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伯特伦旅馆之谜 - 第十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埃格顿、福布斯和威尔巴勒公司的办公室位于布卢姆斯伯里——众多还没发生多大变化的雄伟壮观、高贵威严的广场之一。他们的铜牌恰如其分地锈蚀得难以辨清上面写的是什么。这家公司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英格兰的土地贵族中有相当比例的人是他们的客户。公司里再也没有福布斯家族,也没有威尔伯拉夫家族,而有了阿特金斯父子俩,一个威尔士人劳埃德和一个苏格兰人麦卡利斯特。然而,还有一个叫埃格顿的,是最初的埃格顿的后裔。这个埃格顿现在五十二岁,他的顾问对象中有几家在他们各自的年代曾分别受他的祖父、叔父和他的父亲的顾问。
  此时,在二楼的办公室里,他正坐在一张大红木办公桌后,言辞恳切而语气坚决地与一个满脸沮丧的客户交谈。理查德·埃格顿是个英俊的男人,身材高大,头发乌黑,但两鬓已渐灰白,一双灰眼睛显得精明强干。他的建议总是不安的忠告,但他说话从不拐弯抹角。
  “坦白地说,你井没有好的借口,弗雷迪,”他在说,“因为你写了那些信。”
  “你不认为……”弗雷迪沮丧地嘟哝着说。
  “不,”埃格顿说,“惟一的希望是庭外解决。如果审判,你甚至可能会受到刑事指控。”
  “哦,看你,理查德,这未免有点太过分了吧?”
  埃格顿的桌上响起一阵轻微的长短适中的嗡嗡声。他皱着眉头拿起电话话筒。
  “我想我说过,我不想被人打扰。”
  电话另一端的人轻轻说了点什么。埃格顿说:“噢。好的——好的,我知道了。请她稍等。”
  他放下话筒,再次转向他那满脸忧伤的客户。
  “要知道,弗雷迪,”他说,“我了解法律而你不了解。你正处于严重的困境之中。我会尽最大努力让你摆脱出来,但那要花你一些钱。我想少于一万两千块钱他们可能不会干。”
  “一万两千块!”可怜的弗雷迪惊呆了,“哦,天哪!我没那么多,理查德。”
  “嗯,那你就得设法筹集。总是有办法的。如果她愿意以一万两千块解决,那你还是很幸运的;如果想打这场官司,你花的钱会多得多。”
  “你们这些律师!”弗雷迪说,“鲨鱼,你们都是!”
  他站起来。“那么,”他说,“尽你他妈的最大努力帮我吧,理查德老伙计。”
  他走了,悲哀地摇着头。理查德·埃格顿把弗雷迪和他的事从脑海里抛开,思考着他的下一个客户。他轻轻地自言自语道:“尊敬的埃尔韦拉·布莱克小姐。不知道她长得什么样……”他拿起话筒,“弗雷迪阁下已经走了,请把布莱克小姐带来。”
  等待的时候,他在案头记事簿上进行着简单的运算。已经过去多少年了……?她肯定是十五岁?十七岁?也许更大。时间过得真快。“科尼斯顿的女儿,”他想道,“也是贝斯的女儿。不知道她长得像两人中的哪一个?”
  门开了,秘书告知埃尔韦拉·布莱克小姐来到,那姑娘就走进了房间。埃格顿从椅子上站起来迎了上去。从表面上看,他想,她跟父母谁都不像。高挑的身材,自皙的皮肤,淡黄色的头发——有贝斯的肤色但没有贝斯的活力,浑身带着一股旧式的气息。可那也很难确定,因为此时她穿的可是时髦的镶边紧身衣。
  “哎呀,”他一边与她握手一边说,“真是让人惊喜。我上次见到你的时候,你才十一岁。来,坐这边。”他拉过一把椅子让她坐下来。
  “我想,”埃尔韦拉有点迟疑地说。“我应该先写信。写信约个时间。可是我是突然地作出决定的,因为我在伦敦,这好像是个机会。”
  “你在伦敦干什么?”
