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彼得·卡门青 - 第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同从前一样,并不看重自己写出的那些文字。不过我可以赖此生活,还有了点积蓄,有时也给我父亲汇一点钱去。他兴高采烈地拿着钱去酒店,在那里为我大唱赞歌,甚至想到要反过来替我出点力。我曾经告诉过他,我多半是靠替报纸写文章糊口。他便把我当成了农村地区报纸的编辑或记者,于是,口授了三封信寄给我,告诉我一些他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且相信,我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材料,写成文章去挣钱。一封信讲一次谷仓失火,第二封谈两名登山的游客失足坠亡,第三封写一次乡长选举的结果。这些报道本身就是用怪腔怪调的报刊文风叙述的,使我读了真正感到高兴,因为这的确标志着他同我之间有了亲切的关系,又是多年以来我收到的第一批家乡来信。这些信也是对我写的文章的无心的嘲弄,真使我读后神清气爽;因为我月复一月地评论的那些书,它们的出版就重要性和影响而论,远远及不上在农村发生的那些事件。
  当时正好出版了两本书,书的作者我在苏黎世时就认识,当年是两个癫狂多情的青年。现在一个住在柏林,专写这个大都市的咖啡馆和妓院里种种龌龊下流的事情。另一个在慕尼黑郊外给自己盖了一所奢华的隐居别墅,时而神经衰弱地作自我观察,时而乞求招魂术的刺激,恍恍惚惚,鄙视一切而又悲观绝望。我得评论这两本书,自然也就不怀恶意地开了开他们两个的玩笑。那个神经衰弱者只来了一封信,采用不折不扣的王公贵族的文体,表示了他的鄙夷不屑的态度。那个柏林人却在一本杂志上进行恶意的诽谤,说我无视他的严肃认真的意图,还搬出左拉来作佐证,并借着我这篇不识货的评论,不仅痛骂了我,甚至痛骂瑞士人自命不凡却又思想平庸。可是此人当年在苏黎世的那段日子。或许是他的文人生涯中唯一比较健康和差堪自慰的岁月呢!
  我从来不是特别有爱国心的人,但是我觉得这种柏林人的老大作风未免太过分,使发表一封长信来答复这位愤愤不平者。我在这封信中毫不隐讳地说出了我对于自吹自擂的大都市时髦文化的蔑视。
  这场争论使我精神为之一爽,并促使我重新仔细思考我对干现代文化生活的看法。但这件工作既费力又沉闷,也没有探究出多少振奋人心的结果。假如一开始我就保持沉默,照样无损于我的评论。
  同时,这番努力还迫使我对于自己和计划多年的毕生著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读者知道,我心中的宿愿便是要用一部篇幅较大的著作使当今的世人去接近和爱自然的宏伟而无言的生活。我要教他们去倾听大地的心脏的搏动,参加到宇宙万有的生活中去,使他们在为小我而疲于奔命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不是神,也不是由我们自己所创造,而是大地和宇宙万有的儿女和组成部分。我要使人们联想到,一如诗人的歌和我们夜间的梦,江河、海洋、浮云和风暴都是渴念的象征和承受者。它们展翅于天地之间,其目标便是不存怀疑地确信自己享有这种宇宙公民的权利,确信一切有生命者的不朽。任何生命的最内在的核心都肯定享有这些权利,都是上帝的孩子,毫无恐惧地安宁地偎依在永恒的怀抱里。但是,我们身上所承担的坏的、病的、腐败的一切则相反,这一切都相信死亡。
  我也要教众人在对自然的情同手足的爱之中找到欢乐的源泉和生活的激流,我要宣讲观察。漫游和享受的本领以及面向现实的乐趣。我要让群山、海洋和郁郁葱葱的岛屿用诱人的有力的语言对你们说话,并要强迫你们去注意,有一种多么层出不穷、熙熙攘攘的生活,天天都象繁花盛开,象清泉迸涌。我要使你们对自己感到羞愧,因为你们知道得更多的是国外的战争,是时髦、流言蜚语、文学艺术,却很少了解在你们的都市以外不受约束地繁忙活动的春天,在你们的桥下汩汩流去的江河,以及你们的铁路所穿越的森林和绚丽的草原。我要告诉你们,我这个孤寂者和严肃认真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由无数难以忘怀的享受串成的金链,尽管你们或许比我更幸福、更快活,但我仍要你们怀着更大的欢乐去发现这个世界。我首先要把美好的爱的秘密放在你们的心中。我希望教会你们成为一切有生命者的兄弟,并且充满了爱,这样你们便不再会惧怕苦和死,而且作为严肃的兄弟妹妹,当苦和死来到你们身边时,你们也会严肃地怀着手足之情去接待他们。
