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十一部 第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们有时候会突然想起某一个来,我们会想,他现在在做什么啊?突然间,我们记起来,他已经不在马路边人行道上散步了,他的声音已经从尘世间的笑语嘈杂的大合唱中消失了,在人生的舞台已经永远消失,正长眠在城门外某处地下。
  施推威英家的姑娘,布登勃洛克参议夫人,高特霍尔德伯伯的未亡人已经死了。这位活着的时候一直是家庭不和的祸根的女人最后也被死亡召了去,也带走了她所有的罪愆。她的三位千金:弗利德利克、亨利叶特和菲菲感到有十足的理由摆出一副受尽委屈的面孔来回答亲族人的吊慰,那神情似乎在表示:“你们看吧,她的死亡跟你们每个人都有关系!……”虽然她们的母亲可以说是已经终其天年了……凯泰尔逊太太也已永远安息了。风湿痛在她临终的前几年一直在不断地折磨她,但最后她怀着赤子般的信仰,平静地、悄悄地离开了人世,这件事很为她那位有学问的姐姐羡慕,因为后者总是要不断同理智的诱惑作战,而且,虽然她的背越来越驼,身体越来越抽缩,但良好的身体素质却注定她不会这么早就投入主的怀抱。
  彼得·多尔曼也被召唤去了。他临死前已经一无所有了,最后沦为匈牙利苦矿水的俘虏,只留给女儿一笔每年两百马克的年金。临死以前他表示,希望多尔曼这一姓氏能够得到社会上的尊重,并因此把他的女儿收留进圣约翰修道院去。
  尤斯图斯·克罗格同样也与世长辞了。这真是件糟糕的事,如今那位性格柔懦的太太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卖掉最后一件银器给失去继承权的亚寇伯寄钱了。亚寇伯现在依旧在外边什么地方过着荒唐的日子。
  讲到克利斯蒂安·布登勃洛克,人们在城里再也找不着他了;他已经搬出了这座城市。在他的哥哥议员死后还不到一年,他就移居到汉堡去。在汉堡他和一个女人,和那个早已盘据在他心头的女人,阿林娜·普乌格尔小姐,当着上帝和众人的面结了婚。现在已经没有人能阻止他这么做了。
  在这以前母亲留给他的那笔遗产的利息,大半也是流到汉堡去。如今这笔遗产中还没有被他挥霍完的那些,虽然根据布登勃洛克议员遗嘱的安排暂时由议员的生前好友施台凡·吉斯登麦克保管着,但是克利斯蒂安在其他事情上却完全获得了自由……当得知克利斯蒂安结婚的消息后,佩尔曼内德太太立刻给汉堡的阿林娜·布登勃洛克太太写了一封充满敌意的长信。这封信以“夫人”!一词开始,然后就用精心挑选的恶毒词句宣布,佩尔曼内德太太永远也不想把对方以及对方的子女当作亲戚往来。
  吉斯登麦克先生是遗嘱的执行人,布登勃洛克家财产的监督人和小约翰的保护人,每个责任他都完成得相当不错。这些事务构成他生活中极端重要的活动,,现在他在交易所里可以问心无愧地摆出一副劳累不堪的神情搔头发,可以凿凿有居地对人说,他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为人奔忙上了……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他也不是在尽义务,他可以从布登勃洛克家进款中毫厘不差地抽取百分之二的酬金,但是他在商务上运气并不太好,不久之后就引起盖尔达·布登勃洛克的不满了。

  买卖需要清理,公司需要歇业,而且要在一年之内办妥,这就是议员遗嘱的一部分。佩尔曼内德太太对这件事大为震惊:“不是有约翰,有小约翰吗?不是有汉诺吗?!”她问道……她的哥哥竟这样没把自己的儿子,家族的唯一传人放在心上,没有为他把公司保存下来,这件事使她感到非常失望,非常痛苦。这个公司的令人起敬的招牌,这个有一百年光荣传统的公司竟被无所谓似的抛弃了,明明这里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这家公司的历史竟要宣告结束了。她不知道为这件事哭了多少个钟头。但是后来她又安慰自己说,公司的结束并不等于这个家族的终结,她的侄儿将来一定会创建一家新公司来克尽他的天职,就是说,使祖先光辉的名誉延续下去,使这家人重新兴旺起来。
