都瘟神一样避着他好嘛。“怎么是你一个孤家寡人的呢?不是还有我吴升吴老板嘛,来来来,我来与你喝茶谈天,满意吧。”吴升还以为自己什么档次?还和日本佬没来之前那样的神气,挪着步子就坐在了李飞黄对面。谁知那李飞黄今日窝了心又喝了酒,平日里那点装着门面的斯文也就顾不上了,一口茶下去,没赞一个字,却指着吴升的鼻子,笑着说:“你来与我喝茶?你坐在我对面,有什么味道呢?暗暗暗,你女儿吴珠在长康里西首大墙门'六三亭俱乐部'旁边开了一家茶坊,那才叫味道好呢。”就这一句话,触着了吴升的痛处,气得他直翻白眼。原来这“六三亭俱乐部“,在杭人眼里,就是一个专给日本人卖婬的婊子窝。它是由杭州日寇宪兵队探长汉奸余祥贞的小老婆六千娘开设的,后来那余祥贞终于被人刺死了,那六干娘连带着她的俱乐部,就一起被杭州城里另外一个流氓汉奸陈春辉接收了过去。吴升的女儿吴珠和六干娘是拜了小姐妹的,有没有一并被陈春辉接收了,谁说得清。儿子已经当了汉奸,女儿还要再贴上去当婊子,那茶坊,谁不知道是个娼窝,不过没有人在吴升面前讲就是了。不料这个李大教授,今日却冲口而出。吴升想发火骂人,又没个可以下口之处,这么一个强梁般的人物,竟然也被这书生的一句话憋死了,想了半天,才回口:“你说有味道,你怎么不到那里喝茶去啊?”李飞黄就大笑起来,指着这茶楼说:“吴老板,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咯,我不说别的来打比方,就说你这茶楼,原本姓的是杭,来来回回的,也就已经卖过两回了。第二次我就不说了,那第一次却是为了什么才卖了的?吴老板,你不响了吧。我晓得你没话说——那第一次,就是因为他们杭家父子两个抽鸦片拍穷了家当,没奈何才卖的茶楼啊。嗅,你想叫我堂堂一个教授也落到这种地步啊。我又没茶楼好卖,只好卖儿卖女。我们家的这点底细,你又不是不晓得!那女儿,原本就不是亲生的,我想卖人家也不愿意;我那儿子,如今又找不着了,是死是活还不晓得呢,我,我,我哪里还有钞票去嫖娼抽大烟啊……呜呜呜……“他就竟然哭了起来。吴升一看李飞黄这副吃相,知道他是喝多了,要到这里来发酒疯呢。人就是这样,哪怕是当了教授的,该丑态百出的时候,也照样丑态百出。这么想着,叹了口气,也就不和他计较,顾自就下了楼。楼下惨淡经营,也是一个人也没有的。吴升站在那些茶桌之间,东摸摸,西看看,开了窗,又关了窗。人少,那七星的灶头,就封了好几个。墙角那副围棋,白子也和那黑子颜色所差无几了,老吴升就伤感起来。想起从前人五人六的岁月,走到哪里,也是奉承话听到哪里的。刚把这忘忧茶楼改成昌升茶楼之时,虽也被人家戳着脊梁骨骂过,人到底大多是势利的,没过多久,老茶客就又纷纷地回了头,楼上楼下坐得满满的。那时,他吴升是何等的风光,谁曾想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吴升还知道,楼上那酒鬼虽说话不中听,讲的却是实情。杭州人喝茶,喝到今天,竟然又和那鸦片争起生意来了。原来杭州城一经沦陷,鸦片、海洛因、白粉和吗啡等毒品,就在市面上流行起来。日本人,也是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就在城里专门设立了戒烟局。这戒烟局,管得三件事情:一是批发鸦片生土和其他毒品;二是办理全市贩毒零售点的登记;三是垄断毒品买卖;戒烟局下面的戒烟所最盛时竟达到一百多个。这些戒烟所其实就都是大烟窟,烟土的价格,也已经卖到了和黄金等价的地步。吴有吴珠见钱眼开,转过头去,就和他老爹的茶楼作了对。世道如此,非人力所逮,吴升真正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想想这茶,原本也是太平盛世的吉祥之物,如今豺狼当道,茶楼能让它继续开下去,就是万幸了,还有什么更多的话好讲呢?