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五部 第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八五六年二月初,离家八年的克利斯蒂安·布登勃洛克终于回到故乡来了。他是从汉堡乘邮车回来的,身着一件充满异国情调的黄色大格服装,带回来一只剑鱼的长喙和一根粗大的甘蔗。他一半神思不属、一半困窘地迎接了参议夫人的拥抱。
  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神情随家人去他父亲的墓地。他们到墓地去是为了在参议的墓前献一只花圈。一家人并排站在被积雪封盖的小径上,站在一块巨大的石板前面,石板中间镌着家庭纹章
  ,四周是在这里安息的前辈……他们面前还有一根直竖的大理石十字架,插在一片树叶落尽的小丛林的边缘上。这一天除了留在“负义”农庄看顾她的生病的父亲的克罗蒂尔德以外,人都到齐人。
  冬妮把花圈放在石板上父亲的名字上面,这几个金色字母镌痕犹新,接着她不顾墓前的积雪跪在地上,低声祈祷起来。她的黑色头纱在风中飘摆,宽大的外衣无力的披在身上,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在她这样娇美的姿势里潜藏着多少苦痛和宗教感,潜藏着一个美丽的妇女的多少自尊自负,只有上帝才会明白。托马斯当时的情绪并没有使他深思到这一点。但是克利斯蒂安却从侧面凝视着她的妹妹,他的脸上交织着嘲弄和忧惧的神情,一似在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站起来的时候难道不感到难为情吗?真让人恶心!”冬妮站起身的时候,觉察到他这种目光,然而她一点也没有难为情。她把头向后一扬,抖了抖身上的尘土,便稳静地、倨傲地转身走开,这显然使克利斯蒂安松了一口气。
  去世的参议对上帝、对钉在十字架上的天主的狂热的爱,并没有传给他的子孙。他们只像普通市民那样表达感情,而他的活着的两个儿子却各有各的个性,其中之一表现出对感情外露的行为的厌恶。托马斯对于父亲逝世的悲痛远比对祖父的逝世为大,这一点倒是无可怀疑的。然而他却从来没有跪在坟墓前边,更没有像妹妹那样旁若无人的啼哭,他不能像格仑利希太太那样,在烤肉和尾食的中间,和着眼泪,用一些伟大的字眼颂扬起故世的父亲的为人和禀性来,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无法做到的事情。他不惯于这种感情迸发,他尽管哀痛但从不失仪,他只会黯然不语,抑郁地垂下头来……当别的人谁也没有提起或想到死者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一些没有改变,眼眶里却突然充满盈盈的泪水。
  而他的弟弟与他又有所不同。当他的妹妹这样天真、幼稚地感情迸发的时候,他几乎也不能维持自己的常态;他把头低伏在盘子上,似乎一刻也忍受不下去,马上就要偷偷躲开,甚至到了不得不打断她的地步:“天哪……冬妮……”他的大鼻子耸起无数的小皱纹。
  是的,每当谈话转到亡人身上,他就流露出不安和困窘不堪的神色,仿佛他十分恐惧以粗俗的方式来表达感情,他不但尽量躲避,这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对这种感情本身也很害怕,避之唯恐不及。
  父亲的去世从未使眼泪从他眼眶里流淌出来。如果把这一切都归之于他的长期离家,理由似嫌不够。最奇怪的是,他本来是不喜欢这种谈话的,现在却常常把他的妹妹冬妮拉到一边没人的地方,以极大的兴趣听他妹妹描述父亲去世时的情形,因为格仑利希太太是最善于述说往事的。
  “他的脸色焦黄吗?”这是他第五次问这个问题了……“那个使女冲进屋子里的时候,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他的脸色完全变黄了吗?……死前一句话也没能说吗?……使女说什么?……他发出什么声音了吗?‘喔……喔’的声音?”他沉默住,沉默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他的一双深陷的小圆眼睛若有所思地在屋子里东瞧瞧、西看看。“可怕啊,”他忽然喊了一声,可以看到,他简直有些不寒而栗。他在屋中踱来踱去,目光始终惶惑不安,带着冥想的色彩。冬妮觉察到,每逢她为悼念亡父痛哭失声的时候,她这位哥哥不知出于哪种原因总是羞涩得无地自容,他的行为却使人既恐怖又费解,大声模仿亡人临死前的叫声,这真使冬妮惊奇不止……。

