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三部 第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没过几天,冬妮正从外面回来,她走到孟街和布来登街的拐角处忽然碰见了格仑利希先生。“我再去府上没有看到您,小姐,我真是难过!”他说。“我冒昧地去府上看望您的母亲,知道您不在家,真让人十分遗憾……我多么高兴啊!在这又遇到了您!”
  格仑利希同她说话,布登勃洛克小姐没法不站住;可是她那半闭着的、忽然变得有些幽暗的眼睛却始终停留在格仑利希胸部左右。一丝嘲讽的、残忍无情的笑容在她的嘴角浮现着,当一个年轻姑娘端详一个她决定拒绝不睬的人常常都是这样的……她的嘴唇动了动……她该如何回复他呢?咳,一定得找一句话能把这位本迪可思·格仑利希一下子赶走,永远清除掉……然而一定得是一句辛辣、巧妙、非常有分量的话,一方面尖锐地刺伤了他,一方面要让他敬服……“可惜的是,我认为这种高兴不是双方面的!”她说,目光一直盯着格仑利希先生的胸部;当她把这支毒箭射向格仑利希先生之后,深为自己这句刻薄话洋洋得意。她把头向后一扬,一张面孔不禁涨得通红,把格仑利希一个人扔在那里,就急匆匆走回家去了。到了家她才知道,家里的人已经约好格仑利希先生下星期日来家里吃烤牛肉。
  那天格仑利希先生还是来了。他穿着一件式样并不太新颖然而却剪裁得十分合体的上窄下宽的礼服,这件衣服给他添了一派稳重庄严的气魄,……他满面春风,自始至终陪着笑脸,稀疏的头发被梳理得一丝不乱,鬓须涂着香水,烫着波纹。他吃蛤蜊肉,吃菜汤,吃炒鲽鱼,吃花甘兰的煎牛肉和配奶油土豆,吃樱桃酒熏的布丁,吃夹罗克福尔甘酪的黑面包,他不论吃什么菜都要寻找一句不同的赞美词,并且能饶有风趣地说出来。譬如说吧,他举起盛甜食的勺子来,眼睛望着壁毯上的一个人形,独自大声说:“上帝宽恕我吧,我无法拒绝;我已经吃了一大块了,可是这个布丁实在太馋人了,我一定要求我们大方的女主人再给我一块!”接着他向参议夫人扮了个可笑的滑稽相。
  他和参议谈商业和政治,他的论据既严肃又老练,他和参议夫人谈戏剧,谈社交和化妆;他对汤姆、克利斯蒂安和那个可怜的克罗蒂尔德、甚至对小克拉拉和永格曼小姐都有几句恭维话……冬妮从头至尾保持着沉默,他呢,也没有胆量敢再接近她,只是时不时地侧头望着她,脸上流露着一副既痛苦又含情脉脉的神色。
  这一天晚上格仑利希先生告辞后,更加深了他第一次拜访时留给人们的印象。“一位具有良好教养的先生,”参议夫人夸奖说。“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虔诚的教徒,”参议称赞道。克利斯蒂安这次模仿他的言语行动模仿得更像了。唯独冬妮眉头深锁地向大家道了“晚安”,因为她模糊地认识到,这决不是最后一次她和这位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讨得她父亲欢心的人见面。不出冬妮的预料,一天下午她拜访了几位女友回家以后,果然发现格仑利希先生心安理得坐在风景厅里,他正在给参议夫人朗读瓦尔特·司各特的《威佛利》小说。他的发音十分完美,因为据他说,由于业务的表达,他也有必要常常到英国去。冬妮坐在稍远的地方,手里拿着另外一本书,格仑利希先生对冬妮小姐低声下气地问道:“我读的这本书是不是有点儿合您的口胃,小姐?”她听了把头一扬,很尖酸刻薄地回答了一句话。这句话大概是:“不合口胃到了极点。”

  这句话并没有使他难堪,他又开始谈起他那过早逝世的双亲了,告诉大家说,他的父亲是一位笃信宗教的传教士,是一位牧师,同时也非常通达世俗人情……这以后,格仑利希先生回汉堡去了,他来辞行的时候冬妮正巧没有在家。“伊达!”冬妮对永格曼小姐说,她有什么知心话都说给永格曼听。“他可算走了!”可是伊达·永格曼却回答说:“孩子,还没结束呢,你就等着瞧吧……”
  一个星期以后在早餐室里上演了这么一幕戏……冬妮九点钟从楼上下来,发现她父亲依旧坐在咖啡桌前,留在母亲身旁,冬妮稍微有一点吃惊。她让父母吻过了自己的前额后就生气勃勃地坐在位子上。胃口非常好的她拿过糖、奶油和绿色的香草牛酪来。因为刚起床她的眼睛还有一些红肿。
  “爸爸,我还来得及看到你,多么好啊!”她一边说一边用餐巾垫着拿起热鸡蛋来,麻利地用调羹打开。
