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变形记 - 第6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他往往躺在沙发上,通夜不眠, 一连好几个小时在皮面子上蹭来蹭去。他有时也集中全身力量,将扶手椅推到窗前, 然后爬上窗台,身体靠着椅子,把头贴到玻璃窗上, 他显然是企图回忆过去临窗眺望时所感到的那种自由。因为事实上,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稍稍远一些的东西他就看不清了;从前, 他常常诅咒街对面的医院,因为它老是逼近在他眼面前,可是如今他却看不见了, 倘若他不知道自己住在虽然僻静,却完全是市区的夏洛蒂街, 他真要以为自己的窗子外面是灰色的天空与灰色的土地常常浑然成为一体的荒漠世界了。他那细心的妹妹只看见扶手椅两回都靠在窗前, 就明白了;此后她每次打扫房间总把椅子推回到窗前, 甚至还让里面那层窗子开着。
  如果他能开口说话,感激妹妹为他所作的一切, 他也许还能多少忍受她的怜悯,可现在他却受不住。 她工作中不太愉快的那些方面,她显然想尽量避免;日子一天天过去, 她的确逐渐达到了目的,可是格里高尔也渐渐地越来越明白了。 她走进房间的样子就使他痛苦。她一进房间就冲到窗前,连房门也顾不上关, 虽然她往常总是小心翼翼不让旁人看到格里高尔的房间。她仿佛快要窒息了, 用双手匆匆推开窗子,甚至在严寒中也要当风站着作深呼吸。 她这种吵闹急促的步子一天总有两次使得格里高尔心神不定; 在这整段时间里,他都得蹲在沙发底下,打着哆嗦。他很清楚, 她和他待在一起时,若是不打开窗子也还能忍受,她是绝对不会如此打扰他的。
  有一次,大概在格里高尔变形一个月以后, 其实这时她已经没有理由见到他再吃惊了,她比平时进来得早了一些, 发现他正在一动不动地向着窗外眺望,所以模样更像妖魔了。 要是她光是不进来格里高尔倒也不会感到意外,因为既然他在窗口, 她当然不能立刻开窗了,可是她不仅退出去,而且仿佛是大吃一惊似地跳了回去,并且还砰地关上了门; 陌生人还以为他是故意等在那儿要扑过去咬她呢。格里高尔当然立刻就躲到了沙发底下, 可是他一直等到中午她才重新进来,看上去比平时更显得惴惴不安。这使他明白, 妹妹看见他依旧那么恶心,而且以后也势必一直如此。 她看到他身体的一小部分露出在沙发底下而不逃走,该是作出了多大的努力呀。 为了使她不致如此,有一天他花了四个小时的劳动, 用背把一张背单拖到沙发上,铺得使它可以完全遮住自己的身体,这样, 即使她弯下身子也不会看到他了。如果她认为被单放在那儿根本没有必要,她当然会把它拿走, 因为格里高尔这样把自己遮住又蒙上自然不会舒服。可是她并没有拿走被单, 当格里高尔小心翼翼地用头把被单拱起一些看她怎样对待新情况的时候, 他甚至仿佛看到妹妹眼睛里闪出了一丝感激的光辉。

  在最初的两个星期里,他的父母鼓不起勇气进他的房间, 他常常听到他们对妹妹的行为表示感激,而以前他们是常常骂她, 说她是个不中用的女儿。可是现在呢,在妹妹替他收拾房间的时候, 老两口往往在门外等着,她一出来就问她房间里的情形, 格里高尔吃了什么,他这一次行为怎么样,是否有些好转的迹象。
  过了不多久,母亲想要来看他了,起先父亲和妹妹都用种种理由劝阻她, 格里高尔留神地听着,暗暗也都同意。后来, 他们不得不用强力拖住她了,而她却拼命嚷道:“让我进去瞧瞧格里高尔, 他是我可怜的儿子!你们就不明白我非进去不可吗?”听到这里, 格里高尔想也许还是让她进来的好,当然不是每天都来, 每星期一次也就差不多了;她毕竟比妹妹更周到些,妹妹虽然勇敢,总还是个孩子, 再说她之所以担当这件苦差事恐怕还是因为年轻稚气,少不更事罢了。
  格里高尔想见见他母亲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在大白天, 考虑到父亲的脸面,他不愿趴在窗子上让人家看见, 可是他在几平方米的地板上没什么好爬的, 漫漫的长夜里他也不能始终安静地躺着不动,此外他很快就失去了对于食物的任何兴趣,因此, 为了锻炼身体,他养成了在墙壁和天花板上纵横交错地爬来爬去的习惯。 他特别喜欢倒挂在天花板上,这比躺在地板上强多了, 呼吸起来也轻松多了,而且身体也可以轻轻地晃来晃去; 倒悬的滋味使他乐而忘形,他忘乎所以地松了腿,直挺挺地掉在地板上。 可是如今他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比以前大有进步,所以即使摔得这么重, 也没有受到损害。 他的妹妹马上就注意到了格里高尔新发现的娱乐--他的脚总要在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粘液--于是她想到应该让他有更多地方可以活动,得把碍路的家具搬出去, 首先要搬的是五斗橱和写字台。可是一个人干不了;她不敢叫父亲来帮忙; 家里的用人又只有一个十六岁的使女,女仆走后她虽说有勇气留下来, 但是她求主人赐给她一个特殊的恩惠,让她把厨房门锁着, 只有在人家特意叫她时才打开,所以她也是不能帮忙的;这样, 除了趁父亲出去时求母亲帮忙之外,也没有别的法子可想了。老太太真的来了, 一边还兴奋地叫喊着, 可是这股劲头没等到她来到格里高尔房门口就烟消云散了。格里高尔的妹妹当然先进房间, 她来看看是否一切都很稳妥,然后再招呼母亲。格里高尔赶紧把被单拉低些, 并且把它弄得皱褶更多些,让人看了以为这是随随便便扔在沙发上的。 这一回他也不打沙发底下往外张望了;他放弃了见到母亲的快乐, 她终于来了,这就已经使他喜出望外了。“进来吧,他躲起来了。 ”妹妹说,显然是搀着母亲的手在领她进来。此后, 格里高尔听到了两个荏弱的女人使劲把那口旧柜子从原来的地方拖出来的声音, 他妹妹只管挑重活儿干,根本不听母亲叫她当心累坏身子的劝告。 她们搬了很久。在拖了至少一刻钟之后,母亲提出相反的意见, 说这口橱还是放在原处的好,因为首先它太重了, 在父亲回来之前是绝对搬不走的;而这样立在房间的中央当然只会更加妨碍格里高尔的行动,况且把家具搬出去是否就合格里高尔的意,这可谁也说不上来。 她甚至还觉得恰恰相反呢;她看到墙壁光秃秃,只觉得心里堵得慌,为什么格里高尔就没有同感呢, 既然好久以来他就用惯了这些家具,一旦没有,当然会觉得很凄凉。 最后她又压低了声音说--事实上自始至终她都几乎是用耳语在说话, 她仿佛连声音都不想让格里高尔听到--他到底藏在哪儿她并不清楚--因为她相信他已经听不懂她的话了--“再说,我们搬走家具,岂不等于向他表示, 我们放弃了他好转的希望,硬着心肠由他去了吗? 我想还是让他房间保持原状的好,这样,等格里高尔回到我们中间, 他就会发现一切如故,也就能更容易忘掉这其间发生的事了。”

