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北平无战事 - 第26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女儿:“我不敢……”
  “说什么呢?”叶碧玉在屋内发声了。
  三人便再也不敢吭声,如履薄冰,走向了北屋门。
  崔家外,东中胡同口。
  那孙秘书好纪律。站在街口,长袖中山装上边的风纪扣依然系着,一任脸上流汗。
  司机买来了煎饼果子,孙秘书接过来,仍然向两边看了看,无人关注,这才慢慢地嚼起了煎饼。
  突然,那孙秘书停了手,咽下了口中的煎饼,盯向已经开到离自己这辆车约五米处的一辆军用吉普。
  他看清了正在减速的那辆吉普,开车的人竟是方孟敖!
  方孟敖的车果然在孙秘书的车对面的胡同口街边停下来。
  从副驾驶座上走下来的是陈长武。
  方孟敖熄了火拿着钥匙从驾驶车门下来了。
  孙秘书连忙将没吃完的煎饼递给司机,快步向方孟敖迎来,举手便行了个礼:“方大队长来了?”
  方孟敖随手还了个礼:“北平分行的崔副主任是住在这里吗?”
  “是。”孙秘书答道,“刚到的北平,刚进的家。”
  方孟敖:“你们接的?”
  孙秘书:“是。我们局长说了,五人小组会议决定,由我们北平警察局协助方大队长查账。”
  方孟敖深望了他一眼:“那就好好协助吧。崔副主任家是哪个门牌号?”
  孙秘书:“报告方大队长,东中胡同二号,也就是进胡同靠左边第二个门。”
  方孟敖向胡同走去,也就走了几步,又停下了,回头望向孙秘书。
  孙秘书连忙又走了过去。
  方孟敖:“崔副主任回家多久了?”
  孙秘书看了一眼表:“一刻钟吧。”
  方孟敖走回车边,掏出了雪茄,陈长武立刻打燃了火机。
  方孟敖吸燃了雪茄:“让人家洗个澡吃了饭我们再进去问话吧。”
  那孙秘书听他这般说,不禁又看了一眼手表。
  方孟敖:“怎么?还有谁等着见崔副主任?”
  顾维钧宅邸曾可达住所外。
  五人小组每个成员的住所都派有四名警卫,院门阶梯边两位,通往住所的两边路口各站着一位。
  一个中央军的军官,就是昨晚开车来接曾可达的那个军官,带着四名警卫来了。

  路口的警卫、阶梯边的警卫同时行礼。
  那军官:“换岗了。你们回营吃饭吧。”
  原来的四名警卫:“是!”放下了手,迈着军步走了开去。
  那军官使了个眼色,两个警卫立刻在东西路口站定了。
  那军官这才望向另外两个警卫:“跟我来吧,长官正在等你们。”
  这两个警卫竟是沿路跟踪崔中石的那两个青年特工!
  门口是那个军官在站岗。
  客厅顶上一个很大的风扇停在那里,并没有开动。
  两个青年特工进去一眼就看见,曾可达正坐在沙发上看材料,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在扇着。
  两个青年特工同时并步行礼:“可达同志,我们来了。”
  曾可达抬起了头,望见两个人的帽檐下都在流汗:“辛苦了。热就把风扇开了吧。”
  两个青年特工同时答道:“可达同志,厉行节约,我们不热。”
  曾可达站起来:“也不省这点电。”亲自过去开了风扇的开关。
  风扇转了起来,立刻满室生风!
  “坐吧。”曾可达坐回沙发上。
  两个青年特工各端着一把椅子在他对面的茶几前轻轻放下,笔直地坐着。
  “说说情况吧。”曾可达收拾好了材料,用一个茶杯盖压着,开始专注地听两人汇报。
  一个青年特工从身上拿出了那一卷《大公报》双手递给曾可达:“到德州站的时候上来一个人,给了崔中石这份《大公报》。崔中石从第一版看到了最后一版。我们怀疑这是他们接头的方式,秘密就在这份报纸上。”
  曾可达只瞄了一眼那份报纸的第一个版面,就没有再看,只问道:“你们研究了吗?”
  另一个青年特工答道:“每个版面都看了,没有任何字迹,也没有任何记号。”
  曾可达:“那就不要看了。”
  一个青年特工:“我们认为,崔中石如果是共党,共党组织的指示就一定在这份报纸上。请可达同志斟酌。”
  曾可达望向二人:“那我们就一起来斟酌一下吧。”把报纸摊在茶几上。

  两个青年特工站起来,走到曾可达那边,一起低头看着报纸。
  曾可达望着第一版一篇报道:“看着这篇报道。记住我说的数字,你们按数字记住每个字。”
  两个青年特工睁大了眼,专注地望着那篇报道。
  曾可达:“七、十三、十四、二十六、三十二、五十四、五十九、六十。”停住了。
  两个青年对望了一眼,有些明白了。
  曾可达:“念出文字吧。”
  “方、同、志、明、天、到、北、平。” 两个青年同时轻声念完,立刻露出佩服的目光,“他们是在用密码检字法接头!”
  “是呀。”曾可达感叹了一句,“不要研究了,一万年也研究不出结果的。”
  突然,电话铃声响了。
  曾可达站了起来,两个青年特工便自觉地想退出去。
  “你们坐。”曾可达走过去接电话,听了一会儿,“方大队长有权力去崔中石家,你们不许干涉。关注那个孙秘书的动向就行。”放下了电话。
  一个青年特工:“可达同志,正要向您报告,火车到站后有两辆车开到了站台上接崔中石。一台是北平警察局的吉普,一台是奥斯汀小轿车,像是北平分行的车牌号。方孟韦和徐铁英的秘书亲自接的崔中石。”
  曾可达站在那里,想了想,然后对两个青年特工:“坐吧。给你们布置下一步的工作。”
  “你找哪位啦?”叶碧玉开了院门,望着眼前这位挺拔的飞行员军官,满脸防范。
  方孟敖站在门外,当然知道这个开门的就是崔中石的夫人,目光便流露出诧异:他想象中的崔夫人是个知识女性,而眼前站着的分明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弄堂女人。
  方孟敖更得礼貌了:“请问是崔副主任的夫人吗?我叫方孟敖,崔副主任经常到杭州看我。”
  “哦!”叶碧玉这一声有些夸张,却是由衷发出来的,“侬就是方大公子啊!快进来,中石呀,中石!方大公子来啦!”
  崔中石在北屋门口的目光!
  方孟敖在院门内的目光!
  叶碧玉关院门的动作似乎因两人目光的凝固,比正常的速度慢了一半。

