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十部 第九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颗牙……布登勃洛克议员因为一颗牙送了命,这件事已经传得众人皆知了。可是,真是见鬼,牙病怎么死得了人呢?他牙痛,布瑞希特先生把他的牙冠拔碎,然后他就栽倒在大街上。谁听说过这样的事?……然而这事现在已经不关紧要了,除了死者,跟谁都没有关系。现在人们忙着做的是送花圈,送大花圈,送贵重的花圈,这些花圈会给物主增加体面,大家会从报纸上看到他们的名字,人们一看这些花圈,就知道他们是来自有声名有财产的人家。花圈不断地送来,从城市的每个角落送来,送主有的是公司团体,也有的是家庭和个人。月桂编的花圈,香气扑鼻的花朵编的花圈,银花圈配着黑色和本市市旗颜色的条带,上面写着黑字或金字的挽词。还有棕榈树枝,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棕榈树枝……每一家的鲜花店老板都乐不可支,尤其是位置在布登勃洛克家对面的伊威尔逊花店,生意更是比别家兴隆。伊威尔逊太太会在一天中来好几次,带着各式各样的花圈花束,都是某某议员某某参议或者某某机关送来的……有一回她问这里的人是否可以看看死者的遗容?她得到的回答是可以,她可以去。于是她跟在永格曼小姐后面,从正面楼梯走上去。一路上她一直沉默着,只是用眼睛望着上面灯光灿烂的楼梯间。
  她的步履沉重,因为和往常一样她又有孕在身了。一般说来,她的容貌随着岁月流逝已经变得有些粗俗了,但是她的黑色的细眼睛以及马来型的颧骨仍然保持着迷人的风韵,没有人会看不出来,她曾经是个绝代佳人。……她被让到客厅里,因为托马斯·布登勃洛克就停放在那里。
  房间空荡荡的,东西都搬出去了,他就停在这间宽大明亮的屋子正中,躺在棺材的白缎衬垫上。他穿的是白缎衣服,盖着白缎寿布,笼罩在月下香、紫罗兰和很多种别的花混和起来的醉人浓香里。在一圈围成半圆形的银蜡烛台的中间,在他的头前边,立着托瓦尔德森雕刻的祝福的基督雕像。雕像的底座蒙着纱,所有可以摆的地方,都摆满了花束、花球、花圈和花篮。棺架四周摆着棕榈枝,那叶子直搭在死者的脚面上。……死人的面孔有的地方被擦伤了,尤其是鼻子最为严重。但是他的头发却像生时一样烫着,上须也由温采尔先生重新用火剪烫过一次,僵直地长长地贴在他苍白的面颊上。他的头稍微向一边偏着一点,一个象牙十字架插在他交搭的双手里。

  伊威尔逊太太刚走到门旁边就站住了,她聚精会神地看着棺架,直到那穿着一身黑、哭得头昏脑胀的佩尔曼内德太太走出起居间,站在帐幔中间,和气地向她颔首示意,她才在嵌花地板上又向前挪动了几步。她两手搭在凸起的肚皮上,稍微有些后仰地站在那里,用她一双细长的黑眼睛打量着花卉、蜡烛架,望着飘带和所有那些白缎子,最后她望到托马斯·布登勃洛克的脸。很难说出这位孕妇的一张苍白浮肿的脸上到底是什么表情。最后她欷虚欠了一声……只是短短地、含混不清地“啊”了一下,便转身走出去。
  对于外人这样的吊唁,佩尔曼内德太太非常满意。她守在这所房子里,她不知疲倦地热心监视着别人怎样争着向她这位哥哥的遗体表示敬意。她不知疲倦地用喉音朗诵报纸上的一些文章。正像逢到公司周年纪念日歌颂他哥哥的功绩一样,这些报纸现在又在痛悼这一无法补偿的损失。当盖尔达在客厅里接待前来吊唁的客人,她一直站在起居间里陪着。前来吊唁的人群川流不息,那些人的名字足以编成一个军团。她和不同的人讨论埋葬的事,当然,葬礼一定要办得堂皇体面。她已经安排好了最后告别的一幕。她先让公司的所有员工一起来向老板告别。接着就是粮栈的工人。这些人的大脚擦拉擦拉地走在嵌花地板上,嘴角搭拉着,带着无限诚实,全身散发着烧酒、口嚼烟草和干体力活的气味。他们望着这讲究的灵柩,手里摇转着帽子,在最初的惊奇之后就逐渐厌烦了,直到其中一个人壮起胆子来首先转身出去,于是所有这一群人都跟在那人后面拖着脚走出去……佩尔曼内德太太简直有点心花怒放。她告诉别人说有很多人淌眼泪一直淌到硬胡子里,其实根本没有掉眼泪。但是如果她说看见了,而这件事又使她高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已经快到下葬的日子了。金属棺材已经严严紧紧地钉合起来,上面盖着花,蜡烛架上的蜡烛点着,屋子里挤满了人,普灵斯亥姆牧师神色庄严地站在棺材前面,一群当地和外地的送葬人围在他四周。他把自己一颗富有表情的头摆在宽大的皱领上,就好像摆在一个盘子上一样。