  我不希望用颂歌和高雅的歌诗去表现这一切,只是朴素、真实、具体地去描述,宛如一个返乡的游子认真而风趣地向他的伙伴讲述外界的种种。
  我想——我愿——我希望——,这话现在听来自然滑稽可笑。我还一直期待着这许多想法能形成一个方案的那一天。我至少已经做了许多收集工作。不仅装在我的头脑里,而且记在许多狭长的小本子里,我每次乘车或徒步旅行时,口袋里总要带上这种小本子,几个星期就写满一本。我把这个世界上有形的一切都简要地记录下来,不加思考,不加联系,好似画家的速写,三言两语记下真实的事物:小巷和公路的画面,群山和城市的轮廓,偷听来的农夫、手工业帮工、集市女贩的谈话,还有天气规律,以及各种光、风、雨、石、动植物、鸟的飞翔、波浪的形成、海的色彩变幻和云的形态。我有时也把这些记录加工成短故事,作为自然研究和游记发表,但同与人有关的一切无涉。我觉得,一棵树的故事,一头动物的生活,一片浮云的游记,没有人的点缀也趣味盎然。
  我已经多次想到,一部篇幅较大的作品,其中根本不出现人的形象。那是荒唐的;可是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执着这种理想,还暗暗希望,也许会有伟大的灵感使我能把做不到的事情做成。现在我终于认识到,我必须让我那些美丽的山水田野住上人,至于山水田野,也根本不可能表现得十分自然、十分逼真。需要补充的内容还真不少,我今天还在继续增补。到眼前为止,对于我来说,人只是个抽象的整体,是完全陌生的。最近,我开始学着去熟悉和研究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类,这是值得一为的,我的记录本和我的记忆里填满了崭新的画面。
  开始研究时,非常令人愉快。我跨出那种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冷漠状态,并对某些人产生了兴趣。我看到,有多少不言而喻的事情我过去一直感到陌生,我也看到,多次出游和到处观察打开了我的眼界,使我的目光敏锐。过去我一向对儿童有一种偏爱,现在我更特别喜欢经常同他们打交道。
  不管怎么说,观看浮云和波浪要比研究人来得愉快。我惊奇地察觉到人同其他自然物的区别,首先在于他周身有一层滑溜溜的谎言构成的明胶保护着他。不久我在所有我认识的人身上都观察到了这种现象——这是环境的产物,每个人都必需扮成一个人物,一个清清楚楚的角色,可是没有一个知道自己独特的本性。我惊奇地断定我自己身上也有这种现象,于是放弃了原来的打算,不再去探究人的内核。在大多数人身上,这层明胶的外壳要重要得多。我甚至在儿童的身上也发现了这层外壳,儿童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更喜欢模仿一种角色,而不是毫不掩饰地由着本能来显现自身。
  过了一些时候,我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有什么进展了,我被善变的细节弄得迷失了方向。我先在自己身上寻找有没有犯了错误,可是,不久我不再能欺瞒自己了:我失望了,我周围时环境里没有我想要寻找的人。我所需要的不是不寻常的特征而是典型。学术界和社交圈子都不会向我提供这种典型。我思念着意大利,思念着多次徒步旅行时的个别朋友和同伴,那些年轻的手工业帮工。我多次同这些人一起漫游,在他们中间找到过许多出色的小伙子。

  我到回乡途中的客栈和一些村野酒店去探访,但毫无结果。大批川流不息的过客都不合我的目的。我有一阵子无计可施,便与儿童为伍,到各处酒店去研究,自然一无所获。一连几个星期闷闷不乐,我不信任自己,觉得自己的希望过奢,未免可笑,便到野外四处徘徊,或者借酒浇愁打发半个长夜。
  当时,我桌上又堆了好几摞书,都是我想保存而不愿卖给旧书店的;可是,我的书柜已经没有空地方了。为了彻底改善一下这种状况,我便到一家小小的木匠铺里,请一位师傅到我的住所来,量出一块地方,立一个书架。
  他来了,小个儿,慢性子,一举一动都谨慎小心。他测量房间的大小,跪在地上把米尺顶到天花板,身上散发着点胶水味,用一时见方的字仔细地把一个又一个数字记在他的本子上。他在干活时,碰巧撞在摞满书的一把椅子上。掉下了几本书,他弯腰去拣。那些书里有一本手工业帮工语言小辞典。几乎在所有德国手工业帮工临时住宿的客店里,都能找到这本厚纸面书,这是一本装订良好、饶有兴味的小书。
  那位木匠见到这本他所熟悉的小书时,便好奇地抬头望着我,半是高兴半是猜疑。
  “什么呀?”我问。
  “我想说,我看到一本书,我也熟悉的书。这本书您当真研究过吗?”
