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伯特伦旅馆之谜 - 第二十六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总警督把卡农·彭尼神父送到出租车上,让他继续赶路去大英博物馆,而让马普尔安坐在大厅里。让她在那儿等上十分钟左右她会不会介意?马普尔小姐并没介意。她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坐在那儿,看看四周,并进行思考。
  伯特伦旅馆。这么多的记忆……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她想起了一句法语短语:Pluscachange,pluscestlamemechose(法语.意为:变的越多,不变的越多。——译注。)她把词序颠倒过来。Pluscestlamemechose,pluscachange。怎么说都正确,她心里想。
  她觉得悲哀——为伯特伦旅馆,也为她自己。她不知道总警督戴维下一步要她干什么。她从他身上感觉到一股就要有成果的兴奋。他的计划终于就要实现了。这是总警督戴维的“盟军登陆日”。
  伯特伦的生活跟往常一样进行着。不,马普尔小姐发现,跟往常不一样。是有不同,但她还拿不准不同之处在哪,也许是因为不安?
  “准备好了吗?”他和蔼地问道。
  “你现在要带我去哪?”
  “我们去拜访塞奇威克夫人。”
  “她住在这儿?”
  “对。与她女儿一起。”
  马普尔小姐站起身。她向四周扫了一眼,喃喃地说道:“可怜的伯特伦。”
  “您是什么意思——可怜的伯特伦?”
  “我想,我是什么意思你心里很清楚。”
  “嗯,从您的角度去看,也许我知道。”
  “不得不摧毁一件艺术作品总是让人伤心的事情。”
  “您把这地方称作艺术作品?”
  “当然。你也是这样认为的。”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老爹”承认说。
  “就像是,如果边缘地带的地面接骨木长得太疯,你对它毫无办法——除了将它们都连根拔起。”
  “我对花园了解不多。但要是把这比喻改成干腐病,那我同意。”
  他们乘电梯上楼,经过一条过道,来到角落里塞奇威克夫人和她女儿住的一个套间。
  总警督戴维敲敲门,有人说“进来”,于是他走进去,马普尔小姐跟在后面。
  贝斯,塞奇威克坐在靠窗的一把高背椅上,膝上放着本书,但她却没看。
  “又是你,总警督戴维。”她的视线经过他扫向马普尔小姐,看上去有点吃惊。
  “这是马普尔小姐,”总警督戴维介绍说,“马普尔小姐——塞奇威克夫人。”
  “我以前见过你,”贝斯·塞奇威克说,“有一天你和塞利纳·哈茨在一起,对吗?请坐,”她接着说,然后她又转向总警督戴维,“你有关于向埃尔韦拉开枪的人的消息吗?”
  “没有你所称作的‘消息’。”
  “我觉得你们不可能会有。在那样的大雾里,捕食的野兽出来四处逡巡,寻找独身行走的妇女。”
  “有一定的道理,”“老爹”说,“你女儿怎么样?”
  “哦,埃韦尔拉已恢复正常了。”
  “她在这儿与你呆在一起吗?”
  “是的。我给勒斯科姆上校——她的监护人——打了电话。他很高兴我愿意负责。”她突然大笑一声,“可爱的老家伙。他一直想促成一幕母女团圆。”
  “他的目的可能达到了。”“老爹”说。

  “哦,不,他没有。只是目前,是的,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她扭头望着窗外,变了腔调说:“听说你们逮捕了我的一个朋友——拉迪斯拉斯·马利诺斯基。以什么罪名?”
  “不是逮捕,”总警督戴维纠正她的话,“他只是在协助我们进行调查。”
  “我已经派我的律师去照看他了。”
  “非常明智,”“老爹”赞许地说,“任何人,与警察有了点小麻烦时,找一个律师是很明智的做法。否则他们可能轻易说些不恰当的东西。”
  “甚至完全无辜?”
  “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更加必要了。”“老爹”说。
  “你真是愤世嫉俗,不是吗?你们向他都提了些什么问题?我可以问问吗?或者不可以?”