  “我正等着今天睡懒觉的人呢。参议说。他吸着一支雪茄,不断用一张卷着的报纸轻轻敲打着桌子,参议夫人这时已用缓慢而娴雅的动作吃过她的一份早餐,将身体靠在沙发背上。
  “在厨房盖尔达已经忙碌上了,”参议语意深长地说,“如果我不是跟你母亲谈一桩有关你的正事的话,我也早应该去公司了。”
  冬妮又吃惊又好奇地先看了看父亲,又望了望母亲,她嘴里正含了一口奶油面包。
  “孩子,你先吃早点吧,”参议夫人说,冬妮却不由得把刀子放下来,喊道:“先告诉我,是什么事,爸爸!”然而参议却仍然玩弄着报纸,不紧不慢地说:“你先吃吧。”
  冬妮这时已经没有什么食欲了,她一面默默地喝咖啡,就着鸡蛋和绿奶酪嚼面包,一面暗自猜测会是什么事情。她脸上的一股朝气已经不见了,面色显得有些苍白。连人家递给她蜂蜜她也谢绝了,没过多久就轻声说,她已经吃完了……“亲爱的冬妮,”参议又沉默了一刻,才开腔说,“这个问题就在这个信封里。”他这时不用报纸,而改用一个淡蓝色的大信封敲着桌子,“开门见山地说吧:本迪可思·格仑利希先生我们都一致认为是一位既诚实又可亲的人,他最近写给我一封信,信里面说,在他停留在此地的一段日子,对我们的冬妮非常倾慕,他正式提出向你求婚的要求,我们的好孩子对这件事是什么想法呢?”
  冬妮低垂着头,身子向后仰靠着,右手把餐巾上的一只银圈慢慢地转来转去。突然之间,她把眼睛抬起来,那双眼睛含着一汪泪水,变得阴暗起来。她声音嘶哑地说:“这个人干嘛要我……?

  我又没惹他!”她哭出声来。
  参议看了他的妻子一眼,不安地望着眼前的空盘子。
  “我说,亲爱的冬妮,”参议夫人温和地对她说,“为什么这么激动呢!你可以放心,没有父母不为儿女的幸福打算,不是吗?我们不会劝你拒绝别人提供给你的一个机会的。我知道,直到现在你对格仑利希先生还没有特别的感情,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日子多了感情就会有了……像你这么年轻的小东西是不会明白你究竟喜欢什么人的……和你的感情一样,你的理智只是一片模糊……你应该多留一些时间给你的感情,还应该让你的头脑打开,听取那些为我们的幸福操心打算的人,听取那些有经验阅历的人对你的帮助……”
  “这个人我一点不了解……”冬妮委委屈屈地说,一面用那麻纱布的小餐巾擦眼睛,没有理会餐巾上还沾着鸡蛋污迹。“我就知道他留着黄腾腾的连鬓胡子,买卖做得很得意……”她那上嘴唇因为啜泣而抽搐着,神情特别招人怜惜。
  参议一阵心软,挪到她跟前,微笑着抚摸她的头发。
  “我的女儿,”他说,“你还要知道他什么呢?你还是一个孩子,你知道,就算他在这里不是住四个星期,而是住一年,你也不会更好的了解他……你是个小姑娘,你用自己的眼睛还看不透这个世界,想要得到幸福,你必须信赖那些关心你幸福的人……”
  “我不懂……我不懂……”冬妮心酸地呜咽着,她像个小猫似的紧紧地用头偎贴着参议抚摸她的手。“他到咱们家来……对每个人说几句好听的话……接着就走了……接着写信来,说他要跟我……我不懂……他为什么这样想……我从那儿惹着他啦?!……”
  参议又笑了。“为什么又说这种话呢?冬妮,这句话只表示你的幼稚无知。我的冬妮千万不要想,我这是强迫你、折磨你……所有的事都可以平心静气地衡量一下,而且一定要平心静气地考虑好,因为这是一件关系到自己终身幸福的大事。我也预备先这样回格仑利希先生一封信,既不答应他,也不回绝他……需要考虑的事情还不少呢……喏,怎么样?就这样办吧!现在爸爸要去公司了……再见,贝西……”
  “再见,亲爱的。”
  “冬妮,你还是吃一点蜂蜜吧,”等到屋子里只剩下她和她女儿两个人的时候,参议夫人说,冬妮却仍然一动不动地低着头坐在她的座位上。“饭总要吃饱了……”
  渐渐的,冬妮的眼泪干了。她的脑子里热烘烘的,挤满了杂七杂八的思想……天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她固然早就知道,她有一天肯定会做一个商人的妻子,和一个人缔结一门美满有利的姻缘,而且这个人必须配得上自己家的门第、财产、容貌……然而现在却破天荒的第一遭突然真有一个人诚心实意的人要和她结婚!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应付呢”对于她,对于参议员的女儿……冬妮·布登勃洛克说来,现在突然被卷进那些她只是在书本上见过的沉重可怕的语汇时,像什么“允诺”啊,“求婚”啊,“终身大事”啊……上帝啊!突然间一种完全不同的处境出现在眼前!