  “我曾经在旅途中学过这种专业语言,”我回答说,“有时也喜欢翻翻,找一个词汇。”
  “是这样!”他大声说,“您也当过手工业帮工到处找活吗?”
  “同您说的情况不完全一样。不过我出去的一次数是够多的,还在一些小客栈里投过宿。”
  说话间他已经把书又重新摞好,准备走了。
  “您当年去过哪儿?”我问他。
  “从此地到科布伦茨,后来又往南到日内瓦。那可不是我最糟的年头。”
  “您也有过几次发愁的时候?”
  “只有一次,在杜拉赫。”
  “您要是愿意,还可以给我讲讲。咱们哪天去酒店聊聊怎么样?”
  “我不去酒店,先生。要是哪天下了工,您到我家来,问一声:近来好吗?身体怎样?我就觉得满不错了。只要您别瞧不起我。”
  过了几天,正值伊丽莎白家举行社交晚会,我出了门又站住了,心想还不如到木匠家去。我于是回家,换下大礼服,去拜访木匠。作坊已经上锁,漆黑一片,我摸索着穿过阴暗的门廊和狭窄的天井,爬上后屋的楼梯又下来,终于在一扇门上找到写着这位师傅姓名的牌子。我径直走进一个很小的厨房,一个瘦女人在那里做晚饭,同时照顾着三个孩子,他们使这个狭小的天地充满了生气和喧闹。那个女人诧异地领我到隔壁的小屋去,木匠师傅正坐在窗边借着黄昏的微光在读报。他为难地哼了一声,因为在昏暗中他把我当成了一个有急需的主顾,接着他认出是我,便向我伸出手来。
  他感到意外和窘迫,我便转过身去同孩子们说话;他们躲开我,逃进厨房,我偏跟了过去。我见到主妇正在那儿准备做米饭,使记起了我在翁布里亚时那位女房东的烹调术。于是动手帮她做了。在我们这里多半把大米煮成糊状,什么味道都没有了,粘粘糊糊的很难吃,完全糟踏了这样好东西。现在眼看大米在这里也将遭受这份不幸了,我总算及时地挽救了它,要了锅和漏勺,赶紧自己动手做饭。那位主妇也依了我,不胜惊讶。米饭凑合做得了,我们端上桌,点亮了灯,我也分享了一盘。
  木匠妻子同我详谈了一个晚上的烹调术,她的丈夫几乎插不上嘴,我只好改天再请他谈他的漫游经历。此外,这一家人很快就打听出,我仅仅外表是个绅士,本来是个农夫的儿子和穷苦人家的子女,所以,第一个晚上我们就能友好相处,互相信赖。他们知道了我与他们根底相同,我也在这清贫人家闻到了下层人民的亲如故乡的气息。这里的人没有工夫去讲斯文,装腔作势。逢场作戏,对他们来说,这艰辛、贫苦的生活即使没有教养和高雅的志趣来掩盖也是可爱的,十分美好的,不必用好话来粉饰。
  我越来越经常地去木匠家,在那里,我不仅忘掉了鄙俗的社交虚礼,而且忘掉了我的悲伤和困难、我觉得这里为我保存着一段童年,当时被神甫所打断。他们把我送进学校以前的那段生活又在这里继续下去了。
  木匠和我趴在一张发黄的老式大地图上,追寻着他和我昔日的足迹,凡是我们两个都熟悉的每一座城门、每一条小巷,都使我们见了心花怒放,我们又讲起手工业帮工的俏皮话,甚至有一回,我们唱了许多支永葆青春的漫游者之歌。我们谈论手工业者的忧虑、家务、孩子和城里的事情,渐渐地,这位师傅和我不知不觉地互换了角色,我成了受惠者,他成了施惠者和教师。我深深呼吸着,感觉到了自己周围代替了沙龙情调的现实。
  在他的孩子们中间有一个五岁的小姑娘,她弱不禁风,因此引人注目。她名叫阿格奈斯,可是大家都叫她阿吉,金黄头发,又瘦又小,一双怕羞的大眼睛,天性温柔腼腆。一个星期天,我去约他们全家外出散步,见到阿吉病了。母亲留下陪她,我们其余的人信步出了城。在圣玛格雷滕门后,我们在一条长凳上坐下来,孩子们去捡石头、采花朵、追甲虫,我们两个大人眺望夏日的草场,宾宁公墓,优美的、浅蓝色服连绵不绝的侏罗山脉,木匠疲惫、抑郁、沉静,看来心事重重。
  “遇到什么麻烦事了,师傅?”我见孩子们走远了便发问。他茫然而悲哀地望着我的脸。