  “一方面我们想确切地知道他在迈克尔·戈尔曼死的那天晚上的行动。”
  贝斯·塞奇威克猛然在椅子上挺直了身子。
  “你们竟荒谬地认为是拉迪斯拉斯向埃尔韦拉开的枪吗?他们甚至彼此互不相识。”
  “可能是他干的。他的车子就在拐角附近。”
  “胡说八道。”塞奇威克夫人粗鲁地说。
  “那天晚上的枪击事件让你有多大的不安,塞奇威克夫人?”
  她看上去微微有些吃惊。
  “我的女儿死里逃生,我当然感到不安。你认为怎样?”
  “我不是那意思。我的意思是,迈克尔·戈尔曼的死让你有多大的不安?”
  “我为此感到非常难过。他是个勇士。”
  “你认识他,是吗?”
  “当然。他在这儿工作。”
  “可是,你对他的了解不只这些,对吗?”
  “你是什么意思?”
  “得了,塞奇威克夫人,他是你丈夫,不是吗?”
  有一阵子她没作答,但也没表现出任何烦乱和惊讶的迹象。
  “你知道的很多,不是吗,总警督先生?”她叹口气靠到椅背上,“我已经有——让我想想——很多很多年没有见过他了。二十年——不只二十年。可是,有一天我往窗外一看,突然间认出了米基。”
  “他认出你来了吗?”
  “很奇怪的是我们都认出对方来了。”贝斯·塞奇威克说,“我们在一起只呆过一周左右的时间,然后我的家人就找到了我,给米基一笔钱让他走开,然后带着耻辱将我领回家。”
  她叹口气。
  “我跟他一起私奔的时候还非常年轻。我知道的很少,只是个满脑袋装着浪漫念头的傻姑娘。在我心目中他是个英雄,那是因为他骑马的样子。他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他英俊,开朗,还有爱尔兰人特有的能说会道!我真的认为是我跟着他一起私奔的!我怀疑他自己会不会也这样想过!可是我染骛不驯,顽固任性,而且发疯似地痴恋着!”她摇摇头。“没持续多久……最初的二十四个小时就足以让我们幻想破灭。他酗酒,为人粗鲁而残忍。我的家人出现将我带回去的时候,我非常感激。我永远都不想再见到他或听到他的消息。”
  “你的家人知不知道你与他结婚?”
  “不知道。”
  “你没告诉他们吗?”
  “我并不认为我结婚了。”
  “为什么?”
  “我们是在巴利高兰结婚的,但是当我的家人去的时候,米基找到我,告诉我那场婚礼是假的。他说是他和他的朋友们一起编造的。到那时候,我觉得他做出那样的事情是很自然的。他是想得到给他的那笔钱,还是害怕在我不到法定年龄就跟我结婚而触犯法律,我不得而知。不管怎样,我一刻也没怀疑他说的话的真实性——那时候没有。”

  “后来呢?”
  她好像陷入沉思之中。“直到——哦,很多年以后,当我对生活、对法律上的事有了更多一点的认识之后,我突然想到很可能我已经和米基·戈尔曼结婚了!”
  “那么,当你嫁给科尼斯顿爵土的时候,你实际上犯了重婚罪。”
  “还有,当我嫁给约翰尼·塞奇威克,又嫁给我的美国丈夫雷奇韦·贝克尔的时候。”她看着总警督戴维,像是真觉得好笑般地大笑起来。
  “这么多的重婚罪,”她说,“看来真是太荒唐了。”
  “你从来没想过离婚吗?”
  她耸耸肩。“看起来像个愚蠢的梦。为什么要算陈年老账呢?当然,我和约翰尼说起过。”说到他的名字时,她的声音变得柔和起来。
  “他是怎么说的?”
