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伯特伦旅馆之谜 - 第十九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霍夫曼先生是个身材魁梧长相刻板的人。他看上去就像是用木头——很可能是柚木——雕刻出来的。
  他的脸上毫无表情,以致于让人猜测:这样的人能进行思维——能有感情吗?好像是不可能的。
  他的举止高度合乎礼节。
  他站起身,弯弯腰,然后伸出一只楔子样的手。
  “总警督戴维?我有幸认识您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您可能都不记得了……”
  “哦,我当然记得,霍夫曼先生。亚伦堡钻石案。你是法庭的证人——非常出色的证人,请允许我这样说。辩护律师根本不能动摇您。”
  “我是不容易动摇的。”霍夫曼先生沉着脸说。
  他看起来不是个会被轻易动摇的人。
  “我能为您效劳吗?”他接着说道,“我希望没什么麻烦——我总是想和警察密切合作。对你们这些出色的警察我深感钦佩。”
  “噢!没什么麻烦。我们只是想证实一点信息。”
  “我将非常高兴地尽我所能为您提供帮助。正如我所说的,我对你们伦敦警察机构非常欣赏。你们有这么一群了不起的人,如此满怀忠诚,如此正直,如此公正。”
  “您让我感到惭愧。”“老爹”说。
  “我听您的吩咐。您想知道的是什么?”
  “我只打算请您提供一点关于伯特伦旅馆的信息。”
  霍夫曼先生的脸色没有变化。可能有一会儿他的整个态度比刚才变得更加刻板了——但也就那么一小会儿。
  “伯特伦旅馆?”他说。声音里透着不解,有些迷惑。好像他从未听说过伯特伦旅馆或者记不清他是否知道伯特伦旅馆。
  “您与它有点联系,是吗,霍夫曼先生?”
  霍夫曼先生的肩膀动了动。
  “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他说,“不能把它们都记住。许多生意事务——很多,这使我非常繁忙。”
  “你在很多方面都插有一手,我知道这点。”
  “是的,”霍夫曼先生僵硬地笑笑,“我的摊子铺得很大,您是这样认为的吗?所以您认为我和这——伯特伦旅馆有联系?”
  “我不该说有联系。实际上,您拥有它,是吗?”“老爹”和气地说。
  这一次,霍夭曼先生真正地呆住了。
  “这是谁告诉您的,能告诉我吗?”他轻声说。
  “这么说,这是真的,对吗?”总警督戴维高兴地说,“我可以说那真是个不错的地方。说真的,您肯定为它而感到自豪。”
  “哦,是的,”霍夫曼说,“一开始……我都想不大起来……您要知道——”他反感地笑了笑,“——我在伦敦拥有许许多多的房地产。是种不错的投资——房地产。如果有什么进入市场,只要我觉得位置不错而且有机会以便宜的价格买下来,我就投资。”

  “伯特伦旅馆那时便宜吗?”
  “作为一个经营公司,它那时在走下坡路。”霍夫曼先生摇着头说。
  “嗯,它现在又兴旺起来了,”“老爹”说,“就在几天前我还去过那里。我深深地为那儿的气氛所打动。有教养的旧式顾客,舒适的旧式房屋,四周环境幽雅,看上去朴素大方实际却富丽豪华。”
  “就个人而言,我对它了解甚少,”霍夫曼先生解释说,“它只是我的投资之一——但我相信它经营得不错。”
  “是的,您好像有一个一流的伙计在经营它。他叫什么名字来着?汉弗莱斯?对,汉弗莱斯。”
  “非常出色,”霍夫曼先生说,“我让他掌管一切。我只是每年看一下资产负债表以保证一切运行良好。”
  “那地方住的都是有头衔的人物,”“老爹”说,“和富有的美国游客。”他摇摇头,好像还在回忆,“绝好的组合。”
  “您说您几天前去过那里?”霍夫曼先生问道,“我希望不是——不是公事?”
