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三部 第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她撑开阳伞,戴上她的大草帽,因为这一天虽然有些许海风,天气却很热。小施瓦尔茨考甫则戴着呢帽,手里拿着一本书,走在她的身边,不时地从一旁打量着她。他们沿着海滨走着,穿过海滨公园。公园里的蔷薇花坛和石子路静静地在阳光下曝晒,一丝遮挡也没有。在海滨旅馆、咖啡店和被一道长廊联起来的两座瑞士房屋的对面,音乐堂无声无息地掩映在枞树林里。这时大约是十一点半钟光景,避暑的旅客大都还滞留在海滨。
  这两个人穿过安着游椅和秋千的儿童游戏场,紧傍着温水浴室走过去,不紧不慢地踱到罗喜登旷场。太阳像一个火团似的烤着草地,青蝇在草地上飞来飞去,发出嗡嗡的声音。从海水那边传来一阵阵的轰轰的声音,显得又单调又沉闷。遥远的地方不时翻卷着白色的浪花。
  “您拿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啊?”冬妮问道。
  年轻人用两手拿着书,飞快地从后往前翻了一遍。
  “这种书的内容不适合您读,布登勃洛克小姐!除了血管啊,内脏啊,疾病啊,剩下什么都没有……您看,这里正讲到肺水肿,就是德国人称作积水症的那种病。肺叶上全是积水,这种病是由肺炎引起的,非常危险。严重的时候,病人无法呼吸,会活活地憋死。这些事书本上都只是无动于衷地描写一些客观现象……”
  “啊,真可怕!……可是要是一个人想作医生的话……等以后格拉包夫医生退休了,我会设法使您当上我们的家庭医生的,您看着吧!”
  “哈!……您念的是什么呢,要是允许我问的话,布登勃洛克小姐?”
  “霍夫曼您知道吗?”冬妮问道。
  “原来您是在读有关那个乐队指挥和金罐的故事呀!”不错,写得很生动……,这种书对太太小姐最为适宜。现代的男子一定得念另外一种东西。”
  “现在我想问您一件事,”又走了几步以后,冬妮下决心说。“那就是,您的名字究竟怎么称呼?我一次也没听清楚……弄得我非常烦躁!我独自瞎猜了好久……”
  “你猜了很长时间吗?”
  “唉呀……您不要揭人家的短儿了!按规矩讲我本不该问,可是我真是非常好奇……我知道我完全不需要知道您的名字。”
  “哪有那么多讲究,我的名字叫莫尔顿,”他说完后,脸红得比哪一次都厉害。

  “莫尔顿?真美!”
  “噢,真的么?……”
  “当然……这总比叫新茨或者昆茨好听。很新奇;有点像外国名字……”
  “我认为您是个浪漫主义者,布登勃洛克小姐;您念霍夫曼的作品念得太多了……事情其实很简单:我的祖父一半是挪威人,姓莫尔顿。我的名字就是随他起的。事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冬妮小心翼翼地从海边上的高高的芦苇丛里穿行着。一排圆锥形顶子的木亭出现在前面海滨上,沙滩上散放着一些柳条圈椅。一个个的游客正在附近温暖的沙滩上晒太阳:太太们戴着蓝色的太阳镜,手里拿着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男人穿着浅颜色的衣服,用手杖在沙滩上画着各种图形来打发百无聊赖的时光,皮肤晒得乌黑油亮的孩子戴着大草帽在沙地上玩闹,堆沙子,挖水坑,作泥饽饽,钻水,光着腿在水浅的地方戏水,玩船……右边一座木制的浴亭一直伸进海水里。
  “我们直接到摩仑多尔夫家的亭子去吧,”冬妮说。“我们得稍微拐一个弯。”
  “好……可是您不愿找您那些朋友吗?……我可以坐在后边那些岩石上……”
  “不错,我需要去跟他们打个招呼。但是说老实话,我实在不想去。我到这儿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寻个安静……”
  “安静?您想要避开什么?”