  “他不在乎。约翰尼和我都不是太守法的人。”
  “重婚罪是要受一定惩罚的,塞奇威克夫人。”
  她看着他笑了。
  “谁会去担心多年前发生在爱尔兰的事情呢?那件事已经结束了,解决了。米基已经拿了他的钱滚蛋了。哦,你难道不明白?那只是件小事,一件我想忘却的事情。我把那些事情,那些生活中一点都不重要的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放置一边不管。”
  “然后,”“老爹”以一种平静的声音说,“十一月的某一天,迈克尔·戈尔曼又出现了并向你勒索?”
  “胡说!谁说他向我勒索的?”
  慢慢地,“老爹”的目光移到椅子上静静地坐得笔直的老夫人身上。
  “是你。”贝斯·塞奇威克瞪着马普尔小姐,“你怎么可能知道的?”
  她的声音与其说是责备,不如说是好奇。
  “这家旅馆里的椅子靠背都很高,”马普尔小姐说,“它们非常舒适,我正坐在书房的火炉前,想上午出门之前先休息一下。你进来写信,我想你没意识到屋子里还有别人。于是——我听到了你与这个叫做戈尔曼的人之间的谈话。”
  “你听了?”
  “那是自然,”马普尔小姐说,“为什么不呢?那是公用房间。当你推开窗叫外面那人的时候,我不知道会是一次私下谈话。”
  贝斯盯着她看了一会儿,然后缓缓点了点头。
  “很有可能。”她说,“对,我明白了。但即使如此,你误解了你听到的话。米基没有敲诈我。他可能想到了这个——但在他能试一试之前我就把他吓跑了!”她的嘴唇又翘了起来,露出舒心的微笑,使她的脸显得那样地迷人。“我把他给吓跑了。”
  “对,”马普尔小姐同意道,“我想你很可能做到了。你威胁说要开枪打死他,你处理得——要是你对我这样说不觉得无礼的话——的确相当不错。”
  贝斯·塞奇威克扬起眉毛,觉得有点意思。
  “可是我并不是惟一听你们说话的人。”马普尔小姐接着说。

  “我的老天!整个旅馆的人都在听着吗?”
  “另一张椅子上也坐有人。”
  “谁?”
  马普尔小姐闭上嘴唇。她看看总警督戴维,几乎是带着乞求的眼神。“如果这必须做的话,你去做吧,”这眼神说,“我可做不到……”
  “你女儿坐在另一张椅子上。”总警督戴维说。
  “哦,不!”贝斯·塞奇威克猛然喊道,“哦不,不是埃尔韦拉。我明白了——对,我明白了。她肯定认为——”
  “她非常认真地思考了她偶然听到的话,以致于去爱尔兰寻找事情的真相。那不难发现。”
  贝斯·塞奇威克再次柔声说道:“哦,不……”然后说,“可怜的孩子……即使是现在,她也从未问过我一件事。她把一切都埋在心底,在内心藏得严严实实的。只要她告诉我,我会向她解释一切的——让她知道这都是无关紧要的。”
  “在那方面她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总警督戴维说,“要知道,有趣的是,”他以一种追忆的漫谈式的方式——像一位老农谈论着他的牲畜和土地——继续说道,“经过多年的反复验证,我学会了不相信简单的模式。简单模式往往太好了而难以是真实的。那天晚上的谋杀模式就像那样。姑娘说有人向她开枪打偏了,门卫跑过去救她,被第二颗子弹击中。那可能是够真实的,那可能是姑娘所看到的情况。但实际上在这表象的背后,事情可能很不一样。”
  “你刚才非常强烈地说,塞奇威克夫人,拉迪斯拉斯。马利诺斯基没有理由企图害你女儿的性命。嗯,我同意你的看法。我想是没有。他是那种可能与女人吵着架,拔出刀来就往她身上捅的年轻人。但我认为他不会躲在一个地方,残忍地等待时机向她开枪。可是,假如他想杀害的是另外的什么人。尖叫声和枪声——实际发生的是迈克尔·戈尔曼死了。假如那恰恰是有意要发生的,马利诺斯基安排得非常周到。他选择一个有雾的夜晚,躲在那个地方,等待着,直到你女儿从大街上走过来。他知道她会来的,因为他已经设法这样安排了。他开了一枪。这一枪并不是冲着姑娘的。他小心地不让子弹接近她,但她认为肯定是朝着她开枪的。她尖叫起来。旅馆的门卫听到枪声和尖叫声,冲到大街上,然后马利诺斯基开枪打死了他要打死的人——迈克尔·戈尔曼。”
  “我一个字也不相信!拉迪斯拉斯究竟为什么要打死米基·戈尔曼呢?”
