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北平无战事 - 第2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警备司令部和警察局的名单上,这个人的公开身份是燕京大学最年轻的教授,重大嫌疑为中共北平城工部学委!几次密捕的名单上有他,每次又都从名单上勾去,就因他还是何副校长的得意门生、重要助手。种种顾忌,使他得以在众多学生中慷慨徜徉,在众多女生中故作深沉。像他的名字那样,“梁经纶”这三个字使方孟韦十分反感。
  纷纭的念头在方孟韦的眼中被一丝警觉的光打断了。
  他望向天空,隐约看见了天际破晓的那一线白。
  他的右手倏地抬起。
  背后的方队立刻有了反应:
  所有的目光一凛,接着是三个方队同时碰腿,发出一声响亮的鞋声!
  那只手却并未举起,只抬到腰间,慢慢伸向左手,撩开衣袖,看表:
  ——凌晨四点十分了!
  “预备!”中央军第四兵团那个方队前的特务连连长独自下令了。
  中央军第四兵团那个方队横在胸前的卡宾枪整齐地一划,所有枪口都对向了前方!
  中央军第四兵团特务连连长:“齐步,前进!”
  中央军第四兵团特务连方队整齐的步伐向大楼门前的教授们踏去。
  何其沧的目光紧盯着踏步而来的人墙,接着身子一挺。
  教授们都紧张起来,跟着挺直了身子。
  玻璃门内也立刻有了骚动,坐着的学生们都站了起来!
  听不见,却能看见,玻璃门前的谢木兰在跳着向方孟韦挥手呼喊。
  方孟韦闭上了眼,中央军那个方队离教授们坐着的石阶不到五米了。
  “立正!”方孟韦一声令吼。
  方队戛然停住。
  方孟韦大步走到那个特务连连长面前:“来的时候有没有人告诉你,该听谁的命令!?”
  中央军第四兵团特务连连长分庭抗礼:“有命令,天亮前必须完成抓捕,现在天已经要亮了。方副局长,你们警察局不执行军令,我们是中央军,必须执行军令。”
  方孟韦从左边上衣口袋抽出一本北平警备司令部的身份证:“那我就以军令管你!宪兵一班!”
  警备司令部宪兵方队一个班立刻跑了过来。
  方孟韦:“看住他,违抗统一行动,立刻逮捕!”
  本是来抓学生的,中央军第四兵团的特务连连长这时倒被一个班的宪兵用枪口逼在那里。
  第四兵团那个连都僵在那里。
  方孟韦转向那个中央军方队:“我现在以北平警备总司令部的身份命令你们,统一行动,听口令,向后转!”
  警备司令部的军令似乎比第四兵团的军令更管用,那个方队像一架标准化的机器,立刻整齐地转了过去。

  方孟韦:“退回原处,齐步走!”
  整齐的步伐,丈量着来时的距离,几乎丝毫不差地回到原地,也不用再听口令,整齐转身,将卡宾枪又横到胸前。
  “方副处长!”中央军那个连长称着方孟韦警备司令部的职务,“我请求给我们兵团李文司令打电话,他也兼着警备司令部的副总司令!”
  方孟韦走近那个特务连连长,低声说道:“打电话?坐在中间的那个何副校长随时都能给司徒雷登大使打电话。你们李文司令能吗?”
  那个连长这才真的怔住了。
  方孟韦不再理他,转身向坐在石阶上的何其沧走去。
  有意不看玻璃大门后那三双望着自己的眼睛,方孟韦径直走到何其沧面前,双腿轻碰,敬了个军礼:“何副校长,我们是在执行军令。请您和先生们体谅。”
  何其沧从他的脸上扫了一眼,接着向他身后的军警方队扫了一眼:“娃儿,看看你们,看看里面那些人,哪个不是娃儿?叫一些娃儿来抓另一些娃儿,你也来?带他们回去,告诉派你来的那些大人,傅作义也好,陈继承也好,就说我说的,有本事他们自己来,我在这里等着。”说完,头一昂,又望向了天空。
  方孟韦尴尬了稍顷,蹲了下来,低声地说:“何伯伯,刚才的电话,司徒雷登大使接到了没有……”
  “我还没有那么丢人。”何其沧的目光倏地又盯向了方孟韦的目光,“把个国家搞成这个样子,搞乱了就去求美国人。什么国民政府,政府不要脸,国民还要脸呢!”
  方孟韦低下了头:“那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办?”
  “再等十分钟。”
  “您说什么?”
  何其沧提高了声调:“叫你再等十分钟!”
  方孟韦:“十分钟是什么意思?”
  何其沧:“再等十分钟也听不懂吗?”
  方孟韦眼睛一亮:“李副总统会来?”
  何其沧似轻叹了一声,又不看他了。
  方孟韦倏地站了起来,向身后的方队大声说道:“再等十分钟,等新的命令!”
  所有的军警都在等这十分钟。
  其实无需再等,通往医院大门不远的路上已经射来了两道车灯。
  虽然影影绰绰,还是能看出那是一辆轿车。此时的北平军政各界,除了李宗仁副总统仍然乘坐美国赠送的别克轿车,傅总司令以下,坐的都是吉普。