  “妈妈,”她说,“你也劝我,劝我……同意吗?”她迟疑了一会儿才说出“同意”这个字来,因为她觉得这个字听来那么夸张、不顺口,可是最后她还是说出来,她有生第一次郑重其事地说出这样两个字。对于刚才那种心慌意乱的感觉,她感到有些难为情,她已经不像刚听到时那样,认为和格仑利希结婚是一件荒唐透顶的事了,恰恰相反地,她目前地位的重要性开始在她心里产生出得意的感觉来。
  参议夫人对女儿说:“劝你结婚吗?爸爸是这样劝你了吗?他只是没有劝你回绝罢了。不论是他或是我,要是劝你回绝,都是不负责任。这次人家提的亲事真算得上是一门美满的婚姻。我亲爱的冬妮……你能够舒舒适适地住在汉堡,享受一种又富足又没有忧虑的生活……”
  冬妮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在她眼前忽然闪出一种幻影,身穿绫缎的侍仆们,好像在外祖父的客厅里所见到的那样……当格仑利希太太早晨喝巧克力茶吗?这句话是无论如何也问不出口来的。
  “像你父亲说的那样:你还有时间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参议夫人接着往下说。“但是我们一定要让你明白,这种能使你获得幸福的机会并不是每天都能得到的,而且这门亲事正是你的责任和你的命运预先给你安排妥当的。一点儿也不错,我一定要对你讲清楚,我的孩子。今天摆在你面前的这条路是你命中注定的,你自己也知道……”
  “是的,”冬妮沉思地说,“当然。”她非常清楚她对家庭、对公司担负的责任,而且她很以肩负这种责任而自豪。她,安冬妮·布登勃洛克……在她面前,搬运夫马蒂逊要摘下粗旧的礼帽深深地鞠躬的安冬妮·布登勃洛克,像个小公主一样在城里游来荡去的安冬妮·布登勃洛克……对自己家族的历史一清二楚。她知道她家的远祖,住在罗斯托克的成衣匠家境就非常富裕,多少年来,他家一直在走上坡路,一天比一天兴盛。她有职责为自己门楣和“约翰·布登勃洛克”公司更加兴旺发达尽她的一份力量……用婚姻的纽带将自己的家与另一个高贵富有的家庭连结起来……汤姆在办公室里工作不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吗?……不错,这门亲事正是再适合不过的;只是格仑利希先生一定要撇开……她的面前又浮起这个人的影子,他那金黄色的鬓须,绯红的、喜笑颜开的面孔,鼻翅上的肉疣,他那细碎的步子,她似乎摸到了他的羊毛的衣衫,听到他讨人欢心的娘娘腔……“我明白,”参议夫人说,“如果我们能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就会想得通……也许我们还能把事情决定下来。”
  “啊,决不!”冬妮喊道,她突然又迸发出一股怒气。“跟格仑利希先生结婚,这件事实在太荒唐了!我一向只是用尖酸的话刻薄他……我无法了解,他怎么会忍受得住我!他多少应该像一点男子汉吧……”
  说完,她就开始往一块黑面包上抹起蜂蜜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父与子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空中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9月的太阳烤得布尔歇机场发烫。乘客们穿过地下通道,登上飞往克罗伊登的“普罗米修斯”号航班,飞机再过几分钟就要起飞了。简-格雷落在了后面,她匆忙在16号座位上坐定。一些乘客已经通过中门旁的洗手间和餐厅,来到前舱。过道对面,一位女士的尖嗓音压过了其他乘客的谈话声。简微微撅了撅嘴,她太熟悉这声音了。“天啊,真了不起。……你说什么?……哦,对……不,是派尼特。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