  “也许是因为一桩敲诈勒索的小事。”“老爹”说。
  “你是说米基向拉迪斯拉斯敲诈?凭什么?”
  “也许,”“老爹”说,“和发生在伯特伦旅馆的事情有关。迈克尔·戈尔曼对此可能了解颇多。”
  “怕特伦旅馆发生的事情?你是什么意思?”
  “那是个不错的买卖,”“老爹”说,“精心地策划,漂亮地执行。但纸终究包不住火。马普尔小姐以前在这儿的时候问我,这地方有什么问题。那么,我现在就回答这个提问。伯特伦旅馆实际上是多年来为人所知的最优秀、最大的犯罪集团之一的总部。”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大师与玛格丽特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暮春的莫斯科。这一天,太阳已经平西,却还热得出奇。此时,牧首①湖畔出现了两个男人。身材矮小的那个穿一身浅灰色夏季西装,膘肥体壮,光着秃头,手里郑重其事地托着顶相当昂贵的礼帽,脸刮得精光,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得出奇的角质黑框眼镜。另一个很年轻,宽肩膀,棕黄头发乱蓬蓬的,脑后歪戴一顶方格鸭舌帽,上身着方格布料翻领牛仔衫,下身是条皱巴巴的自西眼裤,脚上穿一双黑色平底鞋。 [点击阅读]
无人生还
作者:佚名
章节:71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沃格雷夫法官先生新近离任退休,现在正在头等车厢的吸烟室里,倚角而坐,一边喷着雪茄烟,一边兴致勃勃地读着《泰晤士报》上的政治新闻。沃格雷夫放下报纸,眺望窗外。列车奔驰在西南沿海的萨默塞特原野上。他看了看表,还有两小时路程。 [点击阅读]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前言:物欲世界的异化困惑与追求历来体现在青年人身上.以村上春树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文学新锐,从城市生活这个独特视角,探讨当代青年心灵奥秘的"都市文学",便是这种困惑与追求的产物。村上春树是"都市文学"的中流砥柱.他的《寻羊冒险记》(1982)中的人物,一律无名无姓,个个慵懒、孤独、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为喧嚣尘世的附属品, [点击阅读]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1Q84 BOOK1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nbs;A.今年年初,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风头正健的村上春树,前不久在中国出版了新书《东京奇谭集》。 [点击阅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3
摘要: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 [点击阅读]
大侦探十二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3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的住所基本上是现代化装饰,闪亮着克罗米光泽。几把安乐椅尽管铺着舒服的垫子,外形轮廓却是方方正正的,很不协调。赫尔克里·波洛坐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干净利落地坐在椅子正中间。对面一张椅子上坐着万灵学院院士伯顿博士,他正在有滋有味地呷着波洛敬的一杯“穆顿·罗德希尔德”牌葡萄酒。伯顿博士可没有什么干净可言。他胖胖的身材,邋里邋遢。乱蓬蓬的白发下面那张红润而慈祥的脸微笑着。 [点击阅读]
嫌疑人x的献身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离开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相当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迈步走出。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脚踏车停车场。那里放着几辆车,但是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脚踏车。往南大约走个二十公尺,就来到大马路,是新大桥路。往左,也就是往东走的话就是朝江户川区的线路,往西走则会到日本桥。日本桥前是隅田川,架在河上的桥就是新大桥。要去石神的上班地点,这样一直往南走就是最短的路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