  和幼年时相比,克利斯蒂安仿佛更难看了。他的脸色憔悴,苍白。脸皮生得紧绷绷的,一只勾背大鼻子又瘦又尖地挺在两边颧骨中间,两只耳朵在稀疏的头发中露了出来。他的脖子又细又长,两条细瘦的腿向外弓着……此外他旅居伦敦的一段日子似乎在他身上留下一层不能磨灭的影响,再加上他在瓦尔帕瑞索主要也是和英国人来往,因此免不了染上一些英国人的习惯,这对他倒也很合适。不论是他那剪裁合体、穿着舒适的衣服,还是结实耐穿的羊毛料子,不论是他的宽大坚实、制作精致的皮靴,还是他那棕红色的浓密的胡须遮住嘴巴的嘲讽神气……什么都带着些英国风。甚至他的一双手……他的手因久处热带变得非常白皙、充满毛细孔,指甲剪得又圆又短,非常洁净,以至于单看这双手也会被人误认为是英国人。
  “你说说,”他突然问道,“你有过这种感觉吗?外人是很难体会的……有时候一个人被一口硬东西噎住了,弄得他整个脊背从上到下地痛起来……”这样说着,他鼻子又皱满了小皱纹。
  “有过,”冬妮说,“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忙着喝水……”
  “是吗!”他感到不满足地反问道。“不,不,咱们说的是两回事。”他的脸上浮现出一种不安的严肃神情。
  他是家中的第一个排遣了愁绪恢复了开朗的心情的人。他过去那种模仿马齐鲁斯·施藤格先生的才能现在仍然没有忘掉,他可以花上个把小时用施藤格的腔调讲话。吃饭的时候他打听戏院的消息,有没有好戏班子,演的是什么戏……“我不知道,”汤姆说,为了掩盖心中的烦躁,故意把语调装得极端冷淡,“我从来不把精力花在这些事上。”
  克利斯蒂安一点也没有听出他的口气来,他开始谈起看戏的事……“戏剧对我来说简直如同生命!我一听到‘戏’这个字就感到非常幸福……我不知道,你们里面有谁熟悉这种感情,既使没有剧目上演,我也能一动不动地坐着看几个钟头……那种喜悦的心情就跟我们小时候走进这间屋子里来领圣诞节礼物时的一样……不用别的,只要听一听乐队调整乐器的声音就够了。为了上戏院我可以牺牲一切……我特别喜欢看的是爱情场面……有些女角演到用手捧住爱人的头的时候,多么出色的表演!……讲到演员……我在伦敦和在瓦尔帕瑞索和演员们很有些接触。开始的时候,我对于能在日常生活中跟他们一起谈话,看作是我的荣幸。在戏院里我注意看他们每一个动作……里面真是其乐无穷!一个角色说完了最后一句台词,泰然自若地转过身去,缓缓地,从容不迫地向后台走去,虽然他也知道,全场的目光都在盯着他的脊背……他们怎能作到这个地步!……从前我老是渴望,能被邀请到后台坐坐……是的,现在呢,可以这样说,后台对我已经像在家里一样熟悉了。你们想象一下吧……在伦敦一座有名的戏院里,一天晚上,幕已经升起来了,可是我还站在舞台上呢……我正在和瓦特克鲁斯小姐说话……她有着无法形容的美貌!……好了!突然间,全体观众摆在你面前了……我的老天,我简直说不上我是怎么样从舞台上跳下来的了!”

  只有格仑利希太太笑了起来,桌子旁围坐着的其他人却无动于衷;然而克利斯蒂安左右看了看,仍旧讲了下去。他谈到英国咖啡馆里的歌女,谈到一位戴着扑了白粉的假发的女郎,她用一根长手杖敲着地板走出台来,唱了一只叫什么《那就是马利亚》的歌……“马利亚,你们知道不知道,马利亚是一个最堕落的人……假如有个女人作了一件极端罪恶的事,‘那就是马利亚!’马利亚是一个最堕落的人,众所周知,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与此同时,他摆出一副厌恶的脸色,鼻子一皱,手指拳曲着举起右手来。
  “克利斯蒂安!”参议夫人说。“你说这些我们都听不太懂。”
  但是克利斯蒂安的目光茫然地从她身上越过去,他根本就没打算再对他们说下去了。从他的深陷的小圆眼睛游移不定的神情来看,显然他正陷入一种不宁的沉思里,或许就是沉思马利亚和道德败坏吧。
  突然他开口说:“奇怪……有时我无法将食物吞下去。不,这没有什么好笑的;我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事。当我脑子里掠过这样一个思想,我或者咽不下东西了吧,我真地就咽不下去了。在嘴里已经咀嚼完了,可是这里,喉咙啊,肌肉啊……却都干脆拒不接受了……它们不服从意志的指挥了,你们知道。是的,事实是,我失去了往下咽的决心。”
  冬妮失声喊出来:“克利斯蒂安!我的老天,你说的是什么蠢话!你连咽东西的勇气也没有了……不要这样,你的想法把你弄得稀奇古怪了……你告诉我们的是一些什么希奇古怪的事啊……!”