  “没什么太大的事情。只是想解开一个谜。”
  “一个谜?在伯特伦旅馆里?”
  “似乎是这样的。牧师失踪案,您可以这样称呼它。”
  “笑话吧,”霍夫曼先生说,“那是你们的歇洛克·福尔摩斯术语。”
  “这位牧师一天傍晚走出那个地方就再也没人见到他。”
  “真是太奇特了,”霍夫曼先生说,“但这样的事情的确发生过。我记得很多很多年以前的一个特大轰动性新闻:一位上校——让我想想他的名字——我想是弗格林上校,玛丽女工的侍从,一天晚上从他的俱乐部里走出后也是再也没人见过他。”
  “当然,”“老爹”叹了口气说,“许多这样的失踪都是自愿的。”
  “关于这点您知道得比我多,亲爱的总警督先生。”霍夫曼先生说。他补充道:“我希望在伯特伦旅馆他们给了您任何可能的帮助。”
  “他们对我真是再好不过了,”“老爹”让他放心,“那个戈林奇小姐,她在您身边干了一段时间,我想是这样的吧?”
  “可能。我对它真是不大了解。您知道,我个人对它不感兴趣。实际上——”他和解地笑笑,“您甚至知道它属于我这令我吃惊。”

  这并不算提问,但他的眼里再次露出不安。“老爹”注意到了但没有表现出来。
  “遍布城里的那些纵横交错的分支就像一张巨大的拼图游戏,”他说,“要是处理那些事,我会觉得头疼的。我推测一家公司——五月花股权信托公司或相似的名字——是注册所有者,它们又为另外一个公司所有,等等,等等。归根到底,事实是它属于您。就这么简单。我说得对,不是吗?”
  “我和我的董事伙伴们是——恕我冒昧——是您以为的幕后操纵者,是的。”霍夫曼先生很不情愿地承认道。
  “您的伙伴董事们,他们是谁?您自己和,我想,您的一个兄弟?”
  “我弟弟威廉在这宗投资上跟我有联系。您应该认识到伯特伦只是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宾馆、写字楼、俱乐部以及其它伦敦房地产中的一部分。”
  “还有其他董事吗?”
  “庞弗雷特阁下,艾贝尔·艾萨克斯坦。”霍夫曼的语气突然变了,“您真的要知道这些事情吗?就因为您正在调查牧师失踪案?”
  “老爹”摇摇头,满脸歉意。
  “我想这只是出于好奇。寻找失踪的牧师使我去了伯特伦,可是很快地我就——嗯,要是您能理解我的意思的话——对它产生了兴趣。有时一件事情会牵涉到另一件事情,对吗?”
  “我想可能是这样的,是的,现在,”他笑了笑,“您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了吗?”
  “要想了解情况,没有比直接到马嘴里来更好的办法。不是吗?”“老爹”和气地说。他站起来:“我还有最后一件确实想知道的事——但是我想您不会告诉我的。”
  “是什么,总警督先生?”霍夫曼谨慎地问道。
  “伯特伦是如何控制其职员的?真是棒极了!那个——叫什么名字来着——亨利。那个看上去像个大公或者大主教的,我不知道更像哪一种。尽管如此,他却服侍你点茶水和松饼——绝好的松饼!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您喜欢放很多黄油的松饼,对吗?”霍夫曼先生反感的目光在“老爹”圆胖的身子上停留了一会几。
  “我想您能看得出来我的确喜欢,”“老爹”说,“好了,我不再耽误您的时间了。我想您肯定忙着接收接管投标,或这一类的东西。”
  “啊,假装对这些事一无所知让您见笑了。不,我不忙。我不让生意大吸引我的注意力,我的品味很简单。我生活简单,有闲暇——我喜欢种玫瑰,我和家人住一起,我很爱他们。”

  “听上去真是太理想了,”“老爹”说,“希望我也能过这样的生活。”
  霍夫曼先生笑了笑,然后笨拙地站起来同他握手。
  “希望您很快找到失踪的牧师。”
  “哦!那没问题。很抱歉我没把意思表达清楚,他已经给找到了——真的是失踪案。让汽车给撞了,得了脑震荡——就那么简单。”
  “老爹”走到门边,又转身问道:
  “顺便问一下,塞奇威克夫人是您公司的董事吗?”