  他和他的曾祖父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小汉诺也会作为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写进记录本的。
  且说这家公司的清理事务是在吉斯登麦克先生和老马尔库斯先生的领导下进行的,但是进行得异常糟糕。预定的期限很短,必须严格遵守,时间是非常紧迫的。每件事务都是在很不利的情况下飞快地完成的。一批东西卖得过于匆忙,折了本,下一批东西依旧如此。货栈和粮仓忍受着极大的牺牲换来了现金。如果某项交易侥幸没有毁在吉斯登麦克的过度急躁上,老马尔库斯先生的犹豫迟缓也不会放过它。城里的人都传说,冬天马尔库斯出门之前,不但要把大衣、帽子,而且要把手杖在火炉前边烤暖。遇上这样一个人,就算机会摆在眼前,也一定由于他的耽误而白白错过……总而言之,亏损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托马斯·布登勃洛克在他的遗嘱上留下来的财产是六十五万马克,仅仅过了一年之后,大家就发现,现存的资本已经远远不足这个数目了。
  人们中间流传着关于公司折本清理的各种夸大失实的谣言,尤其是当盖尔达·布登勃洛克想把自己住的那所大房子出手的消息传出来以后,更使得各种谣言纷纭而起。人们谈说着各种荒诞不经的故事,谈论什么事迫使她走这一步,谈论布登勃洛克家族的财产令人可疑的消失;久而久之,渐渐在城中制造成一种气氛,就是议员的未亡人坐在家中也能清楚地感觉出来了。她对此的反应是由开始的惊奇、陌生到越来越难以抑制的气愤。有一天她告诉她的小姑说,有一些手艺匠和商人很不客气地催逼她清还几笔较大的欠款,佩尔曼内德太太楞了片刻,最后则令人毛发悚然地放声大笑起来……盖尔达·布登勃洛克非常生气,甚至表示……虽然她还没有完全决定……想带着小约翰离开这个城市,搬到阿姆斯特丹她父亲那里去,再跟他演二重奏。但在佩尔曼内德太太激烈地反对下,盖尔达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这个计划。

  不出所料,佩尔曼内德太太对于出卖她哥哥亲手盖起来的这所房子的事也提出了抗议。她对由此而使家族进一步衰落无限痛惜,抱怨说,这对于这家人的名声威信将是另一个打击。但是最后她也不得不承认,继续住在这里,继续维持这样一所宽大、华丽的住宅是不实际的,而盖尔达的愿望,在城外一处舒适精致的小别墅里安家,倒是正确的……对于高什先生,对于经纪人塞吉斯门德·高什说来,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日子。一件重要的事使他的垂暮的残年重又放出一线光辉,长年颤抖的四肢都安静了好几个钟头。事情是,他出现在盖尔达·布登勃洛克的客厅里,跟她面对面地坐着,商谈宅子的价格。他的银白的头发纷披在脸上,下巴严凛地向前翘着,眼光从下面紧紧地盯着对方的脸。这次他的样子看去十足像个驼子了。他的语音依旧咝咝不绝,但是语调则冷漠、干枯,内心的激动一丝也没有流露出来。他表示愿意把这所房子接过手来,他伸出一只手,带着诡谲的笑容递了八万五千马克的价。这个价钱是满可以接受的,这样的房子如果出手,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损失的。只是吉斯登麦克先生的意见也非听取不可,这样盖尔达·布登勃洛克就只好把高什先生打发走,没有能跟他作成这笔交易。事后发现,原来吉斯登麦克先生对于自己的职权范围绝对无意让别人插手干涉。他并没有把高什先生谈的价钱放在眼里,他大肆嘲笑了一通,发誓说,他一定能卖上比这个高的价钱。就这样他一直跟人发誓,直到最后,为了使这件事告一段落,他不得不接受七万五千马克的价钱把这所房子卖给一个年纪相当大的未婚男人,这人刚从外地旅行回来,准备在本地定居下来。