  “您没看出来吗?”他说话了,“阿吉要死了。我早就知道了,而且一直很奇怪,她才这么点年纪,却老是看到死神。不过现在我们不得不相信了。”
  我开始安慰他,可是很快自己就停下不言语了。
  “您瞧,”他苦笑着说,“您也不相信这孩子能活下去了。我不是严守教规的,这您知道,也只是逢到节庆才上一回教堂,但是我感觉到,主上帝现在有话要同我讲。她只是一个孩子,生来就不健康,不过,上帝知道,其他几个合起来都不及她讨我喜欢。”
  孩子们欢呼雀跃,向这边跑来,围住我,提出许许多多的小问题,让我告诉他们花的名字,草的名字,末了要我讲故事。我告诉他们,花、树、丛林同孩子们一样,各有各的灵魂,各有各的天使。他们的父亲也倾听着,微笑着,时而轻声地表示同意。我们看到群山变得更蓝了,听到了晚钟敲响,便走回家去。草场上蒙着一层谈红的暮霭,远处寺院的钟楼耸入暖和的空气中,细小朦胧,天边,夏日的蓝色渐渐变成美的浅绿色和金黄色,绿树投下了长长的阴影。孩子们累了,不作声了。他们想着罂粟花、丁香花、钟形花的天使,而我们大人想的是小阿吉,她的灵魂已经准备插上双翼,离开我们这小小的惶恐的一群。
  在此后的两个星期里,情况不坏。那个小姑娘似乎见好了,可以下床几个小时,躺在凉垫上时,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漂亮,更加愉快;然后接连几夜发烧,这时我们全都心里明白,这孩子只能在这里作几周甚至几天的客人了,只是谁都不说罢了。唯有一次,她父亲谈到了这一点。那是在作坊里、我见他在木板堆里翻寻,不说我也知道,他是在找材料给孩子做棺材。

  “事情快了。”他说,“我情愿下工后一个人来做。”
  我坐在一个木工刨床上,他在另一个刨床旁干活。木板都刨光后,他带着一种骄傲的神情指给我看。这是一块漂亮的、生长健康的、无缺陷的冷杉木。
  “我也不想钉钉子,而是把各部分镶嵌在一起,又好又耐久。今天就到此为止,我们上楼去吧!”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炎热而奇妙的盛暑的日子。我每天都要在小阿吉身边坐上一、两个小时,给她讲美丽的草地和森林,用我的大手捏着她轻巧的孩子的小手,以整个的心灵吮吸直到最后一天都笼罩着她的可爱、明亮的妩媚神采。
  接着,我们恐惧而悲伤地站在一旁,眼看这瘦小的身子再一次集中全力,同强大的死神搏斗,但死神轻而易举地迅速战胜了她。母亲沉静、坚强。父亲趴在床栏杆上,无数次地告别,抚摩她的金发,亲吻他的死去的宠女。随后是简短的葬礼。孩子们在床上哭泣的令人压抑的夜晚,上坟,在新坟旁栽树,坐在阴凉墓地的长凳上,互不交谈,思念阿吉,用不同于往常的眼睛观察我们心爱的孩子长眠其中的泥土,生长在泥土上的树木青草,无忧无虑地游戏、啼啭声响彻寂静公墓的鸟儿。刻板的工作日照常继续它的进程,孩子们又开始歌唱、扭打、欢笑,要听故事。我们再也见不到阿吉了,我们在天国有了一位美丽的小天使,对此,大家不知不觉地习以为常了。
  我根本不再去那位教授的沙龙。也很少去伊丽莎白家,在那里,听着没完没了、半心半意的谈话,我不知所措又心情抑郁。现在我又上这两家人家去,只见大门紧闭。原来大家都到乡下去了。我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与木匠一家的友谊以及那个孩子的病,使我完全忘记了这个炎热的季节和度假。过去,要我在七、八两月呆在城里,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于是暂时同这一家人分手,步行去黑森林、贝格施特拉塞、奥登瓦尔德。沿途,每到一处美丽的地方,我便把风景画明信片寄到巴塞尔给木匠的孩子们,并想象着回去后如何向孩子们以及他们的父亲讲述这次旅行,我的心情也因此而格外愉快。
