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三部 第十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说的没错,我的好朋友。这个问题很重要,一定得解决。开门见山地说,按我们家传统的规矩,姑娘的陪嫁费是七万马克。”
  格仑利希先生以一个商人特有的精明目光斜着瞥了他未来的岳父一眼。
  他一面沉思着一面用手指捋着左边的鬓须道:“事实上,”这三个字说完了,他的手指也刚好捋到了须尖。
  他接着说,“您知道,我是非常尊敬传统和规矩的。只是……在目前这件事上这样拘泥于传统是不是有些过分呢?……商业正在扩展……家境蒸蒸日上……总之,现在不同以前了,开销也更大了……”
  “我的好朋友,”参议说,“我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哎呀……您没有让我把话说完,不然您就会知道,为了适合新情况我很愿意,而且已经准备好满足您的希望,我准备在传统的七万之外痛痛快快地再加上一万。”
  “那么共合是八万……”格仑利希先生说;以后他的嘴又动了动,好像要说:我不计较那么多,将就了吧。
  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谈话,参议站起来的时候心满意足地把裤袋里的钥匙串摇得叮当作响。因为他讲妥的八万马克才正是布登勃洛克家姑娘真正的传统陪嫁费。……格仑利希先生告辞回汉堡去了。冬妮并没有感觉定婚后有什么不同。不论她在摩仑多尔夫家、朗哈尔斯家、吉斯登麦克家或者自己家跳舞也好,在城外空地和拉特夫草地上滑冰也好,甚至在对待年轻男人的殷勤上也好,谁也不干涉她……一月中她有一次参加人家订婚典礼的机会,那是摩仑多尔夫家为他们的长子和玉尔新·哈根施特罗姆举办的订婚仪式。“汤姆!”她说。“我对这件事不感兴趣。我讨厌这种事。”然而她还是去了,而且她这一天过得很痛快。
  自从她同意与格仑利希先生结婚之后,她得到允许或者和参议夫人一起或者独自一人到城里随便哪一家商店去大批置办东西,为自己置办一份像样的妆奁。两个缝衣女工整天坐在早餐室窗户旁边忙着缝衣服,绣姓名冠首字母,她们的饭量非常大,能吃下很多东西……“我定的麻布送来了吗,妈妈?”
  “还没有,孩子,只送来两打茶巾。”
  “好极了。……他答应在今天下午以前要送到的。天哪,这些褥单还得再加工加工呢!”
  “比特利希小姐问枕头套的花边在哪儿放着呢,伊达。”
  “就在你左手边的茶几上,冬妮,我的孩子。”
  “利娜……!”

  “你自己跑一趟算了,宝贝儿……”
  “老天爷,早知道这么麻烦,我就不结婚了……”
  “结婚礼服的料子你想好了没有,冬妮?”
  “我要Moiréantique牌的,妈妈……没有Moiréantique我就不结婚。”
  不知不觉已经忙活了两个月。圣诞节前两天,格仑利希先生来了,为了和布登勃洛克一家人共同庆祝这个神圣的节日。另外老克罗格夫妇邀请他过节他也没推辞。他对于他的未婚夫人表现出一派的温柔体贴,正如别人的期待一样。任何虚伪的成分也没有!没有在大庭广众下的纠缠厮磨!也没有不合时宜的柔情蜜意!当着父母面,在前额上轻轻的谨慎的一吻就算在婚约上盖了印……有时候冬妮未免有些诧异,觉得他在定婚前后的反差,实在太大,简直可以说判若两人。他只是以一个占有者的愉快脸色打量着她……自然罗,有时候碰上他独自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他也会暂时忘记自己的身份,尝试着把她拖到自己的膝头上,用自己的鬓须靠近她的脸,用快乐得发抖的声音问她:
  “我把你捉住了吧!我还是把你弄过来了吧?……”一遇到这种情况冬妮就回答:“真是的,您忘了自己的身份了!”说着很灵巧地挣脱了身子。
  格仑利希先生在她们这里过完节,马上就赶回了汉堡,他那繁忙的业务迫切需要他亲自去照应。布登勃洛克一家人虽然没有明言,也默然同意他的看法,认为冬妮在订婚前对他进行熟悉了解的时间已经足够了。
  对于住房问题的想法,双方是通过书信往来的办法沟通的。冬妮非常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她表示希望在汉堡市区内定居,再说格仑利希先生的办公处也在市区,而且就在医院大街上。但是格仑利希先生却倚靠了男子汉的那种说一不二的固执劲取得了处理这个问题的全权。他在郊区,爱姆斯比脱附近购置了一座别墅……那是一个远离尘嚣富于浪漫情调的所在,如果新婚夫妇想找一处世外桃源,这里真是再适合不过……“远离尘嚣”……啊,他读书时,拉丁文学得最好。!