  托马斯沉默不语。但是参议夫人却插口说:“这是因为你离家时间太长克利斯蒂安,是的,你这次回家真是再好也没有了;要是不回来,那边的气候还会使你的病加剧呢。”
  饭后他坐在摆在餐厅里的那架小风琴前面,仿佛一个大音乐家似的。他有意做作地把头发向后一甩,搓一搓手,抬头环顾了一下听众;然后,没有声音地-他没有踏动风箱,因为他根本不会弹奏,这一点倒是符合布登勃洛克家族的传统,一点音乐的才能也没有……郑重其事地俯着腰,乱按了一通低音键盘,算是奏了几段疯狂的曲子,最后把身体向后一靠,独自陶醉在那谁也听不到的乐曲中,好像打了个胜仗似地用两手砰地一声关上琴盖……甚至克拉拉也忍不住笑起来。他幻想自己真的演奏了一场,充满了热情和自我欺骗,充满了乖癖的好诙谐的英美人性格中的那种使人无法不发笑的滑稽。大家对这一幕都报以善意的微笑,因为他作得那么自然,那么信心十足。
  “我常常去听音乐演奏,”他说;“我非常喜欢看那些人拨弄乐器!……真的,我对艺术家佩服得五体投地,羡慕得要死!”
  说着他又表演起来。但是突然间他停了下来,他的神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就好像他在瞬间换了一副假面具似的。他站起身,用手梳理了一下稀疏的头发,坐到另一个位子上。从此以后他一直沉默不语,情绪非常恶劣,他的眼睛惶惑不安,人们不理解地看着他,仿佛他正在倾听着一种神秘恐怖的声音。

  “……有时候我觉得克利斯蒂安的举止有些怪异,”格仑利希太太一天晚上对他的另一位哥哥托马斯说,这时屋中只有他们两个人……“他喜欢怎么说话呢?我觉得,他对细节的描绘实在是太异乎寻常了……我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他看问题也总是从一个和旁人完全不同的角度,是不是?
  ……”
  “是的,”汤姆说,“我理解你的想法,冬妮。克利斯蒂安作事很欠审慎……我很难把自己意思恰当地说出来。他缺少些什么,缺少一般人称作均衡、称作心灵平静的东西。他不懂得以冷静的态度去对待由于言行失检而闹出的笑话……他不懂得怎样掩饰过去,他一点也不会,相反地,他这时会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沉着冷静。另一方面,他也能在另一种情形下失掉控制自己的力量,那就是当他自己滔滔不绝地说一些最不讨人喜欢的话,仿佛要把人间的丑恶一股脑都说出来似的,常常使人哭笑不得。这和一个人发烧呓语有什么两样呢?一个说谵语的人同样也是语无伦次……哎,事情非常简单,克利斯蒂安过于关心自己了,他实际上是把他的注意力都封闭在自己之中了。有时候,一阵颠狂上来,他就要把内心的这种最琐细最深沉的东西揭出来,说给别人听……一个头脑健全的人是不会对他内心的这种琐细的感觉感到兴趣的,他不会理会别人的想法,原因很简单,这些事他羞于说出口。把这些话说给别人听,想想这样做脸皮有多厚,冬妮!……你知道,除了克利斯蒂安以外,别人也可能说他喜欢看戏,但是人家用的是另外一种腔调,只是随便一谈,简单一句话,人家说得更有节度。可是克利斯蒂安是怎么样说呢?他那种语气给人的印象是:看,我对戏剧的酷爱是不是不同凡响、是不是非常值得一谈呢?他拚命在选词择字上下工夫,装出一副样子,他正在绞尽脑汁地表述一种极端微妙、隐密和奇特的思想……”
  “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沉默了一会他继续说下去,把手中的烟蒂扔到锻铁栏标后面的壁炉里去……“因为我自己过去也有过这种倾向,因此我对这种现象感触很深,为什么一个人要这样又担心、又好奇地作无益的自我的探索呢?但是我觉察到,这只会使我精神分散,懒于行动,使我心旌摇摇……但是对我来说,首要的是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心灵的宁静。假设人如果只对自己的生活感兴趣,对自己的感情进行深入的观察,世界上倒也不是完全没有人应该这样做。但是那是什么人呢?
  那是诗人,诗人们有资格优先探索自己的生活,用明确美丽的话语把它表达出来,以丰富别人的精神世界。但我们做不到!我们只是一些普通的商人,我们的自我观察是毫不足道的。我们最多也不过只能说说乐队调整乐器的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啦,我们有时不敢咽东西啦等等而已……哎,去它的吧,我们最好还是坐下来,像我们的祖先上代那样,把心思都花在公司的业务上吧……”
  “不错,汤姆,你把我的心里话说出来了。我一想到,哈根施特罗姆这一家人架子越来越大……摆臭架子,你知道……母亲不喜欢听这个字,可是我还是觉得,这是最恰当的一个字。他们也许认为,在这座城市里,只有他们一家人具有高贵的血统。哼,我真要笑,我真要大笑一场……!”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①——①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中的一个人物。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
复仇的女神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玛柏儿小姐习惯在下午,看第二份报。每天早上,有两份报送到她家里。如果头一份能准时送到的话,她会在吃早点时读它。送报童很不一定,不是换了个新人,就是临时找人代送。报童对送报的路径,各有各的做法。这也许是送报太单调了的缘故。 [点击阅读]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