吴升站在茶楼门口,一边那么呆呆地想着,一边就看见了他从前的老对头杭天醉的大儿子杭嘉和,与另一位从前的老茶客陈揖怀一起从雨中走了过来。这二人均未带伞,浑身上下淋得湿湿,一声不响地走过他的身边。吴升看看他们,突然说:“到茶楼里来避避雨吧。”杭、陈二人小小地吃了一惊,站住了,回过头来看看老吴升。然后,脸上就露出牌限的神色,一起就走了过去。没走几步,又听到后面有人说:“赏脸,到茶楼去喝口热茶吧,赏脸了……”这杭、陈二人就再一次站住了。这一次,他们是真正地有些吃惊了。他们再一次地回过头来,看见那张乞求的老脸。他也站在雨中,背也驼了,他的前面也没有人,他的后面也没有人,这老头就露出了彻头彻尾的下世的凄凉。这种凄凉,真正是从骨头里透出来的,在早春的寒意中,就渗入了人世的苍凉了。陈揖怀拉拉嘉和的袖口,对他耳语说:“别理他,我们走我们的。”杭嘉和站了一会儿,突然看看茶楼,说:“我有多少年没进这茶楼。”这么说着,就朝茶楼的大门内走了进去。陈揖怀连忙跟在嘉和的后面,也一起上了茶楼。陈揖怀上楼之后才发现楼上还坐着一人,恰恰是他们的老同学李飞黄。他一时踌躇,正不知如何是好,李飞黄却笑了,手里拿着一个酒瓶,一边倒酒,一边说:“真是三岁小儿看到老。当年我就说过,你陈揖怀才气不在杭嘉和之下,胸胆之气却在杭嘉和之下了。你看,嘉和上了楼,明明看到我李飞黄坐在他眼面前,他就敢从我身边走过,眼皮都不扫,就坐到一窗之隔去了。这才叫大将风度,高!佩眼,佩服!“陈揖怀这才回过神来了,一边也坐到窗外木长廊上的茶桌上去,一边说:“这个倒也自然,古训向有所言——道不同,不相与谋。”李飞黄却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一手拎着酒瓶,一手握着酒杯,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怎么我们就这样白白地同学了一场?何以见得你我间道就一定不同,就一定不能相与谋了呢?我倒是要移桌就盏,洗耳恭听一番了呢。”杭、陈二人也看出来了,李飞黄今日酒壮人胆了,否则,他倒也没有这样一张脸皮,再和他们坐到一张桌子上来的。只是这李飞黄自从灵隐寺逃难回来,种种媚态,杭、陈二人,时有所闻,心里就讨厌这斯文走狗,连面都不愿意和他见的,不要说和他对什么话了。因此,二人要了茶来,只管看了烟雨苍茫的西湖,一口一口地品起哑茶来了。李飞黄却不管他们怎么样地沉默,只管自己坐在他们对面联噪不已:“风雨如磐,鸡鸣如晦,二位今日怎么得闲小坐茶楼啊?莫不是与李某人一样,我有心事说不得,却又不知,何日才会雄鸡一唱天下白呢?“陈揖怀怕他七讲人讲地猜出疑惑,便要堵住他的嘴,这才说:“你不要胡说,我们只是上了一趟吴山,顺便路过这里,要知你在,我们还不上来了呢。”李飞黄听了也不生气,反而引经据典,唾沫横飞,谈性大发:“啊呀呀,二位学兄怎么也有如此气魄,是不是也想来一番'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感慨啊?”杭嘉和厌恶地皱了皱眉头,他比任何时候都要讨厌这个和他的家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况且李飞黄的卖弄也实在是不妥当。这两句诗本源于金完颜亮,说的是当年北宋词人柳永曾为杭州城作过一首《望海潮》,其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誉,引得完颜亮从此对杭州垂涎,密遣了画工施宜生潜入杭城,画了一幅西湖图,又让画工在画中的吴山之上加添了自己策马立于绝顶的图像,还题了一首七绝,其中就有刚才李飞黄引用的那两句。这么想着,杭嘉和说:“揖怀,对面这个人坐这里与我们饮酒作乐,也是对牛弹琴,他自可以把这两句诗校了送到日本宪兵司令部去嘛。”