  到了法兰克福,我决心再旅行几天。在阿沙芬堡、纽伦堡、慕尼黑和乌尔姆,我怀着新的乐趣欣赏了古代艺术作品,未了,我还在苏黎世作了逗留而在感情上没有受到损害。在这以前的多少年里,我一直象避开坟墓似的避开这个城市,如今,我闲逛在熟悉的街道上,重访旧日的酒店和公园,毫无痛苦地回忆往昔美好的岁月。女画家阿格丽哀蒂已经结婚,有人把她的住址告诉了我。傍晚时,我去了,在门上看到她丈夫的姓名,我站在窗户旁抬头望去,迟疑着不敢进门。以往的岁月又开始在我心中复活了,我青年时代的爱情从沉睡中半醒过来,带来轻微的痛苦。我转身离去,不让毫无意义的重新见面来损坏这个被人爱着的韦尔斯女子的美丽形象。我继续闲逛,去到当年艺术家们举行夏夜联欢会的那座湖滨公园,还到那座小楼旁,抬头望了望我度过短暂而美好的三个年头的那间阁楼。猝然间,伊丽莎白这个名字跨过一切回忆来到我的唇间。新的爱情比她的姊姊力量更大。她还更沉静、更谦逊、更值得留恋。
  为了保持这种良好的心情,我租了一条小船,快活地在这温暖明亮的湖上慢慢划着。夜晚将临,天边挂着唯—一片美丽的雪白的云。我国不转睛地望着它,向它点头,回想着我童年时代对云的爱,回想着伊丽莎白,以及塞甘蒂尼画的那片云,我曾经目睹伊丽莎白站在这片云前面,她是那么美,那么全神贯注。我还从未象现在这样感到我对她的那种未被言词和不正当的欲望玷污了的爱是如此令人幸福、使人纯洁,眼下,我平静而又感激,只看着这片云,无视一生中美好的一切,感觉到的不是以前的迷乱和激情,而唯有童年时代的渴望——这旧日的渴望如今也变得更成熟更沉寂了。
  我向来有这样的习惯,合着船桨平稳的节拍或哼或唱。我这时也低声唱了起来,唱着唱着才发现,原来吟出了一首诗。这首诗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回到住处,我就记录下来,作为对苏黎世湖上度过的这个美好夜晚的纪念:
  美丽的伊丽莎白,
  你洁白而又遥远,
  好似白云一般
  高高挂在天边。
  你对她刚刚留意,
  云已去飘然不返,
  她穿过你的梦
  却在那黑夜间。
  她去了银光闪闪,
  你从此无憩无眠,
  怀着甜蜜乡愁
  思念白云翩翩。
  回到巴塞尔,见到一封从阿西西寄来的信,是安农齐亚塔·纳尔迪尼太太写来的,满篇令人高兴的消息。她已经找到第二个大夫了!这封信,我觉得不易一字地照录更好:
  尊敬可爱的彼得先生:
  您忠诚的女友不揣冒昧,寄奉此书。上帝开颜,赐我幸福,婚礼将于十月十二日举行,敬请大驾光临。夫家姓梅农蒂,他虽无多少钱财,然爱我至深,很早就以贩卖瓜果为业。他漂亮,但不如您彼得先生的魁伟健美。往后,我留在店里,他去市场出售水果。邻家美丽的玛丽哀塔也将结婚,但只嫁得一个外国的泥瓦匠。
  我无日不想念您,无日不向众人讲述您的为人。我非常爱您,也非常爱那位圣徒,为念您,我已捐了四枝蜡烛供奉那位圣徒。如果您能光临我们的婚礼,梅农蒂也会十分快活的。如果他对您无礼,我自会管束他。遗憾的是,如我过去常说的,小马泰奥·斯皮内利果然是个坏蛋。他经常偷我的柠檬。现在他被抓走了,因为他偷了他的父亲、那位面包师傅十二里拉,还毒死了乞丐吉安吉亚科莫的狗。
  愿上帝和圣徒保佑您。我十分想念您。
  您的恭顺而忠诚的女友
  安农齐亚塔·纳尔迪尼
  又及