  四五年的年末就这样渐渐过去了,四六年一开春婚礼就举行了。婚礼前一天晚上举办了一场非常风光的宴会,半城的人差不多都到了。冬妮的女友们……其中也有阿姆嘉德·封·席令,她是乘着一辆和塔楼差不多的马车到城里来的……跟汤姆和克利斯蒂安的朋友们……这里面有消防队长的儿子,法学系的大学生,安德利阿斯·吉塞克,也有“吉斯登麦克父子公司”的施台凡和爱德华……在餐厅和走廊里跳舞,为了能让大家尽兴,这两处的地板上都撒了滑石粉……按照结婚习俗摔罐子,自然首先是彼得·多尔曼参议的事,凡是被他弄到手的陶器罐子,他都把它们在大过道的石板地上摔得粉碎。

  这个婚礼又给了一个机会,使铸钟街的史笃特太太挤进上流社会来。在结婚这一天她也跑来和永格曼小姐以及女裁缝一起帮助冬妮化妆。上帝可以作证,她从来没有看见过比冬妮更美丽的新娘。她丝毫不在乎自己肥胖的身躯跪在地上,一面赞赏不置地抬着眼睛往上看,一面往白色的婚纱上系桃金娘小树枝……冬妮是在早餐室里化的妆。格仑利希先生穿着燕尾服和缎子背心在门外等着。
  他那绯红的面孔摆出一副又严肃又端正的神色;由于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所以他对自己的形象尤为重视,他在左鼻翅旁边的肉疣子上扑了一点粉,金黄色的鬓须也特别精心地烫得卷卷的。
  亲朋好友都已到齐。每个人都穿着盛装华服。那边坐着克罗格老夫妇,两人虽然都已经到了风烛残年,但是这里最出风头的人物却依然是他们。那边是克罗格参议和他的两个儿子:尤尔根和亚寇伯。亚寇伯和另一家亲戚杜商家都是特地从汉堡赶来的。那边是高特霍尔德·布登勃洛克和他的那位娘家姓施推威英的妻子。他俩的女儿弗利德利克、亨利叶特和菲菲也都在身边,这三个女儿看模样哪个也找不到婆家……住在梅克伦堡的远支本家是由克罗蒂尔德的父亲,伯尔恩哈德·布登勃洛克先生代表参加的。他从“负义”农庄来,睁着两只大眼睛要见识见识这位阔亲戚的豪华的宅邸。由于路程太远,法兰克福的亲戚只是送来了礼物……然而另一方面却也来了两位唯一不属于亲族的客人,家庭医生格拉包夫大夫和冬妮的半师半友卫希布洛特小姐。塞色密·卫希布洛特破天荒的在她偏侧的鬈发上罩上一顶崭新的绿色软帽,可穿的仍是一件黑衣服。“祝你幸福,好孩子!”当冬妮傍在格仑利希先生身旁走进大厅里的时候,她对冬妮说,又挺起腰来咂地一声吻了一下她的脑门。……没有人对新娘感到失望;冬妮虽然因为兴奋紧张面色有些发白,看上去却仪态大方,而且兴致也很好。
  大厅里四处都是鲜花,右边竖起一座礼台。婚礼是由圣玛利教堂的科灵牧师主持的,有这么一个现成的机会,他自然免不了号召大家戒掉喝酒这个恶习。一切都是按照老规矩老习惯进行的。冬妮自然温顺地说出那个“是”字,而格仑利希先生则首先“咳-姆”一下,清了清喉咙。典礼进行之后大家共同享用了一顿又丰富又精美的酒宴。

  当人们还在享受美食(包括科灵牧师在内)的时候,参议夫妇陪着一对准备起程的小夫妇已走到外面的雾气迷氵蒙、雪花飘舞的冷空气里。一辆大马车正停在大门口,箱子行囊都已捆好。
  冬妮一再向大家表示她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家看看,又请父母也一定要很快地去汉堡看她。说完了这些话以后,她就兴致勃勃地上了马车,让母亲小心地把暖和的皮毯子给她围起来。这时格仑利希先生也坐下来。
  “还有……格仑利希,”参议说,“新花边在上边的手提包里放着。最好在到汉堡之前,您把他们藏在座椅下,好不好?这种过境税……能躲过去总还是躲过去的好。再见!再见,再说一次,上帝祝福你!亲爱的冬妮!”