陈揖怀也故意说:“是啊,人家现在要办什么日本人的学校,忙也忙不过来的,何苦坐在这里讨人嫌呢?”李飞黄自饮一口酒,说:“总算开口了。嘉和兄,你也不要对我太过分了嘛。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陈揖怀不明白,你不应该不明白。再怎么说,灵隐那场大火,生生死死的,我们还不是在一起嘛;嘉草下葬,我也捧过一把黄土嘛!我的心情,你这么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怎么也不明白了呢?”杭嘉和冷笑数声,这才正面对李飞黄说:“李飞黄,你不要以为我杭嘉和因为念着你这点旧谊,才愿与你坐在一张桌子上的。我们多年恩怨,早可了结。我所以还和你对面对坐着舌枪唇战,是念你虽然想做奴才,毕竟还未做成。或者天良未混,尚有悬崖勒马的可能。我虽并不怜你,但我怜着我的女儿,日后她有一个汉奸的继父,也是世世代代的奇耻大辱。我这番真言,不知你听不听得进十之一二?你若听得进,也是我们三人的造化,你若听不进,将来有一日死到临头,也会想到我们今日茶楼所言。只是你那么一个最要活命的人,再想到我们的这番话,也是悔之晚矣。你说吧,你是想听,还是不听?“李飞黄脸色顿时就变了,看来这醉酒之人,也不过佯狂罢了。老吴升靠在楼梯口,看着这教授手里捏着那酒杯,欲坐不能,欲站也不能的尴尬,赶快就喝了一声:“给李先生再上一杯茶。”说话间,热腾腾的龙井茶就上来了。李飞黄不敢面对嘉和,实在也是事出有因的。他当了多年教授,本来出任一所学校的校长,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只是李飞黄如今正在张罗的那所学校,却是一般中国人都绝对不会去的。原来杭城沦陷之时,两浙著名大学中学,都已内迁,杭州城小学也几乎全部停办,直到民国二十八年,在日本人控制下,才开始恢复了几所中学。然有了学校不等于有了学生,像建在葵巷的希甫中学,招了一百零八个学生,没几个月,逃得精光,学校也只好从此关门。学生之所以不肯读书,乃是因为日本人在中国人的学校全面实行了日化教育。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日语就成了必修课。中学的日语教师,被称之为“大东亚省派遣教师“,他们实际上都是小掘一郎领导下的杭州特务机关专门派遣的,有些是日本军官,有些是日本顾问的家人,还有直接从南满铁路调来的浪人。此辈一旦跨入中国人的学校,自然横行霸道,太上皇居之。省立模范中学曾发现一张用毛笔写的大字传单——中日亲善是伪善,东亚共荣是骗人,同文同种是杂种,奸婬掳掠是大和魂。日本教师立刻报告了小掘,两个学生不久就失踪,校长老师也立刻招了传讯。杭人大多知道这件事情,却没几个人知道,那被传讯的老师中,有一个,恰恰就是今日坐在杭嘉和对面坐着的那个李飞黄;更不知道,那李飞黄被小掘叫去一顿传讯之后,出得门来,已经是杭州大东亚日语学校的常务副校长了。校长的头衔,却是落在了小掘一郎本人头上。这一类学校的目的十分明确——专门培养汉奸。日寇的翻译、特务、伪政权的公务人员,都是从这等学校出来的。杭州城里,这样的学校已经有了几个,小掘像是还嫌不够,又让李飞黄筹备着办新的。这些日子,李飞黄屁颠屁颠跑到东跑到西,拉这个扯那个。那小掘一郎又专门点了名,要车飞黄把杭家门里的媳妇叶子请出来任教,这是李飞黄最为犯难的事情了。去找叶子,自然就瞒不过杭嘉和。杭氏家族和日寇不共戴天,叶子怎么会和敌人同流合污?杭嘉和今日要告诫李飞黄的,正是这件事情。学校正在筹办,这也就是嘉和所说的想当奴才还没有当成的意思。可是你不想当奴才,你就可以不当吗?你要不当,你就可能去死。李飞黄想到嘉和要他为这些气节之类的玄虚的东西去死,竟觉得古往今来天底下最傻的就是这种行径了。