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悖论13 - 第六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从背部的触感判断,那应该是枪口。冬树高举双手。
  “你是谁?”他问。
  “问别人姓名时,应该先报上自己的姓名。学校没这么教过你吗?”
  女人的声音很年轻。也许才十几岁,和刚才在收音机听到的声音好像不太一样。
  “我是久我。”
  “喂,你只有姓?”
  “冬树。久我冬树。这样行了吧?”他保持高举双手的姿势说。
  “还不许动。你身上有枪吧?”
  他心头一惊。的确被女人说中了。他之前听说搜查一课要去逮捕那批中国人,所以先把枪带在身上才离开警局的。但这个女人怎会知道自己身上有枪?
  “我身上没那种东西。”不管怎样,他姑且这么搪塞。
  “说谎也没用。因为我知道。”
  “……你怎么知道?”
  “我能透视。”
  “少来了。”他想转身向后。
  “不许动!”声音尖锐地飞来。“我可要先声明,这是我头一次拿手枪。如果你敢轻举妄动,我说不定真的会开枪喔。”
  “拜托你千万别那么做。”冬树叹出一口气。
  小峰先生──身后的女人如此呼唤某人。
  “把这个人的手枪拿出来。八成藏在他外套底下。”
  脚步声传来,冬树的背后出现一名男子。是个穿西装的小矮子,戴着眼镜,看起来有点畏缩。
  “喂,你是小峰先生?”冬树问。
  “啊,对。”
  “拜托你小心点。手枪虽然应该有安全装置,但在我四处活动的情况下,说不定安全装置已经解除了。”
  小峰先生的表情变得更软弱了。他胆颤心惊地翻开冬树的外套,用颤抖的手取出他插在枪套里的枪。
  “OK,行了,慢慢转向我这边。”身后的女子说。
  冬树放下双手,转身向后。站在眼前的是个年轻女孩,身穿深蓝色西装外套和格子迷你裙。怎么看都像是高中女生。
  “就课外教学来说未免太过头了吧。”冬树有点轻浮地说。不管见面的形式为何,能够见到其他人,心情总是会轻松点。
  “再说废话,小心我真的开枪喔。”高中女生像猫一样的眼睛瞪了过来。
  看来她手上抓的是真枪,和警察持有的手枪同型。是从警局偷来的吗?冬树思忖。
  “我听到广播才来这里的。你们居然这样欢迎我,未免有点过分吧?”
  “喂,就你一个人?”
  “来这里的只有我一人。”
  “意思是说,还有别人在?”
  “有,但是详情不能告诉你,除非你先把你们的状况告诉我。”
  “嗯……”高中女生露出沉思的表情。“算了。你跟我来。”
  “去哪里?”
  “就在前面不远。你跟来就知道了。”高中女生别有意味地笑了。“小峰先生,你带头先走,我要跟在这个人后面。”
  名叫小峰的男人迈开步伐,冬树尾随在后,高中女生也随后跟上。

  “可以问个问题吗?”冬嘴说。
  “甚么问题?”
  “为甚么会变成这样?如果你知道,请告诉我。”
  可以听见她叹了一口气。
  “关于这个谁也不知道,但现在可不是思考那种问题的时候。”
  “怎么说?”
  “哎,反正你马上就知道了。”
  小峰走出剪票口,进入旁边的咖啡店。冬树随后跟上。
  店内有一个身穿高级西装、体型壮硕的男人,一对看似夫妻的老人,还有年龄应该在二十岁上下的女人。两个老人隔桌对坐,另外两人坐在稍远的位子。
  “我来介绍新人。”高中女生说。“这是久我冬树先生。老大说得没错,他身上果然有枪。不过我已经没收了。”
  “老大?”
  “不确定有谁在场的地方,不可独自进入。不得不进入时,也得以背贴壁,步步为营──这点基本常识,你的刑警前辈没有教过你吗?”
  店内深处传来声音,是冬树熟悉的声音。不久后,诚哉出现了。
  “哥……不,管理官。”
  诚哉摇头。
  “叫我哥就好,这里已经没有警察这种东西了。”诚哉从小峰手上接过冬树的手枪,取出子弹后还给冬树。"在场的人全都赤手空拳,所以不能让你一个人带枪。
  “可是,她不也有枪?”冬树看着高中女生。
  “是我请她替我保管我的枪,里面没子弹。”
  高中女生左右挥舞手枪,露出笑容。
  “啊,真痛快。我早就想试试拿枪的感觉了。”
  冬树再次转身面对诚哉。
  “我没想到哥你还活着。”
  “彼此彼此。我也不知道发生了甚么事,总之当我清醒时,街上只剩下我一个人。本来正在追捕的中国人和我的办案同僚都不见了。周遭又不断发生事故,老实说,我还以为是我疯了。”
  “我也一样。”
  “恐怕只能把这一切解释成某种超自然现象了。对了,你之前是怎么过的?”