  “看我的牙。”
  “牙齿真是令人讨厌的东西,”埃格顿说,“从摇篮到坟墓一直给我们带来麻烦。但是我还是为这牙齿而感激,因为这使我有机会见你一面。让我想想,你在意大利呆过,是吗,在一个现在很多女孩子都去的地方完成你的教育?”

  “对,”埃尔韦拉说,“在康特莎·马蒂内利。可是我已经永远地离开那儿了。我现在住在肯特的梅尔福兹家,直到我决定是否有我想干的工作。”
  “嗯,我希望你能找点令人满意的事情干干。你没考虑上大学之类的事情?”
  “没有,”埃尔韦拉说,“我觉得我不够聪明。”她停了停,又接着说,“我想要是我的确想干的话,不管是什么您都会同意的?”
  埃格顿锐利的眼光一下子集中了。
  “我是你的监护人之一,也是你父亲遗嘱的一个受托人,是的,”他说,“因此,你绝对有理由在任何时候来找我。”
  埃尔韦拉礼貌地说声“谢谢您”。埃格顿问道:
  “有什么事使你不安吗?”
  “没有。其实没什么。可是你看,我什么都不知道。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任何事情。一般人又不好意思老是发问。”
  他关心地看着她。
  “你指的是关于你自己的事情?”
  “对,”埃尔韦拉说,“您能理解真是太好了。德里克叔叔……”她犹豫了。
  “你指的是德里克·勒斯科姆?”
  “对。我一直叫他叔叔。”
  “我明白了。”
  “他心肠很好,”埃尔韦拉说,“可他不是那种把什么都告诉你的那种人。他只是安排事情,而且看上去有点担心,怕我可能会不喜欢它们。当然,他听取很多人的意见——我是说,女人——她们告诉他许多事情。像康特莎·马蒂内利。他安排我去学校或进修礼仪的地方。”
  “他们没去过你想去的地方?”
  “不是,我不是那个意思。他们都非常令人满意。我是说,他们或多或少去过别人都去的地方。”
  “我明白了。”
  “可是,我对自己却一无所知。我是说,我有什么样的钱,有多少,如果我想处理的话我能怎么处理这笔钱。”
  “实际上,”埃格顿笑眯眯地说,“你想谈论公事。是这样的吗?嗯,我想你说得很对。让我想想,你多大了?十六?十七?”
  “我快二十了。”
  “哦,天哪。我一点都不知道。”
  “要知道,”埃尔韦拉解释说,“我总觉得自己受着严密的保护。在某种意义上这很不错,但也会让人非常痛苦的。”
  “那是种已经过时的看法,”埃格顿同意道,“但我很清楚,它对德里克·勒斯科姆还是有吸引力的。”
  “他是个可爱的人,”埃尔韦拉说,“但不知怎么,很难与他严肃地交谈。”
  “是的,我能理解那可能是这样的。嗯,你对自己了解多少,埃尔韦拉?对你的家庭环境?”
  “我知道我父亲在我五岁的时候去世,而我母亲在我两岁左右的时候离开他跟了别人,我一点都记不得她。我只记得我父亲。他很老,一条腿架在椅子上。他常常咒骂。我很怕他。他去世后我跟父亲的姑妈或表姐什么的生活在一起,直到她去世,那以后我就跟德里克叔叔和他姐姐住一块儿。然后她也去世了。我便去了意大利。德里克叔叔为我安排的。现在我和他的表亲梅尔福特一家住一起,他们为人热情善良,有两个年龄跟我差不多的女儿。”
  “你在那里过得开心吗?”
  “我还不知道。我刚去那儿不久。他们都非常呆板。我真的想知道我有多少钱。”
  “这么说你真正想得到的是财务情况?”
  “对,”埃尔韦拉说,“我有些钱。是不是很多?”