好死不如赖活,这句大白话,平时听听也是俗的,今日想起来,实在是人生的最大真理。李飞黄喝了一点酒,又喝了一口茶,思维就异常地敏捷起来。随着思维的敏捷,气壮也就如牛起来。他就手握成拳头,朝桌子上一捶,茶盏酒盏统统跳了起来,移了一次位,然后大声喝道:“杭嘉和,我倒是要洗耳恭听一番,看你能说出什么千古箴言来?”杭嘉和此时的口气,倒是没有刚才的那份尖刻了,他轻轻一笑,说:“我又不是上帝,哪里来的千古箴言。不过你李飞黄,平素里一向是以晚明史专家自居的,我便只在你的圈子里较量。况且你刚才又和我提你我灵隐避难之事,我也曾记得你当时是何等的慷慨激昂,这倒叫我想起一个晚明人物来了。揖怀,你还记得当时我们读《甲申传信录》时,里面有一个名叫王孙意的贰臣吗?”陈揖怀顿时明白过来了,心领神会地说:“怎么不记得?这个王孙意,涕泅横流地在崇板面前发誓,要作为忠臣自杀殉国。可是没出三天,李自成进京,王家妇人一片哭声,他就拿一根竹竿挑一幅黄布,上面写着'大顺永昌皇帝万万岁',挂出去了。”“这个王孙惠,原在礼部任职,也许是嫌崇输给他的官还不够大吧,此时还有脸对人说:'方今开国之初,吾辈须争先著。'李飞黄,你每次来找叶子,我就想起那个王孙意。可惜这个姓王的下场并不妙,眼看着大顺王朝并不信任他,也没给他大官做,便扮成个乞丐,逃出京城,最后,却被土匪抓住杀掉了。”李飞黄面孔刚才煞白,现在铁青了,他饮了一大口酒才说:“嘉和兄,你若是举别的例子,我李飞黄信许就低头听你的了,你偏要来拿我吃饭的行当说话,就怨不得我驳你了。从前我做晚明的学问,最做不通的,便是如钱谦益、吴梅村、侯方域一班的盖世文人,何以最后都剃了头,归了大清朝?现在眼看着北京城里那周作人先生都出来做事,才明白了。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什么叫民为贵,就是民的命为贵。都如史可法一般,忠臣死节,他自己倒是落得一个青史流芳永垂不朽的美名,扬州城里数十万百姓却是生灵涂炭,灰飞烟灭了。二位不必动怒,且静下心来一想,究竟是一个人的名节重要,还是天下百姓的性命重要呢?“陈揖怀生性要比嘉和易激动,此时恨不得挥手就给李飞黄一个耳光,左手就握着拳头直打那座椅的扶手,喝道:“李飞黄,亏你还晓得提那孔孟圣贤,还晓得民为贵,社稷次之!你怎么偏就不晓得世间士大夫文人,绝非单单钱、吴、侯等几个无行文人?不说别人,单说我们两浙人晚明重臣倪元路,自杀前,还面北而说:臣为社稷重臣,而未能保江山,臣之罪也。更不要说就葬之于数里路外南山脚下的抗清明将张苍水先生。从前我等同学少年,每到苍水墓前,必效仿先生临难前之状语,面对西湖,大声喝道——好山色!我还记得你李飞黄每念至此,便涕泅横流,大有恨不生逢彼时之感。如今果然就到了苍水先生所吟的'国亡家破欲何之'的关头了,你怎么再不曾有'西子湖头有我师'的豪气了呢?你怎么就只知道搬出那些钱、吴、侯之流的软骨头了呢?你难道不知,这等文人曾活活羞煞了江南名妓?你今日坐在这里搬出他们,难道就不怕活活羞煞我们这些多年前的老同学吗?”陈揖怀这番话虽重,却是触着了李飞黄的心了。他颤着手一大口一大口地饮酒,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突然手捶胸脯嚎了一声:“你们,你们,你们就晓得指着鼻头骂我,你们哪里晓得我的难处啊!”杭嘉和这才站了起来,说:“李飞黄,你这就说了真话了。你是有你的自己的难处,与什么社稷、民众、君主等等,原无干系,抬出它们来,也无非拉大旗作虎皮罢了。你刚才说的那个钱谦益,清兵入侵时也曾被他爱妻柳如是拉着跳过池塘,没死成,他说是水太浅了。柳如是还要与他一起再赴死,他就说以后会有死的机会的。你看,虚伪文人就是这样,他不说他自己的难处,他就说水太浅了。