  “我到处乱跑。一下子登上东京铁塔,一下子骑脚踏车逛六本木,也因此遇到三个人。”
  冬树把那三人待在银座寿司店的事说了出来。
  “最好把他们带来这里。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孤立无援是活不下去的。”
  “我待会就带他们过来。说到这里,那个广播是哥你弄的?”
  诚哉点头。
  “我觉得不管怎样应该先找人集合,所以骑摩托车去广播电台。我先去使用中的录音室碰运气,可是工作人员和电台DJ都不见踪影。于是我就录了那卷循环式录音带,让它不断播放。”
  “可是,广播里的声音是女人的声音。”
  “是她。”诚哉看着后方的年轻女人。“我去广播电台的途中,凑巧发现她。于是就请她一起过来,替我录制录音带。因为我想如果用女人的声音,或许可以让听到的人比较安心。”

  “后来呢?”
  “就来这里了。既然呼吁大家来东京车站,如果这里没人那可不像话。然后就在这间店里,等待来会合的人。”
  店面有一部份是整片玻璃,可以清楚看见剪票口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诚哉才会发现冬树来了。
  “为甚么选择东京车站做为集合地点?”
  “这是我想了很久之后的决定。首先,对大部份的人来说,这个地点最好找。就算不知道该怎么走,只要沿着山手线步行,迟早会走到。指定到地下街会合,是因为这里不会受到车祸影响,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应该也很充足。万一停电了,自家发电系统应该也能发挥作用。”
  “火车没出事吗?”
  “多亏有ATC①,新干线没有发生重大事故。不过,应该到处都发生了冲撞意外。新干线之外的一般列车虽也采用ATC,但准备要停车时,司机通常会切断ATC,改以手动操作。如果司机不见了,火车当然会继续走,直到撞车为止。”
  “这种事你居然也知道。”
  “是他告诉我的。”诚哉指着那个小峰。“他好像是技术人员。”
  “我只是凑巧知道,和技术人员无关。”小峰抓抓脑袋。
  “大家都是听到那个广播才来集合的吗?”冬树环视全员。
  “基本上是这样没错,不过我们几个打从一开始就在一起。”高中女生回答。
  “从一开始?”
  “对。当时我走在中野的人行道上,周遭忽然乒乒乓乓发生车祸,吓了我一跳。那时在我身旁的,就是那对夫妻。”她说着指向的,是那对老夫妇。
  老人用力点头。
  “那位小妹妹说的没错。我们当时只是走路经过,差一点就被卷入车祸了。”
  “我看到每辆车上都没人后,更吃惊了。只有一辆车上有人,那就是小峰先生他们的车。”
  听到高中女生这么说,冬树看向小峰。
  “当时是你在开车?”
  “是的。我和经理正要去见客户。”
  “你所谓的经理是?”
  “就是我。”体型壮硕的男人发出低沉的声音。他在喝咖啡,用咖啡托盘代替烟灰缸吞云吐雾。
  “大叔,这里禁烟。”高中女生提出抗议。
  “是谁规定的?”中年男人用咖啡托盘遮住桌上贴的禁烟标志。
  “在你之前听到广播赶来的,就只有这几个人。”诚哉说。“或许还有其他的生存者,但我们没有接触的方法。”
  “那个广播,会播到甚么时候?”