  听到了母亲这番话, 格里高尔明白两个月不与人交谈以及单调的家庭生活,已经把他的头脑弄糊涂了,否则他就无法解释, 他怎么会认真希望把房间里的家具清出去。 难道他真的要把那么舒适地放满祖传家具的温暖的房间变成光秃秃的洞窟, 好让自己不受阻碍地往四面八方乱爬, 同时还要把做人的时候的回忆忘得干干净净作为代价吗?他的确已经濒于忘却一切, 只是靠了好久没有听到的母亲的声音,才把他拉了回来。什么都不能从他的房间里搬出去; 一切都得保持原状;他不能丧失这些家具对他精神状态的良好影响;即使在他无意识地到处乱爬的时候家具的确挡住他的路, 这也绝不是什么妨碍,而是大大的好事。

  不幸的是,妹妹却有不同的看法; 她已经惯于把自己看成是格里高尔事务的专家了,自然认为自己要比父母高明, 这当然也有点道理,所以母亲的劝说只能使她决心不仅仅搬走柜子和书桌, 这只是她的初步计划,而且还要搬走一切,只剩那张不可缺少的沙发。她作出这个决定当然不仅仅是出于孩子气的倔强和她近来自己也没料到的,花了艰苦代价而获得的自信心; 她的确觉得格里高尔需要许多地方爬动,另一方面,他又根本用不着这些家具, 这也是不言而喻的。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她这种年龄的少女的热烈气质, 她们无论做什么事总要迷在里面, 这个原因使得葛蕾特夸大哥哥环境的可怕,这样,她就能给他做更多的事了。
  对于一间由格里高尔一个人主宰的光有四堵空墙的房间, 除了葛蕾特是不会有别人敢于进去的。
  因此,她不因为母亲的一番话而动摇自己的决心, 母亲在格里高尔的房间里越来越不舒服,所以也拿不稳主意,旋即不作声了,只是竭力帮她女儿把柜子推出去。如果不得已, 格里高尔也可以不要柜子,可是写字台是非留下不可的。 这两个女人哼哼着刚把柜子推出房间,格里高尔就从沙发底下探出头来, 想看看该怎样尽可能温和妥善地干预一下。可是真倒霉,是他母亲先回进房间来的, 她让葛蕾特独自在隔壁房间攥住柜子摇晃着往外拖, 柜子当然是一动也不动。母亲没有看惯他的模样;为了怕她看了吓出病来, 格里高尔马上退到沙发另一头去,可是还是使被单在前面晃动了一下。 这就已经使她大吃一惊了。她愣住了,站了一会儿, 这才往葛蕾特那儿跑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罗杰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莫普拉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1846年①,当我在诺昂写《莫普拉》这部小说时,我记得,我刚刚为夫妇分居进行了辩护。在此之前,我曾同婚姻的弊端作过斗争,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许让人以为我低估了婚姻的本质;然而在我看来,婚姻的道德原则恰恰是美好不过的——①原文如此,应为1836年。事实上,《莫普拉》这部小说由乔治-桑于1835年夏至1837年春写成,1837年4月至6月发表在《两世界杂志》上,同年出版单行本。 [点击阅读]
蝴蝶梦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影片从梦中的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我'回忆往事开始。夜里,我又梦回曼陀丽。面对这堆被焚的中世纪建筑废墟,我又想起很多过去……那是从法国开始的。做为'陪伴'的我随范霍夫太太来到蒙特卡洛。一天,在海边我看到一个在陡崖边徘徊的男子。我以为他要投海,就叫出了声。他向我投来愤怒的一瞥。我知道我想错了,他可真是一个怪人。很巧,他竟同我们住在同一个饭店里。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