揖怀,我们走吧,李飞黄这么一个明史专家,做学问做得把史可法都否定了,我们还有什么话可与他再说,走吧。“老吴升就看着杭、陈二人往楼梯口走来,正待要下楼,杭嘉和突然站住了,说:“飞黄,我还有一句话要告诉你——即使你真的卖身投靠了,日子也不会好过。有个关于钱谦益的典故,记得当年还是你亲口告诉我的。说的是钱谦益穿着一件小领大袖的外套在苏州游玩,遇见一位江南士人,问他何以穿这样一件衣裳,他说,小领示我尊重当朝之制,大袖则是不忘前朝之意。那士人说,大人确为两朝'领袖'!如今你李飞黄为日本人这样卖命,却是休想再成为两朝领袖的。不要说钱谦益第二,钱谦益第十你也当不上。你这点难处倒是和钱谦益一样,不过怕死二字而已。不过我也实在不相信,你不当汉奸就一定只有死路一条了吗?你若还信得过我们,你来找我,我杭嘉和不怕死,我保你活命又不当汉奸,我帮你逃走,怎么样?”嘉和紧盯着李飞黄,他的目光又奇异地燃烧了起来。李飞黄也站了起来,看得出来,他在作激烈的思想斗争。老吴升站在角落里看着李飞黄,看着看着,他叹了一口气,他看见李飞黄摇了摇头,又坐下了。再回过头去看,杭、陈二人,已经消失在茶楼上了。吴升走上前去,重新坐到了那李飞黄的对面。李飞黄却是真的醉了,正在边饮边哼着一首吴升从前并没有听过的曲子:…… 齐梁词赋,陈隋花柳,日日芳情达造。青衫偎倚,今番小杜扬州。寻思描黛,指点吹萧,从此春入手。秀才渴病急须救,偏是斜阳迟下楼,刚饮得一杯酒。……他就又饮了一口酒,这才看清对面的吴升,指着他鼻子问:“你知我刚才唱的是什么?”老吴升摇摇头,李飞黄一字一句地说:“《桃花扇》。”老吴升点点头,《桃花扇》他是知道的,茶楼里评弹也常点这出戏。就这么想着,看着坐在对面的人,突然拿起李飞黄眼前那杯满满的凉茶,一使劲,就全部没在他脸上。李飞黄吓了一跳,站起来喝道:“你要干什么?”吴升看着那一张沾着茶叶末子的脸说:“我要你醒醒酒,赶快追你的救命恩人去。过了这个村,就再没有这个店了,快去,快去!”说完,连推带拉,把李飞黄拽下了茶楼。世上之事,无巧不成书。这头李飞黄醉眼障陇赶出茶楼,那头,在茶楼下,病体虚虚的盼儿,恰恰就找到了已经走到了茶楼外的杭、陈二人。盼儿见了亲生父亲,不由悲从中来,扑到父亲怀里就哭开了,边哭边打开方西岸让她带来的伞,边就把抗汉之事对他们说了。正站着述说呢,李飞黄从后面过来,见盼儿在她亲生父亲怀里,不由得怒从心头起,上去一把就拉开了盼儿,大吼一声说:“你死到这里来干什么,还不给我回家去!”陈揖怀气得也一手把李飞黄推得丈把远,骂道:“你这不通人性的东西,汉儿遭了那么大的难,你明明晓得,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李飞黄冷笑说:“我告诉你们?我告诉你们有什么用?你们不都是不怕死的忠臣良相吗?你们不是连自己的命都不要吗?自己的命都不惜,还会惜人家的命!好,杭嘉和,我现在就告诉你,你侄儿这次怕是命要难保了,不过你若让叶子出面到小掘那里去一趟,一切就烟消云散,你发不发这个话?你不发,你侄儿就得死;你发了,你刚才在茶楼里和我理论的那些道理,就是吃屎道理,就是放屁!“他的话音刚落,脸上就挨了杭嘉和重重一掌。这一掌之重,一点也不亚于杭汉之打日本兵,他李飞黄之打方西岸。这是今日与杭家有关的第三个耳光了,一下子,就把李飞黄打倒在茶楼旁的泥泞里。杭嘉和搂着女儿的肩,就飞也似地走,李飞黄躺在地上叫道:“盼儿,你敢走,你敢走,你就再也不要回来!”盼儿回过头来,也叫道:“我死也不会再回来了!”李飞黄爬了起来,醉得又倒了下去,吴升听到声音赶下楼去时,只听到他口里还在哼:“……秀才渴病急须救,偏是斜阳迟下楼,刚饮得一杯酒……“吴升蹲下来,听了那么几句,就管自己上楼了。店里的小二要出来扶李飞黄,吴升轻轻喝道:“随他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