  院门关上了,闩上了。
  方孟敖大步向崔中石走去。
  崔中石缓慢地向方孟敖迎来。
  叶碧玉动作更快,超过了方孟敖:“快到屋里坐,我去切西瓜。”说话间已从崔中石身边进了北屋。
  方孟敖和崔中石在院内站住了,相顾无言。
  突然,方孟敖不再看崔中石,眼睛大亮,擦肩走过崔中石,向北屋门走去。
  北屋门边,左边大儿子趴着门框,右边小女儿趴着门框。
  两双好奇的眼都在看着这个仿佛比院内那棵槐树还高的叔叔!
  方孟敖在北屋门口站住了,弯下腰:“你是平阳,你是伯禽。”
  两个孩子仍趴在门框边,先后点了下头。
  崔中石过来了:“这是方叔叔。还不叫方叔叔好?”
  大儿子伯禽、小女儿平阳这才站直了身子,同时行着当时学校教过的流行鞠躬礼:“方叔叔好!”
  方孟敖两手同时插进了裤兜,抽出来时向两个孩子同时摊开,手掌心里各有一把美国巧克力!
  太奢侈了!伯禽和平阳目光大亮,却没有立刻去接,同时望向父亲。
  崔中石:“还不谢过方叔叔?”
  “谢过方叔叔!”两个孩子都是用两只手才将方孟敖掌心中的两大把巧克力拿完。
  崔中石:“回房间去,做作业。”
  两个孩子又十分礼貌地说了一句:“谢谢方叔叔!”小跑着高兴地奔西屋去了。
  叶碧玉显然切好了西瓜来到了门边:“方大公子先坐,你们谈,我去沏一壶西湖龙井。今年的新茶,中石几次吵着要喝,我一直没有开封,就知道留着有贵客来。”
  果然唠叨。
  方孟敖今天好耐心,连说了好几声:“谢谢!谢谢!谢谢了……”
  “还不陪方大公子进屋坐!”人已经向西屋走了,那叶碧玉还在唠叨,“你个金库副主任也不知道是怎么当上的……”
  崔中石望着方孟敖苦笑了一下。
  方孟敖回以爽朗的一笑。
  两人这才进了北屋的门。
  暮色悄然苍茫,院子里那棵槐树上空出现了几点归巢的鸦影。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林海雪原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晚秋的拂晓,白霜蒙地,寒气砭骨,干冷干冷。军号悠扬,划过长空,冲破黎明的寂静。练兵场上,哨声、口令声、步伐声、劈刺的杀声,响成一片,雄壮嘹亮,杂而不乱,十分庄严威武。团参谋长少剑波,军容整洁,腰间的橙色皮带上,佩一支玲珑的枪,更显锝这位二十二岁的青年军官精悍俏爽,健美英俊。彵快步向一营练兵场走去。 [点击阅读]
水知道答案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从我开始拍摄水结晶,以全新的方法与水相识、相知至今,转眼便已8年。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动测定法进行与水相关的研究。当我知道水还有结晶这种独特的"容颜"之后,才发现,水实际上还有着它的风情万种,甚至还通过它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我在研究中看见,与自来水相比,各种各样的天然水结晶可谓美丽至极;水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时所呈现的结晶,更是美不胜收。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王小波《白银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书名:白银时代作者:王小波白银时代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我坐在第一排,左手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眼睛看着窗外。那一天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了水汽。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棵很粗的白皮松,树下铺满了枯黄的松针,在乾裂的松塔之间,有两只松鼠在嬉戏、做*爱。松鼠背上有金色*的条纹。教室里很黑,山坡则笼罩在青白色*的光里。 [点击阅读]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研究生痞子蔡一直渴望能拥有一份真诚的爱情,但事与愿违,他与女孩的交往屡屡失败,令他颇不自信。一次偶然的机会,痞子蔡在BBS上的留言引起了女孩轻舞飞扬的注意,她给痞子蔡发来的E-mail中称痞子蔡是个有趣的人。痞子蔡大大感到意外,他开始好奇地关注起轻舞飞扬,并逐渐被她的聪慧所吸引。此时,阿泰却奉劝痞子蔡对网络恋情切勿沉溺过深,因为虚幻的网络不会让情感永恒持久。 [点击阅读]
莫言《红树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那天深夜里,她开车来到海边的秘密别墅。刚刚被暴雨冲洗过的路面泛着一片水光,路上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海水的咆哮声。她习惯赤着脚开快车,红色凌志好像一条发疯的鲨鱼向前冲刺,车轮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她这样开车让我感到胆战心惊。林岚,其实你不必这样;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其实不必这样。我低声地劝告着她。轿车猛拐弯,如同卡通片里一匹莽撞的兽,夸张地急刹在别墅大门前。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