  “是的!避开……”
  “布登勃洛克小姐,您听我说,我要问您一件事……可是这留待以后再谈吧,等我们有空闲的时候。现在请容许我跟您说再见。我就坐在那边的石头上。”
  “您不想认识他们吗?施瓦尔茨考甫先生?”冬妮郑重其事地问道。
  “不要,啊,不要……”莫尔顿急忙回答说,“感谢您的美意。我和他们不是同一种人,您知道。我坐在那边石头上。”
  当莫尔顿·施瓦尔茨考甫向右边转,沿着浴场旁边被波浪冲洗着的一处岩石堆走去,冬妮也朝着聚在摩仑多尔夫的浴亭前的一群人走去。这群人数目很多,包括摩仑多尔夫,哈根施特罗姆,吉斯登麦克和弗利采几家人。除了海滨浴场的业主汉堡的弗利采参议,以及以闲荡著称的彼得·多尔曼以外,其余的都是女人和小孩儿。因为这一天不是假日,男人大半都在城里的办公室里。弗利采参议已经上了年纪,一张清秀的面孔上胡须刮得特别干净。这时正在上边浴亭的台阶上用望远镜眺望一只在远方出现的帆船。彼得·多尔曼戴着一顶阔沿草帽,留着一撮水手式的圆胡子,正和太太们谈话。和他交谈的太太们有的坐在铺在沙滩上的毯子上,有的则高坐在帆布椅上。摩仑多尔夫议员夫人娘家姓朗哈尔斯,手里正在把玩一只长柄的望远镜,一头的灰发蓬松着。哈根施特罗姆夫人现在正坐在玉尔新身边;玉尔新的身材虽然到现在也没有长高,可是已经学她母亲的样子戴上一副耀眼的钻石耳环;吉斯登麦克夫人坐在自己的女儿和弗利采参议夫人旁边,弗利采参议夫人是一个满脸皱纹的矮小的女人,戴着一顶软帽,甚至在浴场里她也没忘了尽地主之宜的责任。她东奔西跑,累得面孔通红,劳累不堪,一心盘算着舞会啊,抽彩啊,儿童集会啊,帆船旅行啊等等……坐在距离她稍远的地方坐着的,是那个她雇来为她阅读的女伴。孩子们正在水边尽情嬉戏。

  吉斯登麦克父子公司是一家新近异常兴隆的大酒商,最近几年来把C.F.科本公司比得光彩全无。吉斯登麦克的两个儿子……爱德华和施台凡……都已经在父亲创办的公司里担负起职务。……彼得·多尔曼虽然也算是个纨绔儿,却丝毫也那种娴雅的仪态;他属于另一种类型,一个憨直的纨绔子弟,特色就在于那种善意的粗鲁。他在社交界成心作得肆无忌惮,因为他了解女士们特别欣赏他那种喧嚣的没有遮拦的谈吐和豪放不羁的作风,认为他与常人不同。有一次在布登勃洛克家的宴会上,一道菜很久不上来,客人们等得发闷,主妇也很局促不安,这时他用他那震耳欲聋的嗓门大吼了一声,让全桌人都听到:“我的肚子等得要发牢骚了,参议夫人!”
  这时候他也是利用他那粗大的轰隆隆的大嗓门在讲一些颇有问题的笑话,他时不时添上几句北德的方言当佐料……摩仑多尔夫议员夫人笑得直不起腰来,不住地喊:“老天呀,您不要再说下去了,参议先生!”
  冬妮·布登勃洛克受到哈根施特罗姆一家可以称得上是冷淡的接待,却受到其他的人热烈欢迎。甚至弗利采参议也匆匆忙忙地从浴亭的台阶上迎下来,因为他一心打算,至少明年布登勃洛克一家人能帮忙使浴场热闹起来。

  “您的仆人,小姐,”多尔曼参议有意把字音说得准确,他知道布登勃洛克小姐对他的作风不太喜欢。
  “布登勃洛克小姐!”
  “您怎么到这儿来了?”
  “这有多么好啊!”
  “您几时到的?”
  “看,您打扮得多么迷人啊!”
  “您现在住在哪儿?”
  “住在总港领施瓦尔茨考甫家?”
  “住在领港的家里?”
  “想得真妙!”
  “多么出乎意料的办法!”