  今年收成平常。葡萄极糟,梨也歉收,但柠檬大丰收,只是售价极低。在斯佩罗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不幸事件。一个年轻人用铁耙打死了他的哥哥,原因不明,但肯定是出于嫉妒,尽管是他的亲兄弟。
  虽然这次邀请有莫大的吸引力,可惜我不能应邀前往。我写了一封贺信,并答应明春去访。我揣着那封来信,拿着从纽伦堡带回来给孩子们的礼物到木匠家去。
  我一进门就发现那里起了料想不到的大变化。桌子旁,冲着窗户,一个奇形怪状的人蜷缩在一张同孩子摇椅一般有挡胸横木的椅子里。他是木匠妻子的弟弟,名叫博比,一个可怜的半瘫痪的畸形人,不久前,他年迈的母亲去世,他哪里也找不到容身之地。木匠勉勉强强暂时收留了他。这个有病的残废人常住这里,就象给这家倒霉人家增添了一种恐惧。大家对他都还没有习惯,孩子们害怕他,母亲同情他,但又尴尬、为难,父亲则是一脸的不痛快。
  博比是双峰驼背,极丑,没有脖子,大脑袋,大脸盆,宽额头,大鼻子,一张美的、忍受着痛苦的嘴,眼睛明亮,但没有动静,象是受了点惊吓,一双小得出奇的漂亮的手,白白地,一动也不动地始终搭在狭窄的挡胸横木上。我对这个可怜的不速之客也抱有偏见,感到讨厌;但当我听木匠简述这个病人的身世,又见他坐在一旁,望着自己的双手,没人理睬时,我心里又感到难过。他生下来就是个残废人,可是仍然念完了国民小学,多年来用稻草编结什物,使自己不致成为一个废物,但是关节炎一再发作,最后使他成了半身瘫痪。木匠妻子说,他从前经常独自唱歌,歌声优美,不过,她已经好几年没再听到他的歌声了;到了这里以后,他也从未唱过。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就坐在那儿,独自呆望着。我心里不舒服,没呆多久就告辞了,以后好多日子都躲开这家人家。

  我生来是个身强力壮的人,从未得过大病,见到病人,尤其是残废人,总怀着同情心,但也多少带着轻蔑。现在木匠家来了这个可怜家伙,简直是令人压抑的负担,我怎能让他来扰乱了我的欢畅愉快的生活呢?我一天天拖着,没有重访木匠家。我考虑着怎么才能使我们摆脱掉瘫痪的博比,但是徒劳。总得想个什么办法,出一笔不大的费用,把他送进医院或者教会的收容所去。我好几次想去找木匠,同他谈谈这件事,可是人家不提我怎能先开口,再说,我象孩子一样怕见这个病人。我一去就得见到他,还得同他握手,我心里反感。
  我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天,到了第二个星期天,我已经准备搭早车去侏罗山里远足了,可是,又对自己的胆怯感到羞耻,就留下来,吃完饭便到木匠家去了。
  我不情愿地同博比握了握手。木匠心绪不佳,提议去散步;正如他对我说的那样,他受够了这永恒的不幸。我高兴的是,能有机会同他详谈我的建议。木匠妻子要留下,但是那个残废人却请她跟大家一起去,说他满可以独自呆在这里。只要给他身边放一本书和一杯水,就可以把他锁在家里,不必有人照顾。
  我们,我们这些全都自以为是满不错的好心人,把他锁在屋里,自己去散步了!我们心情舒畅,同孩子们玩笑取乐,在秋天美丽的金色太阳下,兴高采烈。我们把瘫痪病人留在家里不管,但没有一个人对此感到羞愧,感到于心不安!我们反倒觉得快活,总算有那么一段时间摆脱了他这个累赘,轻松地呼吸着新鲜、暖和的空气;这知足而老实的一家人,笑容可掬,尽情地、感激地安享上帝赐予的星期天。
  我们来到格伦茨阿赫,踏进小号角旅馆花园去喝酒,大家围桌而坐,这时,木匠才提起博比来。他抱怨这个讨厌的寄居者,唉声叹气地诉说家庭开支哪些得紧缩,哪些得增加,末了,他笑着说:“算啦,至少我们在这儿还能快活一小时,谁也不会受他的麻烦!”