  一个端肩膀的打杂的人……一个类似仆人和司仪之间的精明伶俐的家伙……担负着指挥仪式进行的职责。他手里拿着大礼帽脚步轻快地从大楼梯上跑到下面门道里。这里挤满了穿着制服的税吏和穿着工作服、半长的裤子、戴着礼帽的粮栈般运夫。他压着嗓子用刺耳的沙沙的声音对大家说:
  “房间里已经挤不进去了,可是游廊上还有点地方……”
  当大家都安静下来之后,普灵斯亥姆牧师开始讲话了,他的抑扬顿挫的美妙而宏亮的声音把整所房子填满。当他在楼上基督雕像旁边,时而在胸前绞着手,时而又把手平伸出去祝福时,在楼外面,在冬日的灰白的天空下,房子前面已经有一辆四匹马驾着的灵车在等候了。灵车后面别的马车排成一长列,迤迤逦逦地一直伸到特拉夫河边上。大门对面站着两排兵,枪托倚在脚前,站在队伍前面的是封·特洛塔少尉。封·特洛塔少尉手里拿出指挥刀,一双热情的眸子注视着楼上的窗户……附近几所房子的窗户后面和这一带人行道上都有人伸着脖子看。
  最后,前厅里人们蠕动起来,少尉一声令下,兵士们刮剌剌一声响,举起枪来,封·特洛塔先生把指挥刀落下来。由四个穿黑袍子戴三角帽的人抬着棺材出来了,棺材慢慢地移出大门来,向河边等候的马车走去。一阵风刮来,把香气吹到看热闹的人的鼻子里,吹乱了灵车顶上的黑羽毛,吹动了马的鬃毛,还有车夫和马夫帽子上罩着的黑纱。

  全身罩着黑布的驾灵车的马,只留出两只眼睛在外面,不安地转动着。当四个一身黑的马夫牵着它们慢慢地走动起来以后,那一队士兵便排在灵车后面。其余的马车按照顺序跟在后面前进。克利斯蒂安·布登勃洛克跟牧师坐的是第一辆。后面的一辆是小约翰和一个从汉堡来的吃得满面红光的亲戚。托马斯·布登勃洛克的送葬行列拖得很长,非常缓慢地移动着,呈现出一副悲凉、严肃的气氛。每家住户的门前都悬着半旗,旗子一任风儿摆动……公司里的职员和搬运夫步行,走在行列最后面。
  当送葬者穿过城门,走完通向墓地的一段路,走过一些十字架、石像、几座小礼拜堂和一些叶子落光的垂杨柳以后,就走进布登勃洛克家的祖茔了。这时仪仗队已经排好,举枪致敬,同时低沉的哀乐也从一丛矮树后面传了出来。
  雕刻着家族纹章的大石碑又一次被搬到一边,在一块光秃秃的矮林旁的墓穴四周,送葬的绅士围成一圈,只是这次要下到墓穴里和祖先们葬在一起的是托马斯·布登勃洛克罢了。这些人都是有地位、有财产的人,有些人是议员,这从他们的白手套和白领带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站在那里,或者低着头,或者悲哀地看着别处。职员、搬运夫、店伙和粮栈工人聚在稍远一点的地方。
  普灵斯亥姆牧师在音乐停止后开始讲话。当他的祝福词在冷空气里结束以后,大家都走过来,准备和死者的兄弟和儿子再握一次手。
  这一队人长得仿佛没有尽头。克利斯蒂安·布登勃洛克带着一副一半心不在焉、一半迷惑困窘的脸色,迎接众人的吊唁,他在庄严的时候总是这副样子。小约翰站在他旁边,皱着眉毛,低着头,避着寒风。他穿的是一件带金色结子的宽大的水手式的短外衣。他的一双罩着青圈的眼睛一直俯视着地下,不把目光投向任何人。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大师与玛格丽特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暮春的莫斯科。这一天,太阳已经平西,却还热得出奇。此时,牧首①湖畔出现了两个男人。身材矮小的那个穿一身浅灰色夏季西装,膘肥体壮,光着秃头,手里郑重其事地托着顶相当昂贵的礼帽,脸刮得精光,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得出奇的角质黑框眼镜。另一个很年轻,宽肩膀,棕黄头发乱蓬蓬的,脑后歪戴一顶方格鸭舌帽,上身着方格布料翻领牛仔衫,下身是条皱巴巴的自西眼裤,脚上穿一双黑色平底鞋。 [点击阅读]