  “你们在阿林斯堡能不能找到一处舒服的下脚地方?”参议夫人问道……“都已经安排好了,亲爱的妈妈,房间都订好了!”格仑利希先生回答说。
  安东,特林娜,利娜,索菲都和“格仑利希太太”告了别……当马车准备前进的时候,冬妮忽然一阵心血来潮。虽然行动起来很不方便,她还是从裹在她身上的皮毯子里挣扎出来,不顾格仑利希先生喃喃抱怨,从他的膝盖上斜爬过去,再一次热情地抱住她的父亲。
  “再见了,爸爸……我的好爸爸!”接着悄声在他的耳根说:“您认为我是一个布登勃洛克家族的好女儿吗?”
  她的父亲无言地紧紧地搂住她一刻;接着把她向后推开了点,感情激动地摇着她的两只手……要做的事情都做完了。马车门砰地一声关上,马车夫抽了一下鞭子,驾车的马拉动车子,车厢上窗玻璃开始哐啷啷地震动起来。参议夫人一直挥舞着她的麻布手巾,直到马车辘辘地沿街驶下去,消逝在雪花迷氵蒙的雾气里。
  参议先生一言不发地看着他的妻子。她正用一个优美的姿势把肩上的皮披肩围得更紧一些。
  “她走了,贝西。”
  “是的,让,第一个离开咱们家的人。……你想,她会生活得幸福吗”
  “啊,贝西,她一定会得到幸福的。这是我们在世界上能寻得出的最牢靠的幸福。”
  他们回到还在继续的酒席中。
或许您还会喜欢: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蓝色长廊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男子已经意识朦胧。女子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周围的景物,或许刚才猛地受到了撞击,才失去了知觉。这一撞非同小可,驾驶座上已空无一人,车子正缓缓地向路边滑动,挡风玻璃的前端已接近没有护栏的路边。女子双眼模糊,她在潜意识里想到,男子曾经告诉过她这一带的悬崖有两百米深。如果车子照此滑落下去——而此时那位男子却困在副驾驶席上神志不清。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魔戒第二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这是魔戒三部曲的第二部分。在首部曲“魔戒现身”中,记述了灰袍甘道夫发现哈比人佛罗多所拥有的戒指其实正是至尊魔戒,统御所有权能之戒的魔戒之王。因此,佛罗多和伙伴们从夏尔一路被魔多的黑骑士追杀,最后,在伊利雅德的游侠亚拉冈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克服万难,逃到了瑞文戴尔的爱隆居所去。爱隆在该处慎重的举行了一场会议,决定将魔戒摧毁;佛罗多也被指派为魔戒的持有者。 [点击阅读]
黄金罗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这个狂乱的深渊是“自然”的胎盘,恐怕也是坟墓既不是海也不是地,不是风不是火所构成,而是这些元素的纷然杂陈产生了原子,因此必然不断纷争、战乱一直到那万能的创造主把它们用做黑色的材料去建造新世界。那时那深思熟虑的魔王站在地狱的岸边,向那狂乱的深渊观看了一会儿,思虑前去的航程。——约翰?米尔顿《失乐园》第二卷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九三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说过,他还要写两部续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终没有写成,后者写于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这时,雨果已经流亡归来;他在芒什海峡的泽西岛和盖尔内西岛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始终采取与倒行逆施的拿破仑第三誓不两立的态度,直到第二帝国崩溃,他才凯旋般返回巴黎。 [点击阅读]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我被传讯了。周四上午十点整。我总是经常被传讯:周二上午十点整,周六上午十点整,周三或者周一。几年就像一周似的,我感到惊讶的是,夏末一过,冬天又即将来临了。在去有轨电车的路上,结着白色浆果的灌木丛又从篱笆上垂挂下来了。像下面被缝上的珠光纽扣,也许一直长到地里,或者就像小馒头。对转动鸟嘴的白色鸟头来说,这些浆果太小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到白色鸟头。想得人直犯晕。 [点击阅读]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2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彗星的尾巴划过清晨,好似紫红天幕上的一道伤口,在龙石岛的危崖绝壁上空汩汩泣血。老学士独自伫立在卧房外狂风怒吼的阳台上。信鸦长途跋涉之后,正是于此停息。两尊十二尺高的石像立在两侧,一边是地狱犬,一边是长翼龙,其上洒布着乌鸦粪便。这样的石像鬼为数过千,蹲踞于瓦雷利亚古城高墙之上。当年他初抵龙石岛,曾因满城的狰狞石像而局促不安。 [点击阅读]
初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献给巴-瓦-安年科夫①……客人们早已散去。时钟敲过了十二点半。只有主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和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还在屋子里。主人按了一下铃,吩咐收拾晚饭的残杯冷炙。“那么这件事就决定了,”他低声说着,更深地埋入圈椅里,并把雪茄点上火抽了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得讲讲自己初恋的故事。您先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