  此时埃格顿严肃起来。
  “对,”他说,“你有一大笔钱。你父亲是个非常有钱的人。你是他的惟一后代。他去世后,头衔和不动产都归了一个堂弟。他不喜欢这个堂弟,所以他把所有的个人财产,数目相当可观,留给了他的女儿——给了你,埃尔韦拉。你是个非常富有的女人,或者说将会是,等你长到二十一岁的时候。”
  “你的意思是我现在不富有?”

  “不,”埃格顿说,“你现在就很有钱。但直到你长到二十一岁或者结婚,这些钱才能由你支配。在那之前,它们由你的受托人掌握。勒斯科姆,我,以及另外一个人。”他朝她笑笑,“我们可没侵吞这笔钱。它们还在那儿。实际上,通过投资我们已经将你的资产大大地增加了。”
  “我将会有多少钱?”
  “一到二十一岁或者一结婚,你就会继承一笔据粗略估计可能高达六七十万英磅的遗产。”
  “那可真不少。”埃尔韦拉说,这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错,是很多。很可能就是因为钱数这么巨大,所以人们都不怎么跟你谈起它。”
  在她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观察着她。非常有意思的姑娘,他想道。看上去是个清纯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家闺秀,但她却不是那样。远不是那样。他略带嘲讽地笑了笑,说:
  “你觉得满意吗?”
  她突然冲他笑一笑。
  “应该的,不是吗?”
  “比赢得足球彩票要强得多。”他说。
  她点点头,但心思却不在这点上。然后她突然蹦出一个问题:
  “如果我死了,谁将得到它?”
  “就目前的情况看,那将归你的至亲所有。”
  “我的意思是……我现在还不能立遗嘱,对吗?直到我长到二十一岁。别人是这么告诉我的。”
  “他们说得很对。”
  “那可真的让人心烦。如果我结了婚,又死了,我想我丈夫将得到这笔钱?”
  “对。”
  “要是我没结婚,我母亲将作为我的至亲而得到它。我真的好像没什么亲戚——我甚至不认识我母亲。她长得什么样?”
  “她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埃格顿简要地说,“人们都会这么说的。”
  “难道她不想见我吗?”
  “她可能已经见过你了……我觉得她很可能已经见过你了。但是因为她将自己的生活弄得——在某些方面一团糟,她可能认为让你在远离她的地方长大成人对你会好些。”
  “您是真的知道她是这样想的吗?”
  “不是。我对此什么都不知道。”
  埃尔韦拉站起来。
  “谢谢您,”她说,“您真好,告诉了我这么多。”
  “我想,也许以前就应该告诉你更多的情况。”埃格顿说。
  “不了解情况真是让人觉得惭愧,”埃尔韦拉说,“德里克叔叔肯定认为我还是个孩子。”
  “嗯,他自己已不是年轻人了。他和我,要知道,已经老迈年高了。你应该顾及到这一点,我们是从我们这个年纪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
  埃尔韦拉站着看了他一会儿。
  “可您并不认为我真的是个孩子,对吗?”她精明地说,然后又接着说道,“我想你对女孩子的了解要比德里克叔叔所了解的要多得多。他只是和她姐姐一起生活过。”然后,她伸出手来,非常可爱地说,“非常感谢您。希望我没打断您该做的重要工作。”便走了出去。
  埃格顿站在那儿看着她出去后又关上了的房门。他撮起嘴唇,吹了会儿口哨,摇摇头,然后重新坐下来,拿起支钢笔,若有所思地敲着办公桌。他把一些文件拉到跟前,接着又猛力推回去,拿起电话。
  “科德尔小姐,帮我接通勒斯科姆上校,好吗?先试试他的俱乐部。然后再试施罗普希尔的地址。”
  他放回话筒,再一次把这些文件拉到跟前,开始阅读,但他的注意力却不在他所干的事情上面。很快,蜂鸣器又响了。
  “勒斯科姆上校已经接通了,埃格顿先生。”
  “很好。把他接过来。你好,德里克。我是理查德·埃格顿。你怎么样?刚才有一个你认识的人前来拜访。你的受监护人。”
  “埃尔韦拉?”德里克·勒斯科姆非常惊讶地说。
  “对。”
  “可是为什么……究竟……她去你那儿是为了什么?没遇上什么麻烦吧?”