  “您是住在城里吗?”海滨旅馆的经营人弗利采参议,又重问了一句,他一点不想让人了解他的懊丧……“您也赏光参加下一次舞会好吗?”他的妻子问道……“噢,你在特拉夫门德住不了多长时间吧?”另外一位太太替她回答了。
  “您不觉得布登勃洛克一家都难以和人沟通吗,亲爱的?”哈根施特罗姆太太小声地对摩仑多尔夫议员夫人说……“您今天还没有下水吧?”有人问道。“年轻的姑娘们,今天有谁还没有被水淋湿呢?小玛利、玉尔新、小路易丝三个人吗?安冬妮小姐,您的朋友们义不容辞会陪伴您的……”
  几个年轻的姑娘从一伙人里走出来,打算跟冬妮一起去洗浴,少不得彼得·多尔曼自告奋勇要陪着少女们走过海滩去。
  “呀!当初咱们一起上学的情形您还记得吗?”冬妮问玉尔新·哈根施特罗姆说。
  “记……记得!您时不时就爱发脾气,”玉尔新满脸陪笑的说。
  海滩上有一条很窄的路通向浴场,是木板铺的,他们于是沿着这条路走了过去;当他们路经莫尔顿·施瓦尔茨考甫拿着一本书坐在那里的那堆岩石的时候,冬妮离得远远地匆匆地向他点了几次头。不知是谁问道:“你在和谁打招呼呀,冬妮?”
  “噢,就是那位小施瓦尔茨考甫先生,”冬妮回答说,“他陪着我下来的……”
  “他就是总领港的儿子吗?”玉尔新·哈根施特罗姆问道,用她的一对漆黑的眼睛紧紧盯着他。莫尔顿在那一边也正带着些悒郁的神情打量着这一群衣着华贵的人。冬妮大声的说:“真可惜,像奥古斯特·摩仑多尔夫这些人也不在这儿……海滨的平常日子一定怪闷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神秘的奎恩先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新年前夜。罗伊斯顿招待会上的大人们都聚集在大厅里。萨特思韦特先生很高兴,年轻人都去睡觉了。他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他认为他们乏味,不成熟,直白。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越来越喜欢微妙的东西。萨特思韦特先生六十二岁了——是个稍有点驼背的干瘪老头。一张奇怪的孩子似的脸,总是一副盯着人的样子。他对别人的生活有着过分强烈的兴趣。 [点击阅读]
神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中叶,在我们这个奇怪的世界上,有一类人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们大都快上了年纪,被大家称为“科学家”,这个称呼颇力恰当,可是他们自己却非常下喜欢。他们对于这个称呼是如此之厌恶,以致在他们那份叫作《大自然)的有代表性的报纸里一直谨慎地避开它,好像所有的坏字眼都源出于它似的。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3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老铁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杰斐逊城是密苏里州的州府,同时也是柯洛县的县府,它位于密苏里河右岸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丘地带,从这里可以俯视到下面奔腾不息的密苏里河和河上热闹繁忙的景象。杰斐逊城的居民那时候比现在少多了,尽管如此,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由于地区法院定期在这里举行会议,这赋予它一个重要的地位。这里有好几家大饭店,这些饭店价格昂贵,住宿条件还过得去,提供的膳食也还可口。 [点击阅读]
蝇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一个金发男孩从最后几英尺的岩壁上滑溜下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找条道儿奔向环礁湖。尽管他已脱掉校服式的毛线衫,这会儿提在手里任其飘摇,灰色的衬衫却仍然粘在身上,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前额。在他周围,一条狭长的断层岩直插林莽深处,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之中。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
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眼前是突兀林立的岩石群。多摩河上游的这片布满岩石的区域,地势险峻,令垂钓者望而却步。几年前,曾发现一女子被人推下悬崖赤裸裸地嵌陷在岩石缝中。岩石区怪石嶙峋、地势凶险,当初,调查现场的警官也是费尽周折才踏进这片岩石区域的。一个少女划破清澈的溪流浮出水面。十四五岁的样子,赤身倮体,一丝不挂。望着眼前的情景,垂钓者的两颊不由得痉挛起来。直到方才为止,在不断敲打、吞噬着岩石的激流中还不曾出现过任何物体。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