无人生还
作者:佚名
章节:71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沃格雷夫法官先生新近离任退休,现在正在头等车厢的吸烟室里,倚角而坐,一边喷着雪茄烟,一边兴致勃勃地读着《泰晤士报》上的政治新闻。沃格雷夫放下报纸,眺望窗外。列车奔驰在西南沿海的萨默塞特原野上。他看了看表,还有两小时路程。 [点击阅读]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前言:物欲世界的异化困惑与追求历来体现在青年人身上.以村上春树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文学新锐,从城市生活这个独特视角,探讨当代青年心灵奥秘的"都市文学",便是这种困惑与追求的产物。村上春树是"都市文学"的中流砥柱.他的《寻羊冒险记》(1982)中的人物,一律无名无姓,个个慵懒、孤独、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为喧嚣尘世的附属品, [点击阅读]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1Q84 BOOK1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nbs;A.今年年初,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风头正健的村上春树,前不久在中国出版了新书《东京奇谭集》。 [点击阅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3
摘要: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 [点击阅读]
大侦探十二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3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的住所基本上是现代化装饰,闪亮着克罗米光泽。几把安乐椅尽管铺着舒服的垫子,外形轮廓却是方方正正的,很不协调。赫尔克里·波洛坐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干净利落地坐在椅子正中间。对面一张椅子上坐着万灵学院院士伯顿博士,他正在有滋有味地呷着波洛敬的一杯“穆顿·罗德希尔德”牌葡萄酒。伯顿博士可没有什么干净可言。他胖胖的身材,邋里邋遢。乱蓬蓬的白发下面那张红润而慈祥的脸微笑着。 [点击阅读]
嫌疑人x的献身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离开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相当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迈步走出。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脚踏车停车场。那里放着几辆车,但是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脚踏车。往南大约走个二十公尺,就来到大马路,是新大桥路。往左,也就是往东走的话就是朝江户川区的线路,往西走则会到日本桥。日本桥前是隅田川,架在河上的桥就是新大桥。要去石神的上班地点,这样一直往南走就是最短的路线。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