  “塞奇威克夫人?”霍夫曼想了一会儿,“不是。她为什么会是呢?”
  “嗯,听说的——只是个股东?”
  “我……是的。”
  “好吧,再见,霍夫曼先生。非常感谢您。”
  “老爹”回到警察局后直接去找警察厅长助理。
  “霍夫曼兄弟俩是操纵伯特伦旅馆的人——从财务上。”
  “什么?那两个无赖?”罗纳德长官问道。
  “对。”
  “他们这点做得很隐蔽。”
  “是的——罗伯特·霍夫曼一点都不喜欢我们发现这点。他当时很震惊。”
  “你说了些什么?”
  “哦,我们自始至终都非常的正式,而且客气。他试图——不是太明显——探出我是怎么找出来的。”
  “我想,你没有赏他这个脸。”
  “我当然没有。”
  “你为去见他找了什么样的借口?”
  “我什么也没说。”“老爹”说。
  “他不觉得这有点奇怪吗?”
  “我想是的。总的来说,我觉得那样子摆弄他倒是个不错的方法,长官。”
  “要是霍夫曼兄弟操纵这一切,那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他们自己从不牵扯进任何卑鄙的事情——不会的!他们不组织犯罪——但他们提供经费!”
  “威廉负责瑞士那边的银行结算。他操纵着战后那些外汇讹诈——我们知道这点,但找不到证据。这兄弟俩掌握着大量的金钱,他们用这些钱来支持各种各样的企业——有些是合法的,而有些不是。但他们非常小心——他们熟知这种行当的任何伎俩。罗伯特的钻石买卖就很能说明这点——但这勾划出一幅暗示性的图画:钻石,存款利息,还有房地产——俱乐部、文化建筑物、办公楼、酒楼、宾馆——这些明显都是为别人所拥有的。”
  “你认为霍夫曼是这些有组织抢劫的策划者吗?”
  “不,我认为这两个只处理财务上的事。不,我们必须到别的地方去寻找策划者。在某个地方有个绝顶聪明的人在工作着。”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朗热公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泰蕾丝修女地中海一岛屿上,有一座西班牙城市。城中有一所“赤脚穿云鞋”的加尔默罗会修道院。泰蕾丝女圣徒,这位名见经传的女子,一手进行了宗教改革,创立了一个新教派。这修道院中一切规章,从宗教改革时期严格保持至今,一成不变。这件事本身可能已使人感到非同寻常,但却是千真万确的。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荡涤,伊比里亚半岛和欧洲大陆的修道院几乎全部被毁或遭到激烈冲击。 [点击阅读]
死光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中华读书报记者施诺一位当年出版斯蒂芬·金小说的编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斯蒂芬·金在中国就会像在美国一样普及。”中国出版商认为这位给美国出版商带来巨额利润的畅销书作者也会给中国出版社带来利润,全国有5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斯蒂芬·金,盗版书商也蜂拥而至,制作粗糙的盗版书在市场迅速露面。然而,令出版商失望的是,斯蒂芬·金并没有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惊喜。它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没有出现预想中热卖的高xdx潮。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恐怖的隧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金秋10月,天气分外晴朗。一辆公共汽车正在沿着关门公路向南行驶。秋田直治坐在车中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他知道车马上就要驶到关门隧道了,透过宽大明亮的车窗玻璃,他看到深秋时的天空湛蓝而高远,没有一丝浮云。往日,北九州市因为是一座工业城市,所以上空总是被浓烟笼罩着,空气污染的十分厉害。就连与它相邻的部分地区也被污染了,香川县的坂付市,远远望去,它上空墨色的污浊气体象一片拖着长尾的薄云。 [点击阅读]
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傲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地说。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