  当我听到这句欠考虑的话时,那个可怜的瘫痪病人突然浮现在我的眼前,恳求着,忍受着,我们都不爱他,都想方设法摆脱他,现在我们扔下了他,把他锁在家里,让他孤单单一人伤心地坐在那间阴暗的小屋里。我突然想到。马上就要天黑了,他不会点灯,也没法把椅子挪近窗户。他只好放下书本,独自坐在昏暗里,没人聊天,也没有消遣,而我们却坐在此地,饮酒,欢笑,娱乐。我突然想起,我在阿西西时,曾给左邻右舍讲过圣方济格的事迹,还夸口说他教给了我爱众人。现在有一个孤立无援的可怜人,我知道他。也能给他安慰,但他却不得不一个人呆在那里受苦,这样的话,我研究那位圣徒的生平、背诵他那首壮丽的爱之歌、在翁布里亚的山间探寻他的足迹又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个威力无穷的无形者的手放到了我的心上,压迫它,用无数的羞愧和痛苦填满它,使我颤抖,使我屈服。我知道,上帝现在要同我说话。
  “你这个诗人!”他说,“你这个翁布里亚人的学生,你这个想要教众人爱、使众人幸福的先知!你这个想要在风和水中听到我的声音的梦想者!”
  “你爱那一家人,”他说,“人家友好待你,你在那里得到愉快的时光!可是,就在我跨进这家人的屋门的那天,你却逃跑了,还盘算着要撵走我!你啊,好一个圣徒!好一个先知!好一个诗人!”
  我的心情恰似人家把我推到了一面不说谎的光洁的镜子前,我看到自己原来是个骗子,是个吹牛大王,是个胆小鬼和食言者。这使我难受,它是辛辣的、折磨人的、可怕的;但是,这一刹那间在我心中瓦解、受苦和受了伤正在挣扎的,恰恰是应该瓦解和毁灭的。
  我不顾礼貌,匆匆告辞,把酒留在杯中,把动用过的面包留在桌上,回城去了。我不仅激动,而且担心会发生意外的不幸,这种难以忍受的害怕心理折磨着我。有可能失火。束手无策的博比可能从椅子上摔倒在地,痛苦呻吟,或者已经死了。我看到他躺着,自己站在一旁,从这个残废人的目光里看到了无声的责备。
  我气喘吁吁地回到城里这所房子前,冲到楼梯旁,这时我才想到,门是锁着的,我没有钥匙,进不去。可是,我的害怕心理随即消除了。因为我还没有走到厨房门口,便听见了里面的歌声。这是离奇的一刻。我的心怦怦地跳,气也喘不过来,站在阴暗的楼梯平台上,倾听被锁在屋里的残废人歌唱,一边慢慢地恢复了平静。他唱着一支民间情歌《小花白又红》,歌声轻柔,略含哀怨。我知道他很久不再歌唱了,现在我偷听到,他是如何利用这寂静的时光,以自己的方式得到一点快乐。我被感动了。
  在发生严肃的事情和深刻的内心活动的时候,生活总爱搬出些可笑的东西来。现在就是如此。我也随即感到了自己的情状既可笑又尴尬。我当时突然为病人担忧,从野外跑了一个小时回到此地,结果呢,没有钥匙,只好站在厨房门外。我要末离开,要求隔着两道上了锁的门大声嚷嚷,把我的一番好意告诉那个瘫痪者,我一心想安慰这个可怜的人,对他表示同情,陪他消遣,却站在楼梯上进不去;而他呢,一无所知,仍旧坐在屋里唱歌。假如我现在大声喊叫或者敲门。让他知道我在外面,无疑是会把他吓坏的。
  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好走开,在星期天熙熙攘攘的小巷里溜达了一小时,这才见到他们一家人口来了。这一回,我不用勉强自己就同博比握了手。我坐在他身旁,同他搭话,问他读过哪些书。我乐意为他提供一些读物,他也表示感谢。我向他推荐耶雷米亚斯·戈特黑尔夫①的书,却不料他几乎全都读过了。可是戈特弗里德·凯勒对于他还是陌生的,我便答应借给他凯勒的作品——
  ①耶·戈特黑尔夫(1797—1854),瑞士小说家,反对当时盛行的自由主义思想和都市文明,著有农民小说和教育小说。
  第二天,我给他送书去。木匠妻子正要出门,木匠则在作坊里干活,我得到了同他单独相处的机会。我坦白地告诉他,昨天把他一人留在家里,使我抱愧万分,如果他能允许我有时呆在他的身边,成为他的朋友,我将感到欣慰。
  这个瘦小的残废人把他的大脑袋稍微朝我转过一点,望着我,说了声:“非常感谢。”如此而已。不过,转动脑袋对他是十分费力的,它的意义相当于一个健康的人拥抱你十次;他的目光是如此明亮,如此天真美丽,使我不禁羞愧得满脸通红。
  剩下的就是同木匠谈妥这件事,但是比较困难。我以为最好的办法便是把我昨日的担忧和羞愧向他和盘托出。遗憾的是他并不理解我,不过他没有拒绝我同他商量这件事。他同意留下这个病人,作为我们共同的客人,由我们分担他的有限的生活费用,并允许我随意进出他的家同博比相处,把博比当作自己的兄弟对待。