  “不知道。只要还有电力应该就会继续播放吧。”
  “不管怎样,我先把银座那三个人带过来。”
  冬树走出东京车站,骑上脚踏车回银座。太一与荣美子看到他出现后,脸上都浮现了安心的表情。大概是他回来得太晚,所以他们正在担心他是否出事了。
  冬树把诚哉等人的事情说出来,二人顿时表情一亮。

  “太好了,原来不只我们几人。”
  “你听到没有,未央?叔叔说还有别人在。”荣美子对女儿说,但未央似乎依旧没有感情。
  “如果跟那边的人谈一谈,说不定能打听出甚么。”
  太一满怀期待地说,冬树却朝他歪起脑袋。
  “这个还很难说。不过,和他们会合的确比较好。你们可能累了,不过还是出发吧。”
  三人走出店外,冬树背起未央。荣美子又拿绳子把二人的身体绑在一起。其间,太一不知从哪找了二台脚踏车过来。
  就在三人正要骑车之际。上方响起低沉的爆破声。冬树抬头一看,对面大楼的窗口喷出火焰。破裂的玻璃碎片,飞到他们身边了。
  “是屋里弥漫的瓦斯爆炸了。待在这里很危险,快走。”冬树说完急忙踩下踏板。这时,冰凉的东西落到他脸上。
  “真倒霉,居然还下雨了。”太一发出悲惨的哀叹。
  等他们抵达东京车站时,雨势已经变成倾盆大雨了。他们慌忙逃进地下街,朝集合地点走去。
  到了之前的咖啡店后,大家再次自我介绍。专搞技术的上班族叫作小峰义之,据说任职于大型建设公司。经理户田正胜今年五十八岁,他说今天本来有一笔大交易。
  “那笔交易如果顺利,应该可以让我们公司起死回生。”
  听到户田这句话,女高中生中原明日香发出“噗哧”的响亮笑声。
  “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你居然还对公司念念不忘。”
  听到她这么说,户田抿紧双唇,不太高兴的样子。
  老夫妇说他们的名字是山西繁雄和春子,在杉并区有一栋房子,两人放不下心,很想知道房子现在的状况。
  “等我们能够确定外出行走很安全时,一定会回去看看府上的情况。”诚哉对老夫妇说。
  诚哉最先遇到的女人叫作富田菜菜美。她说她在帝都医院当护士,她那黑色开襟外套底下的确是一身白衣。
  “当时我去附近的便利商店买午餐,正要回医院。等我回过神时,已经倒在路边了。我跟各位一样,完全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一回事。”
  “啊,你该不会就倒在工地旁边吧?”太一问。
  对,菜菜美点点头。
  “那,你跟我一样,我也在那里。我完全没发现有人倒在旁边,早知道我应该再多找一下。”太一的声音透出喜悦,大概是因为与自己有共通点的人物是位年轻貌美的小姐吧。
  诚哉环视众人。
  “在座各位,都与别人处在同一地点,或者在彼此附近。但是,除此之外看不出还有其他共通点了。不过,我想一定会有甚么一致之处。这点,请大家再想想看。”
  就在这时,整间店忽然猛烈晃动了起来。
  注释:
  ①Automatic Train Control,火车自动控制系统。
或许您还会喜欢:
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决斗茶桌上摆着两只酒杯,杯子里各装有八成透明如水的液体。那是恰似用精密的计量仪器量过一样精确、标准的八成。两只杯子的形状毫无二致,位置距中心点的距离也像用尺子量过似地毫厘不差。两只杯子从杯子中装的,到外形、位置的过于神经质的均等,总给人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觉。茶桌两边,两张大藤椅同样整齐地对面地放在完全对等的位置;椅上,两个男人像木偶一样正襟危坐。 [点击阅读]
惊险的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帕金顿先生与太太吵了几句,气呼呼地戴上帽子,把门一摔,离家去赶八点四十五分的火车,到市里去上班。帕金顿太太依旧坐在早餐桌前。她的脸涨得通红,紧咬着嘴唇,要不是最后愤怒代替了委屈,她早就哭出来了。“我不会再忍下去了,”帕金顿太太说,“我不会再忍下去了!”她继续想了一会儿,又喃喃道:“那个放荡女人,狡猾卑鄙的狐狸精!乔治怎么会这么傻呢!”愤怒逐渐平息了,悲伤和委屈的感觉又涌上心头。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沉思录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沉思录》译者前言斯多亚派着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180),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生于罗马,其父亲一族曾是西班牙人,但早已定居罗马多年,并从维斯佩申皇帝(69-79年在位)那里获得了贵族身份。 [点击阅读]
沉睡的记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既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可是不知在何处漂浮着微光。整个白色公馆朦胧地浮现在黑暗之中。L字形的公馆中,位于最黑暗处的门微开着。从门缝露出来的光线,像是窥探外面一样。周围是一片寂静的黑暗,冷雨持续地下着,甚至连虫鸣都停止了。关掉公馆内的灯,借着手电筒的微亮,三个男人走了出来。前面的男人手拿铁锹,后面的两个人一前一后地抬着木箱。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
演讲与访谈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人民网日本版9月11日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中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大江健三郎,10日上午来到北大附中作了题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讲演。其演讲全文如下: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 [点击阅读]
火花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你这个白痴!”他老婆说着就把她的牌甩了下去。我急忙扭过头去,避免看见海利·德莱恩的脸;不过为什么我想避免看见那张脸,我可不能告诉你,就更不可能告诉你为什么我竟然会料想到(如果我真的料想到的话)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个显要人物会注意到我这样一个完全无足轻重的小青年遇到的事了。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