  “开门!敬礼!”方孟韦一边大声下令,一边穿过方队行列,向大门迎去。
  车灯扑面而来,门已经开了,所有的方队都碰腿,敬礼!
  轿车擦身而过,开进院门,方孟韦却猛地一怔。
  ——奥斯汀!
  车牌是:“央行?北平A001”。
  原以为来的是李宗仁的别克车,万没想到竟是父亲那辆奥斯汀小轿车!
  奥斯汀轿车从大门一直开到三个方队和教授们中间的院坪中才停了下来。
  方孟韦大步跟着,紧跟到车门边,从右侧后座外拉开门:“父亲。”
  方步亭荡开了方孟韦来扶自己的手,也不看他,径自下车,向何其沧走去。
  何其沧依然坐着,只是目迎着走到身边的方步亭。
  所有的教授也都望向了方步亭。
  方步亭向大家稍稍示意,对向何其沧的目光,轻声道:“也给我个座吧。”
  隔阂是说不清的,默契彼此还是相通的,何其沧移了移身子,旁边一位年老的教授紧跟着也移了移身子,同时让开了一小块儿地方。
  方步亭在何其沧身边的石阶上挤着坐下了。
  方孟韦不得不走了过来:“父亲……”
  “住口!”方步亭这才望向了他,“打电话给陈继承,让李宗仁来。李宗仁不在,就叫傅作义来。告诉他们,我这个北平分行的经理,何副校长这个国府的经济顾问,全是共产党。最好准备一架飞机,立刻把我们押到南京去。”
  方孟韦哪里能去打电话,只好笔直地挺立在那儿。
  所有的军警方队都只能静静地挺立在那里。
  天已经大白了。
  方步亭抬起左手凑近看了一下手表,问何其沧:“学校的广播几点开?”
  “五点。”何其沧瓮声回道。
  方步亭这才又望向方孟韦:“让你后面的队伍注意听广播,你们的傅总司令该说话了。”
  方孟韦历来就深服父亲,双腿一碰,转身对三个方队:“全体注意,傅总司令有广播讲话!”
  所有的军警都双腿一碰,挺直了身子,竖起了耳朵。
  其实也就一分多钟,也许是太寂静,时间就显得很长,突然从广播喇叭中传来的声音也就格外空旷,同时惊起了远近大树上的宿鸟,扑啦啦鸣叫着飞得满天都是。
  喇叭里开始传来的是电台女播音员的声音:“请各位注意!请各位注意!下面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傅作义总司令有重要讲话!傅总司令有重要讲话!”
  几秒钟后,喇叭里果然传来了大家都已熟悉的傅作义的山西口音。

  ——傅作义代表政府,代表军方发表声明了:开始向昨天死伤的学生寄予同情并表示安抚,希望学生也理解政府,不要再有过激行为。同时命令北平军警宪特各部全城戒严,停止抓捕伤害学生……
  三个军警方队,在方孟韦的口令中,唰的一声,集体后转。
  何其沧和所有坐在石台阶上的教授们都站起来。
  方步亭随着站起来,望向何其沧:“接下来就是钱和粮的事了,我得赶回去……那个经济改革的方案,尤其是美援方面,其沧兄多帮我们北平说几句话吧。”
  “你真相信什么改革方案?相信我的话那么管用?嘿!”何其沧挥了一下手,“先去忙你的事吧。”
  方步亭还是不失礼数,向众多教授挥了挥手,才向车门走去。
  方孟韦已在车旁拉开了车门。
  “去请假,立刻回来见我。”方步亭钻进轿车,轻轻丢下了这句话。
  方孟韦一怔:“现在只怕请不了假……”
  方步亭坐在轿车里,盯着站在车门外的儿子:“崔中石是不是你派去南京活动的!”
  方孟韦一愣。
  “立刻回来,回来再说。”方步亭从里面哐地拉上了车门。
  方孟韦怔怔地望着父亲的车从队列中开出了大门。
  北平已连续一个月干旱,南京却是一连几天雷阵雨不断。7月6日黎明时分,南京往杭州笕桥机场的公路上,仍被黑云和雨幕笼罩得天不见亮。最前面一辆美式吉普,紧跟着两辆囚车,都打着大灯,罔顾安危,用最快的速度在雷雨中颠簸奔驰。
  雷鸣雨注,对于坐在美式吉普副驾驶座上的那个少将似乎都没有声响,他的耳边只有一个声音,今年4月,蒋经国在铁血救国会成立大会上,带着浓重的浙江奉化口音的声音:
  亲爱的同志们,你们都是我一直最信任、最肯干、最忠诚于领袖和三民主义伟大事业的骨干。值此存亡绝续的关头、生死搏斗的时刻,我希望大家成为孤臣孽子,忠于领袖!不成功便成仁,至死不渝!当前,国民党内部严重腐化,共产党日益恶化,我们面临“一次革命,两面作战”!既要反对国民党的腐化,又要反对共产党的恶化,两大革命必须毕其功于一役!
  两颗少将金星上的脸是如此年轻,又显出超过实际年龄的干练和冷峻——他是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少将督察,亦是铁血救国会的核心成员曾可达。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第七天》
作者:余华
章节:44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1】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
神犬奇兵
作者:佚名
章节:164 人气:2
摘要:“幽灵犬”的传说“夜歌!回来!回来!”中国人民解放军K军区第863师侦察连长白正林趴在战壕前被炸得满是弹坑的草坡上,泪流满面地大叫,“回来啊!”月光下,战壕外沿撒满了亮晶晶的弹壳、弹片,草地上散着数不清的手榴弹拉火环。白正林的军裤已经被鲜血染透,他的右手还死死抓着胸前的“光荣弹”。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