  这年秋天异乎寻常地漫长、美丽、温暖。所以,我替博比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给他买了一辆轮椅,每天推着他去野外,孩子们多半也陪着。
或许您还会喜欢:
老铁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杰斐逊城是密苏里州的州府,同时也是柯洛县的县府,它位于密苏里河右岸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丘地带,从这里可以俯视到下面奔腾不息的密苏里河和河上热闹繁忙的景象。杰斐逊城的居民那时候比现在少多了,尽管如此,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由于地区法院定期在这里举行会议,这赋予它一个重要的地位。这里有好几家大饭店,这些饭店价格昂贵,住宿条件还过得去,提供的膳食也还可口。 [点击阅读]
背德者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引子天主啊,我颁扬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异之人。[诗篇]①第139篇,14句①亦译《圣咏集》,《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共一百五十篇。我给予本书以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尽含苦涩渣滓的果实,宛似荒漠中的药西瓜。药西瓜生长在石灰质地带,吃了非但不解渴,口里还会感到火烧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却不乏瑰丽之态。 [点击阅读]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自己所售的商品。我相信我所在的公司。我相信我的同事和助手。我相信美国的商业方式。我相信生产者、创造者、制造者、销售者以及世界上所有正在努力工作的人们。我相信真理就是价值。我相信愉快的心情,也相信健康。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我相信阳光、空气、菠菜、苹果酱、酸-乳-、婴儿、羽绸和雪纺绸。请始终记住,人类语言里最伟大的词汇就是“自信”。 [点击阅读]
舞舞舞
作者:佚名
章节:117 人气:0
摘要:林少华一在日本当代作家中,村上春树的确是个不同凡响的存在,一颗文学奇星。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他的作品便风行东流列岛。出版社为他出了专集,杂志出了专号,书店设了专柜,每出一本书,销量少则10万,多则上百万册。其中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上下册销出700余万册(1996年统计)。日本人口为我国的十分之一,就是说此书几乎每15人便拥有一册。以纯文学类小说而言,这绝对不是普通数字。 [点击阅读]
艳阳下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罗吉-安墨林船长于一七八二年在皮梳湾外的小岛上建造一栋大房子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那是他怪异行径的极致。像他这样出身名门的人,应该有一幢华厦,座落在一大片草地上,附近也许有一条小溪流过,还有很好的牧场。可是安墨林船长毕生只爱一样:就是大海。所以他把他的大房子——而且由于必要,是一栋非常坚固的大房子——建在这个有风吹袭,海鸥翱翔的小岛上。每次一涨潮,这里就会和陆地隔开。他没有娶妻,大海就是他唯一的配偶。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草叶集
作者:佚名
章节:364 人气:0
摘要:作者:瓦尔特·惠特曼来吧,我的灵魂说,让我们为我的肉体写下这样的诗,(因为我们是一体,)以便我,要是死后无形地回来,或者离此很远很远,在别的天地里,在那里向某些同伙们再继续歌唱时,(合着大地的土壤,树木,天风,和激荡的海水,)我可以永远欣慰地唱下去,永远永远地承认这些是我的诗因为我首先在此时此地,代表肉体和灵魂,给它们签下我的名字。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