  “没有,我想不是的。相反,她看上去相当——嗯,高兴。她想知道所有关于她的经济地位的情况。”

  “我希望你没告诉她吧?”勒斯科姆上校警觉地说。
  “为什么不呢?这有什么可保密的?”
  “嗯,我总有这种感觉,让一个姑娘知道她将继承这么大的一笔钱有点不明智。”
  “我们不说,别人也会告诉她的。要知道,她应该有所准备。金钱就是责任。”
  “对,可她还远没长大。”
  “你很肯定吗?”
  “你是什么意思?她当然是个孩子。”
  “我不会这样形容她的。那男朋友是谁?”
  “你说什么?”
  “我说那男朋友是谁?她马上就会有男朋友,对吗?”
  “肯定没有。没这样的事。你到底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实际上她没说任何这样的话。但是要知道,我有些经验。我想你会发现是有一个男朋友的。”
  “嗯,我能向你保证,你是大错特错。我是说,她是非常小心周到地给抚养大的,她上过非常严格的学校,她还去意大利上过一个挑选条件极为严格的仪表进修学校。要是有任何这一类的事情发生,我应该会知道的。我想她遇上过一两个风趣的年轻小伙子,但肯定没有任何你所说的那种事情。”
  “嗯,我的诊断是一个男友——而且很可能是个不适合的。”
  “可是为什么,理查德,为什么?关于小姑娘,你都知道些什么?”
  “很多,”埃格顿冷淡地说,“去年我有三个客户,其中两个成为受法院保护的人,第三个设法威胁其父母让他们同意了一桩几乎肯定是灾难性的婚姻。现在的女孩子们再不像以前那样接受照顾了。目前这样的形势使得照顾她们非常困难——”
  “可是你尽管放心,埃尔韦拉一直受到非常小心周到的照顾。”
  “这种类型的年轻女人,她们的聪明机智是你想都想不到的!你注意着她点,德里克。调查一下她都干了些什么坏事。”
  “废话。她只是个可爱而单纯的小姑娘。”
  “对于可爱而单纯的小姑娘,你所不了解的情况可以灌一张慢转唱片!她母亲私奔造成丑闻——记得吗?——那时她还没现在的埃尔韦拉大。而老科尼斯顿呢,他是英格兰最臭名昭著的浪荡子之一。”
  “你让我不安,理查德。你让我非常不安。”
  “你还应该提高警惕。我不怎么喜欢的是她另外的问题。她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知道如果她死了,谁将继承她的钱财?”
  “你这样说真是奇怪,因为她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
  “是吗?她的大脑为什么会想到早死?顺便说一下,她还向我问了她妈妈。”
  勒斯科姆上校的声音听上去有些担心,他说:“我希望贝斯会与这姑娘接触。”
  “你跟她谈论过这个问题吗——我是指贝斯?”
  “嗯,是的……是的,谈论过。我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她。实际上,我们住在同一家旅馆里。我鼓动贝斯安排见见这姑娘。”
  “她怎么说的?”埃格顿好奇地问。
  “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她大概还说,她是个危险人物,不宜让这姑娘知道。”
  “从某种角度看,我也觉得她是这样的人。”埃格顿说,“她与那个赛车手有点关系,对吗?”
  “我听过传闻。”
  “是的,我也听说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我想可能是的。她可能是因为这而有那样的感觉。贝斯的朋友都是些胆大妄为之徒!可她又是什么样的女人呢,呃,德里克?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一直是她自己最危险的敌人。”德里克·勒斯科姆声音粗哑地说道。
  “非常漂亮的传统评价,”埃格顿说,“那好吧,很抱歉打扰你了,德里克,当心点暗地里的不良分子。别说没人告诉你。”
  他放下话筒,再一次把桌上的文件拉到自己跟前。这次他终于能够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所做的事情上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