  新居的购置也是吉斯登麦克先生一手办理的,虽然价格高了点,但却是一所舒适的小别墅,非常合盖尔达·布登勃洛克的心意,座落在布格门外一条两旁栽着栗树的林荫路上,包围在迷人的花园和果木园中间……就在一八七六年的秋天,议员夫人和她的儿子、仆人和一部分家具搬到这所新房子里去。至于其余一部分家具则在佩尔曼内德太太的哀悼叹息声中留在老宅子,连同房屋一起转让给那位新房主。
  还有一个更大的变化!永格曼小姐,在布登勃洛克家呆了四十年的伊达·永格曼也不再为这家人服务了,她已经回到她的西普鲁士故乡去安度晚年了。说实话,她是被议员夫人打发走的。这个善良的女人在上一辈人不需要照顾之后,立刻就找到了小约翰。她看顾他,照管他,给他讲格林童话,给他讲那个死于噎嗝症的伯伯的故事。可是如今小约翰也已经不小了,他已经是个十五岁的少年了,虽然他身体一直很脆弱,可是她对他已经没有什么用了……此外,主仆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太合谐。小约翰的母亲进这个家远在她自己以后,她在心目中从来没有把这个女人当作一个真正的、正统的布登勃洛克家的人。而另一方面,随着年纪的增长,一个老仆人的骄傲自负使她的权限也开始逾越了自己的身份。她的这种妄自尊大和对家务屡屡越俎代庖,经常会引起主仆之间的争执……这种情况难以维持下去了,有时甚至演出了公开争执的场面,虽然佩尔曼内德太太施展她伶俐的口才极力为她款说,正像她当初为那座大房子和家具乞求一样,还是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当分别的时候来到,要和小约翰告别时,她哭得非常伤心。小约翰和她拥抱过以后,就把手背起来,一只脚支着身子,另一只脚尖触地,看着她向门外走去。他那对金棕色的、罩着一圈青影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仍是那种沉思的、反躬自视的表情,正像他看到祖母的尸身,父亲去世,旧居的瓦解,以及很多别的事情时一样,虽然这件事情意义从表面上看不如上述的重大……他已经经历了一连串的死亡、离散、收场、分崩,在他的思想中,和老伊达分别不过是这一类事件中最后的一件而已。他从来没有为这些事情惊奇过。有的时候,当他把他那生着淡黄色卷发、嘴唇永远稍微扭曲着的小脑袋抬起来,纤秀的小鼻翅敏感地张开一些,仿佛是他正非常小心地吸着包围着他的空气,似乎那股奇异而又熟悉的香味又要出现了,那次他祖母的灵床上虽然有那么强的花香也掩盖不住那股香味……每次佩尔曼内德太太来拜访她的嫂子,总要教导她侄子一番,给他讲布登勃洛克家过去的历史,和这一家人的光辉的未来。这一家人的未来,佩尔曼内德太太说,除了要依靠上帝的恩典以外,小约翰是唯一的希望了。现实生活越令人忧愁,她越热心描述当年她父亲和祖父在世时家里的豪华场面。汉诺的曾祖父怎样坐着四匹马的马车周游全国……她胃疼的老毛病有一天突然发作起来,原因是弗利德利克、亨利叶特和菲菲异口同声地说,哈根施特罗姆一家子是社会的精华。
  克利斯蒂安的消息也很令人寒心。这次结婚对他的身体似乎没有什么好处。他过去那种精神恍惚,可怕的幻景时常出现在眼前的毛病已经愈演愈烈了,现在他已听从他的妻子和一位医生的劝告进入了一家精神病疗养院。他在那里很不愉快,他给家里人写了很多封诉苦的信,表示迫切希望脱离这个病院,诉说他在医院里受的种种虐待。可是这个病院把他看管得很严,对他说来可能这是个最好的方法。不管怎么说,这样至少能使他的妻子无拘无束地照旧过从前的独立的生活,而又不会对结婚给她带来的经济和道德利益造成伤害。
或许您还会喜欢: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父与子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3:出租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这两个仇人种下的灾难的祸根使一对舛运的情人结束掉生命。——《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邂逅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